CN212485648U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85648U CN212485648U CN202021282824.XU CN202021282824U CN212485648U CN 212485648 U CN212485648 U CN 212485648U CN 202021282824 U CN202021282824 U CN 202021282824U CN 212485648 U CN212485648 U CN 2124856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socket
- plug
- metal contact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插头、插座、套筒及壳体,其中插头适配插座并形成有适配段,套筒为软塑材料形成并套在适配段外围,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适配第一外壳的第二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相对内面的中间分别形成第一前、后凸肋和第二前、后凸肋,插头及插座收容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扣合形成的壳腔中,此时第一前、后凸肋对应第二前、后凸肋并在壳腔中包围挤压套在适配段外围的套筒,以使插头适配插座时形成稳固的密封体,通过前述构造解决了易组配且防水的技术问题,达成了提升产品良率及降低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3C电子产品已广泛用于人们生活中,对于电子产品,如摄像头、电脑及相机等设备的防水电性连接配套产品也是必不可缺少的。
供电或信号传输时,不可或缺的包括插头连接器和与之本适配的插座连接器在线与线(或线与板)的连接上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然而,由于使用环境多样化,如,室外、雨天、雾天以及其他潮湿空间等等的电性连接,需做到快捷安装和防水耐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该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插头、插座、套筒及壳体,其中:插头适配插座并形成有适配段,套筒为软塑材料形成并套在适配段外围,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适配第一外壳的第二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相对内面的中间分别形成第一前、后凸肋和第二前、后凸肋,插头及插座收容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扣合形成的壳腔中,此时第一前、后凸肋对应第二前、后凸肋并在壳腔中包围挤压套在适配段外围的套筒,以使插头适配插座时形成稳固的密封体。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插头分为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插座分为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套筒包括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相通且相对形成于套筒两端,其中第一容腔收容插头前段部分,第二空腔收容插座前段部分;适配段为第一容腔收容的插头前段部分和第二空腔收容的插座前段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插头包括金属接触头和插头外模,金属接触头前端具有接触孔,金属接触头末端连接有线缆,插头外模包覆在金属接触头末端,以使金属接触头前端外露,与金属接触头末端相连的插头线缆形成插头网尾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插座包括金属接触座、塑胶内模和插座外模,金属接触座前端具有适配金属接触头插入的配合孔和顶针,顶针设置于配合孔内,金属接触座末端连接插座线缆;塑胶内模包覆在金属接触座末端及连接在金属接触座末端的插座线缆上,插座外模包覆金属接触座前端及塑胶内模外围并靠近插座线缆形成插座网尾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套筒具有阻止环,阻止环形成于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之间并具有容金属接触头穿入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外壳具有第一内面,第一内面中间形成第一槽,第一槽在第一前、后凸肋之间,第一前、后凸肋将第一内面分成第一前、后空间;第二外壳具有第二内面,第二内面中间形成第二槽,第二槽在第二前、后凸肋之间,第二前、后凸肋将第二内面分成第二前、后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外壳具有扣面及扣孔,其中扣孔在第一前、后空间分别以对称形式靠近第一外壳扣面设置;第一外壳具有扣面及扣钩,其中扣钩在第二前、后空间分别以对应扣孔的形式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进一步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具有韧性,连接在第一外壳一侧扣面的外侧边与第二外壳相应一侧扣面的外侧边。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进一步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柱和定位孔分别以相互适配的形式设在相对于连接部一侧的第一、第二外壳的另一侧扣面。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第二外壳分别设有从内面贯穿到外围面的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使电连接器与电连接器之间易于组装(或替换)且达更佳防水效果,并通过壳体施压套筒使之紧固相适配的电连接器,以避免自然脱落而提升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头、插座及防水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组装扣合时平面图;
图4是图3A-A方向剖视图;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 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头连接器(以下简称“插头”)100及匹配插头100的插座连接器(以下简称“插座”)200,还包括连接于插头100与插座200的套筒10以及包在适配的插头100与插座200外围的壳体,壳体是由第一外壳2和匹配第一外壳扣合的第二外壳3组成,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 3将插头100与插座200的配合接触部分(以下称“适配段”)以压缩套筒10的形式包围紧,而且同时将适配的插头100与插座200包覆成一体,使得适配后的插头100与插座200通过壳体包覆后无法自由脱离。套筒 10采用软胶制成,通过壳体挤压在插头100与插座200的配合接触部分而形成完全封闭,并且可阻止区域防水渗透而实现防水效果。外壳采用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3扣合的设计,可方便使用时组装,同时也利于外部易损件(壳体)的替换,以此延长插头和/或插座的使用寿命。
如图1、2所示,插头连接器100包括有一金属接触头40,金属接触头40前端具有适配插座连接器200的顶针52的接触孔41,金属接触头40末端连接有线缆,一塑胶外模42包覆在金属接触头40末端及线缆上,其金属接触头40前端外露;插座连接器200包括有一金属接触座 50,金属接触座50前端具有适配金属接触头40插入的配合孔51,顶针 52设置于配合孔51内,金属接触座50末端连接有线缆,一塑胶内模53 包覆在金属接触座50末端及线缆上,塑胶内模53外围包裹有塑胶外模 54,塑胶外模54完全包覆金属接触座50,塑胶内模53具有与塑胶外模 54达到紧密牢固接合的干涉部531;塑胶内模、外模均以注塑成型包覆于线缆上。
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适配时套上套同10,套筒10为软胶形成有圆管体,套筒10一端具有接合插头连接器100的塑胶外模 42一端(如前端)的第一容腔11及相对于套筒10另一端(如后端)接合插座连接器200的塑胶外模54前端的第二容腔12,第一容腔11与第二容腔12相同,第一容腔11与第二容腔12间形成有阻止环13(或无阻止环13的直通管),阻止环13具有容金属接触头40穿入的通孔131;当插头连接器100经由第一容腔11、插座连接器200经由第二容腔12 时,的塑胶外模42、54前端边缘分别紧密抵接阻止环13的二侧壁面上,以形成紧密配合而提高防水效果;其金属接触头40穿入通孔131进入金属接触座50配合孔51内,使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充分接触实现信号传输。
套筒10随插头100及适配的插座200一起扣合在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形成的壳腔(即“壳体腔”,未标注)中,壳腔是第一外壳2的半圆形内面(简称“第一内面”)20和第二外壳的半圆形内面(简称“第二内面”)30组成,在第一内面20和第二内面30中间分别形成第一、第二槽(未标注),在第一、第二槽两侧分别形成前、后凸肋21、31,其中:第一外壳前、后凸肋(简称“第一前、后凸肋”)21分别将第一内面20分成前、后空间22、23,在第一外壳前、后空间(简称“第一前、后空间”)22、23分别靠近两侧扣面(未标注)设有相对称的扣孔 24;第二外壳前、后凸肋(简称“第二前、后凸肋”)31分别将第二内面30分成前、后空间32、33,在第二外壳3前、后空间(简称“第二前、后空间”)32、33分别靠近两侧扣面(未标注)设有适配各扣孔24 的扣钩34。本例中,第一外壳2一侧扣面与第二外壳3相应一侧扣面沿外围面形成有连接部(未标注),而第一外壳2另一侧扣面与第二外壳3 相应的另一侧扣面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定位柱25或定位孔35。由于壳体为胶质材料形成,而且连接部仅是外围面(形成的薄片)连接,因此具有可对折折弯的韧性(参见图3),当第一外壳2向第二外壳3扣紧时,定位柱25或定位孔35适配定位,扣钩34会与扣孔24干涉,使第一、第二外壳2、3形成结合为一体的壳体。在本例中,第一、第二外壳2、 3分别设有贯穿内面20、30到外围面的排水孔(或排气水孔)26、36。当壳体组装时,第二外壳3通过定位柱(或定位孔)35与第一外壳2定位孔(或定位柱)35适配定位,此时第二外壳3凸肋31与第一外壳2 凸肋21形成凸环(未图示),凸环压紧套筒10表面,使得适配的插头 100与插座200在套筒10受挤压的情况下提升防水级别。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槽30的前、后空间32、33内设有卡接在插头与插座塑胶外模42、 54卡合的至少两个弧形卡肋37,至少两个弧形卡肋37连接于两个扣钩 34之间。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插头100与插座200适配时,其相对的前段部分套有套筒10,再将前者组装后产品组装在第一外壳2内,将套筒10 卡合在第一槽20的凸肋21上,其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半身分别收容在第一外壳2前、后空间22、23内;尔后将第二外壳3扣在第一外壳2上,第二外壳3的定位孔35与第一外壳2的定位柱25配合定位,其扣钩34与扣孔24紧固扣合使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3牢固形成一体;当第二外壳3与第一外壳2卡接时,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显露在外的半身收容于第二外壳3前、后空间32、33内,第二外壳3凸肋31与第一外壳2凸肋21合成凸环,凸环紧贴在套筒10表面将套筒10压缩,以此用来提升防水级别。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插头、插座、套筒及壳体,其特征在于:插头适配插座并形成有适配段,套筒为软塑材料形成并套在适配段外围,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适配第一外壳的第二外壳,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相对内面的中间分别形成第一前、后凸肋和第二前、后凸肋,插头及插座收容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扣合形成的壳腔中,此时第一前、后凸肋对应第二前、后凸肋并在壳腔中包围挤压套在适配段外围的套筒,以使插头适配插座时形成稳固的密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头分为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插座分为前段部分和后段部分;套筒包括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相通且相对形成于套筒两端,其中第一容腔收容插头前段部分,第二空腔收容插座前段部分;适配段为第一容腔收容的插头前段部分和第二空腔收容的插座前段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头包括金属接触头和插头外模,金属接触头前端具有接触孔,金属接触头末端连接有线缆,插头外模包覆在金属接触头末端,以使金属接触头前端外露,与金属接触头末端相连的插头线缆形成插头网尾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座包括金属接触座、塑胶内模和插座外模,金属接触座前端具有适配金属接触头插入的配合孔和顶针,顶针设置于配合孔内,金属接触座末端连接插座线缆;塑胶内模包覆在金属接触座末端及连接在金属接触座末端的插座线缆上,插座外模包覆金属接触座前端及塑胶内模外围并靠近插座线缆形成插座网尾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筒具有阻止环,阻止环形成于第一容腔与第二容腔之间并具有容金属接触头穿入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具有第一内面,第一内面中间形成第一槽,第一槽在第一前、后凸肋之间,第一前、后凸肋将第一内面分成第一前、后空间;第二外壳具有第二内面,第二内面中间形成第二槽,第二槽在第二前、后凸肋之间,第二前、后凸肋将第二内面分成第二前、后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外壳具有扣面及扣孔,其中扣孔在第一前、后空间分别以对称形式靠近第一外壳扣面设置;第一外壳具有扣面及扣钩,其中扣钩在第二前、后空间分别以对应扣孔的形式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具有韧性,连接在第一外壳一侧扣面的外侧边与第二外壳相应一侧扣面的外侧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柱和定位孔分别以相互适配的形式设在相对于连接部一侧的第一、第二外壳的另一侧扣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外壳分别设有从内面贯穿到外围面的排水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82824.XU CN212485648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82824.XU CN212485648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85648U true CN212485648U (zh) | 2021-02-05 |
Family
ID=74456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82824.XU Active CN212485648U (zh) | 2020-07-03 | 2020-07-03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8564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55893A (zh) * | 2020-07-03 | 2020-10-09 | 周口市海鑫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
-
2020
- 2020-07-03 CN CN202021282824.XU patent/CN2124856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55893A (zh) * | 2020-07-03 | 2020-10-09 | 周口市海鑫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09794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TWI625900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US5240433A (en) | Waterproof electric connector | |
CN107453113B (zh) | 防水连接器 | |
US10074930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xcellent waterproof property | |
CN212485648U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 |
JP5118433B2 (ja) | 水中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CN106463878B (zh) | 一种用于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 |
CN115065906A (zh) | 一种防水连接结构及无线耳机 | |
JPH0220771Y2 (zh) | ||
CN111755893A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 |
CN109449638B (zh) | 一种直插头 | |
CN218041714U (zh) | 一种防水连接结构及无线耳机 | |
CN212485649U (zh) | 电连接器组合的防水结构 | |
CN109449693B (zh) | 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绝缘体 | |
CN210272789U (zh) | 一种户外音频连接器 | |
CN215453475U (zh) | 防水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1126332U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的新型屏蔽壳 | |
CN215121121U (zh) | 接口防水结构及耳机 | |
CN210111152U (zh) | 一种防水连接线 | |
JP2015050830A (ja) | グロメット | |
CN218731989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11350288U (zh) | 一种零序互感器 | |
CN218849935U (zh) | 一种圆形防水连接器公端件 | |
CN204835045U (zh) | 连接器防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