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0359U - 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30359U CN212230359U CN202020793184.2U CN202020793184U CN212230359U CN 212230359 U CN212230359 U CN 212230359U CN 202020793184 U CN202020793184 U CN 202020793184U CN 212230359 U CN212230359 U CN 2122303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 pushing block
- spring
- head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线圈、铁芯、衔铁、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和推动块;线圈呈卧式安装,衔铁装在线圈的上面;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超程簧片和动触点,动簧片的头部设为桥式簧片,动簧片设在线圈的下方,超程簧片设在动簧片的头部的里侧并向动簧片的头部上方斜向伸出,两个动触点分别设在桥式簧片的两端;两个静簧部分分别装在底座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部分的动触点对应相配合;推动块连接在衔铁的头部与动簧部分之间,动簧部分的超程簧片的顶端抵在推动块的底端。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继电器在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缩小继电器的长度尺寸,实现继电器产品的小型化,并具有装配简单,产品一致性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工业控制的机电元件。电磁继电器通常包括接触部分、磁路部分、推动部分和基座,接触部分包括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推动部分连接在动簧部分与磁路部分之间,当磁路部分工作时,通过推动部分带动动簧部分动作,使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接触(即触点闭合)或分离(即触点断开)。随着电磁继电器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许多应用场合中,比如应用于汽车领域中,继电器的安装空间十分有限,这就需要缩小继电器的体积。现有技术的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是将磁路结构设置成卧式,即磁路结构的线圈的轴线与底座平行,这种磁路结构的电磁继电器相对于线圈的轴线与底座垂直的磁路结构,可以使得电磁继电器产品在高度方向大大降低,形成低高度的电磁继电器,从而可以减小电磁继电器产品在高度方向的安装空间,但是,由于这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的触点间隙也是在继电器产品的高度方向,受到产品的开断容量的要求,其动静触点的间隙必须有一定的范围,而继电器的线圈也必须满足一定的功耗,这就限制了继电器产品在高度方向的进一步降低,同时考虑到线圈提供功率的要求,也同样限制了继电器产品在高度方向的进一步降低;另外,由于推动块是设置在铁芯的长度方向的外面,这样就会增加继电器在长度方向的尺寸,从而不利于产品的进一步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能够使继电器各部件之间的分布更加紧凑,从而进一步降低电磁继电器在高度方向的尺寸以及缩小继电器的长度尺寸,实现继电器产品的小型化,并具有装配简单,产品一致性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线圈、铁芯、衔铁、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和推动块;所述线圈呈卧式装在底座上,所述铁芯配合在线圈的通孔中,所述衔铁装在线圈的上面,并使衔铁的头部与铁芯中伸出通孔外的具有极面的铁芯的头部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超程簧片和动触点,其中,动簧片的头部设为桥式簧片,两个动触点分别设在桥式簧片的两端,所述动簧片设在线圈的下方,动簧片的尾部与底座相固定,以使动簧片的头部能够相对于底座上下摆动,超程簧片设在动簧片的头部的里侧并向动簧片的头部上方斜向伸出;所述静簧部分为两个,两个静簧部分分别设有静触点,所述两个静簧部分分别装在底座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部分的动触点对应配合;所述推动块连接在所述衔铁的头部与所述动簧部分之间,所述动簧部分的超程簧片的顶端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端。
所述动簧片为加长型,动簧片的长度沿着线圈的轴线方向,动簧片的尾部固定在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架的一端凸缘的内侧位置的底座上,动簧片的头部伸至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架的另一端凸缘的外侧位置的对应于铁芯极面位置的下方,以实现动簧片与线圈之间的紧凑分布。
所述动簧片由三片簧片层叠在一起构成,在动簧片的靠近尾部与底座相固定的位置处还设有U型弯结构,以提高动簧片的柔性。
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动簧片的U型弯结构的第一凹槽。
所述超程簧片为一片单独零件,所述超程簧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的在长度方向上靠近动触点的位置处,所述超程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成弧形结构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端。
所述超程簧片为两片一体成型在所述动簧片的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的反翘片体,所述反翘片体的一端一体连接在桥式簧片的对应于动触点的内侧位置,所述反翘片体的另一端弯成大致水平状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端。
所述推动块为笼式结构,包括底部结构和由底部结构的两边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分别围在所述铁芯的头部的对应于铁芯宽度的两边,所述推动块的底部结构对应在铁芯的头部的下方,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的顶端分别与衔铁的头部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相配合;所述推动块的底部结构的底端与所述超程簧片的顶端相配合。
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衔铁的头部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分别向外设有一个凸部,所述衔铁的头部的两个凸部分别配合在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的顶端的对应第二凹槽中。
所述推动块的底部结构包括底板和若干块增强板,所述推动块的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推动块的两侧板的底端相固定;所述若干块增强板呈大致竖直方式并排分布,且各增强板的底端与所述推动块的底板相固定,各增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推动块的两侧板相固定;所述超程簧片的顶端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板的下表面。
所述铁芯为板形,所述铁芯设有第一折弯部以使铁芯的头部向线圈的通孔位置的上方偏离;所述衔铁的头部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还分别设有加宽部,所述凸部设在所述加宽部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线圈呈卧式装在底座上,将动簧片的头部设为桥式簧片来与两个静簧部分相配合,形成双触点结构,动簧部分则采用超程簧片与推动块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线圈的卧式放置可以降低继电器产品的高度,利用桥式双触点结构,可以在同样的电压电流下,使其开断的容量比单触点大,即在同样电压电流下,开断同样的容量其触点间隙要比单触点减少一半,衔铁运动的行程也可以减少一半,从而降低继电器的功耗,进一步降低电磁继电器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动簧片设为加长型,将动簧片的尾部固定在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架的一端凸缘的内侧位置的底座上,动簧片的头部伸至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架的另一端凸缘的外侧位置的对应于铁芯极面位置的下方,以实现动簧片与线圈之间的紧凑分布;以及在动簧片的靠近尾部与底座相固定的位置处还设有U型弯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动簧片有足够的柔性,使得动簧片的反力小,匹配的吸力可相应减小,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漆包线的用量,减小线圈的体积,从整体上使继电器小型化。
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超程簧片为两片一体成型在所述动簧片的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的反翘片体,所述反翘片体的一端一体连接在桥式簧片的对应于动触点的内侧位置,所述反翘片体的另一端弯成大致水平状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端。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超程簧片为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的两片反翘片体,且是设置在动簧片的头部两边,其推顶力大于一片簧片的推顶力,可以进一步降低继电器的高度尺寸,从而达到产品小型化的目的,而且,反翘片体与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是一体结构,零件少,装配更加简单,其反翘片体的反翘角度可以通过模具控制,产品一致性更好。
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将推动块设为笼式结构,包括底部结构和由底部结构的两边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分别围在所述铁芯的头部的对应于铁芯宽度的两边,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的顶端分别与衔铁的头部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相配合;所述推动块的底部结构的底端与超程簧片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由于推动块是在对应于铁芯宽度的两边与衔铁的头部相配合,衔铁不需要从铁芯的长度方向伸出来与推动块配合,可以从长度方向上来缩小继电器的长度尺寸,以实现继电器的小型化;另外,由于推动块与衔铁的配合点有两处,可以较好地平衡衔铁与铁芯之间的间隙。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构造示意图(未含外壳);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未含外壳);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未含外壳);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块与衔铁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块与衔铁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块与超程簧片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块与超程簧片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翻转一个角度);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块与超程簧片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部分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部分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动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超程簧片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推动块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推动块与动簧部分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推动块与动簧部分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动簧片和超程簧片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动簧片和超程簧片相配合的主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推动块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1、底座2、线圈3、铁芯4、衔铁5、动簧部分6、静簧部分7和推动块8;所述线圈3呈卧式装在底座2上,线圈3包括线圈架31和缠绕在线圈架31上的漆包线,所述铁芯4配合在线圈3的通孔中(即线圈架31的通孔中),所述衔铁5装在线圈3的上面,并使衔铁5的头部51与铁芯4中伸出通孔外的具有极面的铁芯的头部41相配合;所述动簧部分6包括动簧片61、超程簧片62和动触点64,其中,动簧片61的头部设为桥式簧片63,两个动触点64分别设在桥式簧片63的两端,所述动簧片61设在线圈3的下方,动簧片61的尾部与底座2相固定,以使动簧片61的头部63能够相对于底座2上下摆动,超程簧片62设在动簧片61的头部的里侧并向动簧片的头部上方斜向伸出;所述静簧部分7为两个,两个静簧部分分别设有静触点71,所述两个静簧部分7分别装在底座2上,两个静簧部分7的静触点71分别与上方的桥式簧片63的两端的动触点64对应相配合;所述推动块8连接在所述衔铁的头部51与所述动簧部分6之间,所述动簧部分的超程簧片62的顶端抵在所述推动块8的底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61为加长型,动簧片61的长度沿着线圈3的轴线方向(也是线圈架31通孔的轴线方向),动簧片61的尾部固定在对应于线圈架的一端凸缘32的内侧位置的底座2上,动簧片的头部63伸至对应于线圈架的另一端凸缘33的外侧位置的对应于铁芯4极面(即铁芯的头部)位置的下方,以实现动簧片61与线圈3之间的紧凑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61由三片簧片层叠在一起构成,在动簧片61的靠近尾部与底座相固定的位置处还设有U型弯结构65,以提高动簧片61的柔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动簧片的U型弯结构的第一凹槽21。
本实施例中,所述超程簧片62为一片单独零件,所述超程簧片6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动簧片61的在长度方向上靠近动触点64的位置处,所述超程簧片62的另一端设置成弧形结构621抵在所述推动块8的底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块8为笼式结构,包括底部结构82和由底部结构的两边向上延伸的侧板81,所述推动块8的两侧板81分别围在所述铁芯的头部41的对应于铁芯宽度的两边,所述推动块8的底部结构82对应在铁芯的头部41的下方,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81的顶端分别与衔铁的头部51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相配合;所述推动块8的底部结构82的底端与所述超程簧片62的顶端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块8的两侧板81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凹槽811,所述衔铁5的头部51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分别向外设有一个凸部52,所述衔铁的头部51的两个凸部52分别配合在所述推动块8的两侧板81的顶端的对应第二凹槽81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811的两边槽壁分别设为倾斜状态,并使第二凹槽811由凹槽里向凹槽外呈渐次增大;所述第二凹槽811的槽底设有凸台812,所述衔铁5的头部51的凸部52的底面抵在所述推动块8的第二凹槽811的凸台812上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块8的底部结构82包括底板821和若干块增强板822,本实施例为三块增强板822,所述推动块的底板821的两端分别与推动块8的两侧板81的底端相固定;所述三块增强板822呈大致竖直方式并排分布,且各增强板822的底端与所述推动块的底板821相固定,各增强板822的两端分别与推动块的两侧板81相固定;所述动簧部分的头部的超程簧片62抵在所述推动块8的底板821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块8的底板821的下表面还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三凹槽823,所述动簧部分的超程簧片62的弧形结构621抵在所述推动块8的底板的第三凹槽823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铁芯4为板形,所述铁芯4设有第一折弯部42以使铁芯的头部41向线圈架的通孔位置的上方偏离;所述衔铁5的头部51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还分别设有加宽部53,所述凸部52设在所述加宽部53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线圈3呈卧式装在底座2上,将动簧片61的头部53设为桥式簧片来与两个静簧部分7相配合,形成双触点结构,动簧部分6则采用超程簧片62与推动块8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利用线圈3的卧式放置可以降低继电器产品的高度,利用桥式双触点结构,可以在同样的电压电流下,使其开断的容量比单触点大,即在同样电压电流下,开断同样的容量其触点间隙要比单触点减少一半,衔铁运动的行程也可以减少一半,从而降低继电器的功耗,进一步降低电磁继电器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动簧片61设为加长型,将动簧片61的尾部固定在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架的一端凸缘32的内侧位置的底座2上,动簧片的头部63伸至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架的另一端凸缘33的外侧位置的对应于铁芯4极面位置的下方,以实现动簧片61与线圈3之间的紧凑分布;以及在动簧片61的靠近尾部与底座相固定的位置处还设有U型弯结构65。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动簧片61有足够的柔性,使得动簧片61的反力小,匹配的吸力可相应减小,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漆包线的用量,减小线圈的体积,从整体上使继电器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将推动块8设为笼式结构,包括底部结构82和由底部结构的两边向上延伸的侧板81,所述推动块8的两侧板81分别围在所述铁芯4的头部41的对应于铁芯宽度的两边,所述推动块8的两侧板81的顶端分别与衔铁5的头部51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相配合;所述推动块8的底部结构82的底端与超程簧片62相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由于推动块8是在对应于铁芯宽度的两边与衔铁的头部51相配合,衔铁不需要从铁芯的长度方向伸出来与推动块配合,可以从长度方向上来缩小继电器的长度尺寸,以实现继电器的小型化;另外,由于推动块与衔铁的配合点有两处,可以较好地平衡衔铁与铁芯之间的间隙。
实施例二
参见图15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超程簧片为两片一体成型在所述动簧片61的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的反翘片体66,所述反翘片体66的一端一体连接在桥式簧片的对应于动触点的内侧位置,所述反翘片体66的另一端弯成大致水平状抵在所述推动块8的底端,推动块8的底端呈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采用了超程簧片为两片一体成型在所述动簧片的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的反翘片体66,所述反翘片体66的一端一体连接在桥式簧片的对应于动触点的内侧位置,所述反翘片体66的另一端弯成大致水平状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端。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超程簧片为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的两片反翘片体66,且是设置在动簧片的头部两边,其推顶力大于一片簧片的推顶力,可以进一步降低继电器的高度尺寸,从而达到产品小型化的目的,而且,反翘片体66与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是一体结构,零件少,装配更加简单,其反翘片体的反翘角度可以通过模具控制,产品一致性更好。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包括底座、线圈、铁芯、衔铁、动簧部分、静簧部分和推动块;所述线圈呈卧式装在底座上,所述铁芯配合在线圈的通孔中,所述衔铁装在线圈的上面,并使衔铁的头部与铁芯中伸出通孔外的具有极面的铁芯的头部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部分包括动簧片、超程簧片和动触点,其中,动簧片的头部设为桥式簧片,两个动触点分别设在桥式簧片的两端,所述动簧片设在线圈的下方,动簧片的尾部与底座相固定,以使动簧片的头部能够相对于底座上下摆动,超程簧片设在动簧片的头部的里侧并向动簧片的头部上方斜向伸出;所述静簧部分为两个,两个静簧部分分别设有静触点,所述两个静簧部分分别装在底座上,静簧部分的静触点与动簧部分的动触点对应配合;所述推动块连接在所述衔铁的头部与所述动簧部分之间,所述动簧部分的超程簧片的顶端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为加长型,动簧片的长度沿着线圈的轴线方向,动簧片的尾部固定在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架的一端凸缘的内侧位置的底座上,动簧片的头部伸至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架的另一端凸缘的外侧位置的对应于铁芯极面位置的下方,以实现动簧片与线圈之间的紧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由三片簧片层叠在一起构成,在动簧片的靠近尾部与底座相固定的位置处还设有U型弯结构,以提高动簧片的柔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动簧片的U型弯结构的第一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程簧片为一片单独零件,所述超程簧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动簧片的在长度方向上靠近动触点的位置处,所述超程簧片的另一端设置成弧形结构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程簧片为两片一体成型在所述动簧片的三片簧片中的最上一层簧片的反翘片体,所述反翘片体的一端一体连接在桥式簧片的对应于动触点的内侧位置,所述反翘片体的另一端弯成大致水平状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为笼式结构,包括底部结构和由底部结构的两边向上延伸的侧板,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分别围在所述铁芯的头部的对应于铁芯宽度的两边,所述推动块的底部结构对应在铁芯的头部的下方,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的顶端分别与衔铁的头部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相配合;所述推动块的底部结构的底端与所述超程簧片的顶端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衔铁的头部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分别向外设有一个凸部,所述衔铁的头部的两个凸部分别配合在所述推动块的两侧板的顶端的对应第二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块的底部结构包括底板和若干块增强板,所述推动块的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推动块的两侧板的底端相固定;所述若干块增强板呈大致竖直方式并排分布,且各增强板的底端与所述推动块的底板相固定,各增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推动块的两侧板相固定;所述超程簧片的顶端抵在所述推动块的底板的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为板形,所述铁芯设有第一折弯部以使铁芯的头部向线圈的通孔位置的上方偏离;所述衔铁的头部的对应于衔铁宽度的两边还分别设有加宽部,所述凸部设在所述加宽部的外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93184.2U CN212230359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93184.2U CN212230359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30359U true CN212230359U (zh) | 2020-12-25 |
Family
ID=73926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93184.2U Active CN212230359U (zh) | 2020-05-13 | 2020-05-13 | 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3035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25032A (zh) * | 2020-05-13 | 2020-09-29 |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CN115332020A (zh) * | 2022-08-26 | 2022-11-11 | 广州凯立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电陶瓷继电器 |
-
2020
- 2020-05-13 CN CN202020793184.2U patent/CN2122303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25032A (zh) * | 2020-05-13 | 2020-09-29 |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CN115332020A (zh) * | 2022-08-26 | 2022-11-11 | 广州凯立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电陶瓷继电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03638B2 (en) |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JP2023546233A (ja) | 高い沿面距離を有する超小型リレー | |
CN110335788B (zh) | 一种小型化大功率磁保持继电器 | |
CN212230359U (zh) | 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
CN117352333A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1072732Y (zh) | 小型单组常闭式继电器 | |
CN113178359A (zh) | 一种带磁钢灭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 |
CN111725032A (zh) | 一种卧式磁路结构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
CN221596301U (zh) | 引出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 |
CN219979462U (zh) |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 |
CN213459581U (zh) | 大负载电磁继电器 | |
CN117174534A (zh) | 引出结构及磁保持继电器 | |
CN1182559C (zh) | 带良柔性动簧的电磁继电器 | |
CN214542048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12509869A (zh) | 一种大负载电磁继电器 | |
CN212161704U (zh) | 双重绝缘的电磁继电器 | |
CN209981115U (zh) | 小体积高耐压电磁继电器 | |
CN214505389U (zh) | 一种电磁继电器 | |
CN212230361U (zh) | 一种拍合式电磁继电器的推动机构 | |
CN113764229A (zh) | 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 |
CN114496661A (zh) | 一种具备高压分断能力的超小型电磁继电器 | |
JP2002008506A (ja) | 電磁継電器 | |
CN2502399Y (zh) | 带u形动簧片的超低高度小型大功率电磁继电器 | |
CN216793571U (zh) | 小型化、高可靠性的电磁继电器 | |
CN215527611U (zh) | 一种接触器的缓冲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