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52251U - 抗震盖梁 - Google Patents
抗震盖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52251U CN212452251U CN202020834069.5U CN202020834069U CN212452251U CN 212452251 U CN212452251 U CN 212452251U CN 202020834069 U CN202020834069 U CN 202020834069U CN 212452251 U CN212452251 U CN 2124522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upport
- vertical
- wedge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震盖梁,承重机构固定设置在桥墩上,主梁设置在承重机构上,主梁包括至少一个分梁主体,固定机构的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承重机构上,固定支架上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支撑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竖直弹性支撑件,分梁主体和支撑座之间还倾斜设置有气压支撑杆和弹性限制件,楔形支撑架设置在主梁和盖梁之间,楔形支撑架的外形与盖梁的外形相匹配,楔形支撑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内壁上的多个横向凹槽内均设置有弧形弹性板,底板上的多个水平凹槽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盖梁长度方向两端的下部设置有楔形部上设置有竖直板块和横向板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震盖梁,具有抗震缓冲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震盖梁。
背景技术
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而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其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盖梁施工进度在桥梁总体施工中占重要的比重。
因目前我国对桥梁通行能力需求,车辆通行量增加,桥梁宽度设计加大,同时盖梁的跨度也随之增加。现有的盖梁连接固定安装之后,由于金属刚性连接较硬无法对地震横波进行缓冲,从而容易造成盖梁挤被挤压使桥面受损严重的问题,同时传统桥梁无抗震缓冲装置,使得在地震时会落下大量碎石碎渣从而造成桥底人员以及车辆受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盖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盖梁,包括:
承重机构,其固定设置在桥墩上;
主梁,其设置在所述承重机构上,用于支撑盖梁,所述主梁包括至少一个分梁主体,所述分梁主体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以实现所述分梁主体之间的连接;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机构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竖直弹性支撑件,所述分梁主体和所述支撑座之间还倾斜设置有气压支撑杆和弹性限制件;
楔形支撑架,其设置在所述主梁和所述盖梁之间,所述楔形支撑架的外形与所述盖梁的外形相匹配,所述楔形支撑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各侧边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盖梁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侧板和沿所述盖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为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凹槽,各所述横向凹槽内设置有弧形弹性板,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凹槽,各所述水平凹槽内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
所述盖梁长度方向两端的下部设置有楔形部,所述楔形部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竖直板块,多个所述竖直板块可分别一一嵌入至所述水平凹槽内,所述竖直板块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板块,多个所述横向板块可分别一一嵌入至所述横向凹槽内。
上述的抗震盖梁,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
上述的抗震盖梁,所述竖直弹性支撑件包括设置所述支撑座上的竖直支撑板,所述竖直支撑板通过滑动套滑动连接在所述承重机构的外侧,所述竖直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弹簧。
上述的抗震盖梁,所述气压支撑杆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气压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块。
上述的抗震盖梁,所述限制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梁主体底部的限制块,所述限制块内设置有限制凹槽,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限制凹槽内,所述支撑块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
上述的抗震盖梁,所述横向凹槽内设置有滑杆,所述弧形弹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滑杆的两端部均套接有第四弹簧,所述滑套始终抵接在所述第四弹簧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震盖梁,包括承重机构、主梁、固定机构和楔形支撑架,承重机构固定设置在桥墩上,主梁设置在所述承重机构上用于支撑盖梁,在承重机构上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置有竖直弹性支撑件和气压支撑杆,通过竖直弹性支撑件和气压支撑杆可实现对主梁进行支撑,且对主梁起到弹性缓冲作用,从而增加主梁的抗震效果,楔形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主梁和所述盖梁之间,楔形支撑架上设置有横向凹槽和水平凹槽,横向凹槽和水平凹槽内分别设置有弧形弹性板和第一弹簧,盖梁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设置有楔形部,楔形部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竖直板块和横向板块,竖直板块和横向板块可分别嵌入至水平凹槽和横向凹槽内,如此第一弹簧和弧形弹性板可分别对竖直板块和横向板块进行弹性支撑,在盖梁震动时,第一弹簧和弧形弹性板可实现对盖梁的弹性缓冲,从而进一步增加盖梁的抗震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震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楔形支撑架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楔形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形弹性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桥墩;1.1、承重机构;1.2、承重件;1.3、调节件;2、主梁;2.1、分梁主体;3、固定机构;3.1、固定支架;3.2、支撑座;3.3、支撑板;3.4、千斤顶;4、竖直弹性支撑件;4.1、竖直支撑板;4.2、第二弹簧;5、气压支撑杆;5.1、支撑块;5.2、限制块;5.3、限制凹槽;5.4、第三弹簧;6、楔形支撑架;6.1、底板;6.2、第一侧板;6.3、第二侧板;6.4、横向凹槽;6.4.1、滑杆;6.4.2、第四弹簧;6.5、弧形弹性板;6.5.1、滑套;6.6、水平凹槽;6.6.1、第一弹簧;7、盖梁;7.1、竖直板块;7.2、横向板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震盖梁,包括承重机构2、主梁2、固定机构3和楔形支撑架6,承重机构2固定设置在桥墩1上,主梁2设置在承重机构2上,用于支撑盖梁7,主梁2包括至少一个分梁主体2.1,分梁主体2.1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以实现分梁主体2.1之间的连接;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支架3.1,固定支架3.1固定连接在承重机构2上,固定支架3.1上设置有支撑座3.2,支撑座3.2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支撑座3.2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竖直弹性支撑件4,分梁主体2.1和支撑座3.2之间还倾斜设置有气压支撑杆5和弹性限制件;楔形支撑架6设置在主梁2和盖梁7之间,楔形支撑架6的外形与盖梁7的外形相匹配,楔形支撑架6包括底板6.1和设置在底板6.1各侧边的侧板,侧板包括沿盖梁7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侧板6.2和沿盖梁7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侧板6.3,第一侧板6.2为一个,第一侧板6.2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凹槽6.4,各横向凹槽6.4内设置有弧形弹性板6.5,底板6.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凹槽6.6,各水平凹槽6.6内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6.6.1;盖梁7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设置有楔形部,楔形部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竖直板块7.1,多个竖直板块7.1可分别一一嵌入至水平凹槽6.6内,竖直板块7.1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板块7.2,多个横向板块7.2可分别一一嵌入至横向凹槽6.4内。
具体的,承重机构2可以包括预埋件和设置在预埋件上的承重件1.2,预埋件部分预埋在桥墩1中,部分位于桥墩1的外侧,预埋件位于桥墩1外的部分为承重部分,能够承受主梁2和盖梁7的重量,预埋件位于桥墩1内部的部分被固定在桥墩1上以能够受力,预埋件可以是支撑板3.3或支撑杆,预埋件可在用混泥土浇筑桥墩1时预设,也可在桥墩1上可预设有可对支撑杆进行固定安装的预埋孔,预埋件和预埋孔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通过浇筑混泥土实现固定,也可通过固定件对其进行固定,承重件1.2可以是承重板、抱箍、梁托或其他的结构,承重件1.2连接在预埋件的承重部分上,承重件1.2可固定安装在预埋件上,也可以活动的安装在预埋件上,承重件1.2与预埋件的承重部分连接形成承重体系;承重件1.2可以是承重板或承重杆,承重机构2还包括固定件和调节件1.3,通过固定件实现承重件1.2和预埋件的连接,也实现承重件1.2可主梁2之间的连接,调节件1.3安装在承重件1.2上,如此可实现对主梁2高度的调节,调节件1.3可以是砂箱,砂箱设置在承重件1.2和主梁2之间,砂箱内部预设有可进行调节的工程砂,通过砂箱底部的卸砂孔可调节砂箱内工程砂的高度,从而实现对主梁2高度的调节;主梁2安装在承重机构2的上方,主梁2和承重机构2之间可通过螺柱或螺杆等方式进行连接,主梁2用于支撑盖梁7,主梁2的长度与盖梁7的长度相匹配,盖梁7放置在主梁2上方,主梁2、承重机构2和预埋件形成对盖梁7进行支撑的支撑体,主梁2可以是一个一体式的梁体,优选的,主梁2包括多个分梁主体2.1,各分梁主体2.1的连接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可实现分梁主体2.1之间的连接,通过多个分梁主体2.1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与盖梁7长度相匹配的主梁2,连接组件可以是设置在分梁主体2.1一端的螺孔和设置在分梁主体2.1另一端的螺杆,也可以在分梁主体2.1的一端预设有连接件,如螺柱等,在分梁主体2.1的另一端预设有连接槽,通过连接件和连接槽实现分梁主体2.1和分梁主体2.1之间的固定连接,如此增加主梁2长度调节的灵活性,便于施工和使用,连接组件还可包括弹簧件,通过弹簧件可增加主梁2的抗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承重机构2和主梁2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支架3.1,固定支架3.1固定连接在承重机构2的承重件1.2上,固定支架3.1可以是一个竖直的固定板,也可以是多个固定板相互组成的一个架体,在固定支架3.1上设置有支撑座3.2,支撑座3.2可调节的设置在固定支架3.1上,在支撑座3.2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可以是千斤顶3.4或其他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可实现对支撑座3.2高度的调节,支撑座3.2和固定支架3.1之间可滑动连接,优选的,支撑座3.2和固定支架3.1之间可设置有锁定件,从而在支撑座3.2位置调节后进行锁定,在支撑座3.2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竖直弹性支撑件4,竖直弹性支撑件4设置在支撑座3.2的上方,竖直弹性支撑件4可以是竖直支撑杆和弹簧件,也可以竖直支撑板4.1和弹簧件,竖直弹性支撑件4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撑座3.2上,竖直弹性支撑件4的上端抵接在主梁2的底部,如此竖直弹性支撑件4可对主梁2进行弹性支撑,从而实现对主梁2的弹簧缓冲,增加抗震的效果。在分梁主体2.1和支撑座3.2之间设置有气压支撑杆5,气压支撑杆5倾斜设置,气压支撑杆5的下端连接在支撑座3.2上,气压支撑杆5上端连接在分梁主体2.1上,气压支撑杆5的上端通过弹性限制件连接在分梁主体2.1上,弹性限制件能够对气压支撑杆5的上端进行弹性限制,如此对气压支撑杆5的上端进行弹性缓冲,增加主梁2和承重机构2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盖梁7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底部设置有楔形部,楔形支撑架6设置在楔形部内,楔形支撑架6的底部固定在主梁2上,且楔形支撑架6的形状与盖梁7的楔形部相一致,楔形支撑架6包括底板6.1,底板6.1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盖梁7上,在底板6.1的各侧边上均垂直设置有侧板,侧板包括沿盖梁7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侧板6.2和沿盖梁7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侧板6.3,第一侧板6.2为一个,第二侧板6.3为两个,在第一侧板6.2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凹槽6.4,多个横向凹槽6.4沿第一侧板6.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横向凹槽6.4内均设置有弧形弹性板6.5,弧形弹性板6.5弯曲的一侧远离第一侧板6.2,底板6.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凹槽6.6,多个水平凹槽6.6沿底板6.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水平凹槽6.6内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6.6.1;楔形部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竖直板块7.1,竖直板块7.1与水平凹槽6.6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竖直板块7.1可分别一一嵌入至水平凹槽6.6内,如此竖直板块7.1可抵压在第一弹簧6.6.1上,第一弹簧6.6.1能够实现对各竖直板块7.1的竖直弹性支撑,竖直板块7.1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板块7.2,横向板块7.2和横向凹槽6.4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横向板块7.2可分别一一嵌入至横向凹槽6.4内,如此各横向板块7.2均抵接在弧形弹性板6.5上,如此使得第一弹簧6.6.1和弧形弹性板6.5可分别实现对竖直板块7.1和横向板块7.2的弹性支撑,竖直板块7.1和横向板块7.2与盖梁7为一体式设置,如此通过楔形支撑架6可实现对盖梁7的弹性支撑和弹性缓冲,从而增加盖梁7的抗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震盖梁,包括承重机构2、主梁2、固定机构3和楔形支撑架6,承重机构2固定设置在桥墩1上,主梁2设置在承重机构2上用于支撑盖梁7,在承重机构2上设置有固定支架3.1,固定支架3.1上设置有竖直弹性支撑件4和气压支撑杆5,通过竖直弹性支撑件4和气压支撑杆5可实现对主梁2进行支撑,且对主梁2起到弹性缓冲作用,从而增加主梁2的抗震效果,楔形支撑架6设置在主梁2和盖梁7之间,楔形支撑架6上设置有横向凹槽6.4和水平凹槽6.6,横向凹槽6.4和水平凹槽6.6内分别设置有弧形弹性板6.5和第一弹簧6.6.1,盖梁7长度方向的两侧边设置有楔形部,楔形部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竖直板块7.1和横向板块7.2,竖直板块7.1和横向板块7.2可分别嵌入至水平凹槽6.6和横向凹槽6.4内,如此第一弹簧6.6.1和弧形弹性板6.5可分别对竖直板块7.1和横向板块7.2进行弹性支撑,在盖梁7震动时,第一弹簧6.6.1和弧形弹性板6.5可实现对盖梁7的弹性缓冲,从而进一步增加盖梁7的抗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架3.1上的支撑板3.3,支撑板3.3上设置有千斤顶3.4,千斤顶3.4设置在支撑座3.2和支撑板3.3之间。支撑板3.3与固定支架3.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支撑板3.3也可固定在固定支架3.1上,千斤顶3.4固定在支撑板3.3上,千斤顶3.4上端支撑在支撑座3.2的底部,通过千斤顶3.4可实现对支撑座3.2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竖直弹性支撑件4能够对主梁2的底部进行弹性支撑。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竖直弹性支撑件4包括设置支撑座3.2上的竖直支撑板4.1,竖直支撑板4.1通过滑动套滑动连接在承重机构2的外侧,竖直支撑板4.1上设置有第二弹簧4.2。滑动套滑动设置在固定支架3.1上,滑动套固定在竖直支撑板4.1上,竖直支撑板4.1下端设置有水平板,水平板与千斤顶3.4相连接,竖直支撑板4.1的上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4.2,第二弹簧4.2抵压在主梁2的底部,从而实现对主梁2的支撑和弹性缓冲,增加主梁2的抗震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压支撑杆5一端转动安装在支撑座3.2上,气压支撑杆5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块5.1。限制件包括设置在分梁主体2.1底部的限制块5.2,限制块5.2内设置有限制凹槽5.3,支撑块5.1固定安装在限制凹槽5.3内,支撑块5.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5.4。限制块5.2和分梁主体2.1可以是一体式结构,支撑块5.1安装在限制凹槽5.3内,支撑块5.1可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在限制块5.2上,位于支撑块5.1两侧的第三弹簧5.4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第三弹簧5.4对支撑块5.1进行抵压,从而对支撑块5.1进行弹性支撑和缓冲,如此增加分梁主体2.1之间的弹性缓冲效果,且通过气压支撑杆5能够增加主梁2和承重机构2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横向凹槽6.4内设置有滑杆6.4.1,弧形弹性板6.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滑套6.5.1,滑套6.5.1滑动设置在滑杆6.4.1上,滑杆6.4.1的两端部均套接有第四弹簧6.4.2,滑套6.5.1始终抵接在第四弹簧6.4.2上。滑杆6.4.1固定安装在横向凹槽6.4的内部,滑套6.5.1可滑动的设置在滑杆6.4.1上,第四弹簧6.4.2设置在滑套6.5.1和横向凹槽6.4的侧壁之间,第四弹簧6.4.2一端抵压在滑动上,第四弹簧6.4.2的另一端固定在横向凹槽6.4的侧壁上,如此当弧形弹性板6.5受到抵压时,弧形弹性板6.5产生形变,驱动滑套6.5.1沿滑杆6.4.1滑动从而抵压第四弹簧6.4.2,如此通过第四弹簧6.4.2和弧形弹性板6.5可增加对横向板块7.2的弹性缓冲,从而增加盖梁7的抗震效果。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抗震盖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机构,其固定设置在桥墩上;
主梁,其设置在所述承重机构上,用于支撑盖梁,所述主梁包括至少一个分梁主体,所述分梁主体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以实现所述分梁主体之间的连接;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重机构上,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竖直弹性支撑件,所述分梁主体和所述支撑座之间还倾斜设置有气压支撑杆和弹性限制件;
楔形支撑架,其设置在所述主梁和所述盖梁之间,所述楔形支撑架的外形与所述盖梁的外形相匹配,所述楔形支撑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各侧边的侧板,所述侧板包括沿所述盖梁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侧板和沿所述盖梁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为一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凹槽,各所述横向凹槽内设置有弧形弹性板,所述底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水平凹槽,各所述水平凹槽内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盖梁长度方向两端的下部设置有楔形部,所述楔形部的下侧设置有多个竖直板块,多个所述竖直板块可分别一一嵌入至所述水平凹槽内,所述竖直板块的侧部设置有多个横向板块,多个所述横向板块可分别一一嵌入至所述横向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支撑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弹性支撑件包括设置所述支撑座上的竖直支撑板,所述竖直支撑板通过滑动套滑动连接在所述承重机构的外侧,所述竖直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支撑杆一端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气压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梁主体底部的限制块,所述限制块内设置有限制凹槽,所述支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限制凹槽内,所述支撑块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凹槽内设置有滑杆,所述弧形弹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滑杆的两端部均套接有第四弹簧,所述滑套始终抵接在所述第四弹簧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34069.5U CN212452251U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抗震盖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834069.5U CN212452251U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抗震盖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52251U true CN212452251U (zh) | 2021-02-02 |
Family
ID=7448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834069.5U Active CN212452251U (zh) | 2020-05-19 | 2020-05-19 | 抗震盖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5225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52258A (zh) * | 2021-05-08 | 2021-07-2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金属耗能型桥梁防落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CN114182625A (zh) * | 2022-01-19 | 2022-03-15 | 福州大学 | 大跨度桥梁主梁自动限位及抗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2020
- 2020-05-19 CN CN202020834069.5U patent/CN2124522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52258A (zh) * | 2021-05-08 | 2021-07-2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金属耗能型桥梁防落梁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CN114182625A (zh) * | 2022-01-19 | 2022-03-15 | 福州大学 | 大跨度桥梁主梁自动限位及抗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452251U (zh) | 抗震盖梁 | |
CN205223847U (zh) | 一种桥梁伸缩缝装置 | |
CN219240868U (zh)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抗震支架 | |
CN208933818U (zh) | 一种道路桥梁用支座 | |
CN109849609A (zh) | 橡胶悬架及车辆 | |
CN209555762U (zh) | 一种桥梁双缝式伸缩缝装置 | |
CN212129534U (zh) | 一种分离地铁上盖与上部建筑的隔振装置 | |
CN111395412A (zh) | 一种应用于地铁上盖的分离式隔振装置及施工方法 | |
CN206886543U (zh) | 一种悬挂吊车梁轨道的安装结构 | |
CN217460246U (zh) | 轨排稳定装置 | |
CN212688661U (zh) | 一种钢箱梁桥结构 | |
CN210393352U (zh) | 一种电梯轿架 | |
CN113026814A (zh) | 一种单柱双纵梁地铁结构 | |
CN112482203A (zh) | 一种桥梁桥墩抗震结构 | |
CN210066473U (zh) | 一种桥梁减隔震体系 | |
CN216615452U (zh) | 一种安装稳定钢结构拼接桥梁 | |
CN213625181U (zh) | 一种新型桥梁支撑构件 | |
CN220318351U (zh) | 一种桥梁减震器 | |
CN212582406U (zh) | 一种基于桥梁安全性能的公路桥梁避震支座 | |
CN221029574U (zh) | 一种用于桥梁墩柱与盖梁的连接处的减震结构 | |
CN217557396U (zh) | 一种底部设有减震结构的钢骨架 | |
CN221702148U (zh) | 一种道路桥梁加固装置 | |
CN209397829U (zh) | 一种缓冲预应力屋架 | |
CN215626054U (zh) | 一种高可靠电梯连接加固件 | |
CN217580549U (zh) | 单片桁架连廊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