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43678U - 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Google Patents
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43678U CN212243678U CN202020694133.4U CN202020694133U CN212243678U CN 212243678 U CN212243678 U CN 212243678U CN 202020694133 U CN202020694133 U CN 202020694133U CN 212243678 U CN212243678 U CN 2122436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frame
- folding
- dual mode
- scoo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72996 Polyphylla full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34 light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包括车框架、折叠机构、踏板机构、转向机构和行进机构,所述车框架包括车架前杆、握把和车架后杆;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连接在两车架前杆之间的X型交叉杆;所述踏板机构设置在两车架后杆之间,包括滑动轴、折叠杆组件、工字钢以及踏板;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前车轮、转向联动杆以及后车轮;所述行进机构包括电池组、设置在前车轮上的电驱模块以及设置在握把处的切换按钮。本实用新型通过助力/电驱双模式的切换,能够实现长时间、远距离、多情景下的户外步行活动,且该踏板车可折叠,闲置时占据空间小,而且,该踏板车可根据不同肢体的人群进行适当的位置调节,通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背景技术
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及其他腿脚活动不便的人往往出行困难,多数人只能居家修养。虽然现今市场上出现了辅助老年人及腿脚活动不便的人出行的设备,但是此种设备多为拐杖类支撑型工具,结构简易,无法解决长时间使用产生的疲劳感,而且需要使用此种工具的老年人及腿脚不便的人往往很容易出现疲劳感。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也有出现轮椅类推行式设备,但此种设备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外力的加入,即需要有家人陪同推行,当无家人陪同推行时,需要自助推动两侧边轮行进,这对于孱弱无力的老年人来说,也无法实现长时间远距离的出行。市场上也有不少电动轮椅的出现,但是价格昂贵,不能满足此类人群的消费需求。而且,轮椅类推行式设备多为定型结构,对于不同肢体状态的老年人及腿脚活动不便的人的通用性较差,而能够弥补这一缺点的设备又会造成空间占据较大的问题,推广使用困难大。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909039U的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老年助行车,该助行车只能助行,不能实现电驱行进以减轻使用者的疲劳。
也有授权公告号为CN 209951603U的专利申请,其公开了一种电动轮椅车,包括轮椅主架,设于轮椅主架的底部的前轮及后轮,以及电连接前轮的驱动装置,还包括感应组件,安装于轮椅主架后部且朝向轮椅主架后方,用于感应轮椅主架后部及后方障碍物的距离;显示装置,设于轮椅主架前方且电连接感应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感应控制件及电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件,感应控制件及驱动控制件分别设于轮椅主架左右两侧,感应控制件电连接感应组件。通过感应控制件控制感应组件,在显示装置上显示倒车时的距离方面的数据,便于使用者控制是否驱动轮椅车倒车以及如何安全倒车,避免无法察觉轮椅主架后方的情况导致碰撞障碍物的情况,为使用者带来了便利。该电动轮椅车制造成本高,且占据空间大,推广使用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通过助力/电驱双模式的切换,能够实现长时间、远距离、多情景下的户外步行活动,且该踏板车可折叠,闲置时占据空间小,而且,该踏板车可根据不同肢体的人群进行适当的位置调节,通用性强。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包括:
车框架,所述车框架包括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车架前杆、连接在所述车架前杆顶端的握把、与所述车架前杆可折叠连接的车架后杆;
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连接在两车架前杆之间的X型交叉杆,所述X型交叉杆底部的两端分别与车框架铰接,所述X型交叉杆顶部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车架前杆连接;
踏板机构,所述踏板机构设置在两车架后杆之间,包括设置在车架后杆内侧的滑动轴、与所述滑动轴连接的折叠杆组件、与所述折叠杆组件铰接的工字钢以及连接在所述工字钢上的踏板;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杆内部的转向杆、设置在车架前杆底端且与转向杆连接的前车轮、连接在车架后杆上的后车轮以及连接在前车轮上的转向联动杆;
行进机构,所述行进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杆中的电池组、设置在前车轮上的电驱模块以及设置在握把处的切换按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踏板车不止局限于助行车功能,还加入了电驱模式,在使用者产生疲劳时,可以从助力模式切换到电驱模式,电动行进,能适应长时间、远距离、多情景下的户外步行活动;再者,该踏板车设有折叠机构,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收拢,空间占据小,易收纳,能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具体的,所述车架前杆与车架后杆之间通过车架连接套连接,所述车架后杆与车架连接套铰接,可实现车架后杆的向上翻折,实现收纳。
具体的,所述连接杆与车架前杆连接的一端为可折叠端,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X型交叉杆上与连接杆连接的一端固定设有挂杆,所述挂杆插设在连接杆的通孔中以连接。折叠时,连接杆向上翻折,带动X型交叉杆的收拢。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收拢后的意外展开,所述挂杆上设有锁扣,锁扣可以将收拢状态下的两根挂杆锁紧。
具体的,所述折叠杆组件包括铰接的折叠短杆和折叠长杆,所述折叠短杆通过滑动轴承和旋转座与滑动轴相连,所述折叠长杆与工字钢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后杆的后部设有折叠杆卡扣,折叠杆组件收拢后固定在折叠杆卡扣中。
进一步的,所述工字钢的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架设在滑动轴上。
使用时,将折叠长杆和折叠短杆展开,然后通过旋转座旋转,使得半掌踏板朝上,再移动滑动轴承,使得左右两侧的半掌踏板拼接成完整的踏板,并将工字钢底部的卡槽固定架设在滑动轴上,可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肢体需求,调整踏板位置,以达到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位置,通用性比较强。
优选的,所述转向联动杆设置为可折叠杆,折叠时,以适应折叠机构的收拢。
优选的,所述后车轮为减震行星轮,以稳定踏板车的性能,提高舒适性,同时也可以防止使用者摔倒,提高安全性能。
优选的,所述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设有刹车系统,当行进时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刹车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电驱模式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电驱模式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电驱模式下的整体结构(带坐垫)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电驱模式下的整体结构(带坐垫)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助力模式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助力模式下的整体结构(带坐垫)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折叠杆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后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刹车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握把,2-刹车握杆,3-车架前杆,4-车架连接套,5-前轮支架,6-前车轮,7-电驱模块,8-滚动轴承,9-连接杆,10-X型交叉杆,11-可锁紧式交叉杆滑套,12-车架后杆,13-滑动轴,14-滑动轴承,15-万向接,16-旋转座,17-折叠短杆,18-折叠长杆,19-工字钢,20-踏板,21-锁扣,22-折叠杆卡扣,23-刹车滑道,24-刹车滑块,25-后轮轮架,26-顶推摩擦块,27-顶推滑道,28-限位圈,29-后杆尾套,30-固定螺钉,31-转动轴销,32-后车轮,33-坐垫,34-转向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该踏板车左右结构对称,总体上包括车框架、折叠机构,踏板机构、转向机构以及行进机构。
具体的,车框架包括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车架前杆3、连接在车架前杆3顶端的握把1、与车架前杆3可折叠连接的车架后杆12以及后杆尾套29。车架前杆3为中空杆,车架前杆3与车架后杆12之间通过车架连接套4连接,车架后杆12与车架连接套4通过转动轴销31铰接,可实现车架后杆12的向上折叠。
折叠机构包括连接在两根车架前杆3之间的X型交叉杆10,X型交叉杆10的底部的两端分别与车架连接套4铰接,X型交叉杆10的顶部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9与车架前杆3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杆9与车架前杆3连接的一端为可折叠端,另一端设有通孔,X型交叉杆10上与连接杆9连接的一端固定设有挂杆,挂杆插设在连接杆9的通孔中以连接。折叠时,连接杆9向上翻折,带动X型交叉杆10的收拢,为了防止收拢后的意外展开,在挂杆上设有锁扣21,锁扣21可以将收拢状态下的两根挂杆锁紧。同样的,为了防止展开时的意外收拢,在X型交叉杆10的交叉连接处设有可锁紧式交叉杆滑套11,滑套可在交叉杆上相对滑动,两滑套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在X型交叉杆10上可设置配套购物袋,配套购物袋上固定有四个挂扣,可选择性地挂扣在X型交叉杆10上。
进一步的,在X型交叉杆10上还可设置坐垫33,坐垫33边缘处设有T型插口,可固定在X型交叉杆10上。当使用者疲劳时,可进行短暂休憩,如图3和图4所示。
踏板机构设置在两根车架后杆12之间,包括设置在车架后杆12前部内侧的滑动轴13、与滑动轴13连接的折叠杆组件、与折叠杆组件铰接的工字钢19以及连接在工字钢19上的半掌踏板20,其中的折叠杆组件包括通过转动销轴铰接的折叠短杆17和折叠长杆18,如图11,折叠短杆17通过滑动轴承14和旋转座16与滑动轴13相连,折叠长杆18与工字钢19铰接。在车架后杆12的后部设有折叠杆卡扣22,折叠长杆18和折叠短杆17收拢后,将折叠杆固定在折叠杆卡扣22中。使用时,将折叠长杆18和折叠短杆17展开,然后通过旋转座16旋转,使得半掌踏板20朝上,在工字钢19的底部设有卡槽,再移动滑动轴承14,使得半掌踏板20拼接成完整的踏板20,并将工字钢19底部的卡槽固定架设在滑动轴13上,可根据使用者的肢体需求,调整踏板20位置,通用性强。
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杆3内部的转向杆、设置在车架前杆3底端且与转向杆连接的前车轮6及前轮支架5、连接在车架后杆12上的后车轮32及后轮轮架25、以及连接在前轮支架5上的转向联动杆34,车架前杆3与转向杆可相对转动,转向杆与握把1连接,握把1控制转向杆带动前车轮6转向,此时车架前杆3相对静止,由于设置了转向联动杆34,转向联动杆34的设置可实现左右两个前车轮6的同时转向,使得踏板车的方向把控更准确,为了方便折叠,转向联动杆34设置为可折叠杆。本实用新型中,前车轮6为减震真空轮,且为万向轮,通过万向接15与转向杆连接实现转动;后车轮32为行星轮,如图12,设有三个轮,行进时,其中两个轮滚动,还有一个轮作为备用轮。在该后车轮32上设有减震装置,以稳定踏板车的性能,提高舒适性,同时也可以防止使用者摔倒,提高安全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该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设有刹车系统,具体在握把1处设有刹车握杆2,刹车握杆2与握把1通过内部销钉连接,刹车握杆2内部装有弹簧,使刹车握杆2使用过程中回弹到初始位置,在后车轮32处设有限位圈28、刹车滑块24、刹车滑道23、顶推摩擦块26以及顶推滑道27,如图13,刹车时,紧握刹车握杆2,控制刹车滑块24在刹车滑道23中滑动以实现顶推摩擦块26在顶推滑道27中的顶推减速刹车。
行进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杆3中的电池组、设置在前车轮6上的电驱模块7以及设置在握把1处的切换按钮,电池组、电驱模块7和切换按钮之间电连,本实用新型中,踏板车可通过切换按钮在助力/电驱模式下切换,电驱模式即实现踏板车的电动行进,助力模式即机械辅助使用者行进。驱动所使用的电机可以采用交流电机、直流电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他形式的驱动电机或装置。握把1端部设有卡扣启闭结构,开启后即可取出内部电池组进行更换或充电。
踏板车展开时,首先,将车架后杆12向后侧翻转,翻转后从侧面可观察到车架连接套4内侧有一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可契合车架后杆12的内部形状,在车架后杆12翻转至适当位置时将其向前推动,转动轴销31可在车架连接套4上预定的长圆形开孔内滑动,车架后杆12可固定在前述的突出部分上,起到了限位作用,使踏板车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
接下来,向上拨开挂杆锁扣21,将X型交叉杆10向两侧展开,同时将转向联动杆34向下压至水平。此时转向联动杆34中间连接处所开圆孔重合,将相应轴销插入两圆孔中将两杆位置进行固定。同时,可锁紧式交叉杆滑套11滑动到预定标注位置,使连接杆9与X型交叉杆10平齐,且两侧车架垂直于地面,将可锁紧式交叉杆滑套11上的锁紧机构拉紧进行限位。此时踏板车的整体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该状态下,在助力模式下推行时,可在X型交叉杆10的短端横杆凹槽处挂扣配套购物袋(未画出),也可悬挂普通购物袋、方便袋等;在停止休息时,将坐垫33边缘处设有的T型插口固定在X型交叉杆10的长端横杆内部即可,使用者可坐在坐垫33上进行休息,如图6所示。
最后,若要将助力模式切换成电驱模式,首先应将两侧踏板机构从折叠状态展开至水平,使两侧工字钢19处于水平位置且刚好架在两侧滑动轴13上,左右两侧踏板位置可相应调整至适合使用者使用习惯的位置。在滑动轴13上设有两突出结构作为限位结构,该结构可松开进行前后调整。将工字钢19固定到限位结构处,并确定踏板车整体结构稳定后,使用者可站于踏板20上,按动握把1上的模式切换按钮即可切换至电驱模式。此时踏板车的整体状态如图1所示。
在使用完毕后,将踏板车折叠的过程即为将其展开过程的逆向过程,如图7至图10所示。
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助力、电驱双模式的切换,功能性更强;折叠机构的设置使得踏板车在闲置状态下占用空间大大缩小,且折叠机构可进行位置调整以及定制,即折叠机构可进行折叠和展开,其中构成折叠机构的杆件长短可根据使用者身体结构进行调整,选择不同配套方案进行替换。为使得折叠机构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可加装液压杆、气动装置等。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踏板车适应性单一、功能简单、使用距离及时间范围受限等问题,实现长时间、远距离、多情景下的户外步行活动,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护航。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车框架采用高强度轻型合金钢,各结构连接处采用高强度轻型环保塑料,坐垫33采用新型高强度合成纤维布料,与同类产品相比,降低成本、减轻总体质量,更加舒适安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框架,所述车框架包括左右对称且竖直设置的车架前杆(3)、连接在所述车架前杆(3)顶端的握把(1)、与所述车架前杆(3)可折叠连接的车架后杆(12);
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连接在两车架前杆(3)之间的X型交叉杆(10),所述X型交叉杆(10)底部的两端分别与车框架铰接,所述X型交叉杆(10)顶部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9)与车架前杆(3)连接;
踏板机构,所述踏板机构设置在两车架后杆(12)之间,包括设置在车架后杆(12)内侧的滑动轴(13)、与所述滑动轴(13)连接的折叠杆组件、与所述折叠杆组件铰接的工字钢(19)以及连接在所述工字钢(19)上的踏板(20);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杆(3)内部的转向杆、设置在车架前杆(3)底端且与转向杆连接的前车轮(6)、连接在车架后杆(12)上的后车轮(32)以及连接在前车轮(6)上的转向联动杆(34);
行进机构,所述行进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前杆(3)中的电池组、设置在前车轮(6)上的电驱模块(7)以及设置在握把(1)处的切换按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杆(3)与车架后杆(12)之间通过车架连接套(4)连接,所述车架后杆(12)与车架连接套(4)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与车架前杆(3)连接的一端为可折叠端,另一端设有通孔,所述X型交叉杆(10)上与连接杆(9)连接的一端固定设有挂杆,所述挂杆插设在连接杆(9)的通孔中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上设有锁扣(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杆组件包括铰接的折叠短杆(17)和折叠长杆(18),所述折叠短杆(17)通过滑动轴承(14)和旋转座(16)与滑动轴(13)相连,所述折叠长杆(18)与工字钢(19)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杆(12)的后部设有折叠杆卡扣(22),折叠杆组件收拢后固定在折叠杆卡扣(22)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19)的底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架设在滑动轴(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联动杆(34)设置为可折叠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轮(32)为减震行星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设有刹车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4133.4U CN212243678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94133.4U CN212243678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43678U true CN212243678U (zh) | 2020-12-29 |
Family
ID=7399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94133.4U Active CN212243678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436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47179A (zh) * | 2020-04-30 | 2020-08-18 | 宁波大学 | 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20694133.4U patent/CN21224367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47179A (zh) * | 2020-04-30 | 2020-08-18 | 宁波大学 | 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CN111547179B (zh) * | 2020-04-30 | 2025-01-10 | 宁波大学 | 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05934B (zh) | 多功能分离式助力轮椅 | |
CN102429789B (zh) |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电动轮椅 | |
CN201577689U (zh) | 折叠式可载人电动行李箱 | |
WO2018051352A1 (en) | Robotrike | |
CN204971937U (zh) | 多功能分离式助力轮椅 | |
CN212243678U (zh) | 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
CN102697609B (zh) | 电动轮椅及其转向控制装置 | |
CN109771161A (zh) | 便携式助力轮椅 | |
CN110934695A (zh) | 中置驱动电动轮椅 | |
KR20240000467A (ko) | 푸시 카트로 전환 가능한 스쿠터 | |
US20020180177A1 (en) | Leg direction-control mini-tricycle | |
EP1374818B1 (en) | Portable folding wheelchair | |
CN111547179A (zh) | 一种双模式可折叠踏板车 | |
CN112158287A (zh) | 一种电动代步车 | |
CN209332647U (zh) | 便携式多功能轮椅 | |
CN207433592U (zh) | 一种多功能折叠手推车 | |
CN202497356U (zh) | 可携带微型低速折叠电动休闲椅车 | |
CN216933782U (zh) | 多功能康复训练辅助电动轮椅 | |
CN202490112U (zh) | 一种便携折叠式电动轮椅 | |
CN211633974U (zh) | 中置驱动电动轮椅 | |
TWI487550B (zh) | 外掛式偏癱復健模組 | |
CN210044418U (zh) | 一种多功能老年人助行车 | |
CN202409309U (zh) |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电动轮椅 | |
CN202682210U (zh) | 折叠电动轮椅 | |
CN222765429U (zh) | 一种新型折叠四轮助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