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21095U - 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21095U CN212421095U CN201922265225.0U CN201922265225U CN212421095U CN 212421095 U CN212421095 U CN 212421095U CN 201922265225 U CN201922265225 U CN 201922265225U CN 212421095 U CN212421095 U CN 2124210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control device
- gear
- force application
- rotary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一个基座,该基座顺着一条中心轴形成相通的一个转盘舱与一个齿轮槽,该基座还有一个爪槽,该爪槽是转盘舱的内切圆并与齿轮槽相交;一个方向钮与基座相连且封住转盘舱开口,其立着一组凸部;一个齿轮置入基座的齿轮槽,其配合基座围成爪槽的壁构成一个中间宽、两侧窄的弦月空间;一个转盘置入基座的转盘舱,其有两个缺口与一组钩,在该一组凸部插入缺口时,该转盘与方向钮维持同步转动的联结关系;以及,一组爪置入基座的爪槽,该一组爪具备弹性而能往弦月空间较窄的两侧移动,每个爪有一个啮合面与一根杆,当该一组钩的一勾住杆,解除相应的爪用啮合面咬住齿轮的啮接关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具施力方向的控制技术,特别是指一种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的螺丝起子有一根长杆,该长杆一端形成一个驱动部,该驱动部具备十字造型,用来插入一个螺丝的头部。该长杆另一端被一个握把包住,该握把通过长杆带动驱动部转动。因此,该驱动部与握把同步转动,该螺丝起子没有改变施力方向的控制装置。
另外,棘轮起子属于螺丝起子之一。中国台湾公告第155344号专利案揭示的棘轮起子,用一根杆体插入一个套筒,该套筒的开口被一个套在杆体的方向钮封闭。一根销通过方向钮与杆体,通过方向钮带动杆体相对套筒转动,连带一个具备弹性的钢珠同向位移。所述的钢珠推动杆体的一个双向棘齿块偏摆,进而咬合或啮接套筒内侧多个连续的齿,改变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因此,该杆体、套筒、方向钮、销、钢珠、双向棘齿块与齿共同组成一个控制装置,决定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344号专利案为本案申请人所有。但是,本案申请人不因此而自满,仍旧投入时间进行相关领域的研发,终于实用新型出新的棘轮起子。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采用合理的机械结构,组成新一代控制装置,改变施力的方向。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基座,该基座顺着一条中心轴形成相通的一个转盘舱与一个齿轮槽,该基座还有一个爪槽,该爪槽是转盘舱的内切圆并与齿轮槽相交;
一个方向钮与基座相连且封住转盘舱开口,该方向钮立着一组凸部;
一个齿轮置入基座的齿轮槽,该齿轮配合基座围成爪槽的壁构成一个中间宽、两侧窄的弦月空间;
一个转盘置入基座的转盘舱,该转盘有两个缺口与一组钩,在该一组凸部插入缺口时,该转盘与方向钮维持同步转动的联结关系;以及
一组爪置入基座的爪槽,该一组爪具备弹性而能往弦月空间较窄的两侧移动,每个爪有一个啮合面与一根杆,当该一组钩的一勾住杆,解除相应的爪用啮合面咬住齿轮的啮接关系。
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该基座还有一个盲孔,该盲孔接收一个销,所述的销具备弹性而能够局部露出盲孔,卡住转盘的多个定位孔之一。
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该多个定位孔贯穿转盘的一个薄壁,该薄壁单面衔接一个扇形设计的立壁,该立壁配合销限制转盘与方向钮的转动角度。
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该基座还有一个盲孔,该盲孔接收一个珠体,所述的珠体具备弹性而能够局部露出盲孔,卡住转盘的多个珠槽之一。
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该多个珠槽贯穿转盘的一个薄壁,该薄壁单面衔接一个扇形设计的立壁,该立壁配合珠体限制转盘与方向钮的转动角度。
或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该薄壁数量为两个,两个薄壁与两个缺口在转盘的四边,其中一个薄壁与该一组钩设计为一体,该钩和薄壁存在一定的高度落差。
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一个阻挡件嵌入基座围成转盘舱的壁,阻止转盘离开基座的转盘舱。
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该基座还有一个轴室,该轴室是通往齿轮槽的同心槽;
一个操作柱与一根轴在齿轮两侧,该轴置入轴室,该操作柱通过转盘并伸出方向钮外。
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一个扣环嵌入操作柱外露处并阻止方向钮离开基座。
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中,该基座还有一个延伸部,该延伸部被一个握把包住。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起子具备新一代的控制装置,不仅机械结构的设计合理化,还能改变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浅显易懂,兹举一个或以上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棘轮起子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2是棘轮起子局部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控制装置的配置图;
图4是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图7是控制装置改变棘轮起子施力方向的连续动作图;
图8是转盘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棘轮起子10;握把11;操作柱12;扣环13;施力部14;齿轮15;轴16;外沟17;阻挡件18;控制装置20;方向钮21;中心孔22;平台23;凸部24;基座30;延伸部31;扁平段32;轴室33;齿轮槽34;转盘舱35;盲孔36;爪槽37;内沟38;中心轴39;销40;珠体40';压缩弹簧41;爪42;啮合面43;杆44;孔45;弹性件46;转盘50;圆孔51;缺口52;薄壁53、53';定位孔54;珠槽54';钩55;立壁56;箭头50A、50B。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立体图,阐明该棘轮起子10的第一实施例有一个控制装置20,所述的控制装置20将一个握把11与一根操作柱12组合在一起。如此,一名使用者握紧握把11,通过操作柱12对一个如螺丝、螺栓或螺帽的紧固件(图未示)执行锁紧或旋松作业。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棘轮起子10通过一个施力部14锁紧或旋松紧固件。此处所称的施力部14,泛指一个六角槽(或称六角孔),该六角槽陷入操作柱 12的端部,用来接收形状相似的螺帽或是螺栓的头,直接输出棘轮起子10的一个作用力(或称扭矩)至紧固件。或者,该施力部14结合一个如套筒、起子头或接杆的工具(图未示),间接执行紧固件的松紧作业。
某些实施例中,该施力部14是六角(或多边形)柱,该六角柱顺着棘轮起子10的长度方向自操作柱12的端部往外延伸,可结合其他的工具执行紧固件的松紧作业。
图中,该控制装置20有一个方向钮21,所述的方向钮21下方是一个扣环 13,该扣环13嵌入操作柱12外露部位,阻止方向钮21顺着棘轮起子10长度方向离开操作柱12。该控制装置20还有一个基座30,该基座30与方向钮21 相连。
在锁紧或旋松期间,该名使用者操作方向钮21,决定操作柱12与握把11 维持固定不动,或是操作柱12相对握把11单向空转不作功、反向同步转动。换句话说,该控制装置20在握把11和操作柱12之间,能够改变棘轮起子10 的施力方向。
图2是组合剖视图,显示该基座30面对方向钮21的端部形成一个转盘舱 35而可接收一个转盘50。一个宛如C扣的阻挡件18嵌入基座30围成转盘舱 35的壁,阻止转盘50离开基座30的转盘舱35。顺着一条通过转盘舱35轴心的中心轴39,往基座30内部陷入不同直径的一个齿轮槽34与一个轴室33,故轴室33、齿轮槽34与转盘舱35是相通的同心槽。其中,该齿轮槽34的半径大于轴室33的半径,却小于转盘舱35的半径,足以容纳一个齿轮15。所述的轴室33在基座30深处,用来接收一根轴16。
图中,该轴16与操作柱12在齿轮15的两侧,三者成为一体,具备同向转动的功能。另外,该操作柱12通过转盘50的一个圆孔51与方向钮21的一个中心孔22,该转盘50阻止齿轮15离开基座30的转盘舱35。
另外,该基座30还有一个延伸部31、一个盲孔36和一个爪槽37。所述的延伸部31与基座30设计为一体而与方向钮21不在同一端,在握把11包住延伸部31时,该控制装置20能接收握把11的作用力。该爪槽37与盲孔36在齿轮槽34的两旁,用来接收一组具备弹性的爪42。因为爪槽37和齿轮槽34是相通的,所以该一组爪42能够啮合或咬住齿轮15周围的齿。该盲孔36陷入基座 30围成齿轮槽34的壁,故盲孔36与齿轮槽34是不通的,其开口却能直通转盘舱35,用来接收一个具备弹性的销40。
换句话说,该方向钮21配合基座30组成一个外壳,该外壳属于控制装置 20的容器,对齿轮15、销40、爪42和转盘50合组一个属于控制装置20的内部系统具备保护作用。
图3是配置图,显示扣环13(见图2)依半径方向离开操作柱12的一道外沟17。此刻,该方向钮21顺着操作柱12长度方向离开基座30,不再封闭转盘舱35的开口。该棘轮起子10进行拆卸作业,自分开的握把11与操作柱12之间取得控制装置20。
图中,该中心孔22贯穿方向钮21的一个平台23中央。所述的平台23隆起于方向钮21面对转盘50处,其有一组立在中心孔22两旁的凸部24,该一组凸部24插入转盘50的两个缺口52,致使方向钮21能够带动转盘50一起绕着操作柱12转动。其中,该凸部24可以是半圆形(或多边形、圆形)的短柱。
另外,该阻挡件18(见图2)离开基座30的一圈内沟38,不再阻挡转盘 50。在转盘50与基座30的转盘舱35分离时,该齿轮15离开基座30的齿轮槽 34,连带轴16远离轴室33。同时,该一组爪42离开基座30的爪槽37而位于齿轮15一侧,该齿轮15另一边则是脱离盲孔36的销40。
该销40的弹性源自一个压缩弹簧41。在组装时,该压缩弹簧41连同销40 置入基座30的盲孔36,该销40被压缩弹簧41推动且局部露出盲孔36,顶着转盘50的三个定位孔54的一,限制转盘50相对基座30保持固定不动状态。这些定位孔54贯穿转盘50的一个薄壁53,该薄壁53、两个缺口52与一组钩 55形成于转盘50周围,恰好在圆孔51的四方。一个立壁56依扇形立在薄壁 53的单面,该立壁56配合销40限制转盘50与方向钮21绕着操作柱12转动的角度。
图4是分解图,表现该延伸部31有一个扁平段32,该扁平段32既能阻止延伸部31和握把11相互转动,又能将握把11的作用力传递至基座30。当然,该延伸部31设计成为其他的几何形状,同样能将握把11的作用力(或称扭矩) 输出至控制装置20。
接着,该一组爪42的弹性源自于一个弹性件46,该弹性件46宛如压缩弹簧般将二端分别插入爪42的一个孔45中。每个爪42有一个啮合面43与一根杆44,所述的啮合面43形成于爪42朝向齿轮15的一面,该杆44突出于爪42 的侧面且位于该一组钩55之间。
图5是控制装置20局部的配置图,表现爪槽37为转盘舱35的内切圆,并与齿轮槽34相交。如此,该基座30围成爪槽37的壁配合齿轮15构成一个弦月空间,该弦月空间之中央比两侧还要宽,允许弹性件46推动爪42往弦月空间较窄的两侧移动。
该一组钩55偏向图5的左下方,勾住左上方爪42的杆44,解除爪42与齿轮15的啮接或咬合关系。同时,左下方爪42是自由的,其被弹性件46往弦月空间较窄的一侧推动,从而啮接或咬合齿轮15。
图中,该销40卡住定位孔54,致使转盘50相对基座30保持固定不动。此刻,该基座30(即握把)通过左下方的爪42带动操作柱12顺时钟方向。相反之,该基座30(即握把)逆时钟方向空转,该操作柱12不作功。
图6是动作图,以箭头50A表示方向钮的运动方向,连带凸部24推动转盘 50围成缺口52的壁旋转一定角度,直到销40卡住中间位置的定位孔54为止。
图中,该一组钩55在转盘舱35转动,来到爪槽37外部不再勾住任一杆44。此刻,该一组爪42被弹性件46推动而往弦月空间的两侧位移,分别啮接或咬合齿轮15,限制操作柱12不得相对基座30转动。
换句话说,该操作柱12与基座30(即握把)保持固定不动的联结关系。
操作柱12相对基座30顺时钟方向空转不作功,反向受阻图面左下方的爪 42,致使操作柱12与握把同步转动。
图7是连续的动作图,以箭头50B表示方向钮持续转动的方向。此刻,该凸部24配合缺口52,使转盘50随着方向钮旋转一定角度,直到销40卡住另一边的定位孔54为止。
该一组钩55偏向图7的左上方,勾住左下方爪42的杆44,解除爪42与齿轮15的啮接或咬合关系。当然,左上方爪42是自由的,可被弹性件46往弦月空间较窄的角落推动,从而啮接或咬合齿轮15。同时,该基座30(即握把)通过左上方的爪42带动操作柱12逆时钟方向。相反之,该基座30(即握把)顺时钟方向空转,该操作柱12不作功。
图8是立体图,表现转盘50的第二实施例。图中,所述的转盘50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可安装在同一把棘轮起子。二实施例的转盘50差异在于:
首先,所述的薄壁53、53'数量为两个。这些薄壁53、53'与两个缺口52在转盘50的四边。
其次,所述的薄壁53形成一组珠槽54'(或盲孔),每个珠槽54'接收被压缩弹簧41推动的一颗珠体40',同样能够对转盘50产生定位的效果。
再者,所述的薄壁53'与该一组钩55设计为一体,该钩55和薄壁53'存在一定的高度落差。无论钩55是否勾到爪42的杆44(参考图5~图7),所述的薄壁53'对杆44具备遮蔽的封闭作用,让钩55能够顺利地勾到爪42,或是解除二者的勾住关系。
Claims (10)
1.一种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基座(30),该基座(30)顺着一条中心轴(39)形成相通的一个转盘舱(35)与一个齿轮槽(34),该基座(30)还有一个爪槽(37),该爪槽(37)是转盘舱(35)的内切圆并与齿轮槽(34)相交;
一个方向钮(21)与基座(30)相连且封住转盘舱(35)开口,该方向钮(21)立着一组凸部(24);
一个齿轮(15)置入基座(30)的齿轮槽(34),该齿轮(15)配合基座(30)围成爪槽(37)的壁构成一个中间宽、两侧窄的弦月空间;
一个转盘(50)置入基座(30)的转盘舱(35),该转盘(50)有两个缺口(52)与一组钩(55),在该一组凸部(24)插入缺口(52)时,该转盘(50)与方向钮(21)维持同步转动的联结关系;以及
一组爪(42)置入基座(30)的爪槽(37),该一组爪(42)具备弹性而能往弦月空间较窄的两侧移动,每个爪(42)有一个啮合面(43)与一根杆(44),当该一组钩(55)的一勾住杆(44),解除相应的爪(42)用啮合面(43)咬住齿轮(15)的啮接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30)还有一个盲孔(36),该盲孔(36)接收一个销(40),所述的销(40)具备弹性而能够局部露出盲孔(36),卡住转盘(50)的多个定位孔(54)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定位孔(54)贯穿转盘(50)的一个薄壁(53),该薄壁(53)单面衔接一个扇形设计的立壁(56),该立壁(56)配合销(40)限制转盘(50)与方向钮(21)的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30)还有一个盲孔(36),该盲孔(36)接收一个珠体(40'),所述的珠体(40')具备弹性而能够局部露出盲孔(36),卡住转盘(50)的多个珠槽(54')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珠槽(54')贯穿转盘(50)的一个薄壁(53),该薄壁(53)单面衔接一个扇形设计的立壁(56),该立壁(56)配合珠体(40')限制转盘(50)与方向钮(21)的转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壁(53、53')数量为两个,两个薄壁(53、53')与两个缺口(52)在转盘(50)的四边,其中一个薄壁(53')与该一组钩(55)设计为一体,该钩(55)和薄壁(53')存在一定的高度落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阻挡件(18)嵌入基座(30)围成转盘舱(35)的壁,阻止转盘(50)离开基座(30)的转盘舱(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30)还有一个轴室(33),该轴室(33)是通往齿轮槽(34)的同心槽;
一个操作柱(12)与一根轴(16)在齿轮(15)两侧,该轴(16)置入轴室(33),该操作柱(12)通过转盘(50)并伸出方向钮(21)外。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扣环(13)嵌入操作柱(12)外露处并阻止方向钮(21)离开基座(3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30)还有一个延伸部(31),该延伸部(31)被一个握把(11)包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65225.0U CN212421095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65225.0U CN212421095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21095U true CN212421095U (zh) | 2021-01-29 |
Family
ID=7427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65225.0U Active CN212421095U (zh) | 2019-12-17 | 2019-12-17 | 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21095U (zh) |
-
2019
- 2019-12-17 CN CN201922265225.0U patent/CN2124210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9200706B2 (en) | Ratchet wrench including retaining ring | |
US4485700A (en) |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 |
AU2016201519B2 (en) | Box wrench with split gear body and interchangeable drive insert | |
US4631988A (en) |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including detent mechanism | |
US20130228049A1 (en) |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 |
US4926720A (en) | Rachet spanner with open mouth | |
US8973469B2 (en) | Rachet wrench | |
CN109414805A (zh) | 动力直驱式棘轮/扳手工具 | |
TW201420283A (zh) | 棘輪式可掌握多套管扳手 | |
US6601477B2 (en) | Wrench adaptor allowing reversible operation | |
TWM598209U (zh) | 棘輪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裝置 | |
US20110162486A1 (en) | Open end ratchet wrench | |
CN212421095U (zh) | 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 | |
CN111604850B (zh) | 具有双板簧的工具 | |
US6360828B1 (en) | Retaining device for a power drill shaft | |
US6902047B2 (en) | Ratchet device comprising two sets of symmetrical pawls to enhance torsion thereof | |
US3009372A (en) | Slidable pawl ratchet-type wrench | |
TWI853526B (zh) | 用於棘輪工具的棘爪機構及棘輪工具 | |
US9021920B2 (en) | Geared clickless socket wrench | |
GB2527201A (en) | Bias member for reducing ratcheting arc | |
TWM576089U (zh) | Wrench construction | |
JPH06226650A (ja) | ラチェットレンチ及びそ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 |
TWM530214U (zh) | 驅動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