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416856U -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416856U CN212416856U CN202020621469.8U CN202020621469U CN212416856U CN 212416856 U CN212416856 U CN 212416856U CN 202020621469 U CN202020621469 U CN 202020621469U CN 212416856 U CN212416856 U CN 2124168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al
- transmission arm
- patient
- footboard
- lower lim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08000007536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3
- 206010047249 Venous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06010051055 Deep vein thromb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0544 articulatio talocrural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567 autono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0378 Pulmonary Embol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1647 Renal Insufficienc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6370 kidney fail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96 renal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95 thrombosis prophylax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631 vena cava inferio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主机分别与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连接,第一传动臂组件与第二传动臂组件对应患者的双腿并排设置,且可伸缩,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分别和第一传动臂组件与第二传动臂组件靠近床头的一端通过球头万向节连接。主机不开启,卧床可自主活动的患者踩踏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带动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运动进行锻炼,主机开启,卧床无自主活动的患者脚部固定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上,主机通过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带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运动,满足卧床无自主活动患者的功能锻炼需求;本实用新型便携,操作简单,可有效帮助卧床患者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背景技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深受重视,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威胁生命,且临床上抢救成功的案例非常罕见。下肢深静脉血栓较多发生卧床患者,因此卧床患者床上进行下肢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至关重要,适当的进行床上下肢功能锻炼能够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降低相关死亡率。
目前临床多采用单纯下肢气压治疗被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例如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但是此类气压治疗仪因体积和价格原因,一般临床科室配备数量有限,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次数均受费用和机器数量的限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有限,不能满足患者进行下肢肢体功能锻炼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包括主机、第一传动臂组件、第二传动臂组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和控制器,其中所述主机与病床的床尾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与第二传动臂组件对应患者的双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分别和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与第二传动臂组件靠近床头的一端通过球头万向节连接连接,所述主机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包括第一主传动臂和第一从传动臂,所述主机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主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臂转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传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的中部转动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臂组件包括第二主传动臂和第二从传动臂,所述主机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主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传动臂转动,所述第二主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传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的中部转动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形状与患者脚底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对应患者脚跟的部位分别设有减压组件,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减压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弹性件,所述连接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脚跟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外边缘的一侧高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相应的与所述第一踏板或第二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有缓冲垫。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缓冲垫采用海绵、硅胶或橡胶材质。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表面设有多个按摩凸起。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带的表面设有母魔术贴,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有与所述母魔术贴相配合的子魔术贴。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侧面分别设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传动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均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液压缸或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移动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固定部内,且与所述固定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部靠近床头的一端设有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包括主机、第一传动臂组件、第二传动臂组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和控制器,主机与病床床尾可拆卸连接,使患者下肢功能锻炼更方便,多方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临床使用方便,可根据需求移动至不同的患者床位;主机不开启时,卧床可自主活动的患者通过踩踏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能够带动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运动进行锻炼,主机开启时,卧床无自主活动的患者脚部固定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上,主机通过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带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运动,从而满足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患者的功能锻炼需求;本实用新型便携,操作简单实用,可有效帮助卧床患者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踏板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第一主传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第一传动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机;2、第一踏板;3、第二踏板;4、U型连接板;5、锁紧螺钉;6、第一主传动臂;7、第一从传动臂;8、第二主传动臂;9、第二从传动臂;10、第一固定带;11、第二固定带;12、连接板;13、弹性件;14、缓冲垫;15、按摩凸起;16、计数器;17、第一液压缸;18、固定部;19、移动部;20、滑道;21、固定销;22、挡板;23、第一伸缩杆;24、第二伸缩杆;25、第三伸缩杆;26、凸块;27、滑槽;28、卡槽;29、球头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如图1-5所示,包括主机1、第一传动臂组件、第二传动臂组件、第一踏板2、第二踏板3和控制器,其中主机1与病床的床尾可拆卸连接,主机1上可以安装有固定卡扣,固定卡扣能够与床尾卡接,固定卡扣包括U型连接板4和锁紧螺钉5,U型连接板4的顶端与主机1连接,锁紧螺钉5与U型连接板4的一个侧板螺纹连接,安装时将床尾卡在U型连接板4内,拧紧锁紧螺钉5即可。主机1分别与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连接,用于驱动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运动;第一传动臂组件与第二传动臂组件对应患者的双腿并排设置,为了满足患者以踝关节为中心的脚部各个方向活动,第一踏板2与第二踏板3分别和第一传动臂组件与第二传动臂组件靠近床头的一端通过球头万向节29连接,球头万向节属于市售产品,主机1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具体的,第一传动臂组件包括第一主传动臂6和第一从传动臂7,主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传动臂6的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电机安装在主机内部,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主传动臂6转动,第一主传动臂6的另一端与第一从传动臂7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从传动臂7的另一端与第一踏板2的中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第二传动臂组件包括第二主传动臂8和第二从传动臂9,主机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传动臂8的一端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主传动臂8转动,第二主传动臂8的另一端与第二从传动臂9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从传动臂9的另一端与第二踏板3的中部转动连接。
主机1可以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第一主传动臂6和第二主传动臂8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相应的第一主传动臂6和第二主传动臂8转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启停和正反转使第一主传动臂6和第二主传动臂8的运动同步或不同步或运动方向相反等,使患者运动多样化。卧床可自主活动的患者可将双脚固定于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上通过自行带动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进行功能锻炼。卧床无自主活动的患者可将双脚固定于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上,通过主机1带动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从而带动患者双腿进行功能锻炼。
为了避免主机磕碰到他人,主机的边角均进行圆角处理;主机上设有用于盛放第一主传动臂、第一从传动臂、第二主传动臂和第二从传动臂的凹槽,第一主传动臂、第一从传动臂、第二主传动臂和第二从传动臂均采用多节伸缩杆结构,以第一主传动臂为例说明伸缩的具体结构,如图4和5所示,包括多节伸缩杆,例如包括第一伸缩杆23、第二伸缩杆24和第三伸缩杆25,第一伸缩杆能够相对于第二伸缩杆伸缩,第二伸缩杆能够相对于第三伸缩杆伸缩,完全伸缩后,第一主传动臂、第一从传动臂、第二主传动臂和第二从传动臂均位于主机的凹槽内,尽大可能的减小不使用时该设备占用的床尾的空间;为了使完全伸长和完全缩入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固定,第一伸缩杆上对称的设有两个凸块26,第二伸缩杆内壁对应凸块设有轴向的两个滑槽27,在滑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卡槽28,卡槽呈椭圆形,椭圆形卡槽的大径等于两个滑槽的间距,椭圆形卡槽的小径大于第二伸缩杆内孔的孔径,由于卡槽为椭圆形,在卡槽内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一伸缩杆能够将凸块卡在卡槽内,从而将第一伸缩杆与第二伸缩杆固定,拆卸时反向旋转第一伸缩杆使卡块脱离卡槽的卡接即可;一个卡槽对应第一伸缩杆完全伸长设置,另一个卡槽对应第一伸缩杆完全收缩设置;第二伸缩杆与第三伸缩杆完全伸长和完全缩入时的固定结构与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相关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第一从传动臂、第二主传动臂和第二从传动臂的伸缩结构与第一主传动臂的伸缩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可以通过转轴与第一从传动臂和第二从传动臂靠近床头的一端转动连接,即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可以做旋转动作。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转动连接利于患者做踝关节的功能锻炼,使该锻炼仪不仅能够使患者做伸屈腿的锻炼,还能够使患者单独做脚部踝关节的旋转锻炼。伸屈腿与踝关节旋转对预防下肢行静脉血栓非常重要。
具体的,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的形状与患者脚底的形状相适应,为了减少局部受压,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对应患者脚跟的部位分别设有减压组件,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1,第一固定带10与第二固定带11能够将脚部固定在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上。
进一步的,减压组件包括连接板12和弹性件13,连接板12倾斜设置在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的脚跟部,连接板12靠近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的外边缘的一侧高于连接板12的另一侧,弹性件13的一端与连接板12固定连接,弹性件13的另一端相应的与第一踏板2或第二踏板3固定连接,连接板12的上表面设有缓冲垫14。弹性件13为压缩弹簧。缓冲垫14采用海绵、硅胶或橡胶材质。减压组件还可以是由一种或多种弹性材料层叠组成的减压层。减压组件能够对脚跟的发力起到缓冲作用,能够预防脚跟与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经常作用引起压伤。
可选地,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的表面设有多个按摩凸起15,按摩凸起15能够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可选地,第一固定带10的表面设有母魔术贴,第二固定带11上设有与母魔术贴相配合的子魔术贴。第一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1还可以通过卡扣、按扣等形式连接。
为了避免患者脚部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上滑落至床板上,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脚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挡板22,挡板可以为2个、3个或4个等。
为了便于护理人员评估患者锻炼情况,方便患者进行自我监测,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的侧面分别设有计数器16,计数器16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控制器通过无线方式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手机连接,将患者锻炼情况发送给护理人员和患者。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将患者双脚通过第一固定带10和第二固定带11固定在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上,对于可自主活动的患者可以不开启主机1,患者自主伸缩腿带动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运动;对于无自主活动的患者,通过控制器启动主机1,主机1内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带动第一主传动臂6和第二主传动臂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从传动臂7、第一踏板2、第二从传动臂9和第二踏板3运动;由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通过球头万向节与第一从传动臂和第二从传动臂连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能够万向转动,患者可以单独进行踝关节旋转锻炼,从而带动患者双脚和双腿运动,达到锻炼的效果,第一踏板2和第二踏板3一侧安装的计数器16能够将患者运动情况记录并发送至护理人员和患者,护理人员能够根据监测数量评估患者锻炼情况;患者可进行自我监测,调动锻炼积极性。
本实施例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设计可以满足以踝关节为中心的脚部各个方向活动及下肢伸曲活动的需求;本实施例便携,可固定于患者床尾,操作简单实用,临床使用方便,可根据需求移动至不同的患者床位;可设置为机械主动运动模式,适用于卧床可自主活动的患者或电动被动运动模式,适用于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的患者,多方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患者活动数量可视,可监测;患者皮肤部位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接触部位(脚跟部)受力点做减压设计,能够预防压伤,脚底接触平面设计为多个凸起,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患者舒适度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如图6所示:主机包括第一液压缸17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固定端安装在主机内,伸缩端能够指向床头处伸出主机外。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传动臂组件包括与第一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的第一伸缩杆,第二传动臂组件包括与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的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均包括固定部18和移动部19,固定部与第一液压缸或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移动部的一端伸入固定部内与固定部滑动连接,固定部设有限位件用于防止移动部的滑出。具体的,移动部的外表面对称设有轴向的滑道20,限位件为固定销21,固定部靠近床头的一端设有固定销,固定销部分深入滑道内,固定销能够限定移动部的滑动。本实施例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使用时,锻炼仪可以回缩到比较靠近床尾的地方,不会占用太多病床的空间。
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不开启时,卧床可自主活动的患者通过踩踏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能够带动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滑动进行伸屈腿锻炼,还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进行踝关节的旋转锻炼;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开启时,卧床无自主活动的患者脚部固定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上,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带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伸缩运动,从而满足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患者的功能锻炼需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包括主机、第一传动臂组件、第二传动臂组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和控制器,主机与病床床尾可拆卸连接,使患者下肢功能锻炼更方便,多方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临床使用方便,可根据需求移动至不同的患者床位;主机不开启时,卧床可自主活动的患者通过踩踏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能够带动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运动进行锻炼,主机开启时,卧床无自主活动的患者脚部固定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上,主机通过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带动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运动,从而满足卧床无自主活动能力患者的功能锻炼需求;本实用新型便携,操作简单实用,可有效帮助卧床患者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第一传动臂组件、第二传动臂组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和控制器,其中所述主机与病床的床尾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机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和第二传动臂组件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与第二传动臂组件对应患者的双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踏板与第二踏板分别和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与第二传动臂组件靠近床头的一端通过球头万向节连接,所述主机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包括第一主传动臂和第一从传动臂,所述主机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主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臂转动,所述第一主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从传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从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踏板的中部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臂组件包括第二主传动臂和第二从传动臂,所述主机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主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传动臂转动,所述第二主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传动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从传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的中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形状与患者脚底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对应患者脚跟的部位分别设有减压组件,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弹性件,所述连接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脚跟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外边缘的一侧高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相应的与所述第一踏板或第二踏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设有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采用海绵、硅胶或橡胶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表面设有多个按摩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的表面设有母魔术贴,所述第二固定带上设有与所述母魔术贴相配合的子魔术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侧面分别设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二传动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均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液压缸或第二液压缸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移动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固定部内,且与所述固定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部靠近床头的一端设有限位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21469.8U CN212416856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21469.8U CN212416856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416856U true CN212416856U (zh) | 2021-01-29 |
Family
ID=74293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21469.8U Active CN212416856U (zh) | 2020-04-23 | 2020-04-23 |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4168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4892A (zh) * | 2020-04-23 | 2020-08-07 | 李娜 |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
-
2020
- 2020-04-23 CN CN202020621469.8U patent/CN2124168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94892A (zh) * | 2020-04-23 | 2020-08-07 | 李娜 |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391165U (zh) | 一种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腿部强力按摩装置 | |
CN212416856U (zh) |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 |
CN113599179A (zh) | 脚部康复训练鞋 | |
CN210872920U (zh) | 一种急诊急救用的心肺复苏装置 | |
CN114404247A (zh) | 一种心血管疾病辅助康复理疗装置 | |
CN112137860A (zh) | 一种急诊护理用可调节肢体固定设备 | |
CN111494892A (zh) | 一种卧床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仪 | |
CN211244391U (zh) |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 |
CN110623813A (zh) | 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床 | |
CN216168688U (zh) | 一种医用从动与被动的脚踝泵锻炼装置 | |
CN215504115U (zh) | 一种内科康复护理设备 | |
CN113509354B (zh) | 一种介入科护理用康复锻炼装置 | |
CN209187419U (zh) | 一种脚部训练装置 | |
CN215132677U (zh) | 一种用于预防下肢血栓的锻炼装置 | |
CN211214167U (zh) | 一种侧卧位下肢防血栓装置 | |
CN210542332U (zh) | 一种脑外科手术后用康复训练器 | |
CN219184819U (zh) | 一种用于下肢的理疗按摩仪 | |
CN217938655U (zh) | 一种骨科护理用踝部锻炼装置 | |
CN212346953U (zh) | 一种心内科用护理病床 | |
CN111317662A (zh) | 一种医护病人护理康复器械 | |
CN216365669U (zh) | 一种糖尿病内科护理用足护架 | |
CN213284233U (zh) | 一种普外科用胃肠术后护理装置 | |
CN216258147U (zh) | 脚部康复训练鞋 | |
CN221808155U (zh) | 一种预防压力性损伤的足跟垫 | |
CN214858886U (zh) | 康复医学科韧带康复治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