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65840U - 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65840U CN212465840U CN202020789488.1U CN202020789488U CN212465840U CN 212465840 U CN212465840 U CN 212465840U CN 202020789488 U CN202020789488 U CN 202020789488U CN 212465840 U CN212465840 U CN 2124658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ring
- inner edge
- gasket
- outer edge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oilet Supp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包括中间开有便槽的基座和在基座端面设置的坐圈,所述坐圈为倾斜结构;所述坐圈包括坐圈外沿和坐圈内沿,所述坐圈外沿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坐圈内沿所在平面。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坐便器表面遗留积水的问题,使坐便器在日常使用及清洗之后液体自动流干不会滋生细菌,改善卫生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
背景技术
坐便器,属于建筑给排水材料领域的一种卫生器具,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设施,应用于卫生间中,不管是家庭还是各种公共场所都需要用到坐便器。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尤其是男士小便时尿液常常会溅到坐便器外沿上,通常见到的坐便器表面都是平面,一旦有尿液残留在表面,没有及时清洗时就容易滋生细菌且在尿液干了之后会遗留尿渍,既不卫生也影响美观。表面是平的坐便器,在清洗时也容易在表面遗留积水,产生水渍以及容易滋生细菌,否则需要耗费额外的人力用干抹布去擦干,费时又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坐便器表面遗留积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使坐便器在日常使用及清洗之后液体自动流干不会滋生细菌,改善卫生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包括中间开有便槽的基座和在基座端面设置的坐圈,所述坐圈为倾斜结构;所述坐圈包括坐圈外沿和坐圈内沿,所述坐圈外沿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坐圈内沿所在平面。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一侧的背靠部,所述坐圈还包括远离背靠部的第一坐圈外沿和第一坐圈内沿、靠近背靠部的第二坐圈外沿和第二坐圈内沿,所述第二坐圈外沿至所述第二坐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小于所述第一坐圈外沿至所述第一坐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这样设置可以提高坐圈的强度及提升用户舒适度。一方面,坐圈靠近背靠部一侧比远离背靠部一侧受力大,将所述第二坐圈外沿至第二坐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设置得稍微小一些可以更好地承重而且使设置在其上的垫圈的放置更为稳固;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在坐圈远离背靠部一侧更容易残留尿液,将第一坐圈外沿至第一坐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设置得稍微大一些更能满足导流液体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第一坐圈外沿至所述第一坐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为20°~40°。在使用过程中,坐圈远离背靠部不需要承受很多重力而且容易残留尿液,所以对坐圈远离背靠部表面的倾斜度的设置需要着重关注。
优选地,所述坐圈为对称结构。对称结构可以提升用户舒适度。坐圈沿着靠近背靠部至远离背靠部方向为对称结构,与人体左右对称的结构相吻合,使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均匀受力,提升舒适度,而且对称的结构符合人体审美观,使产品形象更好。
优选地,所述坐圈还包括从靠近背靠部至远离背靠部方向的第三坐圈外沿和第三坐圈内沿,所述第三坐圈外沿至所述第三坐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为15°~25°。在使用过程中,坐圈从靠近背靠部至远离背靠部方向的第三坐圈外沿至第三坐圈内沿的表面是主要承受力量的部位,为了提高强度和牢固性,该处的倾斜角易不易设置过大。在兼顾快速导流液体与提高使用舒适性的要求中寻找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优选地,所述坐圈外沿至所述坐圈内沿的表面为平面或者弧面。坐圈的表面可以是倾斜的平面,也可以是倾斜的弧面,都能满足导流积水的功能,弧面可以具有更优的体验感。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坐圈上方与基座活动连接的垫圈。垫圈的设置可以使坐便器的使用更加地卫生。男性小便时难以避免地会将尿液残留在坐圈上,在设置垫圈的情况下,垫圈由于翻开了没有受到污染,在女性使用坐便器时可将垫圈放下置于坐圈面上,这样更加卫生。
优选地,所述垫圈为倾斜结构,所述垫圈包括垫圈外沿和垫圈内沿,所述垫圈外沿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垫圈内沿所在平面。倾斜结构的垫圈设置的原理和倾斜结构设置的坐圈的原理相似,均是使坐便器在日常使用及清洗之后液体自动流干不会滋生细菌,改善卫生环境。
优选地,所述垫圈外沿至垫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小于所述坐圈外沿至坐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这样设置可以提升用户舒适度。垫圈和坐圈的表面设置成倾斜的结构可以易于导流积水,但是垫圈是直接与用户接触的,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感,垫圈表面的倾斜度可以设置稍微缓和一些,将从垫圈外沿至垫圈内沿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设置稍微小一些,既能满足不易积水的功能,又能使用户感觉到舒适,而坐圈设置在垫圈底下,没有与用户直接接触,故坐圈表面的倾斜度可以设置得比垫圈的倾斜度大,通常来说,倾斜度越大,越容易导流积水。
优选地,所述垫圈内沿形成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坐圈内沿形成的截面积。增大受力面积,提升用户舒适度。垫圈内沿形成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坐圈内沿形成的截面积意思是垫圈比坐圈的表面受力面积更大,一方面能提升用户舒适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排泄物通过垫圈时残留在坐圈表面,更加卫生。
优选地,所述垫圈内沿低于所述坐圈内沿。上述设置可以更好地避免尿液残留在坐圈表面。垫圈与坐圈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空隙,在坐便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尿液会从垫圈与坐圈之间的缝隙流到坐圈上,甚至残留在垫圈的背面,将垫圈的内沿设置稍低于坐圈的内沿,可以很好的避免该问题,即使有时候尿液溅到垫圈的内沿也能直接导流至便槽内,不易残留在坐圈表面。
优选地,还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的且在盖合时能覆盖所述垫圈的盖子,所述盖子上还设置喷水孔。盖子可以在不使用坐便器时用于盖合坐便器,减少气味。在盖子上设置喷水孔可以用于清洗垫圈表面,使坐便器清洗更加方便,也能改善卫生环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倾斜设置的坐圈更容易导流残留在坐便器表面的液体,使坐便器在日常使用及清洗之后液体自动流干不会滋生细菌,改善卫生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主视图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右视图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去掉垫圈后的俯视图;
图6为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坐圈;3、垫圈;4、背靠部;β、第一坐圈外沿至第一坐圈内沿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γ、第一垫圈外沿至第一垫圈内沿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δ、第二坐圈外沿至第二坐圈内沿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λ、第二垫圈外沿至第二垫圈内沿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κ、第三垫圈外沿至第三垫圈内沿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φ、第三坐圈外沿至第三坐圈内沿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a、坐圈外沿;a1、第一坐圈外沿;a2、第二坐圈外沿;a3、第三坐圈外沿;a4、第四坐圈外沿;b、坐圈内沿; b1、第一坐圈内沿;b2、第二坐圈内沿;b3、第三坐圈内沿;b4、第四坐圈内沿; c、垫圈外沿;c1、第一垫圈外沿;c2、第二垫圈外沿;c3、第三垫圈外沿;c4、第四垫圈外沿;d、垫圈内沿;d1、第一垫圈内沿;d2、第二垫圈内沿;d3、第三垫圈内沿;d4、第四垫圈内沿。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结合附图1至附图6,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包括中间开有便槽的基座1和在基座1端面设置的坐圈2,坐圈2为倾斜结构;坐圈2包括坐圈外沿a和坐圈内沿b,坐圈外沿a所在平面高于坐圈内沿b所在平面。倾斜结构的坐圈2可以易于导流积水,使积水自动流干不会滋生细菌,改善卫生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设置在基座1一侧的背靠部4,坐圈2还包括远离背靠部4的第一坐圈外沿a1和第一坐圈内沿b1、靠近背靠部4的第二坐圈外沿a2和第二坐圈内沿b2,第二坐圈外沿a2至第二坐圈内沿b2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小于第一坐圈外沿a1至第一坐圈内沿b1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这样设置可以提高坐圈2的强度及提升用户舒适度。一方面,坐圈2靠近背靠部4一侧比远离背靠部4一侧受力大,将所述第二坐圈外沿a2至第二坐圈内沿b2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设置得稍微小一些可以更好地承重而且使设置在其上的垫圈3的放置更为稳固;另一方面,坐圈2与垫圈3之间难免存在空隙,在使用过程中在坐圈2远离背靠部4一侧更容易残留尿液,将第一坐圈外沿a1至第一坐圈内沿b1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设置得稍微大一些更能满足导流液体的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第一坐圈外沿a1至第一坐圈内沿b1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β为20°~40°。在使用过程中,坐圈2远离背靠部4不需要承受很多重力而且容易残留尿液,所以对坐圈2远离背靠部4表面的倾斜度的设置需要着重关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坐圈2为对称结构。对称结构可以提升用户舒适度。坐圈2沿着靠近背靠部4至远离背靠部4方向为对称结构,与人体左右对称的结构相吻合,使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均匀受力,提升舒适度,而且对称的结构符合人体审美观,使产品形象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坐圈2还包括从靠近背靠部4至远离背靠部4方向的第三坐圈外沿a3和第三坐圈内沿b3,第三坐圈外沿a3至第三坐圈内沿b3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为15°~25°。坐便器是对称的,坐圈2从靠近背靠部4至远离背靠部4方向第四坐圈外沿a4至第四坐圈内沿b4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也为15°~25°。在使用过程中,坐圈2从靠近背靠部4至远离背靠部4方向的第三坐圈外沿a3至第三坐圈内沿b3的表面及第四坐圈外沿a4至第四坐圈内沿b4的表面是主要承受力量的部位,为了提高强度和牢固性,该处的倾斜角易不易设置过大。在兼顾快速导流液体与提高使用舒适性的要求中寻找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坐圈外沿a至坐圈内沿b的表面为平面或者弧面。坐圈2的表面可以是倾斜的平面,也可以是倾斜的弧面,都能满足导流积水的功能,弧面可以具有更优的体验感。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设置于坐圈2上方与基座1活动连接的垫圈3。垫圈3的设置可以使坐便器的使用更加地卫生。男性小便时难以避免地会将尿液残留在坐圈2上,在设置垫圈3的情况下,垫圈3由于翻开了没有受到污染,在女性使用坐便器时可将垫圈3放下置于坐圈2面上,这样更加卫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垫圈3为倾斜结构,垫圈3包括垫圈外沿c和垫圈内沿d,垫圈外沿c所在平面高于垫圈内沿d所在平面。倾斜结构的垫圈3设置的原理和倾斜结构设置的坐圈2的原理相似,均是使坐便器在日常使用及清洗之后液体自动流干不会滋生细菌,改善卫生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垫圈外沿c至垫圈内沿d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小于坐圈外沿a至坐圈内沿b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这样设置可以提升用户舒适度。垫圈3和坐圈2的表面设置成倾斜的结构可以易于导流积水,但是垫圈3是直接与用户接触的,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感,垫圈3表面的倾斜度可以设置稍微缓和一些,将从垫圈外沿c至垫圈内沿d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设置稍微小一些,既能满足不易积水的功能,又能使用户感觉到舒适,而坐圈2设置在垫圈3底下,没有与用户直接接触,故坐圈2表面的倾斜度可以设置得比垫圈3的倾斜度大,通常来说,倾斜度越大,越容易导流积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垫圈内沿d形成的截面积小于坐圈内沿b形成的截面积。增大受力面积,提升用户舒适度。垫圈内沿d形成的截面积小于坐圈内沿b形成的截面积意思是垫圈3比坐圈2的表面受力面积更大,一方面能提升用户舒适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排泄物通过垫圈3时残留在坐圈2表面,更加卫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垫圈内沿d低于坐圈内沿b。上述设置可以更好地避免尿液残留在坐圈2表面。垫圈3与坐圈2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空隙,在坐便器使用过程中,有时候尿液会从垫圈3与坐圈2之间的缝隙流到坐圈2上,甚至残留在垫圈3的背面,将垫圈3的内沿d设置稍低于坐圈2的内沿b,可以很好的避免该问题,即使有时候尿液溅到垫圈3的内沿d也能直接导流至便槽内,不易残留在坐圈2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还包括活动连接在基座1上的且在盖合时能覆盖垫圈3的盖子,盖子上还设置喷水孔。盖子可以在不使用坐便器时用于盖合坐便器,减少气味。在盖子上设置喷水孔可以用于清洗垫圈表面,使坐便器清洗更加方便,也能改善卫生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垫圈3远离背靠部4从第一垫圈外沿c1至第一垫圈内沿d1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γ可以设置成大于垫圈3靠近背靠部4从第二垫圈外沿c2至第二垫圈内沿d2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λ,与坐圈2相应位置的设置结构形似,均是为了达到增加稳固性,提升舒适度的目的。垫圈3从远离背靠部4至靠近背靠部4方向的第三垫圈外沿c3至第三垫圈内沿d3;第四垫圈外沿c4至第四垫圈内沿d4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κ可以为10°~20°,但此处的具体设置可以与坐圈相应位置的设置相匹配,最好是该处的倾斜角κ小于或等于坐圈对应位置的倾斜角φ,可以提高舒适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开有便槽的基座(1)和在基座(1)端面设置的坐圈(2),所述坐圈(2)为倾斜结构;所述坐圈(2)包括坐圈外沿(a)和坐圈内沿(b),所述坐圈外沿(a)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坐圈内沿(b)所在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基座(1)一侧的背靠部(4),所述坐圈(2)还包括远离背靠部(4)的第一坐圈外沿(a1)和第一坐圈内沿(b1)、靠近背靠部(4)的第二坐圈外沿(a2)和第二坐圈内沿(b2),所述第二坐圈外沿(a2)至所述第二坐圈内沿(b2)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δ)小于所述第一坐圈外沿(a1)至所述第一坐圈内沿(b1)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坐圈外沿(a1)至所述第一坐圈内沿(b1)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β)为20°~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2)为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2)还包括从靠近背靠部(4)至远离背靠部(4)方向的第三坐圈外沿(a3)和第三坐圈内沿(b3),所述第三坐圈外沿(a3)至所述第三坐圈内沿(b3)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φ)为15°~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外沿(a)至所述坐圈内沿(b)的表面为平面或者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坐圈(2)上方与基座(1)活动连接的垫圈(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3)为倾斜结构,所述垫圈(3)包括垫圈外沿(c)和垫圈内沿(d),所述垫圈外沿(c)所在平面高于所述垫圈内沿(d)所在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外沿(c)至垫圈内沿(d)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小于所述坐圈外沿(a)至坐圈内沿(b)的表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易积水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内沿(d)形成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坐圈内沿(b)形成的截面积,所述垫圈内沿(d)低于所述坐圈内沿(b)。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89488.1U CN212465840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89488.1U CN212465840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65840U true CN212465840U (zh) | 2021-02-05 |
Family
ID=74460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8948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465840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65840U (zh) |
-
2020
- 2020-05-13 CN CN202020789488.1U patent/CN2124658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465840U (zh) | 一种不易积水的坐便器 | |
CN202148587U (zh) | 防溅水马桶座 | |
CN201099902Y (zh) | 一种防溅防溢出坐便器 | |
CN208039403U (zh) | 具有清洗功能的小便池 | |
CN202787458U (zh) | 立、蹲组合便池 | |
CN201857657U (zh) | 节水座便器 | |
CN211973720U (zh) | 一种新型坐便器 | |
CN210002521U (zh) | 一种防泼溅的马桶改进结构 | |
CN210342147U (zh) | 一种马桶基座及其马桶 | |
CN205557747U (zh) | 一种舒适且易于使用的马桶 | |
CN210597528U (zh) | 一种防溅水防粘便防堵避臭的新型蹲便器 | |
CN203924287U (zh) | 一种防异味防溅水的便器 | |
CN201713911U (zh) | 组合式便洁器 | |
CN101684665A (zh) | 通体式大小便一体座便器和通体式大小便一体蹲便器 | |
CN218165536U (zh) | 一种护理便盆 | |
CN201635155U (zh) | 蹲、座两用卫生节水便器 | |
CN217325669U (zh) | 一种圆滑无唇更易清洁隐藏式冲水马桶 | |
JP7208270B2 (ja) | 複合便器及び複合便器を有するトイレ | |
CN210621861U (zh) | 一种一体式马桶 | |
CN202577508U (zh) | 随冲式多功能节水环保座便器 | |
CN215442230U (zh) | 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卫生洁具 | |
CN102966156A (zh) | 节水座便器 | |
CN202269959U (zh) | 一种清洁用纸 | |
CN201658307U (zh) | 一种移动式坐便器 | |
CN2885959Y (zh) | 封堵臭气的节水便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