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295630U -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95630U
CN212295630U CN202021352638.9U CN202021352638U CN212295630U CN 212295630 U CN212295630 U CN 212295630U CN 202021352638 U CN202021352638 U CN 202021352638U CN 212295630 U CN212295630 U CN 212295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vertical
corner
formwork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526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继敏
王成义
林俊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Huili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Huil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Huili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Huil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526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95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95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95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包括墙柱模板单元和楼面模板单元;墙柱模板单元包括:四组墙柱模板组,每组包括两墙柱模板,墙柱模板包括若干第一竖向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第一竖向模板和相邻第二竖向模板拼接;两阳角连接模板贴合形成阳角转角;两墙柱模板通过阴角转角模板连接形成阴角转角;墙柱模板下端面连接有底角铝;阴角连接模板与楼面模板连接;若干对拉螺杆,插设于固定孔内,墙柱模板外表面设置有背楞,螺母形成对拉螺杆与背楞之间的紧固;若干连接K板,分别连接于墙柱模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系统节省了销钉的使用数量,降低装配成本,墙柱模板配合对拉螺杆、螺母以及背楞的使用,保证了墙柱模板的刚度和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铝模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铝模板全称为建筑用铝合金模板。是继木模板、钢模板之后出现的新一代模板系统。铝模板按模数设计,由专用设备挤压成型,可按照不同结构尺寸自由组合。铝模板的设计研发及施工应用,是建筑行业一次大的发展。铝模板系统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提高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包括在建筑材料,人工安排上都大大的节省很多。
铝模板体系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楼层特点进行配套设计,对设计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铝模板系统中约80%的模块可以在多个项目中循环利用,而其余20%仅能在一类标准楼层中循环应用,因此铝模板系统适用于标准化程度较高超高层建筑或多层楼群和别墅群。
现有铝膜板施工过程中,墙柱模板的施工安装、组装需要耗费较多的销钉,导致施工成本较高。
此外,墙体阳角转角位置、阴角转角位置的连接不够平顺。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以解决现有铝模板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墙柱模板单元和楼面模板单元;所述楼面模板单元由若干楼面模板拼接形成;所述墙柱模板单元包括:四组墙柱模板组,每组墙柱模板组对应一面墙体,每组墙柱模板组包括两竖直间隔排布的墙柱模板,一墙柱模板对应墙体的内墙面,另一墙柱模板对应墙体的外墙面,所述墙柱模板包括若干沿墙体长度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的第一竖向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每块第一竖向模板表面由上至下间隔开设若干固定孔,两墙柱模板上的固定孔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竖向模板的侧边与相邻第二竖向模板的侧边贴合,形成第一竖向模板和相邻第二竖向模板之间的拼接;对应墙体外墙面的墙柱模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阳角连接模板,所述阳角连接模板竖直设置,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贴合形成墙体的阳角转角;对应墙体内墙面的相邻两墙柱模板通过一阴角转角模板连接形成墙体的阴角转角,所述阴角转角模板竖直设置,所述阴角转角模板两侧边分别与相邻两墙柱模板的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对应墙体内墙面的墙柱模板下端面连接有底角铝;对应墙体内墙面的墙柱模板上端面通过一阴角连接模板与楼面模板连接;若干对拉螺杆,分别插设于两墙柱模板上对应设置的两固定孔内,对拉螺杆两端位于两墙柱模板外侧,位于同一高度的对拉螺杆形成对拉螺杆层,对应每层对拉螺杆层的上方和下方的墙柱模板外表面分别沿墙柱模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背楞,对拉螺杆位于背楞外侧端旋转套设有螺母,形成对拉螺杆与背楞之间的紧固;若干连接K板,所述连接K板分别连接于对应墙体外墙面的墙柱模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向模板包括第一底板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两长边的两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倾斜设置,两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配合形成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挡板,所述第一连接挡板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孔,若干所述固定孔间隔开设于第一底板表面;所述第二竖向模板包括第二底板及分别连接于第二底板两长边的两第二侧板,两所述第二侧板倾斜设置,两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二底板配合形成截面形状为与所述第一竖向模板截面形状相对的倒置等腰梯形结构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挡板,所述第二连接挡板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通孔,第一竖向模板的第一侧板与相邻第二竖向模板的第二侧板贴合,形成第一竖向模板和相邻第二竖向模板之间的拼接;所述连接孔与连接通孔沿墙体模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连接K板通过连接孔与第一连接挡板连接,连接K板通过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挡板连接,所述连接K板长度方向两侧端面分别开设有若干装配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内表面间隔凸设若干加强肋,若干所述加强肋沿第一底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间隔排布,所述加强肋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侧板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底板内表面中部凸设有一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竖直设置,加强杆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挡板连接,所述加强杆将第二槽体内侧空间分隔成平列排布的两个隔室,每个隔室内接有若干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由上至下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每块所述第一连接挡板上连接孔的数量为2个,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挡板上连接通孔的数量为10个;每块所述第一连接挡板上连接孔的数量为4个,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挡板上连接通孔的数量为6个。
进一步地,每个墙柱模板中,位于中段的相邻两第一竖向模板之间设置有一中间竖向模板,所述中间竖向模板竖直设置,中间竖向模板截面形状为倒置等腰梯形结构,中间竖向模板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开孔;所述连接K板通过连接开孔与中间竖向模板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螺母与背楞之间的对拉螺杆上套设有垫片,螺母通过垫片形成与背楞之间的紧固;所述背楞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凸设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上开设连接轴孔,对应相邻两外墙面的相邻两背楞之间通过连杆连接、紧固,所述连杆插设于相邻两背楞的连接轴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阳角连接模板截面为等腰梯形,阳角连接模板一侧侧边与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阳角连接模板另一侧侧边与相邻的另一阳角连接模板侧边贴合,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侧边贴合形成所述墙体的阳角转角;所述阴角转角模板包括阴角转角槽体,所述阴角转角槽体截面为五边形,所述阴角转角槽体两端口分别内接有一阴角转角挡板,所述阴角转角挡板形状为五边形,所述阴角转角挡板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阴角转角开孔,所述五边形的五个内角中直角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阳角连接模板截面为等腰梯形,阳角连接模板一侧侧边与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阳角连接模板远离第一竖向模板的底角与相邻阳角连接模板的底角相抵接,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的底角相抵接,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的相邻两侧面配合形成一连接平面;所述连接平面上设置有一阳角转角模板,所述阳角转角模板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内部开设空腔的柱体,所述阳角转角模板斜边所在表面贴合于所述连接平面,所述阳角转角模板与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配合形成所述墙体的阳角转角;所述阴角转角模板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且内部空腔的柱体,所述阴角转角模板的两斜边分别与相邻两墙柱模板的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所述阴角转角模板斜边所在面中部开设有缝隙,所述阴角转角模板两端端面分别间隔开设有阴角转角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阴角连接模板包括竖板及一端连接于竖板上端的横板,所述横板远离竖板一端竖直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竖板下端水平弯折形成弯曲部,所述阴角连接模板通过弯折部与楼面模板连接,所述阴角连接模板通过弯曲部与墙柱模板上端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墙柱模板的装配方式,采用第一竖向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之间的依次拼接完成,省去了现有墙柱模板通过若干销钉实现相邻两竖向模板之间的组装,节省了销钉的使用数量,降低装配成本,墙柱模板配合对拉螺杆、螺母以及背楞的使用,保证了墙柱模板的刚度和强度;
第一竖向模板的等腰梯形截面结构、第二竖向模板的倒置等腰梯形截面结构,相邻第一竖向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之间,通过等腰梯形和倒置等腰梯形之间斜边的配合形成贴合,保证了第一竖向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之间的装配强度;
第一竖向模板内加强肋的设计,可加强第一竖向模板的强度;
第二竖向模板内加强杆以及加强筋的配合设计,可增强第二竖向模板的强度;
采取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贴合形成墙体的阳角转角,并采用特制的、新型阴角转角模板连接形成墙体的阴角转角,阴角转角模板与相邻两墙柱模板的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节省了销钉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的一层对拉螺杆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第一竖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第二竖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阴角转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的一层对拉螺杆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第一竖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第二竖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阳角转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中阴角转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柱模板,11、第一竖向模板,111、第一底板,112、第一侧板,113、第一槽体,114、第一连接挡板,115、连接孔,116、加强肋,12、第二竖向模板,121、第二底板,122、第二侧板,123、第二槽体,124、第二连接挡板,125、连接通孔,126、加强杆,127、隔室,128、加强筋;
2、阳角连接模板,21、连接平面;
3、阴角转角模板,31、阴角转角槽体,32、阴角转角挡板,33、阴角转角开孔,34、缝隙,35、阴角转角通孔;
4、底角铝;
5、阴角连接模板,51、竖板,52、横板,53、弯折部,54、弯曲部;
6、对拉螺杆,61、对拉螺杆层,62、螺母,63、垫片;
7、背楞,71、连接凸块,72、连接轴孔,73、连杆;
8、连接K板,81、装配孔;
9、中间竖向模板,91、连接底板,92、连接侧板,93、连接槽体,94、连接端板,95、连接开孔;
10、阳角转角模板;
100、墙柱模板单元,110、墙柱模板组;
200、楼面模板单元,201、楼面模板;
300、墙体,301、内墙面,302、外墙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其中,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参照图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墙柱模板单元100和楼面模板单元200;所述楼面模板单元200由若干楼面模板201拼接形成;所述墙柱模板单元100包括:四组墙柱模板组110,每组墙柱模板组110对应一面墙体300,每组墙柱模板组110包括两竖直间隔排布的墙柱模板1,一墙柱模板1对应墙体300的内墙面301,另一墙柱模板1对应墙体300的外墙面302,所述墙柱模板1包括若干沿墙体300长度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的第一竖向模板11和第二竖向模板12,每块第一竖向模板11表面由上至下间隔开设若干固定孔13,两墙柱模板1上的固定孔13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竖向模板11的侧边与相邻第二竖向模板12的侧边贴合,形成第一竖向模板11和相邻第二竖向模板12之间的拼接;对应墙体300外墙面的墙柱模板1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阳角连接模板2,所述阳角连接模板2竖直设置,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2贴合形成墙体300的阳角转角;对应墙体300内墙面301的相邻两墙柱模板1通过一阴角转角模板3连接形成墙体300的阴角转角,所述阴角转角模板3竖直设置,所述阴角转角模板3两侧边分别与相邻两墙柱模板1的第一竖向模板11侧边贴合连接;对应墙体300内墙面301的墙柱模板1下端面连接有底角铝4;对应墙体300内墙面301的墙柱模板1上端面通过一阴角连接模板5与楼面模板201连接;若干对拉螺杆6,分别插设于两墙柱模板1上对应设置的两固定孔13内,对拉螺杆6两端位于两墙柱模板1外侧,位于同一高度的对拉螺杆6形成对拉螺杆层61,对应每层对拉螺杆层61的上方和下方的墙柱模板1外表面分别沿墙柱模板1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背楞7,对拉螺杆6位于背楞7外侧端旋转套设有螺母62,形成对拉螺杆6与背楞之7间的紧固;若干连接K板8,所述连接K板8分别连接于对应墙体300外墙面302的墙柱模板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向模板11包括第一底板111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111两长边的两第一侧板112,两所述第一侧板112倾斜设置,两所述第一侧板112与第一底板111配合形成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的第一槽体113,所述第一槽体113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挡板114,所述第一连接挡板114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孔115,若干所述固定孔13间隔开设于第一底板111表面;
所述第二竖向模板12包括第二底板121及分别连接于第二底板121两长边的两第二侧板122,两所述第二侧板122倾斜设置,两所述第二侧板122与第二底板121配合形成截面形状为与所述第一竖向模板11截面形状相对的倒置等腰梯形结构的第二槽体123,所述第二槽体123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挡板124,所述第二连接挡板124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通孔125,第一竖向模板11的第一侧板112与相邻第二竖向模板12的第二侧板贴合122,形成第一竖向模板11和相邻第二竖向模板12之间的拼接;
所述连接孔115与连接通孔125沿墙体模板1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连接K板8通过连接孔115与第一连接挡板114连接,连接K板8通过连接通孔125与第二连接挡板124连接,所述连接K板8长度方向两侧端面分别开设有若干装配孔8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板111内表面间隔凸设若干加强肋116,若干所述加强肋116沿第一底板111高度方向由上至下间隔排布,所述加强肋116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侧板112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底板121内表面中部凸设有一加强杆126,所述加强杆126竖直设置,加强杆126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挡板124连接,所述加强杆126将第二槽体123内侧空间分隔成平列排布的两个隔室127,每个隔室127内接有若干加强筋128,若干所述加强筋128由上至下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每块所述第一连接挡板114上连接孔115的数量为2个,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挡板124上连接通孔125的数量为10个。
进一步地,每个墙柱模板1中,位于中段的相邻两第一竖向模板11之间设置有一中间竖向模板9,所述中间竖向模板9竖直设置,中间竖向模板9截面形状为倒置等腰梯形结构,中间竖向模板9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开孔91;所述连接K板8通过连接开孔91与中间竖向模板9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螺母62与背楞7之间的对拉螺杆6上套设有垫片63,螺母62通过垫片63形成与背楞7之间的紧固;所述背楞7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凸设有连接凸块71,连接凸块71上开设连接轴孔72,对应相邻两外墙面302的相邻两背楞7之间通过连杆73连接、紧固,所述连杆73插设于相邻两背楞7的连接轴孔72内。
进一步地,所述阳角连接模板2截面为等腰梯形,阳角连接模板2一侧侧边与第一竖向模板11侧边贴合连接,阳角连接模板2另一侧侧边与相邻的另一阳角连接模板2侧边贴合,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2侧边贴合形成所述墙体300的阳角转角;所述阴角转角模板3包括阴角转角槽体31,所述阴角转角槽体31截面为五边形,所述阴角转角槽体31两端口分别内接有一阴角转角挡板32,所述阴角转角挡板32形状为五边形,所述阴角转角挡板32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阴角转角开孔33,所述五边形的五个内角中直角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阴角连接模板5包括竖板51及一端连接于竖板51上端的横板52,所述横板52远离竖板51一端竖直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53,所述竖板51下端水平弯折形成弯曲部54,所述阴角连接模板5通过弯折部53与楼面模板201连接,所述阴角连接模板5通过弯曲部54与墙柱模板1上端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定位放线;
2)定位钢筋:采用Φ16钢筋,焊接后端部与墙定位线平,误差≤1mm;
3)墙根找平:墙体根部采用感应式扫平仪做初找平,再用刮尺将墙根位置刮平;
4)墙柱安装:从墙端开始,第一竖向模板11和第二竖向模板12依次贴合形成墙柱模板1,第一竖向模板11的第一侧板112与相邻第二竖向模板12的第二侧板122贴合,形成第一竖向模板11和相邻第二竖向模板12之间的拼接;
5)墙柱加固:通过对拉螺杆6、背楞7、螺母62以及垫片63的配合形成对每组墙柱模板组110内两墙柱模板1之间的加固、紧固;
6)楼面模板安装:根据楼面配模图和模板编号依次安装早拆龙骨、支撑、楼面模板201,单块楼面模板201长边固定销钉不少于4个,短边固定销钉不少于2个。
所述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墙柱模板1的装配方式,采用第一竖向模板11和第二竖向模板12之间的依次拼接完成,省去了现有墙柱模板通过若干销钉实现相邻两竖向模板之间的组装,节省了销钉的使用数量,降低装配成本,墙柱模板配合对拉螺杆、螺母以及背楞的使用,保证了墙柱模板的刚度和强度;
第一竖向模板11的等腰梯形截面结构、第二竖向模板12的倒置等腰梯形截面结构,相邻第一竖向模板11和第二竖向模板12之间,通过等腰梯形和倒置等腰梯形之间斜边的配合形成贴合,保证了第一竖向模板11和第二竖向模板12之间的装配强度;
第一竖向模板11内加强肋116的设计,可加强第一竖向模板11的强度;
第二竖向模板12内加强杆126以及加强筋128的配合设计,可增强第二竖向模板12的强度;
采取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2贴合形成墙体300的阳角转角,并采用特制的、新型阴角转角模板3连接形成墙体300的阴角转角,阴角转角模板3截面为五边形的结构设计,可保证阴角转角模板3与相邻两墙柱模板1的第一竖向模板11侧边的贴合连接,节省了销钉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背楞7上连接凸块71与连杆73的配合,可对相邻两外墙面302之间的加固,保证模板系统的施工强度。
实施例2
参见图8~12,每块所述第一连接挡板114上连接孔115的数量为4个,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挡板124上连接通孔125的数量为6个。
第一连接挡板114上连接孔115的数量以及第二连接挡板124上连接通孔125数量变化,可适配不同规格的墙柱模板的装配,拓展适用范围。
所述阳角连接模板2截面为等腰梯形,阳角连接模板2一侧侧边与第一竖向模板11侧边贴合连接,阳角连接模板2远离第一竖向模板11的底角与相邻阳角连接模板2的底角相抵接,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2的底角相抵接,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2的相邻两侧面配合形成一连接平面21;所述连接平面21上设置有一阳角转角模板10,所述阳角转角模板10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内部开设空腔的柱体,所述阳角转角模板10斜边所在表面贴合于所述连接平面21,所述阳角转角模板10与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2配合形成所述墙体300的阳角转角;所述阴角转角模板3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且内部空腔的柱体,所述阴角转角模板3的两斜边分别与相邻两墙柱模板1的第一竖向模板11侧边贴合连接,所述阴角转角模板3斜边所在面中部开设有缝隙34,所述阴角转角模板3两端端面分别间隔开设有阴角转角通孔35。
阴角转角模板3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结构设计,可保证阴角转角模板3与相邻两墙柱模板1的第一竖向模板11侧边的贴合连接,节省了销钉的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阳角转角模板10与两阳角连接模板2组合形成墙体300的阳角转角,结合背楞7上连接凸块71与连杆73的配合使用,节省销钉使用的情况下,可保证墙体300阳角转角的装配强度。
其余同实施例1。
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墙柱模板单元和楼面模板单元;
所述楼面模板单元由若干楼面模板拼接形成;
所述墙柱模板单元包括:
四组墙柱模板组,每组墙柱模板组对应一面墙体,每组墙柱模板组包括两竖直间隔排布的墙柱模板,一墙柱模板对应墙体的内墙面,另一墙柱模板对应墙体的外墙面,所述墙柱模板包括若干沿墙体长度方向依次交替排布的第一竖向模板和第二竖向模板,每块第一竖向模板表面由上至下间隔开设若干固定孔,两墙柱模板上的固定孔两两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竖向模板的侧边与相邻第二竖向模板的侧边贴合,形成第一竖向模板和相邻第二竖向模板之间的拼接;
对应墙体外墙面的墙柱模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阳角连接模板,所述阳角连接模板竖直设置,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贴合形成墙体的阳角转角;
对应墙体内墙面的相邻两墙柱模板通过一阴角转角模板连接形成墙体的阴角转角,所述阴角转角模板竖直设置,所述阴角转角模板两侧边分别与相邻两墙柱模板的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
对应墙体内墙面的墙柱模板下端面连接有底角铝;
对应墙体内墙面的墙柱模板上端面通过一阴角连接模板与楼面模板连接;
若干对拉螺杆,分别插设于两墙柱模板上对应设置的两固定孔内,对拉螺杆两端位于两墙柱模板外侧,位于同一高度的对拉螺杆形成对拉螺杆层,对应每层对拉螺杆层的上方和下方的墙柱模板外表面分别沿墙柱模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背楞,对拉螺杆位于背楞外侧端旋转套设有螺母,形成对拉螺杆与背楞之间的紧固;
若干连接K板,所述连接K板分别连接于对应墙体外墙面的墙柱模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模板包括第一底板及分别连接于第一底板两长边的两第一侧板,两所述第一侧板倾斜设置,两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配合形成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连接挡板,所述第一连接挡板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孔,若干所述固定孔间隔开设于第一底板表面;
所述第二竖向模板包括第二底板及分别连接于第二底板两长边的两第二侧板,两所述第二侧板倾斜设置,两所述第二侧板与第二底板配合形成截面形状为与所述第一竖向模板截面形状相对的倒置等腰梯形结构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二连接挡板,所述第二连接挡板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通孔,第一竖向模板的第一侧板与相邻第二竖向模板的第二侧板贴合,形成第一竖向模板和相邻第二竖向模板之间的拼接;
所述连接孔与连接通孔沿墙体模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所述连接K板通过连接孔与第一连接挡板连接,连接K板通过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挡板连接,所述连接K板长度方向两侧端面分别开设有若干装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内表面间隔凸设若干加强肋,若干所述加强肋沿第一底板高度方向由上至下间隔排布,所述加强肋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侧板内表面连接;
所述第二底板内表面中部凸设有一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竖直设置,加强杆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挡板连接,所述加强杆将第二槽体内侧空间分隔成平列排布的两个隔室,每个隔室内接有若干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由上至下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第一连接挡板上连接孔的数量为2个,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挡板上连接通孔的数量为10个;
每块所述第一连接挡板上连接孔的数量为4个,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挡板上连接通孔的数量为6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墙柱模板中,位于中段的相邻两第一竖向模板之间设置有一中间竖向模板,所述中间竖向模板竖直设置,中间竖向模板截面形状为倒置等腰梯形结构,中间竖向模板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间隔开设有若干连接开孔;所述连接K板通过连接开孔与中间竖向模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螺母与背楞之间的对拉螺杆上套设有垫片,螺母通过垫片形成与背楞之间的紧固;
所述背楞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凸设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上开设连接轴孔,对应相邻两外墙面的相邻两背楞之间通过连杆连接、紧固,所述连杆插设于相邻两背楞的连接轴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连接模板截面为等腰梯形,阳角连接模板一侧侧边与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阳角连接模板另一侧侧边与相邻的另一阳角连接模板侧边贴合,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侧边贴合形成所述墙体的阳角转角;
所述阴角转角模板包括阴角转角槽体,所述阴角转角槽体截面为五边形,所述阴角转角槽体两端口分别内接有一阴角转角挡板,所述阴角转角挡板形状为五边形,所述阴角转角挡板表面间隔开设有若干阴角转角开孔,所述五边形的五个内角中直角的数量为2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连接模板截面为等腰梯形,阳角连接模板一侧侧边与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阳角连接模板远离第一竖向模板的底角与相邻阳角连接模板的底角相抵接,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的底角相抵接,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的相邻两侧面配合形成一连接平面;
所述连接平面上设置有一阳角转角模板,所述阳角转角模板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且内部开设空腔的柱体,所述阳角转角模板斜边所在表面贴合于所述连接平面,所述阳角转角模板与相邻两阳角连接模板配合形成所述墙体的阳角转角;
所述阴角转角模板为一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且内部空腔的柱体,所述阴角转角模板的两斜边分别与相邻两墙柱模板的第一竖向模板侧边贴合连接,所述阴角转角模板斜边所在面中部开设有缝隙,所述阴角转角模板两端端面分别间隔开设有阴角转角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角连接模板包括竖板及一端连接于竖板上端的横板,所述横板远离竖板一端竖直向下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竖板下端水平弯折形成弯曲部,所述阴角连接模板通过弯折部与楼面模板连接,所述阴角连接模板通过弯曲部与墙柱模板上端面连接。
CN202021352638.9U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Active CN212295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2638.9U CN212295630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52638.9U CN212295630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95630U true CN212295630U (zh) 2021-01-05

Family

ID=7393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52638.9U Active CN212295630U (zh) 2020-07-10 2020-07-10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956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260A (zh) * 2020-07-10 2020-10-16 广西汇林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9260A (zh) * 2020-07-10 2020-10-16 广西汇林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779260B (zh) * 2020-07-10 2025-02-11 广西汇林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4672B (zh) 一种剪力墙全钢大模板阴角处安装施工方法
CN204386159U (zh) 一种用于立柱结构的组合模板
CN212295630U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
CN105239771A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t形截面型材及其单元模板结构
CN208310186U (zh) 一种具有墙角的墙体加固模板结构
CN214531914U (zh) 一种封闭式铝合金楼梯模板
CN212773477U (zh) 楼梯铝合金模板
CN205677237U (zh) 方形劲性柱装配式截面可调模板体系
CN21314385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墙柱模板系统
CN111779260B (zh) 一种装配式组合模板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2644975U (zh) 一种剪力墙全钢大模板阴角处安装结构
CN216109680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组件
CN213952993U (zh) 一种建筑模板加固体系
CN109680926A (zh) 一种组合式建筑模板
CN106320692A (zh) 一种建筑拼接模板
CN21215382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安装结构
CN204804318U (zh) 底端固定牢固的建筑模板
CN212802108U (zh) 一种装配式可拆卸非承重隔断墙
CN209990132U (zh) 丁字型墙体支模结构
CN211257292U (zh) 装配式墙体的t型转角节点
CN112177328A (zh) 一种建筑模板加固体系
CN217000832U (zh) 建筑浇筑模具
CN219993111U (zh) 一种主体墙垛结构
CN220705150U (zh) 一种用于楼梯间墙梯组合一次性整体浇筑的钢模
CN221779019U (zh) 一种铝模梁板加固背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