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448839U - 双层容器 - Google Patents

双层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448839U
CN212448839U CN202020906526.7U CN202020906526U CN212448839U CN 212448839 U CN212448839 U CN 212448839U CN 202020906526 U CN202020906526 U CN 202020906526U CN 212448839 U CN212448839 U CN 212448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valve
double
valve sea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065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淑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9065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448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448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448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容器,包括内层容器(110)、外层容器(120)和通气阀,内层容器(110)具有存储内容物的存储腔,外层容器(120)设置于内层容器(110)的外侧,且外层容器(120)与内层容器(110)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夹层空间(a),通气阀包括阀座(130)和阀片(140),阀座(130)安装在外层容器(120)上,阀座(130)设有进气口(131)和与进气口(131)连通的出气口(132),进气口(131)与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连通,出气口(132)与夹层空间(a)连通,阀片(140)安装在阀座(130)内,阀片(140)被配置为在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和夹层空间(a)之间产生压力差时脱离或贴靠在进气口(131)的周围以打开或关闭进气口(131)。

Description

双层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品包装领域,为了实现更好的保鲜效果,有些用于盛装液体调味料的调料瓶会采用双层瓶。
双层瓶包括内袋和外壳,内袋用于盛装液体(比如酱油),外壳和内袋之间形成夹层空间。在内袋中的液体被挤出时,液体逐渐减少,夹层空间内的体积变大,如果外部空气不能进入夹层空间内,夹层空间内的气压会变小,外壳会变皱,影响双层瓶的外观;而且,夹层空间气压变小,还会造成液体不能顺畅地继续被挤出。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容器,可以保持外层容器的平整,同时便于将内层容器中的内容物更加顺畅地挤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层容器,包括:
内层容器,具有存储内容物的存储腔;
外层容器,设置于内层容器的外侧,且外层容器与内层容器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夹层空间;和
通气阀,包括阀座和阀片,阀座安装在外层容器上,阀座设有进气口和与进气口连通的出气口,进气口与外层容器的外部空间连通,出气口与夹层空间连通,阀片安装在阀座内,阀片被配置为在外层容器的外部空间和夹层空间之间产生压力差时脱离或贴靠在进气口的周围以打开或关闭进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片包括:
支撑部,抵靠在阀座的内壁上;
封堵部,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气口;和
多个弹性连接件,连接于支撑部和封堵部,且相邻两个弹性连接件之间形成进气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层容器还包括设置在阀座内的限位件,限位件用于限制阀片的活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安装在阀座的内壁,阀片设置于限位板和进气口所在壁面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座包括连接部,外层容器设有安装孔,连接部插入安装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与安装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设有与出气口连通的气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的端部设有防脱部,防脱部插入夹层空间内以防止阀座从安装孔中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脱部包括便于防脱部插入夹层空间内的导向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层容器设有向靠近内层容器的方向凹入的凹槽,阀座设置在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层容器为双层调料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外层容器上设有通气阀,而且通气阀包括阀座和阀片,在外层容器的外部空间和夹层空间之间产生压力差时,阀片可以脱离或贴靠在进气口的周围,以打开或关闭进气口,从而使进气口和出气口实现连通或者使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连通被关断,进而调节外层容器的外部空间和夹层空间的压力大小,有利于保持外层容器的平整,并且可以方便内层容器中的内容物更加顺畅地挤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阀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通气阀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一个实施例中阀体和单向阀片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主体;200、盖帽;
110、内层容器;
120、外层容器;121、凹槽;
130、阀座;131、进气口;132、出气口;133、连接部;134、气流通道;135、防脱部;136、导向斜面;
140、阀片;141、支撑部;142、封堵部;143、弹性连接件;144、进气孔;
150、限位件;
1、盖体;2、阀体;3、进口;4、单向阀片;4a、密封部;4b、流通部;4c、弹性连接部;4d、环状部;5、卡接凸起;6、出液口;7、出口;8、瓶口;9、导流部件;9a、锥形段;9b、筒状段;10、外盖;11、插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容器实施例包括主体100和盖帽200,主体100设有开口,盖帽200用于封闭开口。
下面先介绍主体100的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层容器的一些实施例中,双层容器的主体100包括内层容器110、外层容器120和通气阀,内层容器110具有存储内容物的存储腔,外层容器120设置于内层容器110的外侧,且外层容器120与内层容器110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夹层空间a,通气阀包括阀座130和阀片140,阀座130安装在外层容器120上,阀座130设有进气口131和与进气口131连通的出气口132,进气口131与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连通,出气口132与夹层空间a连通,阀片140安装在阀座130内,阀片140被配置为在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和夹层空间a之间产生压力差时脱离或贴靠在进气口131的周围以打开或关闭进气口131。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外层容器120上设有通气阀,而且通气阀包括阀座130和阀片140,在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和夹层空间a之间产生压力差时,阀片140可以脱离或贴靠在进气口131的周围,以打开或关闭进气口131,从而使进气口131和出气口132实现连通或者使进气口131和出气口132之间的连通被关断,进而调节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和夹层空间a的压力大小,有利于保持外层容器120的平整,并且可以方便内层容器110中的内容物更加顺畅地挤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片140位于阀座130的内部,而不是位于夹层空间a或外部空间b中,避免受到其他物体的干扰,能够稳定可靠地打开或关闭进气口131,使得通气阀的闭合性较好,既不会漏气也不会卡死,从而提高双层容器的使用稳定性。相反地,假如阀片140没有位于阀座130的内部,没有得到阀座130的保护,则在挤压双层容器时,可以发生柔性变形的内层容器110可能会抵触并吸附该阀片140,从而很有可能造成阀片140卡死,或者外层容器120柔性变形造成阀片140脱落及漏气,或者因使用者的手指频繁触碰该阀片140而导致阀片140磨损。
如图2所示,在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的压力大于夹层空间a的压力时,外部空间b的气体压力会迫使阀片140脱离进气口131的周围,从而打开进气口131,此时进气口131和出气口132连通,外部空间b的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31和出气口132进入夹层空间a内,以增大夹层空间a内的气压,使外层容器120的形状逐渐恢复,防止外层容器120变皱,影响双层容器的外观;同时,夹层空间a内的气压增大后,可以更加方便使用者下一次将内层容器110中的内容物挤出。
如图3所示,当夹层空间a的压力增大到与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的压力大小相等时,阀片140会贴靠在进气口131的周围,从而使进气口131关闭,此时夹层空间a内的气体无法通过进气口131流出,实现夹层空间a保压,因此可以有效保持外层容器120的平整,方便内容物的挤出。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片140包括支撑部141、封堵部142和多个弹性连接件143,支撑部141抵靠在阀座130的内壁上,封堵部142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气口131,多个弹性连接件143连接于支撑部141和封堵部142,且相邻两个弹性连接件143之间形成进气孔144。在进气口131打开时,外部空间b的气体可以通过进气口131进入阀座130的内部,并通过进气孔144穿过阀片140,然后经出气口132进入夹层空间a内。
支撑部141可以使阀片140与阀座130的内壁保持接触,实现支撑作用。
封堵部142是实心的,在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的压力大于夹层空间a的压力时,外部空间b的气体压力会驱动封堵部142离开阀座130的壁面,使进气口131打开;而当夹层空间a的压力增大到与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的压力大小相等时,封堵部142会贴靠在阀座130的壁面上,从而将进气口131关闭。
封堵部142的形状可以与进气口131的形状相匹配。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131为圆形,封堵部142的形状也为圆形。封堵部142的表面积大于进气口131的通流面积,以使封堵部142能够贴靠于进气口131的周围以关闭进气口131。
弹性连接件143具有弹性,这样在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的压力大于夹层空间a的压力时,外部空间b的气体压力可以通过弹性连接件143的变形而迫使封堵部142离开阀座130的壁面,进而使进气口131打开;同时,当夹层空间a的压力增大到与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的压力大小相等时,弹性连接件143恢复原状,从而使封堵部142再次贴靠到阀座130的壁面上,进而关闭进气口131。
阀片14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弹性连接件143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阀片140整体为圆形形状,支撑部141为环形圆圈,支撑部141的内圈连接有3个弹性连接件143,3个弹性连接件143沿径向方向延伸连接到位于圆圈中心的封堵部142,3个弹性连接件143之间形成了3个进气孔144。
在其他实施例中,阀片140的形状也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弹性连接件143的数量可以为2个、4个或更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层容器还包括设置在阀座130内的限位件150,限位件150用于限制阀片140的活动范围。
通过设置限位件150,可以使阀片140在有限的空间内活动,防止阀片140的活动范围不受限制而无法达到开闭进气口131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150包括限位板,限位板安装在阀座130的内壁,阀片140设置于限位板和进气口131所在壁面之间。
进气口131设置在阀座130的远离外层容器120的一侧壁面上,限位件150设置在阀座130的内部,进气口131所在壁面和限位板之间形成容纳阀片140的空间。
参考图2和图3所示,限位板自阀座130的内壁向远离阀座130内壁的方向延伸,即自阀座130的内壁逐渐靠近阀座130的中心。限位板的结构可以为环形的,也可以在周向上间隔布置。限位板的设置并不会影响气体在进气口131和出气口132之间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座13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可以为圆柱体形状或者四方体形状等。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阀座130为圆柱体形状,进气口131和出气口132分别设置在阀座130的两圆形端面上,设置出气口132的端面靠近外层容器120的外壁。
阀座130安装于外层容器120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阀座130可以采用粘贴、焊接、插接、卡接、一体成型和真空吸附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安装于外层容器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座130包括连接部133,外层容器120设有安装孔,连接部133插入安装孔中。
通过设置连接部133,并通过将连接部133从外部空间b插入安装孔的方式实现阀座130的安装,可以大大提高阀座130的安装方便性,同时便于阀座130的更换。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33还可以通过粘接、焊接或真空吸附连接方式实现与外层容器120的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3与安装孔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部133与安装孔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安装牢固可靠,可以保证阀座130与外层容器120连接的可靠性,密封性也较好,可以防止通气阀漏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3的外径与安装孔的直径相等,从而实现连接部133与安装孔之间的密封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参考图3,连接部133的外径可以小于安装孔的直径。
比如,连接部133插入内层空间a中的端部(可参考图5中的防脱部135)密封固定于外层容器120的内壁。阀座130位于外层容器120外侧的部分与外层容器120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隙,插入内层空间a的连接部133的端部再密封固定于外层容器120的内壁。密封固定的方式可以是粘接、卡接、贴合、焊接或真空吸附,即插入内层空间a的连接部133的端部可以附着粘接剂、可以设有与外层容器120的内壁设置的卡块相匹配的卡孔、可以具有与外层容器120的内壁相贴合的光滑面、可以是安装时具有处于熔融状态的塑料物质、或者可以具有用于真空吸附的吸盘。
再比如,可参考图3,连接部133插入夹层空间a的一端设有与外层容器120的内壁相贴合的吸附面(可参考图5中防脱部135的靠近外层容器120的内壁的侧面)。连接部133的外径小于安装孔的直径,且二者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2mm。连接部13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外层容器120的壁厚,且二者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7mm。发明人针对连接部133不同的长度和外径做了多组不同的对照试验,试验发现,当连接部133的外径与安装孔的直径差值为0.2mm时,连接部133的长度比外层容器120的壁厚大0.7mm时,外部气体很难通过连接部133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夹层空间a中,即连接部133的滑动距离小于或等于0.7mm时,由于连接部133的滑动距离不足,阀座130容易贴合在外层容器120的外壁上,或者,连接部133的吸附面容易贴合在外层容器120的内壁上,从而实现密封该间隙,避免漏气。
特别地,如果连接部13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外层容器120的壁厚,且二者的差值小于或等于0.5mm,外部气体基本不能通过阀座130与外层容器120的外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夹层空间a,满足双层容器防止气体漏气的使用要求。
当然,如果连接部133的外径与安装孔的直径差值小于0.2mm时,则连接部133的滑动距离可以略大于0.7mm,也能满足双层容器防止气体漏气的使用要求。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3设有与出气口132连通的气流通道134。气流通道134的进口与阀座130的内部连通,气流通道134的出口作为出气口132,外部空间b的气体经进气口131和阀片140上的进气孔144进入阀座130内部后,再经气流通道134和出气口132流出,并进入夹层空间a内。
另外,通过设置与出气口132连通的气流通道134,使连接部133呈空心结构,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微变形,从而便于通过按压插入安装孔内,实现过盈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33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比如可以和出气口132相对独立地设置,连接部133实现连接作用,出气口132与夹层空间a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3的端部设有防脱部135,防脱部135插入夹层空间a内以防止阀座130从安装孔中脱落。
通过设置防脱部135,可以有效防止阀座130的脱落。防脱部135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防脱部135的尺寸大于安装孔的尺寸,这样在防脱部135装入安装孔后,可以有效防止防脱部135脱出。
而且,防脱部135插入夹层空间a的内部,防脱部135突出于外层容器120的内壁,在挤压双层容器过程中,能够避免外层容器120的内壁与内层容器110的外壁相吸附,避免造成出气口132堵塞、通气阀无法工作。同时,由于连接部133设有与出气口132连通的气流通道134,出气口132与夹层空间a连通,因此即使在外层容器120的内壁与内层容器110的外壁相贴靠的状态下,也能够使得气流能够流通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防脱部135包括便于防脱部135插入夹层空间a内的导向斜面136。在沿轴向的截面上,导向斜面136自远离外层容器120的一侧沿着靠近外层容器120的方向逐渐靠近防脱部135的中线。
通过设置导向斜面136,可以方便防脱部135的插入,提高安装的方便性,满足生产环节中的快速安装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层容器120设有向靠近内层容器110的方向凹入的凹槽121,阀座130设置在凹槽121中。
通过设置凹槽121,可以使通气阀与外层容器120的壁面尽量保持齐平,避免通气阀凸出于外层容器120的壁面,保持双层容器的整体外壁平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121的侧壁截面为倾斜面,这样设置可以使凹槽121自外层容器120的壁面平缓过渡。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双层容器可以为双层调料瓶,内层容器110中盛装的内容物可以为酱油等调料。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双层容器实施例中阀片可以在外部空间的压力大于夹层空间的压力时打开进气口,使外部气体进入夹层空间,而在夹层空间的压力增大后关闭进气口,防止夹层空间的气体流出,有效保持外层容器的平整,同时便于内容物的挤出。另外,阀座安装在双层容器的外部,方便安装和更换;阀座设有连接部,且连接部与双层容器的安装孔通过过盈配合,阀座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密封性也较好;连接部设有防脱部,防脱部设有导向斜面,便于安装。
下面先介绍盖帽200的结构。
如图6和7所示,本实施例的盖帽200包括盖体1、阀体2和单向阀片4。盖体1设有出液口6;阀体2设在盖体1的内侧,且具有引入液体的进口3和与出液口6连通的出口7;单向阀片4设在阀体2内,并配置成可在进口3引入的液体的推压下打开进口3。其中,出液口6的流通面积大于进口3的流通面积。
本实施例中,出液口6的流通面积大于阀体2的进口3流通面积,在液体依次沿阀体2的进口3至盖体1的出液口6的方向流动的过程中,流道的流通面积增大,液体的流动速度逐渐降低,有利于避免流体出现喷射和紊流的现象,因此使得用户容易控制流体的流出量,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感受。进一步地,出液口6的流通面积较大也有利于满足客户对大流量的使用液体的要求,用户可以快速地倒出大量的液体。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盖帽200还包括外盖10,外盖10与盖体1铰接以在关闭出液口6的位置和打开出液口6的位置之间切换。在用户使用完毕后,外盖10盖住出液口6,有利于保护盖帽200和主体100内的液体。
出口7的流通面积大于进口3的流通面积,且小于出液口6的流通面积。在液体依次流经阀体2的进口3、阀体2的出口7以及出液口6的过程中,流通面积增大,液体的流动速度逐渐降低,有利于避免流体出现喷射和紊流的现象,因此使得用户容易控制流体的流出量,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感受。
本实施例的盖帽200具有出液快、流速慢的技术效果,相比出液有延迟、流速快的盖帽200更容易控制用量和控制按压可变形的主体100的力度。使用出液有延迟、流速快的盖帽200情况下,按压可挤压变形的主体100时,由于液体不能及时地流出,则可能会促使用户不断加大力度,从而导致出液急、停止挤压主体100时还有液体再倒出的问题,出液有延迟、流速快的盖帽200使得液体的用量和挤压主体100的力度都不容易控制。
盖帽200还包括连接在盖体1的外侧的导流部件9,导流部件9的进口端与出液口6连通。导流部件9可以使得液体顺利从出液口6向前下方以抛物线的形式流出,有利于避免出现液体沿盖体1的外壁流动的现象。
导流部件9包括锥形段9a,锥形段9a的流通面积沿靠近导流部件9的出口端的方向渐增。导流部件9的出口端的流通面积大于出液口6的流通面积。在液体依次流经阀体2的进口3、阀体2的出口7、出液口6以及导流部件9的出口端的过程中,流通面积增大,液体的流动速度逐渐降低,有利于避免流体出现喷射和紊乱的现象,因此使得用户容易控制流体的流出量,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部件9还包括位于锥形段9a和出液口6之间的筒状段9b。在一些实施例中,锥形段9a的高度为a,筒状段9b的高度为b,阀体2的高度为c,其中,b/c=0.8-1.2和/或b/a=0.8-1.2。
导流部件9的高度小,液体在导流部件9内的流动路径短,有利于实现出液快、出液量可控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地,当停止按压主体100后,由于导流部件9的高度小,残留的液体少。单向阀片4会缓慢恢复至关闭阀体2的进口3的位置,盖帽200内残留的液体刚好可在单向阀片4复位的时间里回流到主体100内,而空气不会流入主体100内。
如图7、8和9所示,单向阀片4整体呈弧面状,单向阀片4包括密封部4a和多个流通部4b,密封部4a位于弧面状的弧顶处,用于关闭进口3。多个流通部4b沿密封部4a的周向布置,用于在密封部4a被进口3引入的液体顶起时流通液体。
单向阀片4还包括环状部4d和连接环状部4d和密封部4a的多个弹性连接部4c,多个弹性连接部4c沿密封部4a的周向布置。弹性连接部4c的一端连接密封部4a,另一端连接环状部4d。相邻两个弹性连接部4c之间形成流通部4b。
密封部4a、弹性连接部4c和环状部4d组成整体呈弧面状的单向阀片4。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部4a、弹性连接部4c和环状部4d一体成型。
如图7至10所示,位于弧面状的弧顶处的密封部4a位于环状部4d的下方,环状部4d位于密封部4a的上方。阀体2的进口引入的液压推压密封部4a时,环状部4d与阀体2的顶壁抵接,密封部4a被液体推压至打开进口3的位置后,液体可经流通部4b流向出液口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帽200中的单向阀片4和主体100中的阀片140的结构可以相同,因此单向阀片4和阀片140可以采用同一结构件,可以实现互换,这将大大方便整个双层容器的制造,节约制造成本。
结合图6至10所示,盖体1的内侧设置有与阀体2相适配的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卡接部,阀体2上设置有与卡接部相适配的卡接凸起5。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0所示,阀体2的底面设置有插槽,单向阀片4上设置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接部11。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沿阀体2的底面的边缘延伸。
阀体2的底面为向下凹陷的弧形面,弹性的单向阀片4整体呈与弧形面一致的弧面状,以在单向阀片4关闭进口3时贴附在阀体2的底面上。
由以上叙述可知,本实施例的盖帽200实现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1、整体结构简单,通过一个由单向阀片4和阀体2组成的单向阀便实现液体单向流动;单向阀结构简单,不仅单向阀片4和阀体2两者的结构简单,且二者安装配合方式也简单。
2、安装简便,单向阀片4嵌入阀体2内,阀体2卡到盖体1的安装腔内;由于单向阀片4预先组装在阀体2内,单向阀作为一个整体一步卡接到位,安装快速便捷。
3、防止被破坏,单向阀安装在盖体1的下部,不容易拆卸(若要拆下,需先把盖帽200从瓶口上拆下);即消费者很难触摸到单向阀片4,能够防止单向阀被破坏,有利于保护单向阀片4不受到污染,稳定性好。
4、大流量,盖体1的出液口6的孔径较大,能够满足大流量使用要求,阀体2的进口3、阀体2的出口7、出液口6和导流部件9的出口端的孔径依次增大,从而流速降低、避免流体(例如酱油)迸射;导流部件9的出口端四周向外倾斜扩大,对酱油流动有导向作用,避免液体直射或溅射,即液体是流出来,而不是射出来(使用量不受控),容易控制流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料瓶实施例包括主体100和盖帽200,盖帽200设在主体100的瓶口8上。其中,主体100可挤压变形。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层容器(110),具有存储内容物的存储腔;
外层容器(120),设置于所述内层容器(110)的外侧,且所述外层容器(120)与所述内层容器(110)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夹层空间(a);和
通气阀,包括阀座(130)和阀片(140),所述阀座(130)安装在所述外层容器(120)上,所述阀座(130)设有进气口(131)和与所述进气口(131)连通的出气口(132),所述进气口(131)与所述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连通,所述出气口(132)与所述夹层空间(a)连通,所述阀片(140)安装在所述阀座(130)内,所述阀片(140)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层容器(120)的外部空间(b)和所述夹层空间(a)之间产生压力差时脱离或贴靠在所述进气口(131)的周围以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气口(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140)包括:
支撑部(141),抵靠在所述阀座(130)的内壁上;
封堵部(142),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气口(131);和
多个弹性连接件(143),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41)和所述封堵部(142),且相邻两个所述弹性连接件(143)之间形成进气孔(1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座(130)内的限位件(150),所述限位件(150)用于限制所述阀片(140)的活动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50)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安装在所述阀座(130)的内壁,所述阀片(140)设置于所述限位板和所述进气口(131)所在壁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30)包括连接部(133),所述外层容器(120)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部(133)插入所述安装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3)与所述安装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3)设有与所述出气口(132)连通的气流通道(134)。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3)的端部设有防脱部(135),所述防脱部(135)插入所述夹层空间(a)内以防止所述阀座(130)从所述安装孔中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部(135)包括便于所述防脱部(135)插入所述夹层空间(a)内的导向斜面(13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容器(120)设有向靠近所述内层容器(110)的方向凹入的凹槽(121),所述阀座(130)设置在所述凹槽(121)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容器为双层调料瓶。
CN202020906526.7U 2020-05-26 2020-05-26 双层容器 Active CN212448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6526.7U CN212448839U (zh) 2020-05-26 2020-05-26 双层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06526.7U CN212448839U (zh) 2020-05-26 2020-05-26 双层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448839U true CN212448839U (zh) 2021-02-02

Family

ID=74499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06526.7U Active CN212448839U (zh) 2020-05-26 2020-05-26 双层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4488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9725A (zh) * 2021-03-15 2021-05-28 广州长霖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的双层瓶
CN113731669A (zh) * 2021-08-30 2021-12-03 深圳市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储存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9725A (zh) * 2021-03-15 2021-05-28 广州长霖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的双层瓶
CN113731669A (zh) * 2021-08-30 2021-12-03 深圳市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储存罐
WO2023030192A1 (en) * 2021-08-30 2023-03-09 Shenzhen Wisd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luid storage tank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2507B (zh) 吐出容器
CN212448839U (zh) 双层容器
US7059501B2 (en) Valve mechanism for tube-type fluid container
CN1543565A (zh) 流体分配阀及使用方法
KR102161238B1 (ko) 거품 분배기
WO2000027746A1 (en) Integrated vent and fluid transfer fitment
CA2760796A1 (en) Vented valve assembly
CN100415196C (zh) 底面带过滤器的液体收纳容器
KR20120013352A (ko) 관절이 있는 후방 플랜지를 가지는 토글 작용 분주 마개
CN113682637A (zh) 自密封控量式液体包装瓶
US20070181611A1 (en) Pump having a sealing mechanism
EP0697982B1 (en) Closure with two-part slidable dispensing cap
US11857986B2 (en) Tubeless dispenser container
CN216637457U (zh) 泵体结构及泡沫泵
CN212221050U (zh) 瓶盖和双层容器
EP3737272B1 (en) Reduced force, sealing vent for squeeze foamer
JP5883626B2 (ja) 吐出容器
CN110921090A (zh) 逆止瓶盖及其止回阀
JP2005111094A (ja) フィルター付き吐出容器
KR102188920B1 (ko) 이중 용기
WO1999012822A1 (en) Pump closure having two rim seals
CN201863490U (zh) 出墨口带密封件的墨盒
CN217806269U (zh) 挤压出料容器
CN220640942U (zh) 一种简易挤压泵以及一种简易喷雾器
CN219791040U (zh) 挤压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