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274008U -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274008U
CN212274008U CN202021412707.0U CN202021412707U CN212274008U CN 212274008 U CN212274008 U CN 212274008U CN 202021412707 U CN202021412707 U CN 202021412707U CN 212274008 U CN212274008 U CN 2122740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veying pipe
communicated
waste gas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27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峰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Zhulo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Zhulo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Zhulo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Zhulong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27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2740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2740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27400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涉及工业废气净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焚烧箱、储水箱、一级处理罐、回收罐和二级处理罐,焚烧箱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储水箱,焚烧箱的一侧面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一级处理罐的顶面上,一级处理罐的一侧面中部连通连接有第二输送管,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二级处理罐的下端一侧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焚烧箱、储水箱、排气柱、转动管、转动环、连接环、自检机构和回流管的设置及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本装置在使用时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快,节省了资源的消耗,且本装置中自检灵敏度高,二次处理针对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废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及自检方法,主要用于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作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皆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工业则是其中之一,但工业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减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象,需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因此需使用到相应的净化系统,目前现有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在对废气净化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现有资源(如热能、电能等),且工业废气净化系统整体存在净化效率低,净化不彻底的问题,此外,为了确保处理后排出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一般会在工业废气净化系统上配有自检装置,但是现有的自检装置中传感器多采用通用型传感器,检测灵敏度低,而且不管检测到何种气体净化不彻底都会直接输送到净化系统原始端,重新净化方式复杂的同时也增加了净化的资源消耗,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已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通过焚烧箱的设置用于对气体中的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处理,燃烧处理之后的热量加热储水箱中的水产生蒸汽对二级处理罐中的活性炭吸附层进行蒸汽脱附,脱附之后的含水气体被冷凝管冷凝后的液态水又重新会到储水箱中重复使用,该设置在热能和水资源方面都进行充分利用,降低了热能和水资源的消耗,通过转动管上排气孔的设置,可以使气体净化更彻底,通过自检机构中多个检测特定气体的传感器对气体中成分含量进行精准的检测,检测之后的气体针对性的回流处理,解决了现有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使用时消耗大量现有资源且净化不彻底的问题和现有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用自检装置检测结果不充分,二次净化方式针对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包括焚烧箱、储水箱、一级处理罐、回收罐和二级处理罐,所述焚烧箱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焚烧箱的一侧面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一级处理罐的顶面上,所述一级处理罐的一侧面中部连通连接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二级处理罐的下端一侧面上,所述二级处理罐的底面中心位置通过第三输送管与冷凝器的进气端连通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气端通过第四输送管与回收罐的顶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所述回收罐的底面中心位置通过第五输送管与储水箱的顶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
其中,所述二级处理罐的顶面一侧位置通过第六输送管与自检机构连通设置;
所述焚烧箱相对于设置有第一输送管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废气进管,所述焚烧箱的内顶面上设置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两端分别穿过焚烧箱的顶面连通连接在储水箱的下端两侧面上;
所述焚烧箱外侧的蛇形管一端上还串联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焚烧箱的顶面上;
所述焚烧箱的内部下端位置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同时进气管的另一端穿过焚烧箱的底板延伸至焚烧箱的下方与鼓风机的出气端连通连接;
所述焚烧箱内部的进气管底面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下方的焚烧箱内底面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挡风板;
所述一级处理罐的内部位于第二输送管的上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中心位置向下延伸设置有排气柱,所述排气柱的上端位置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一电磁阀下方的排气柱外壁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上下侧面上沿周向对称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连接环的外侧面上还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贯穿孔;
所述连接环上还配合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一端上下内侧壁上沿周向对称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与限位槽间隙配合;
所述转动环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同时转动管的另一端与转动环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转动管的下端一侧面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排气孔;
所述自检机构包括密封筒、分流盒和液压缸,所述密封筒的一端内部滑动套接有T形柱,同时密封筒另一端面上连通连接有第六输送管;所述密封筒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盒,且密封筒靠近第六输送管的一侧面上通过输气管与分流盒连通连接;
所述T形柱靠近第六输送管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盘,同时T形柱另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固定段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密封筒的外侧壁上;
所述分流盒相对于设置有输气管的另一侧面上均布设置有五个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输气管一侧的密封筒内底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四个凹槽,所述凹槽中均固定安装有检测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圈,所述储水箱的顶面上位于第五输送管的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加水管和蒸汽管,所述加水管和蒸汽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管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二级处理罐的顶面上,所述蒸汽管上还串联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泵固定安装在二级处理罐的顶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处理罐下方的第三输送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五电磁阀;所述二级处理罐的内中部位置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处理罐的顶面一侧连通连接有臭氧管,所述臭氧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增压泵;所述一级处理罐的底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有出液管,同时分隔板下方的一级处理罐一侧壁上连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出液管上固定安装有第六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罐的顶面一侧连通连接有收集管,所述回收罐下方的第五输送管上串联有第二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盒上方并列设置的五个出气管中的四个所述出气管上均连通连接有回流管,且四个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于焚烧箱、第一输送管、排气柱和第二输送管连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焚烧箱、储水箱、排气柱、转动管、转动环和连接环的设置,使用时,焚烧箱的设置可以对废气中的有机废气进行燃烧,燃烧之后产生的热量通过蛇形管的传导对储水箱中的水进行加热,加热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管输送到二级处理罐中对活性炭吸附层进行脱附,脱附之后产生带蒸汽的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凝之后实现气液分离,回收罐用于对液态水进行收集,收集的液态水通过第五输送管重新输送到储水箱中供重复使用,该设置可以对热量和水资源进行利用,避免现有资源的消耗,通过排气柱上转动管的设置以及转动管上均布设置的排气孔可以用于对废气进行水洗,转动管在排气管上均布的设置使水洗更加高效,通过转动环和连接环之间转动配合的设置,以及排气孔设置在排气柱下端一侧的设置,在排气的过程中,通过气流的作用,可以实现同一转动环上排气柱在转动,使废气可以快速和水洗液接触,提高水洗的效率,该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使用时消耗大量现有资源且净化不彻底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自检机构和回流管的设置,使用时,自检机构中的四个检测传感器分别用于有机气体、含氮气体、灰尘、易溶于水气体和难溶于水气体的针对性检测,提高了检测灵敏度,通过四个回流管分别与焚烧箱、第一输送管、排气柱和第二输送管连接的设置,可以针对性的对废气中超标物质进行二次处理,提高自检的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用自检装置检测结果不充分,二次净化方式针对性差的问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焚烧箱和储水箱连接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仰视图;
图6为图4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为一级处理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级处理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级处理罐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放大图;
图12为二级处理罐的剖视图;
图13为自检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自检机构中T形柱的拆卸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焚烧箱;2、储水箱;3、一级处理罐;4、冷凝器;5、回收罐;6、第五输送管;7、第四输送管;8、第一输送管;9、二级处理罐;10、第二输送管;11、蒸汽管;12、自检机构;13、第三输送管;14、排气柱;101、鼓风机;102、废气进管;103、进气管;104、弧形挡风板;105、第一水泵;106、蛇形管;107、出气孔;201、电加热圈;202、第三电磁阀;203、加水管;301、进液管;302、出液管;303、第二增压泵;304、臭氧管;305、第六电磁阀;306、分隔板;501、收集管;601、第二水泵;901、活性炭吸附层;1101、第四电磁阀;1102、第一增压泵;1201、密封筒;1202、液压缸;1203、分流盒;1204、出气管;1205、回流管;1206、第六输送管;1207、第二电磁阀;1208、输气管;1209、固定架;12010、T形柱;12011、密封盘;12012、检测传感器;1301、第五电磁阀;1401、转动环;1402、转动管;1403、第一电磁阀;1404、限位环;1405、贯穿孔;1406、限位槽;1407、排气孔;1408、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有”、“一侧”、“下”、“高度”、“沿环形方向”、“同心布置”、“交替连接”、“内”、“周侧”、“外侧”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包括焚烧箱1、储水箱2、一级处理罐3、回收罐5和二级处理罐9,从附图可以看出,上述构件组成了本装置的基本组成,焚烧箱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储水箱2,焚烧箱1的一侧面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8,第一输送管8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一级处理罐3的顶面上,该设置用于焚烧箱1中的气体向一级处理罐3中的输送,一级处理罐3的一侧面中部连通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0,第二输送管10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二级处理罐9的下端一侧面上,该设置用于一级处理罐3中处理后的气体向二级处理罐9中的输送,二级处理罐9的底面中心位置通过第三输送管13与冷凝器4的进气端连通连接,该设置用于二级处理罐9处理之后的气体向冷凝器4中的输送,冷凝器4的出气端通过第四输送管7与回收罐5的顶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该设置用于冷凝器4处理之后的气体和液体向回收罐5中的输送,回收罐5的底面中心位置通过第五输送管6与储水箱2的顶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该设置用于回收罐5中液态水向储水箱2中的输送;
其中,二级处理罐9的顶面一侧位置通过第六输送管1206与自检机构12连通设置,自检机构12的设置用于对净化处理之后气体的检测;
回收罐5的顶面一侧连通连接有收集管501,收集管501外接收集装置,用于对难溶于水的气体进行集中收集,回收罐5下方的第五输送管6上串联有第二水泵601。
请参阅图4-7所示,焚烧箱1相对于设置有第一输送管8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废气进管102,废气进管102外接废气管道,用于将废气输入焚烧箱1中,焚烧箱1的内顶面上设置有蛇形管106,蛇形管106的两端分别穿过焚烧箱1的顶面连通连接在储水箱2的下端两侧面上;
焚烧箱1外侧的蛇形管106一端上还串联有第一水泵105,第一水泵105固定安装在焚烧箱1的顶面上,蛇形管106和第一水泵105的配合设置,可以实现储水箱2中水的不断回流带走热量;
焚烧箱1的内部下端位置设置有进气管103,进气管103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同时进气管103的另一端穿过焚烧箱1的底板延伸至焚烧箱1的下方与鼓风机101的出气端连通连接,进气管103的设置用于向焚烧箱1中鼓入空气,使有机气体充分燃烧;
焚烧箱1内部的进气管103底面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07,出气孔107下方的焚烧箱1内底面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挡风板104,出气孔107用于空气箱焚烧箱1的排入,弧形挡风板104的设置可以对空气的流向起到导向的作用,使空气与有机气体充分接触。
请参阅图8-11所示,一级处理罐3的内部位于第二输送管10的上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06,分隔板306的设置可以将一级处理罐3分成两个对立的空间,分隔板306的上端通过臭氧来实现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氮等,提高气体的水溶性,分隔板306的下端设置有水洗液,水洗液可以用于废气中灰尘的清洗,水溶性气体的中合和重金属的络合沉淀,分隔板306的中心位置向下延伸设置有排气柱14,排气柱14的上端位置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03,第一电磁阀1403用于对排气柱14的通断进行控制;
第一电磁阀1403下方的排气柱14外壁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连接环1408,连接环1408的上下侧面上沿周向对称设置有限位槽1406,连接环1408的外侧面上还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贯穿孔1405;
连接环1408上还配合设置有转动环1401,转动环1401的一端上下内侧壁上沿周向对称设置有限位环1404,限位环1404用于与限位槽1406间隙配合,该设置可以在实现连接环1408和转动环1401之间密封的同时,实现转动环1401的自由转动;
转动环1401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转动管1402,转动管1402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同时转动管1402的另一端与转动环1401的内部连通设置,转动管1402的下端一侧面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排气孔1407,该设置可以在废气通过排气孔1407排出时,在气流的作用下实现转动管1402的自由转动,提高废气与液体的充分接触;
一级处理罐3的顶面一侧连通连接有臭氧管304,臭氧管304外接臭氧发生器,通过第二增压泵303的设置可以将臭氧鼓入一级处理罐3中,臭氧管30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增压泵303;一级处理罐3的底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有出液管302,同时分隔板306下方的一级处理罐3一侧壁上连通连接有进液管301,出液管302上固定安装有第六电磁阀305,出液管302的设置用于与过滤机构对水洗液的处理,包括重金属络合物和灰尘的过滤,水洗液酸碱度的调整等,调整之后的水洗液再经过进液管301回流到一级处理罐3中。
请参阅图13-14所示,自检机构12包括密封筒1201、分流盒1203和液压缸1202,密封筒1201的一端内部滑动套接有T形柱12010,同时密封筒1201另一端面上连通连接有第六输送管1206;密封筒1201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盒1203,且密封筒1201靠近第六输送管1206的一侧面上通过输气管1208与分流盒1203连通连接;
T形柱12010靠近第六输送管1206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盘12011,密封盘12011的设置可以提高T形柱12010和密封筒1201之间的密封性,同时T形柱12010另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202,液压缸1202的固定段通过固定架1209固定连接在密封筒1201的外侧壁上;
分流盒1203相对于设置有输气管1208的另一侧面上均布设置有五个出气管1204,出气管1204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207,第二电磁阀1207的设置用于出气管1204的通断进行控制;
分流盒1203上方并列设置的五个出气管1204中的四个出气管1204上均连通连接有回流管1205,且四个回流管1205的另一端分别于焚烧箱1、第一输送管8、排气柱14和第二输送管10连通连接,该设置可以针对性的实现超标废气的二次处理,为连接回流管1205的出气管1204用于达标空气的排放;
输气管1208一侧的密封筒1201内底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四个凹槽,凹槽中均固定安装有检测传感器12012,四个检测传感器12012分别用于有机气体、含氮气体、灰尘、易溶于水气体和难溶于水气体的针对性检测。
请参阅图4-6所示,储水箱2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圈201,电加热圈201的设置用于对储水箱2中的水辅助加热,储水箱2的顶面上位于第五输送管6的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加水管203和蒸汽管11,加水管203的设置用于外接水源的加入,加水管203和蒸汽管1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电磁阀202和第四电磁阀1101。
请参阅图12所示,蒸汽管11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二级处理罐9的顶面上,蒸汽管11上还串联有第一增压泵1102,第一增压泵1102固定安装在二级处理罐9的顶面上,第一增压泵1102的设置用于对蒸汽进行加压;
二级处理罐9下方的第三输送管13上固定安装有第五电磁阀1301;二级处理罐9的内中部位置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901,活性炭吸附层901的设置,用于对难溶于水的气体进行吸附;
本装置中的电器元件均通过PLC控制器进行智能化控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包括焚烧箱(1)、储水箱(2)、一级处理罐(3)、回收罐(5)和二级处理罐(9),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箱(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储水箱(2),所述焚烧箱(1)的一侧面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输送管(8),所述第一输送管(8)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一级处理罐(3)的顶面上,所述一级处理罐(3)的一侧面中部连通连接有第二输送管(10),所述第二输送管(10)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二级处理罐(9)的下端一侧面上,所述二级处理罐(9)的底面中心位置通过第三输送管(13)与冷凝器(4)的进气端连通连接,所述冷凝器(4)的出气端通过第四输送管(7)与回收罐(5)的顶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所述回收罐(5)的底面中心位置通过第五输送管(6)与储水箱(2)的顶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
其中,所述二级处理罐(9)的顶面一侧位置通过第六输送管(1206)与自检机构(12)连通设置;
所述焚烧箱(1)相对于设置有第一输送管(8)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废气进管(102),所述焚烧箱(1)的内顶面上设置有蛇形管(106),所述蛇形管(106)的两端分别穿过焚烧箱(1)的顶面连通连接在储水箱(2)的下端两侧面上;
所述焚烧箱(1)外侧的蛇形管(106)一端上还串联有第一水泵(105),所述第一水泵(105)固定安装在焚烧箱(1)的顶面上;
所述焚烧箱(1)的内部下端位置设置有进气管(103),所述进气管(103)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同时进气管(103)的另一端穿过焚烧箱(1)的底板延伸至焚烧箱(1)的下方与鼓风机(101)的出气端连通连接;
所述焚烧箱(1)内部的进气管(103)底面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07),所述出气孔(107)下方的焚烧箱(1)内底面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挡风板(104);
所述一级处理罐(3)的内部位于第二输送管(10)的上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06),所述分隔板(306)的中心位置向下延伸设置有排气柱(14),所述排气柱(14)的上端位置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403);
所述第一电磁阀(1403)下方的排气柱(14)外壁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连接环(1408),所述连接环(1408)的上下侧面上沿周向对称设置有限位槽(1406),所述连接环(1408)的外侧面上还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贯穿孔(1405);
所述连接环(1408)上还配合设置有转动环(1401),所述转动环(1401)的一端上下内侧壁上沿周向对称设置有限位环(1404),所述限位环(1404)用于与限位槽(1406)间隙配合;
所述转动环(1401)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多个转动管(1402),所述转动管(1402)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同时转动管(1402)的另一端与转动环(1401)的内部连通设置,所述转动管(1402)的下端一侧面上沿轴向均布设置有排气孔(1407);
所述自检机构(12)包括密封筒(1201)、分流盒(1203)和液压缸(1202),所述密封筒(1201)的一端内部滑动套接有T形柱(12010),同时密封筒(1201)另一端面上连通连接有第六输送管(1206);所述密封筒(1201)的上方设置有分流盒(1203),且密封筒(1201)靠近第六输送管(1206)的一侧面上通过输气管(1208)与分流盒(1203)连通连接;
所述T形柱(12010)靠近第六输送管(1206)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盘(12011),同时T形柱(12010)另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液压缸(1202),所述液压缸(1202)的固定段通过固定架(1209)固定连接在密封筒(1201)的外侧壁上;
所述分流盒(1203)相对于设置有输气管(1208)的另一侧面上均布设置有五个出气管(1204),所述出气管(1204)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207);
所述输气管(1208)一侧的密封筒(1201)内底面上沿轴向并列设置有四个凹槽,所述凹槽中均固定安装有检测传感器(120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2)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圈(201),所述储水箱(2)的顶面上位于第五输送管(6)的两侧分别连通设置有加水管(203)和蒸汽管(11),所述加水管(203)和蒸汽管(1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三电磁阀(202)和第四电磁阀(110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11)的另一端连通连接在二级处理罐(9)的顶面上,所述蒸汽管(11)上还串联有第一增压泵(1102),所述第一增压泵(1102)固定安装在二级处理罐(9)的顶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处理罐(9)下方的第三输送管(13)上固定安装有第五电磁阀(1301);所述二级处理罐(9)的内中部位置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9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处理罐(3)的顶面一侧连通连接有臭氧管(304),所述臭氧管(304)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增压泵(303);所述一级处理罐(3)的底面中心位置连通连接有出液管(302),同时分隔板(306)下方的一级处理罐(3)一侧壁上连通连接有进液管(301),所述出液管(302)上固定安装有第六电磁阀(30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5)的顶面一侧连通连接有收集管(501),所述回收罐(5)下方的第五输送管(6)上串联有第二水泵(60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盒(1203)上方并列设置的五个出气管(1204)中的四个所述出气管(1204)上均连通连接有回流管(1205),且四个所述回流管(1205)的另一端分别于焚烧箱(1)、第一输送管(8)、排气柱(14)和第二输送管(10)连通连接。
CN202021412707.0U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740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2707.0U CN212274008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2707.0U CN212274008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274008U true CN212274008U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99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270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274008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2740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79200A (zh) * 2024-05-16 2024-06-14 江苏金桥油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硬脂酸生产废气的环保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79200A (zh) * 2024-05-16 2024-06-14 江苏金桥油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硬脂酸生产废气的环保处理装置
CN118179200B (zh) * 2024-05-16 2024-09-17 江苏金桥油脂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硬脂酸生产废气的环保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71074U (zh) 有机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
CN106076042A (zh) 河湖泊涌底泥碳化制陶尾气多级净化处理系统
CN102814103B (zh) 四段式污泥干化尾气处理系统
CN201223759Y (zh) 再生胶生产废气处理设备
CN114452799A (zh) 一种基于酸碱废气处理的高效净化洗涤塔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8726614A (zh) 一种工业废物处理工艺及其装置
CN111780137A (zh)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及自检方法
CN212274008U (zh) 一种能够进行自检的工业废气净化系统
CN103599695A (zh) 一种有机废气的集成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479038A (zh) 一种适用于煤化工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6535372U (zh) 新型废气过滤吸附处理装置
CN205760428U (zh) 一种废气净化装置
CN205379766U (zh) 有机废气吸附浓缩热分解处理系统
CN206560771U (zh) 一种活性碳吸附器
CN202751933U (zh) 四段式污泥干化尾气处理系统
CN206082098U (zh) 一种废气脱硫等离子设备
CN107486000A (zh) 一种烟气中二噁英去除装置及工艺
CN211232902U (zh) 一种高温催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7546183U (zh) 一种烟气中二噁英去除装置
CN214470225U (zh) 一种大气污染治理用烟气余热回收器
CN206008463U (zh)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CN204806412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液处理系统
CN204601965U (zh) 一种垃圾焚烧尾气净化系统
CN110748901B (zh) 一种高温催化污水处理装置及高温催化污水处理工艺
CN201108801Y (zh) 水溶分离式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