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77533U -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77533U CN212377533U CN202021124344.0U CN202021124344U CN212377533U CN 212377533 U CN212377533 U CN 212377533U CN 202021124344 U CN202021124344 U CN 202021124344U CN 212377533 U CN212377533 U CN 2123775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face
- sealing
- sealing ring
- connecting piece
- pipe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接口,隔板,接口由外接口和内接口组成,外接口和内接口的一端与隔板相接;外接口侧面上设置有密封组件,其中,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设置在第一密封圈外部的卡扣和沿外接口轴线方向贯穿第一密封圈的连接件;密封组件与外接口通过连接件紧密相连;内接口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本新型的PE管道连接结构通过密封组件与第二密封圈的配合使用,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有效避免接口漏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PE(聚乙烯)材料由于其强度高、耐高温、抗腐蚀、无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给水管制造领域。两根管道之间通过连接结构相连,传统的承插式PE给水管之间的连接存在密封性能较差,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漏水现象,造成水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以提高接头与管道的密封性,避免漏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接口(1),隔板(2),所述接口(1)由外接口(4)和内接口(5)组成,所述外接口(4)和内接口(5)的一端与隔板(2)相接;所述外接口(4)侧面上设置有密封组件(3),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第一密封圈(32)、设置在第一密封圈(32)外部的卡扣(31)和沿外接口(4)轴线方向贯穿第一密封圈(32)的连接件(33);所述密封组件(3)与外接口(4)通过连接件(33)紧密相连。在与水管相连时,将水管插入外接口与内接口之间的间隙中,然后拧紧卡扣上的螺丝和螺帽,密封组件中的第一密封圈会挤压水管的外管壁从而实现接口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32)靠近内接口(5)的一侧呈弧形。弧形设计利于与所连接的管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组件(3)在隔板(2)一侧设置的数量为1-3组。设置多个密封组件在共同使用时能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内接口(5)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通过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的使用,在连接水管时,拧紧卡扣,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分别给水管外壁和内壁压力从而实现接口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6)靠近第一密封圈(32)的一侧呈弧形。弧形设计利于与所连接的管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6)与第一密封圈(32)是设置数量相同且宽度相同的圆环。数量与宽度的一致,使得连接的水管内外壁受压较为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圈(6)与第一密封圈(32)的圆心相同。第二密封圈与第一密封圈为同心圆,使得两者设置的在同一径向上,能更好地发挥密封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33)环绕外接口(4)设置,呈弧形。连接件呈弧形便于在卡扣拧紧时有较好的抗压能力,防止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33)由外连接件(331)和设置于外连接件(331)内侧的内连接件(332)组成,其中,外连接件(331)弧形凸起的一侧朝内,内连接件(332)弧形凸起的一侧朝外。外连接件(331)和内连接件(332)的弧形部分相接。将连接件分成内外两部分,在拧紧卡扣时,外连接件受到了卡扣的压力,而设置的内连接件能起到支撑的作用分解外连接件受到的压力,提高抗压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31)在未拧紧状态时,第二密封圈(6)与第一密封圈(32)之间的最小间隙为1-5mm。两者之间的最小间隙能使得连接的管道插入即可,在卡扣拧紧时,使第一密封圈(32)和第二密封圈(6)挤压管壁,确保密封效果。
上述所用的密封圈可由橡胶、硅胶等制成。连接件可由具有弹性的塑料或橡胶制成。
上述的外接口、内接口、隔板、连接件、第一密封圈为一体化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新型的PE管道连接结构通过密封组件与第二密封圈的配合使用,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能,有效避免了接口的漏水现象,延长了连接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示图。
图3为密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件与外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接口,2-隔板,3-密封组件,31-卡扣,32-第一密封圈,33-连接件,331-外连接件,332-内连接件,4-外接口,5-内接口,6-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实例加以说明,这些实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接口1,隔板2,接口1由外接口4和内接口5组成,外接口4和内接口5的一端与隔板2相接;外接口4侧面上设置有密封组件3,其中,密封组件3包括第一密封圈32、设置在第一密封圈32外部的卡扣31和沿外接口4轴线方向贯穿第一密封圈32的连接件33;密封组件3与外接口4通过连接件33紧密相连。密封组件3在隔板2一侧设置的数量1-3组。
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圈32靠近内接口5的一侧呈弧形。内接口5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6靠近第一密封圈32的一侧呈弧形。第二密封圈6与第一密封圈32是设置数量相同且宽度相同的圆环。第二密封圈6与第一密封圈32的圆心相同。卡扣31在未拧紧状态时,第二密封圈6与第一密封圈32之间的最小间隙为1-5mm,便于管道插入。
如图3所示,连接件33环绕外接口4设置,呈弧形。卡扣通过螺丝和螺帽来拧紧。
如图4所示,连接件33由外连接件331和设置于外连接件331内侧的内连接件332组成,其中,外连接件331弧形凸起的一侧朝内,内连接件332弧形凸起的一侧朝外。外连接件331和内连接件332的弧形部分相接。
使用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组件与第二密封圈的共同作用来实现接口的密封,拧紧卡扣时由于连接件具有弹性,会挤压第一密封圈,朝内接口方向移动从而挤压管道的外管壁,在外力作用下管道的内管壁亦与第二密封圈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密封效果。
具体使用方法:在管道与本新型的连接结构连接时,将管道插入外接口、内接口与隔板组成的间隙内,然后拧紧卡扣,使管道与连接结构密封,防止漏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包括接口(1),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1)由外接口(4)和内接口(5)组成,所述外接口(4)和内接口(5)的一端与隔板(2)相接;所述外接口(4)侧面上设置有密封组件(3),所述密封组件(3)包括第一密封圈(32)、设置在第一密封圈(32)外部的卡扣(31)和沿外接口(4)轴线方向贯穿第一密封圈(32)的连接件(33);所述密封组件(3)与外接口(4)通过连接件(33)紧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32)靠近内接口(5)的一侧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3)在隔板(2)一侧设置的数量为1-3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口(5)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6)靠近第一密封圈(32)的一侧呈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6)与第一密封圈(32)设置的数量相同且宽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6)与第一密封圈(32)的圆心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3)环绕外接口(4)设置,呈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3)由外连接件(331)和设置于外连接件(331)内侧的内连接件(332)组成,其中,外连接件(331)弧形凸起的一侧朝内,内连接件(332)弧形凸起的一侧朝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24344.0U CN212377533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124344.0U CN212377533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77533U true CN212377533U (zh) | 2021-01-19 |
Family
ID=74162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124344.0U Active CN212377533U (zh) | 2020-06-17 | 2020-06-17 |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77533U (zh) |
-
2020
- 2020-06-17 CN CN202021124344.0U patent/CN2123775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01749U (zh) | 一种复合压力管连接用防腐扣压接头以及管道连接结构 | |
CN212377533U (zh) | 一种给水pe管道连接结构 | |
CN216158522U (zh) | 一种管道防漏结构 | |
CN201925632U (zh) | 一种扣压式复合压力管接头以及管道连接结构 | |
CN218294823U (zh) | 一种管道用高效密封耐腐蚀法兰 | |
CN216843515U (zh) | 一种高密封性管接头 | |
CN214534497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橡胶密封圈 | |
CN212273321U (zh) | 轴向防漏式双密封管件 | |
CN214146974U (zh) | 一种自来净水管用快速安装接头 | |
CN212251123U (zh) | 一种具有内外层的密封垫圈 | |
CN203363457U (zh) | 管材连接组件 | |
CN215293988U (zh) | 一种聚乙烯复合管 | |
CN219177131U (zh) | 一种方便连接的油管转换接头 | |
CN219606323U (zh) | 一种免焊接管路连接件 | |
CN222229760U (zh) | 一种易连接的不锈钢管组件 | |
CN213177154U (zh) | 一种高压卡套密封接头 | |
CN2375844Y (zh) | 外密封型插入式管接头 | |
CN212298041U (zh) |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法兰 | |
CN217030296U (zh) | 一种用于两根缠绕管的连接结构 | |
CN112728268A (zh) | 一种密封性强的家用污水处理器连接管 | |
CN221145707U (zh) | 一种upvc弯管用连接件 | |
CN221097804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管道及管井组件 | |
CN215635558U (zh) | 一种管道密封装置 | |
CN221443628U (zh) | 一种密封效果好的燃气管道连接头 | |
CN213177213U (zh) | 一种硬密封波纹管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