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464908U -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64908U
CN212464908U CN202021883795.2U CN202021883795U CN212464908U CN 212464908 U CN212464908 U CN 212464908U CN 202021883795 U CN202021883795 U CN 202021883795U CN 212464908 U CN212464908 U CN 212464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ceramic
oil storage
atomizing
oil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837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革
陈二伟
赵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ody Vap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837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64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64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64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烟弹,通过设有储油部环设于雾化部外周侧,且在油液最低液面附近设置多孔陶瓷以吸附油液,使得油液在通过自身重力下降后,经过储油部的壁面上升移动到多孔陶瓷吸附,使得储油部内的油液自身的部分重力被储油部底部承压,降低了多孔陶瓷受到的压力,避免了现有的油液的重力完全作用于多孔陶瓷上导致的多孔陶瓷易漏油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产生装置是替代常规卷烟的便携式设备,其通常是由烟弹插接在主机上,以将烟弹中的烟油加热形成烟雾,以达到出烟效果。
现有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可通过设置多孔陶瓷代替吸油棉使用,多孔陶瓷是以刚玉砂、碳化硅、堇青石等优质原料为主料、经过成型和特殊高温烧结工艺制备的一种具有开孔孔径、高开口气孔率的一种多孔性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压、抗酸、碱和有机介质腐蚀,良好的生物惰性、可控的孔结构及高的开口孔隙率、使用寿命长、产品再生性能好等优点。
而现有的基于多孔陶瓷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由于油液与多孔陶瓷直接接触,多孔陶瓷由于其自身多孔隙的特性,经常会造成漏油的问题,对油液密封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中经常漏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弹,包括壳体、多孔陶瓷及发热件,所述多孔陶瓷及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多孔陶瓷一端;所述壳体包括储油部和雾化部,所述储油部环设于所述雾化部的外周侧,所述雾化部一端连接出气通道,所述雾化部相对一端与所述储油部连通;所述多孔陶瓷设于所述雾化部背离所述出气通道一端,且所述多孔陶瓷一端靠近所述储油部的最低液面处设置,所述多孔陶瓷的相对一端延伸于所述雾化部内;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多孔陶瓷靠近所述出气通道一端,当所述储油部的油液与所述多孔陶瓷接触后,经过所述发热件加热雾化形成气体进入所述雾化部。
优选地,所述雾化部的口径自所述出气通道向所述多孔陶瓷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多孔陶瓷与所述雾化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以密封所述多孔陶瓷与所述雾化部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所述储油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孔陶瓷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设于所述壳体侧面,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气通道以所述雾化部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通道背离所述雾化部一端,向壳体靠近出气通道一端倾斜。
优选地,所述储油部与所述雾化部的连通处形成一“U”型通道,所述多孔陶瓷盖合于所述“U”型通道靠近雾化部的一侧上。
优选地,所述多孔陶瓷背离所述雾化部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烟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有储油部环设于雾化部外周侧,且在油液最低液面附近设置多孔陶瓷以吸附油液,使得油液在通过自身重力下降后,经过储油部的壁面上升移动到多孔陶瓷吸附,使得储油部内的油液自身的部分重力被储油部底部承压,降低了多孔陶瓷受到的压力,避免了现有的油液的重力完全作用于多孔陶瓷上导致的多孔陶瓷易漏油的问题。
2、雾化部的口径自出气通道向多孔陶瓷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在雾化部内产生的气溶胶往出气通道排出时,经过雾化部内壁表面遇冷液化的气溶胶可基于弧形结构倒流回到发热体或多孔陶瓷内,避免液化的气溶胶被用户吸食,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3、多孔陶瓷与雾化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以密封多孔陶瓷与雾化部之间的间隙,使得沿着雾化部内壁流下来的油液被密封圈遮挡,并导流到多孔陶瓷内,提高装置的密封特性,避免油液的渗漏,提高用户体验。
4、储油部与多孔陶瓷之间还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一端与储油部连接,另一端与多孔陶瓷连接,使得多孔陶瓷与储油部底部被支撑柱撑开一端距离,避免多孔陶瓷与储油部底部完全接触,进一步降低了油液对多孔陶瓷的作用力,提高油液的密封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多孔陶瓷覆盖储油部的底部,保证油液的正常流通。
5、壳体上还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设于壳体侧面,进气通道与雾化部连通,使得用户在吸食雾化部内的气溶胶时,可基于进气通道与外部连通,吸取外部空气带动气溶胶往出气通道流动,以使雾化部形成开放式腔体。
6、进气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气通道以雾化部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使得进气更均匀,同时也让产品结构更美观。
7、进气通道背离所述雾化部的方向向壳体靠近出气通道一端倾斜,也即进气通道与外露于壳体的一端向出气通道方向倾斜,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进气通道的方向朝上,当雾化部内形成油液时,沿着雾化部内壁流动的油液由于进气通道的向上倾斜结构,可回落到雾化部内,进一步避免油液的渗漏。
8、通过在所述储油部与所述雾化部的连通处形成一“U”型通道,所述多孔陶瓷盖合于所述“U”型通道靠近雾化部的一侧上,使得油液通过在雾化部和储油部形成的通道处,改变油液自由下落的流动方向,油液向出气通道方向移动,以被多孔陶瓷吸附, 以通过“U”型通道改变油液的流动方向后承受油液的部分重力,降低对多孔陶瓷的压力,提高多孔陶瓷吸附油液的稳定性,避免油液渗漏。
9、多孔陶瓷背离雾化部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为多孔陶瓷的自身凹陷结构,以增加多孔陶瓷的表面积大小,也即增加了与油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液的吸附率,让发热件加热的油液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烟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烟弹中多孔陶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烟弹,
11-壳体,111-储油部,112-雾化部,113-出气通道,114-密封圈,115-进气通道,
12-多孔陶瓷,121-凹槽,
13-发热件,14-支撑柱,
100-“U”型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烟弹1,包括壳体11、多孔陶瓷12及发热件13,多孔陶瓷12及发热件13设于壳体11内,发热件13设于多孔陶瓷12一端。
壳体11包括储油部111和雾化部112,储油部111环设于雾化部112的外周侧,雾化部112一端连接出气通道113,雾化部112相对一端与储油部111连通。
可以理解,所述发热件13为电阻丝等可基于通电发热的设备。
可以理解,储油部111环设于雾化部112的外周侧,也即储油部111包覆雾化部112,储油部111内用于储存油液,油液从外侧的储油部111向内流向雾化部112内,油液经过多孔陶瓷12的吸附后,经过发热件13加热雾化形成气溶胶。
多孔陶瓷12设于雾化部112背离出气通道113一端,且多孔陶瓷12一端靠近储油部111的最低液面处(如图1中p位置所示)设置,多孔陶瓷12的相对一端延伸于雾化部112内。
发热件13设于多孔陶瓷12靠近出气通道113一端,当储油部111的油液与多孔陶瓷12接触后,经过发热件13加热雾化形成气体进入雾化部112。
可以理解,由于储油部111包覆雾化部112,且储油部111在背离出气通道113一侧与雾化部112连通,则储油部111与雾化部112的连通处即形成一“U”型通道100,多孔陶瓷12盖合于“U”型通道100靠近雾化部112的一侧上,使得储油部111流出的油液通过多孔陶瓷12吸附。
可以理解,处于外围的储油部111内的油液从壳体11背离出气通道113一端(也即上述储油部111的最低液面处p)流向多孔陶瓷12,也即多孔陶瓷12的位置低于油液的液面,使得油液通过自身重力作用自储油部111向雾化部112流通,且在壳体11背离出气通道113一端,且靠近多孔陶瓷12的位置形成“U”型流向,也即油液在经过自身重力下降后,通过储油部111与雾化部112之间形成的“U”型通道向上移动至雾化部112,使得在雾化部112位置的多孔陶瓷12吸附油液,油液在多孔陶瓷12的吸附下向上流动(如图2中所述b方向),最后通过发热件13加热多孔陶瓷12吸附来的油液以产生气溶胶。
可以理解,通过设有储油部111环设于雾化部112外周侧,且在油液最低液面附近设置多孔陶瓷12以吸附油液,使得油液在通过自身重力下降后,经过储油部111的壁面上升移动到多孔陶瓷12吸附,使得储油部111内的油液自身的部分重力被储油部111底部承压,降低了多孔陶瓷12受到的压力,避免了现有的油液的重力完全作用于多孔陶瓷12上导致的多孔陶瓷12易漏油的问题。
可以理解,当油液的作用力完全作用于多孔陶瓷12上,且油液造成的推力大于多孔陶瓷12的吸附力时,多孔陶瓷12吸附的油液就会散落入雾化部112内,使得液体状的油液会被用户吸食,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雾化部112背离出气通道113一侧与储油部111平行设置,且在该侧两者具有间隙时,雾化部112与储油部111在连通处可形成一“L”型通道,油液也可基于该“L”型通道改变流向后,向上被多孔陶瓷12吸附,油液的部分重力可被“L”型通道的折弯处承压,同样也可以起到降低多孔陶瓷12受到的油液压力。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部112与储油部111的联通出还可以形成其他形状的通道,例如形成“N”字型通道,只要可以使油液通过在二者形成的通道处,改变油液自由下落的流动方向,然后被多孔陶瓷吸附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雾化部112的口径自出气通道113向多孔陶瓷12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在雾化部112内产生的气溶胶往出气通道113排出时,经过雾化部112内壁表面遇冷液化的气溶胶可基于弧形结构倒流回到发热体13或多孔陶瓷12内,避免液化的气溶胶被用户吸食,提高了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多孔陶瓷12与雾化部112之间设有密封圈114,以密封多孔陶瓷12与雾化部112之间的间隙,使得沿着雾化部112内壁流下来的油液被密封圈114遮挡,并导流到多孔陶瓷12内,提高装置的密封特性,避免油液的渗漏,提高用户体验。
储油部111与多孔陶瓷12之间还设有支撑柱14,支撑柱一端与储油部111连接,另一端与多孔陶瓷12连接,使得多孔陶瓷12与储油部111底部被支撑柱14撑开一端距离,避免多孔陶瓷12与储油部111底部完全接触,进一步降低了油液对多孔陶瓷12的作用力,提高油液的密封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多孔陶瓷12覆盖储油部111的底部,保证油液的正常流通。
请继续参阅图1,壳体11上还设有进气通道115,进气通道115设于壳体11侧面,进气通道115与雾化部112连通,使得用户在吸食雾化部112内的气溶胶时,可基于进气通道115与外部连通,吸取外部空气带动气溶胶往出气通道流动,以使雾化部112形成开放式腔体。
可以理解,进气通道115的位置高于多孔陶瓷12的高度,以避免油液渗漏到雾化部112内。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作为一种实施例,进气通道1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气通道115以雾化部112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使得进气更均匀,同时也让产品结构更美观。
可选地,作为又一种实施例,进气通道115背离所述雾化部112的方向向壳体11靠近出气通道113一端倾斜,也即进气通道115与外露于壳体11的一端向出气通道113方向倾斜,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进气通道115的方向朝上,当雾化部112内形成油液时,沿着雾化部112内壁流动的油液由于进气通道115的向上倾斜结构,可回落到雾化部112内,进一步避免油液的渗漏。
多孔陶瓷12为正方体、长方体、三角体、梯形体、柱体或球体的任一种形状,不同形状的多孔陶瓷12可承受不同方向的油液重力,在本实施例中,多孔陶瓷12为柱体结构,以通过环形结构密封上述的“U”型通道100一端。
特别地,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多孔陶瓷12背离雾化部112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21,凹槽121为多孔陶瓷12的自身凹陷结构,以增加多孔陶瓷12的表面积大小,也即增加了与油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油液的吸附率,让发热件13加热的油液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包括如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烟弹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弹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有储油部环设于雾化部外周侧,且在油液最低液面附近设置多孔陶瓷以吸附油液,使得油液在通过自身重力下降后,经过储油部的壁面上升移动到多孔陶瓷吸附,使得储油部内的油液自身的部分重力被储油部底部承压,降低了多孔陶瓷受到的压力,避免了现有的油液的重力完全作用于多孔陶瓷上导致的多孔陶瓷易漏油的问题。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烟弹,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多孔陶瓷及发热件,所述多孔陶瓷及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多孔陶瓷一端;
所述壳体包括储油部和雾化部,所述储油部环设于所述雾化部的外周侧,所述雾化部一端连接出气通道,所述雾化部相对一端与所述储油部连通;
所述多孔陶瓷设于所述雾化部背离所述出气通道一端,且所述多孔陶瓷一端靠近所述储油部的最低液面处设置,所述多孔陶瓷的相对一端延伸于所述雾化部内;
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多孔陶瓷靠近所述出气通道一端,当所述储油部的油液与所述多孔陶瓷接触后,经过所述发热件加热雾化形成气体进入所述雾化部。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部的口径自所述出气通道向所述多孔陶瓷方向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与所述雾化部之间设有密封圈,以密封所述多孔陶瓷与所述雾化部之间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烟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与所述储油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多孔陶瓷连接。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烟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设于所述壳体侧面,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雾化部连通。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气通道以所述雾化部的轴心中心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背离所述雾化部一端,向壳体靠近出气通道一端倾斜。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部与所述雾化部的连通处形成一“U”型通道,所述多孔陶瓷盖合于所述“U”型通道靠近雾化部的一侧上。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陶瓷背离所述雾化部一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烟弹。
CN202021883795.2U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ctive CN212464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3795.2U CN212464908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83795.2U CN212464908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64908U true CN212464908U (zh) 2021-02-05

Family

ID=74449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83795.2U Active CN212464908U (zh) 2020-09-02 2020-09-02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649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1673A (zh) * 2020-09-02 2020-12-04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1673A (zh) * 2020-09-02 2020-12-04 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8678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5286091B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EP3925459B1 (en) Atomizer and liquid storage assembly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CN110558632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18130023A1 (zh) 电子烟雾化器
CN215224778U (zh) 一种陶瓷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07400338U (zh) 储液组件、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CN108433196A (zh) 一体化陶瓷雾化芯及其组成的雾化器
CN212464908U (zh)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0226904U (zh) 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
CN211065062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323056U (zh) 具有两烟道管的烟弹及电子烟
CN2175649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48443A1 (zh) 一种烟弹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531655U (zh) 电子雾化器
CN214386087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4212802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85104U (zh) 雾化装置及其烟弹、电子烟
CN21793725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CN117281300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4376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1832837U (zh) 具有防漏油结构的烟弹及电子烟
CN213215336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2971653U (zh) 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1785330U (zh) 一种气电分离的气溶胶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烟雾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