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84202U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84202U CN212484202U CN202020720093.6U CN202020720093U CN212484202U CN 212484202 U CN212484202 U CN 212484202U CN 202020720093 U CN202020720093 U CN 202020720093U CN 212484202 U CN212484202 U CN 2124842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 support
- hard plate
- layer
- plat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06010027146 Melanoderma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3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0 cal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8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DMFGNRRURHSENX-UHFFFAOYSA-N beryllium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Be].[Cu] DMFGNRRURHSEN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86 chemical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56 stainless ste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支撑件包括硬质板层,所述硬质板层上对应于弯折区的部分设有至少一条缝隙,每条缝隙内均设有柔性条,柔性条的长度方向与缝隙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显示屏设于支撑件上时,柔性屏对应于硬质板层的缝隙位置也具有支撑结构,避免出现显示屏在对应于硬质板层的缝隙位置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并且,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在所述柔性条的宽度方向上有间隙,从而保证在实现对显示屏更好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保证支撑件的弯折区的部分仍然能够有较好的弯折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屏具有轻薄、不易碎、可弯曲以及可穿戴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然而,由于柔性显示屏中透明聚酰亚胺(polyimide,PI)、光学胶等材料的蠕变性能,容易柔性显示屏产生起拱、褶皱等现象。为解决该问题,通常柔性屏下方会设置金属支撑件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同时,支撑件上对应于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会掏空一部分材料形成缝隙,以减少金属支撑件对柔性显示屏弯折性的影响,从而实现更好的动态弯折性。但是,在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正面挤压或进行落球等可靠性测试时,柔性显示屏在对应于支撑件的缝隙位置容易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保证支撑件能够对显示屏进行良好的支撑的时,避免柔性屏受挤压而产生实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件,该支撑件包括两个支撑区以及连接于两个支撑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支撑件可在所述弯折区弯折;所述支撑件包括硬质板层,所述硬质板层上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设有至少一条缝隙,所述缝隙穿透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方向;每条所述缝隙内均设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缝隙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在所述柔性条的宽度方向上有间隙。
本申请中,通过在硬质板层的缝隙内均设柔性条,显示屏对应于硬质板层的缝隙位置也具有支撑结构,避免出现显示屏在对应于硬质板层的缝隙位置容易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本申请中,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在所述柔性条的宽度方向上有间隙,从而保证在实现对显示屏更好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保证支撑件的弯折区的部分仍然能够有较好的弯折性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柔性层,所述硬质板层包括在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柔性层位于所述硬质板层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柔性条固定于所述柔性层上,所述柔性层至少覆盖所述弯折区。
所述柔性层位于所述硬质板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使得将显示屏设于柔性层上时,柔性层位于显示屏与硬质板层之间,当挤压显示屏对应于硬质板层的缝隙位置,柔性层能够进一步的起到支撑显示屏,缓冲挤压应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保护显示屏,避免出现显示屏在对应于支撑件的缝隙位置容易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并且,由于柔性层覆盖支撑件32的弯折区,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显示屏的支撑作用,使得显示模组的模印、手感等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层覆盖所述弯折区,所述硬质板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支撑区的厚度,所述柔性层的厚度为所述硬质板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与所述硬质板层位于所述支撑区的厚度的差值,所述柔性层覆盖所述弯折区,所述柔性层背离所述柔性条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支撑区的部分共面。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层覆盖所述弯折区及两个所述支撑区,所述柔性层背离所述柔性条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均为平滑表面,且所述柔性层背离所述柔性条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层的边缘内嵌于所述硬质板层内,以使得柔性层与硬质板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从而提高支撑件的寿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层包括在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使得在支撑件在弯折区进行弯折时,柔性条在厚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受到的缝隙的侧壁的挤压较为均匀,使得支撑件弯曲时位于弯折区的部分的受力较为的均匀,有利于延长支撑件的使用寿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的宽度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所述柔性条的宽度从所述硬质板层的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条的宽度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所述缝隙的宽度从所述硬质板层的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变大。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的宽度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相同。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层包括在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柔性条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柔性条的厚度与所述硬质板层在所述弯折区的部分的厚度相同,且所述柔性条的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硬质板层在弯折区的部分的第一表面共面,所述柔性条的第四表面与所述硬质板层在所述弯折区的部分的第二表面共面,使得显示屏设于支撑件上时能够保持平整,并使支撑件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对显示屏能够实现良好的支撑。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层及所述柔性条均为可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从而保证支撑件对显示屏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并且,支撑件弯折时,柔性层及所述柔性条能够产生挤压变形或者拉伸变形,在实现良好的弯折性能的同时,尽量减小柔性条与缝隙的侧壁之间间隙的大小,避免出现显示屏在对应于支撑件的缝隙位置容易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层及所述柔性条的制成材料相同或不同,且所述柔性层与所述柔性条通过同一制程得到,简化制程工艺以及制作成本,并提高所述柔性层与所述柔性条连接的牢固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层的厚度在0.01mm至0.05mm之间,保证柔性层具有一定的支撑性能的同时,避免对支撑件的可弯折性的影响,并尽量小的增加支撑件的厚度及重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在0.02mm至0.15mm之间,保证硬质板层具有一定的支撑性能的同时,尽量小的增加支撑件的厚度及重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在所述柔性条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间隙的宽度在0.02mm至0.2mm之间,保证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有一定的间距以使得支撑件的弯折区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的同时,避免间隙过大而使显示屏在对应于间隙的位置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的出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以及上述的支撑件,所述柔性显示屏固定所述支撑件并位于所述硬质板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侧;所述显示屏包括两个非弯折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部之间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可弯折,两个所述非弯折部分别与所述支撑件的两个所述支撑区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撑件的弯折区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可弯折。
本申请中,通过在硬质板层的缝隙内均设柔性条,显示屏设于支撑件上时,显示屏对应于硬质板层的缝隙位置也具有支撑结构,避免出现显示屏在对应于支撑件的缝隙位置容易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从而避免在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正面挤压或进行落球等可靠性测试时显示屏出现问题,使得显示模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并且,本申请中,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在所述柔性条的宽度方向上有间隙,从而保证在实现对显示屏更好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保证支撑件的弯折区的部分仍然能够有较好的弯折性能,进而保证显示模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上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非弯折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也能够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弯折部及所述支撑件在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弯折。由于显示模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也能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能够具有较好的可弯折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转动装置安装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处于闭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硬质板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硬质板层在B位置处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支撑件的弯折区在图8中的位置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或者可穿戴设备。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如图1所示,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示,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显示模组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展开,以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也能够相对折叠,以处于闭合状态。换言之,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其中,图1示意了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图2示意了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在本申请中,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X轴方向展开和折叠为例进行描述。
此外,显示模组30可以用于显示图像、文字和视频等。显示模组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及第三部分36。第二部分35连接于第一部分34与第三部分36之间。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与第三部分36均位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同一侧。此外,第一部分34固定于第一壳体10。第二部分35位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第三部分36固定于第二壳体20。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及第三部分36的排布方向为Y轴方向。第二部分35能够以X轴方向的轴线发生弯折。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及第三部分36大致呈180°(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此时,显示模组30具有连续的大面积显示区域,也即显示模组30能够实现大屏显示,用户的体验性较佳。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显示模组30折叠。具体的,第二部分35发生弯折。第一部分34与第三部分36相互重叠。
此外,图2示意了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位于第一部分34与第三部分36之间,也即显示模组30可以外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显示模组30也可以处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也即显示模组30能够内折。
此外,图1与图2均示意了电子设备100可以发生一次折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发生多次折叠。具体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更多的可相对转动的壳体,且显示模组包括更多的可相互折叠的部分。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发生两次折叠。具体的,相对于图1及图2的电子设备100来说,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20折叠。显示模组20还包括第四部分及第五部分,第四部分连接于第三部分36与第五部分之间,第五部分固定于第三壳体,第四部分可以以X轴方向的轴线发生弯折,使得第三部分36与第五部分之间相互折叠,第三壳体相对第二壳体20折叠。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有多种连接关系,例如转动连接、滑动连接、转动与滑动、可拆卸式扣合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壳体10转动连接第二壳体20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与图4,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转动装置安装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转动装置40。转动装置40转动连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转动装置40能够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转动以折叠或展开。转动装置40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且转动装置40与显示模组30的第二部分35相对设置。
其中,转动装置40包括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及第三支撑件43。第二支撑件42位于第一支撑件41与第三支撑件43之间。此外,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及第三支撑件43与显示模组30的第二部分35面向设置。
此外,第二支撑件42的一侧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的另一侧也活动连接于第三支撑件43。可以理解的是,活动连接可以为转动连接、滑动连接、转动与滑动或者可拆卸式扣合连接。换言之,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及第三支撑件43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活动。此外,第一支撑件41背离第二支撑件42的一侧转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0。第三支撑件43背离第二支撑件42的一侧转动连接于第二壳体20。此时,通过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及第三支撑件43的相互配合,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转动以折叠或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与第三支撑件43共同支撑显示模组30的第二部分35。
请参阅图5,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显示模组30包括显示屏31及支撑件32。显示屏31用于显示图像、文字及视频等。显示屏31采用柔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3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4所示,显示屏31包括两个非弯折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部之间弯折部31b。其中,两个非弯折部分别为第一弯折部31a及第三弯折部31c,即第一弯折部31a、弯折部31b及第三弯折部31c依次连接的。第一弯折部31a为显示模组30的第一部分34的一部分。弯折部31b为第二部分35的一部分。第三弯折部31c为第三部分36的一部分。弯折部31b能够弯折。
请参阅图6,图6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显示模组30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弯折部31b发生弯折,第一弯折部31a与第三弯折部31c面向设置,第一弯折部31a与第三弯折部31c平行。图6示意了弯折部31b大致呈半环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弯折部31b的形状也可以呈水滴形或其它形状。
请参阅图7,图7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弯折部31a、弯折部31b及第三弯折部31c大致呈180°(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
请再次参阅图7,显示屏3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膜311、显示面板312、偏光片313(Polarizer,POL)及保护盖板314。换言之,显示面板312位于背膜311与偏光片313之间。保护盖板314固定于偏光片313背离显示面板312的表面。背膜311可用于支撑显示面板312。显示面板312用于显示图像及视频等。保护盖板314用于保护偏光片313及显示面板312等。
此外,显示屏31还包括光学胶315。光学胶315固定于偏光片313与保护盖板314之间。光学胶315既可以使得显示面板312发出的显示光线传播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又可以提高显示模组30的柔韧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屏31可以为触控屏。显示屏31能够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控动作产生触控信号。例如,当用户在显示屏31上点击摄像软件的图标时,显示屏31能够根据用户的点击动作产生触控信号,并将触控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图未示)。处理器接收触控信号,并根据触控信号打开摄像软件。处理器可以安装于第一壳体10(请参阅图4),也可以安装于第二壳体20(请参阅图4)。
其中,显示面板312可以具有触控功能,也即显示面板312具有触控面板的功能。例如,采用on-cell技术将触控面板嵌入到显示面板312的发光层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312也可以不具有触控功能。此时,显示屏31还包括触控面板(图未示)。触控面板可以固定在保护盖板314与偏光片313之间,也可以位于偏光片313与显示面板312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7,显示屏31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316及内表面317。显示屏31的外表面316指的是用户在正常使用电子设备100时,显示屏31朝向用户的表面。显示屏31的内表面317指的是当显示模组30安装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时,显示屏31朝向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表面。
此外,支撑件32固定于显示屏31的内表面317。支撑件32用于支撑显示屏31,以提高显示模组30的整体强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2可以通过OCA光学胶、PVB胶、泡棉胶或其组合材质等固定于显示屏31的内表面317。图7示意了支撑件32与显示屏31的内表面317之间设置有光学胶39,以通过光学胶39实现支撑件32与显示屏31的固定。
请再次参阅图7,在Z轴方向上,支撑件32的高度H1在0.02mm至0.2mm的范围内。此时,支撑件32的厚度适中,从而既可以保证支撑件32具有较佳的刚度和柔韧性,又可以使得支撑件32不会较大程度地增加显示模组30的厚度及重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2的高度H1也可以为其他数值范围。
请再次参阅图5,支撑件32包括两个支撑区以及连接于两个支撑区之间的弯折区32b,其中,两个支撑区分别为第一支撑区32a及第二支撑区32c。即第一支撑区32a、弯折区32b、第二支撑区32c依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区32a、弯折区32b、第二支撑区32c为方便描述而将支撑件32分为三个区域,并非为实际存在的结构。图5通过虚线区别开第一支撑区32a、弯折区32b、第二支撑区32c。
请参阅图4及图5,显示屏31的两个非弯折部分别与所述支撑件32的两个支撑区相对应,即第一弯折部31a与第一支撑区32a相对设置,第二弯折区3183与第二支撑区32c相对设置,弯折部31b与弯折区32b相对设置。支撑件32可在弯折区32b处发生弯折。本申请中,支撑件32为刚性大于显示屏31的结构,能够对显示屏3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显示屏31产生起拱、褶皱、塌落等问题。并且,本申请中,支撑件32在弯折区32b的部分与显示屏31的弯折部31b弯曲同样程度时,支撑件32在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回弹力较弯折部31b的回弹力大,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在弯折区32b的部分也能够对弯折部31b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请再次参阅图6,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弯折区32b及弯折部31b均发生弯折,支撑件32位于第一支撑区32a的部分与支撑件32位于第二支撑区32c的部分平行。图6示意了支撑件32大致呈环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2的形状也可以呈水滴型或其它形状。
请再次参阅图7,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件32位于第一支撑区32a的部分、支撑件32位于弯折区32b的部分及支撑件32位于第二支撑区32c的部分大致呈180°(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图7示意了支撑件32位于第一支撑区32a的部分、支撑件32位于弯折区32b的部分及支撑件32位于第二支撑区32c的部分呈180°。
请一并参阅图7,支撑件32包括硬质板层321,硬质板层321对应于弯折区32b的部分上设有至少一条缝隙322,缝隙322穿透硬质板层321的厚度方向,所述缝隙322的延伸方向与两个支撑区的排布方向垂直。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区32a与第二支撑区32c的排布方向为电子设备100长度方向(图7中Y轴方向),因此,缝隙322的延伸方向即为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
硬质板层321包括在硬质板层321的厚度方向(图7中Z轴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21a及第二表面321b,显示屏31设于支撑件32上时,显示屏31位于硬质板层321靠近第一表面321a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硬质板层321的第一表面321a为硬质板层321朝向显示屏31的所有表面。例如,当硬质板层321位于的弯折区32b的部分与位于支撑区的部分厚度不同时,硬质板层321的第一表面321a为硬质板层321位于的弯折区32b的部分朝向显示屏31的表面及硬质板层321位于的支撑区的部分朝向显示屏31的表面共同形成。此时,第一表面321a位于弯折区32b内的部分与第一表面321a位于支撑区内的部分不共面。
本申请中,硬质板层321为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制成,以使包括硬质板层321的支撑件32具有一定的刚度,从而能够对显示屏31进行支撑。并且,硬质板层321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保证显示模组30能够弯折。具体的,硬质板层321的材质可以为铜、铝、铍铜、不锈钢或者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刚度及弹性的塑料板。此时,硬质板层321能够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层321的厚度在0.02mm至0.15mm之间,从而保证硬质板层321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使硬质板层321能够满足所需的刚度及弹性的同时,避免硬质板层321厚度过厚而影响显示模组的厚度及重量。需要说明的是,硬质板层321各个不同位置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相同或者不同,硬质板层321不同位置的厚度均在0.02mm至0.15mm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硬质板层321为一体结构,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CNC)加工工艺在一个整体的板件上切割得到,也可以通过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模压成型、压延成型或者化学腐蚀等方式得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硬质板层321在第一支撑区32a的部分、硬质板层321在弯折区32b的部分及硬质板层321第二支撑区32c的部分也可以分别加工得到,再通过焊接或者卡扣扣合等方式连接,从而得到硬质板层321。
本申请中,通过在硬质板层321对应于弯折区32b的部分设有至少一条缝隙322,并使缝隙322的延伸方向为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从而能够提高硬质板层321位于弯折区32b的可挠曲性,以进一步避免硬质板层321对显示模组30弯折性能的影响,提高显示模组30的可弯折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缝隙322的延伸方向为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但也可以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55°、166°或者177°。
请参阅图8,图8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硬质板层32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硬质板层321上设有多条缝隙322,多条缝隙322按照一定的周期规律进行排布,从而能够保证硬质板层321位于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刚性,以保证对显示屏31的支撑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的提高硬质板层321位于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可挠曲性。具体的,硬质板层321对应于弯折区32b的部分包括从第一支撑区32a向第二支撑区32c方向)(图8中Y轴方向)设置的多列缝隙322,每列缝隙322包括至少一条缝隙322。同一列缝隙322中包括多条缝隙322时,位于同一列的多条缝隙322在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图8中X轴方向)上排列。相邻列的缝隙322错开排列,即相邻列的缝隙322的端部的连线与Y轴方向不同。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列的缝隙322也可以不错开,即相邻列的缝隙322的端部的连线与Y轴方向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相邻列的缝隙322错开排列,能够在提高硬质板层321的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可挠曲性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硬质板层321的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刚性,从而能够保证显示面板可挠曲性的同时,保证对显示屏31的支撑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硬质板层321的边缘位置,由于空间限制,可以仅设置缝隙322的一部分。例如,图8中最靠近第一支撑区32a的第一列缝隙322中,包括一个完整的缝隙322以及位于该完整的缝隙322两端的半条缝隙322。
请参阅图9,图9是图8所示的硬质板层321在B位置处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在Y轴方向上,相邻两列缝隙322之间的间隔部分的宽度为b1。一种实施方式中,b1在0.2毫米至0.3毫米的范围内。例如,b1等于0.2毫米、0.22毫米、0.26毫米、0.29毫米或者0.3毫米。这样,在Y轴方向上,相邻两个缝隙322之间的留料较多,从而保证硬质板层321具有较佳的强度。
请再次参阅图9,在X轴方向上,同一列缝隙322中相邻的两个缝隙322之间的间隔部分的长度b2在0.2毫米至0.6毫米的范围内。例如,b2等于0.4毫米、0.44毫米、0.5毫米、0.55毫米或者0.6毫米。这样,在X轴方向上,相邻两个缝隙322之间的留料较多,从而保证硬质板层321具有较佳的强度。
缝隙32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设计。例如,图9实施方式中,缝隙322为中间部分呈矩形条状,中间部分的两端膨大成圆形或者宽度大于中间部分的矩形或者其他形状,使得缝隙322大致呈哑铃状。一些实施方式中,缝隙322也可以直接为矩形条状、椭圆条状等形状。
请参阅图10,且一并参阅图7,图10所示为支撑件32的弯折区32b在图8中的位置B处的结构示意图。每条所述缝隙322内均设有柔性条324,所述柔性条32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缝隙322的延伸方向相同,即柔性条324的长度方向为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图10中X轴方向)。其中,柔性条32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以固定于缝隙322内,或者,一些实施方式中,直接将柔性条324通过光学胶39固定于显示屏31上,以保证柔性条324相对硬质板层321固定。本申请中,通过在缝隙322内均设柔性条324,显示屏31对应于硬质板层321的缝隙322位置也具有支撑结构,避免出现显示屏31在对应于支撑件32的缝隙322位置容易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条324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324a及第四表面324b,所述柔性条324的厚度与所述硬质板层321在所述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厚度相同。所述柔性条324的所述第三表面324a与所述硬质板层321在弯折区32b的部分的第一表面321a共面,使得显示屏31设于支撑件32上时能够保持平整。并且,所述柔性条324的第四表面324b与所述硬质板层321在所述弯折区32b的部分的第二表面321b共面,使得支撑件32平展开始,柔性条324的位置不会有悬空,使得支撑件32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对显示屏31能够实现良好的支撑。可以理解的是,受支撑件32的制成精度或其它条件的影响,柔性条324的第四表面324b可以与所述硬质板层321在所述弯折区32b的部分的第二表面321b也可以有微小的距离,也可以认为柔性条324的第四表面324b与所述硬质板层321在所述弯折区32b的部分的第二表面321b基本共面。
本申请中,柔性条324与所述缝隙322的侧壁在所述柔性条324的宽度方向上有间隙323,从而保证在实现对显示屏31更好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保证支撑件32的弯折区32b的部分仍然能够有较好的弯折性能。其中,柔性条324的宽度方向与其长度方向垂直,为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图10中Y轴方向)。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条324的制成材料为可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在支撑件32对应于弯折区32b的部分进行弯折,柔性条324的宽度方向(图10中Y轴方向)的两侧受到缝隙322的宽度方向(图10中Y轴方向)的侧壁的挤压时,柔性条324能够产生一定的压缩变形,因而间隙323的宽度L1(即间隙323在图10中Y轴方向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小,能够在满足支撑件32的弯折性能的同时,避免显示屏31在对应于间隙323的位置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具体的,柔性条324的制成材料可以为橡胶类、泡棉类、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TPU)或者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等。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隙323的宽度L1可以在0.02mm至0.2mm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柔性条324的形状可以为与缝隙322的形状相同或者不同的结构,柔性条324的不同位置与缝隙322的侧壁的间隙323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9所示实施方式中,柔性条324为与缝隙322相同的形状,即均为类似哑铃状结构,从而柔性条324的任意位置与缝隙322的侧壁的间隙323均相同。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条324的形状可以为与缝隙322的形状不同的结构。例如,缝隙322为类似哑铃状,而柔性条324为矩形条状,此时,柔性条324的不同位置与缝隙322的侧壁的间隙323不同,但间隙323的宽度D1仍然在规定的范围内,仍然能实现本申请的效果。
本申请中,柔性条32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与缝隙322的侧壁之间有间隙323,柔性条32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缝隙322的侧壁之间的间隙323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柔性条32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缝隙322的侧壁之间的间隙323大小相同,使得当显示模组30弯折时,柔性条32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与缝隙322的侧壁之间的挤压力大小基本相同,使得支撑件32位于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受力较为的均匀,有利于延长支撑件32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方式中,硬质板层321上的缝隙322的宽度在支撑件32的厚度方向(即图7中的Z轴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即缝隙32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柔性条324与所述缝隙322的侧壁之间的间隙323在所述支撑件32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相同,即柔性条324的在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也为矩形,从而使得柔性条32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与缝隙322的侧壁之间的间隙323在支撑件32的厚度方向(图7中Z轴方向)的不同位置的宽度均相同。
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件3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与图7所示支撑件32的差别在于:所述柔性条324与所述缝隙322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323从所述第一表面321a至所述第二表面321b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322的宽度在所述支撑件32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即缝隙32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柔性条324的宽度从所述硬质板层321的所述第一表面321a至所述第二表面321b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即柔性条324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梯形,且柔性条324靠近第一表面321a侧的宽度大于靠近第二表面321b侧的宽度,从而实现所述柔性条324与所述缝隙322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323从所述第一表面321a至所述第二表面321b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当以外折的方式折叠显示模组30时,支撑件32的第一表面321a相对第二表面321b的压缩变形较小,此时,支撑件32的缝隙322在垂直于缝隙322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从矩形变形为梯形,且梯形的缝隙322位于第一表面321a的开口大于第二表面321b。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柔性条324设置宽度从所述硬质板层321的所述第一表面321a至所述第二表面321b的方向上逐渐变小的结构,能够在显示模组弯折时,柔性条324的形状与变形后的缝隙322的形状基本相同,从而能够使得柔性条324在厚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受到的缝隙322的侧壁的挤压较为均匀,使得支撑件32弯曲时位于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受力较为的均匀,有利于延长支撑件32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撑件3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与图11所示支撑件32的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缝隙322的宽度从所述硬质板层321的所述第一表面321a至所述第二表面321b的方向上逐渐变大,即缝隙322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梯形,且缝隙322位于第一表面321a的开口小于靠近第二表面321b的开口。所述柔性条324的宽度在所述支撑件32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即柔性条324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矩形,从而实现所述柔性条324与所述缝隙322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323从所述第一表面321a至所述第二表面321b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当以外折的方式折叠显示模组30时,支撑件32的第一表面321a相对第二表面321b的压缩变形较小,此时,支撑件32的缝隙322在垂直于缝隙322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从梯形变形为近似矩形的结构。本实施方式通过将柔性条324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为矩形的结构,能够在显示模组弯折时,柔性条324的形状与变形后的缝隙322的形状基本相同,从而能够使得柔性条324在厚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受到的缝隙322的侧壁的挤压较为均匀,使得支撑件32弯曲时位于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受力较为的均匀,有利于延长支撑件32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柔性条324各个位置的厚度均匀,从而使得柔性条324的各个位置的支撑性能均匀,能够实现对显示屏31良好的支撑。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3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0所示支撑件32的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2还包括柔性层325,所述柔性层325位于所述硬质板层321的所述第一表面321a。显示屏31层叠于支撑件32上时,柔性层325位于显示屏31与支撑件32之间。所述柔性条324固定于所述柔性层325上,所述柔性层325至少覆盖所述弯折区32b,即柔性层325能够仅覆盖硬质板层321的弯折区32b,也可以覆盖硬质板层321的弯折区32b及第一支撑区32a、第二支撑区32c。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能够仅覆盖硬质板层321的弯折区32b。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层321位于所述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厚度为D1,硬质板层321位于第一支撑区32a及第二支撑区32c的厚度为D2,D1小于D2。所述柔性层325的厚度为D3,D3为D2与D1的差值,即所述柔性层325覆盖所述硬质板层321的弯折区32b时,所述柔性层325背离所述柔性条324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321a位于支撑区的部分共面。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也为可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类、泡棉类、TPU或TPE等材料。其中,柔性层325的制成材料可以与柔性条324的制成材料相同,也可以与柔性条324的制成材料不同。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的制成材料与柔性条324的制成材料均为橡胶材料,能够进一步的简化制作工艺并使得柔性层325与柔性条324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的制成材料也可以与柔性条324的制成材料不同。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的制成材料为泡棉,柔性条324的制成材料为橡胶。
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与所述柔性条324可以通过同一制程得到,从而简化制作工艺,且使得柔性层325与柔性条324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具体的,柔性层325与所述柔性条324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模压成型、压延成型等方式一体成型得到。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位于显示屏31与硬质板层321之间,使得当挤压显示屏31对应于硬质板层321的缝隙322位置,柔性层325能够进一步的起到支撑显示屏31,缓冲挤压应力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的保护显示屏31,避免出现显示屏31在对应于支撑件32的缝隙322位置容易受挤压而出现黑斑等失效问题。并且,由于柔性层325覆盖支撑件32的弯折区32b,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对显示屏31的支撑作用,使得显示模组30的模印、手感等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体的,柔性层325进一步的对显示屏31进行支撑,使得当折叠显示模组30时,硬质板层321的缝隙322的轮廓不容易在显示屏31上体现出来,以提高显示模组30的模印、手感等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柔性层325能够对显示屏3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尽量避免柔性层325对显示模组30弯折性能的影响,柔性层325的厚度D2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的厚度D3在0.01mm至0.05mm之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的边缘内嵌于所述硬质板层321内,以使得柔性层325与硬质板层321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从而提高支撑件32的寿命。例如,请参阅图14,图14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撑件3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2所示实施方式的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包括中间区域325a以及位于中间区域325a两边的边缘区域322b,所述柔性层325的边缘区域322b的厚度小于中间区域325a的厚度,使得柔性层325的边缘形成台阶结构。硬质板层321位于弯折区32b的部分的厚度小于硬质板层321位于第一支撑区32a及第二支撑区32c的部分的厚度,第一支撑区32a及第二支撑区32c靠近弯折区32b的一侧设有凹槽326。柔性层325设于硬质板层321的弯折区32b时,柔性层325的边缘区域322b内嵌于硬质板层321的第一支撑区32a及第二支撑区32c的凹槽326内。且柔性层325背离柔性条324的表面与硬质板层321的第一表面321a位于支撑区内的部分共面,从而保证支撑件32朝向显示屏31的一面平整,保证支撑件32对显示屏31良好的支撑。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2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得到,即在模具中先成型硬质板件后,再次成型形成柔性层325,使得柔性层325与硬质板件形成一体结构,从而简化制作工艺,提高柔性层325与硬质板件之间的连接的牢固程度。
请参阅图15,图15所示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模组3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13所示支撑件32的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硬质板件的弯折区32b、第一支撑区32a及第二支撑区32c的厚度相同。所述柔性层325覆盖所述弯折区32b、第一支撑区32a及第二支撑区32c,所述柔性层325背离所述柔性条324的一面与所述硬质板层321的所述第一表面321a均为平滑表面,且所述柔性层325背离所述柔性条324的一面与所述硬质板层321位于所述支撑区的第一平行。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层325能够为显示屏31的各个位置进行良好的支撑。并且,由于柔性层325为弹性材料,能够为显示屏31提供缓冲,当显示屏31收到振动或者碰撞等冲击时,柔性层325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显示屏31损坏的风险。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区以及连接于两个支撑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支撑件可在所述弯折区弯折;所述支撑件包括硬质板层,所述硬质板层上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部分设有至少一条缝隙,所述缝隙穿透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方向;每条所述缝隙内均设有柔性条,所述柔性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缝隙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在所述柔性条的宽度方向上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柔性层,所述硬质板层包括在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柔性层位于所述硬质板层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柔性条固定于所述柔性层上,所述柔性层至少覆盖所述弯折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覆盖所述弯折区,所述硬质板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支撑区的厚度,所述柔性层的厚度为所述硬质板层位于所述弯折区的厚度与所述硬质板层位于所述支撑区的厚度的差值,所述柔性层覆盖所述弯折区,所述柔性层背离所述柔性条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支撑区的部分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覆盖所述弯折区及两个所述支撑区,所述柔性层背离所述柔性条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均为平滑表面,且所述柔性层背离所述柔性条的一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边缘内嵌于所述硬质板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板层包括在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之间的所述间隙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宽度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所述柔性条的宽度从所述硬质板层的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条的宽度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所述缝隙的宽度从所述硬质板层的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上逐渐变大。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的宽度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上均相同,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之间的间隙在所述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的各个位置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板层包括在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柔性条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柔性条的厚度与所述硬质板层在所述弯折区的部分的厚度相同,且所述柔性条的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硬质板层在弯折区的部分的第一表面共面,所述柔性条的第四表面与所述硬质板层在所述弯折区的部分的第二表面共面。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及所述柔性条均为可形变的弹性材料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及所述柔性条的制成材料相同或不同,且所述柔性层与所述柔性条通过同一制程得到。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的厚度在0.01mm至0.05mm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板层的厚度在0.02mm至0.15mm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条与所述缝隙的侧壁在所述柔性条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间隙的宽度在0.02mm至0.2mm之间。
16.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所述显示屏固定于所述支撑件并位于所述硬质板层的一侧;所述显示屏包括两个非弯折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非弯折部之间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可弯折,两个所述非弯折部分别与所述支撑件的两个所述支撑区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与所述支撑件的弯折区相对设置,所述弯折部可弯折。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显示屏的两个所述非弯折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相对折叠至闭合状态,也能够相对展开至打开状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弯折部及所述支撑件在所述弯折区的部分弯折。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20093.6U CN21248420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PCT/CN2021/090522 WO2021218999A1 (zh) | 2020-04-30 | 2021-04-28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EP21797464.1A EP4134781B1 (en) | 2020-04-30 | 2021-04-28 | Support member,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7/922,287 US20230179690A1 (en) | 2020-04-30 | 2021-04-28 | Support, displ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20093.6U CN21248420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84202U true CN212484202U (zh) | 2021-02-05 |
Family
ID=74454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20093.6U Active CN21248420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79690A1 (zh) |
EP (1) | EP4134781B1 (zh) |
CN (1) | CN212484202U (zh) |
WO (1) | WO2021218999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18999A1 (zh) * | 2020-04-30 | 2021-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3793552A (zh) * | 2021-08-26 | 2021-12-1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组件、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CN114255659A (zh) * | 2021-12-28 | 2022-03-29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后壳和电子设备 |
CN114447084A (zh) * | 2022-01-27 | 2022-05-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 |
CN114464085A (zh) * | 2021-08-05 | 2022-05-1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US20220270522A1 (en) * | 2021-02-25 | 2022-08-25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eformation-Resistant Displays |
WO2022182554A1 (en) * | 2021-02-25 | 2022-09-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eformation-resistant displays |
WO2022205517A1 (zh) * | 2021-04-01 | 2022-10-0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 |
CN115294875A (zh) * | 2022-08-30 | 2022-11-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WO2023124463A1 (zh) * | 2021-12-31 | 2023-07-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39102B (zh) * | 2021-07-20 | 2022-09-2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组件及柔性显示模组 |
KR20230021209A (ko) * | 2021-08-04 | 2023-02-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4220355B (zh) * | 2021-12-31 | 2023-11-2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模组的控制方法 |
CN114863821B (zh) * | 2022-05-17 | 2023-10-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78589B1 (ko) * | 2016-09-30 | 2023-09-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
KR102392551B1 (ko) * | 2018-03-21 | 2022-05-02 | 주식회사 파인테크닉스 |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용 프레임 및 제조 방법 |
CN208141720U (zh) * | 2018-05-28 | 2018-11-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支撑件、柔性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299473B (zh) * | 2019-07-04 | 2022-04-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767098A (zh) * | 2019-11-28 | 2020-02-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件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874988B (zh) * | 2019-11-29 | 2022-05-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853525B (zh) * | 2019-12-10 | 2022-03-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211455155U (zh) * | 2020-01-22 | 2020-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212484202U (zh) * | 2020-04-30 | 2021-0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20720093.6U patent/CN212484202U/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28 EP EP21797464.1A patent/EP4134781B1/en active Active
- 2021-04-28 US US17/922,287 patent/US2023017969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04-28 WO PCT/CN2021/090522 patent/WO2021218999A1/zh unknown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18999A1 (zh) * | 2020-04-30 | 2021-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US20220270522A1 (en) * | 2021-02-25 | 2022-08-25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eformation-Resistant Displays |
WO2022182554A1 (en) * | 2021-02-25 | 2022-09-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eformation-resistant displays |
US12087187B2 (en) * | 2021-02-25 | 2024-09-1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deformation-resistant displays |
WO2022205517A1 (zh) * | 2021-04-01 | 2022-10-06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 |
CN114464085A (zh) * | 2021-08-05 | 2022-05-1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CN113793552A (zh) * | 2021-08-26 | 2021-12-14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组件、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CN113793552B (zh) * | 2021-08-26 | 2023-10-2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组件、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CN114255659A (zh) * | 2021-12-28 | 2022-03-29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后壳和电子设备 |
WO2023124463A1 (zh) * | 2021-12-31 | 2023-07-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CN114447084A (zh) * | 2022-01-27 | 2022-05-06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 |
CN115294875A (zh) * | 2022-08-30 | 2022-11-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179690A1 (en) | 2023-06-08 |
EP4134781A1 (en) | 2023-02-15 |
EP4134781B1 (en) | 2024-11-27 |
WO2021218999A1 (zh) | 2021-11-04 |
EP4134781A4 (en) | 2023-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484202U (zh) |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WO2021169697A1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KR102765539B1 (ko) | 탄성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
CN211455155U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US20230070431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2216508B2 (en) | Arm structure, hing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arm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CN211455154U (zh)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09860956U (zh) | 可折叠设备 | |
CN113380145B (zh) | 支撑件、柔性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 |
CN111477107A (zh) |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组件 | |
US11600209B2 (en) |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1064833B (zh) |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 |
EP408049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4842747B (zh) | 柔性盖板、柔性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 |
US7869205B2 (en) | Data processing device | |
KR102743753B1 (ko) | 폴더블 장치용 보호 케이스 | |
CN115150490B (zh) | 支撑片及电子设备 | |
CN221225757U (zh) | 折叠屏和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RU2796379C1 (ru) | Модуль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214955728U (zh) | 弯折机构、可弯折外壳及电子设备 | |
CN118824119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1429791U (zh) | 电子设备以及端盖 | |
KR20240103736A (ko) | 허니컴 구조를 갖는 폴더블 단말용 방열 필름 | |
CN111743279A (zh) | 可折式保护套件 | |
US20090219678A1 (en) |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