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02914U - 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 Google Patents
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02914U CN212202914U CN202020439061.9U CN202020439061U CN212202914U CN 212202914 U CN212202914 U CN 212202914U CN 202020439061 U CN202020439061 U CN 202020439061U CN 212202914 U CN212202914 U CN 2122029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ke caliper
- brake
- piston
- linkag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包括左制动主泵总成、右制动主泵总成、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后制动卡钳总成、脚刹主泵、制动油管、第一三通接头及第二三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和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分别通过第一制动油管与第二三通接头连通设置,所述右制动主泵总成通过第二制动油管与第二三通接头连通设置,所述后制动卡钳总成通过第三制动油管与脚刹主泵连通设置,所述左制动主泵总成上设有连通后制动卡钳总成的第四制动油管,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上分别设有连通左前、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的第五制动油管,所述左制动主泵总成通过第六制动油管与第一三通接头连通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联动碟刹系统,具体涉及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背景技术
摩托车之所以有一大批拥趸,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动能和灵活性是汽车所不能比拟的,而显然正三轮摩托对于这两种特性诠释得并不完美。选择正三轮摩托的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出于对安全性能的考虑,庞大的体积,三角设计,稳定性必然好于两轮机动车,但这也决定了骑手无法体验到两轮的速度感。其二,总有些人,似乎速度感并不能让他们感到愉悦和舒心,而更多的是在意骑行的舒适度。
正是如此,正、倒三轮机动车作为摩托界的小众存在,却在它的领域拥有极高的人气,造就了一大批三轮迷。
但目前的正、倒三轮车其前制动卡钳或者后制动卡钳都是单独控制该侧制动,而没有一种能在前制动卡钳驱动前轮制动的同时驱动后轮制动的前制动卡钳或者在后制动卡钳驱动后轮制动的同驱动前轮制动的后制动卡钳,且目前的正、倒三轮车的驻车泵都是独立存在的,大多为鼓刹的方式,鼓刹驻车泵结构较为复杂且占用空间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包括左制动主泵总成、右制动主泵总成、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后制动卡钳总成、脚刹主泵、制动油管、第一三通接头及第二三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和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分别通过第一制动油管与第二三通接头连通设置,所述右制动主泵总成通过第二制动油管与第二三通接头连通设置,所述后制动卡钳总成通过第三制动油管与脚刹主泵连通设置,所述左制动主泵总成上设有连通后制动卡钳总成的第四制动油管,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上分别设有连通左前、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的第五制动油管,所述左制动主泵总成通过第六制动油管与第一三通接头连通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和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分别通过第一制动油管与第二三通接头连通设置,右制动主泵总成通过第二制动油管与第二三通接头连通设置,当操作右制动主泵总成时通过第二三通接头联动左前、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形成前轮制动,后制动卡钳总成通过第三制动油管与左制动主泵总成连通设置,当操作左制动主泵总成时通过第三制动油管连通后制动卡钳总成,形成后轮制动,脚刹主泵则与后制动卡钳总成连通,通过脚刹制动后轮,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三通接头、与第一三通接头连通的第五制动油管及第六制动油管,两个第五制动油管分别连通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及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第六制动油管则一端连通第一三通接头另一端连通左制动主泵总成,当左制动主泵总成进行制动时通过第一三通接头同时对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及右前制动卡钳总成进行制动,形成手刹后轮时对前两轮也进行制动,提高后轮制动时的安全性。
上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包括有左前制动卡钳本体,所述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包括有右前制动卡钳本体,所述左前制动卡钳本体、右前制动卡钳本体均包括有支撑部及与支撑部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立于支撑部两侧,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第二安装部的一端中依次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活塞安装腔,第一活塞安装腔中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安装腔中设有第二活塞,第三活塞安装腔中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与第一、第二、第三活塞之间间隔设置有上刹车片及下刹车片,第一安装部与支撑部连接的一端为后端,第一安装部远离支撑部的一端为前端,所述第一、第三活塞安装腔到前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小于第二活塞安装腔到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安装部中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油路及第二油路,所述第一、第三活塞安装腔通过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安装腔与第二油路相连通,所述后制动卡钳总成包括有后制动卡钳支撑部及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一体成型的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及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立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两侧,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朝向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的一端中依次设置有后制动卡钳第一、第二、第三活塞安装腔,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朝向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与后制动卡钳第一、第二、第三活塞之间间隔设置有后制动卡钳上刹车片及后制动卡钳下刹车片,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连接的一端为后制动卡钳后端,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远离后制动卡钳支撑部的一端为后制动卡钳前端,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第三活塞安装腔到后制动卡钳前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小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到后制动卡钳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中设有互不连通的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及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第三活塞安装腔通过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相连通,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远离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设有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连通的锁紧腔,锁紧腔远离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的一端开口设置,所述锁紧腔中穿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一端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相抵另一端设置有促使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沿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向下从而使得后制动卡钳上刹车片与后制动卡钳下刹车片抱紧刹车盘实现驻车的驻车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前制动卡钳本体、右前制动卡钳本体及后制动卡钳本体都是三缸式卡钳,通过第一油路同时连通第一、第三活塞,通过第二油路连通第二活塞,实现第一、第三活塞与第二活塞的独立控制,通过第一油路控制第一、第三活塞进行制动、通过第二油路控制第二活塞进行制动,在后制动卡钳本体的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中设置有驻车结构,当驻车时通过顶针机械式驱动第二活塞抱合刹车盘实现驻车,传统的倒三轮摩托车都是通过独立的驻车泵单独实现驻车功能,而本实用新型将驻车功能集成在后制动卡钳本体上,不仅降低了单独安装驻车泵的成本且节省了安装驻车泵的安装空间。
上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油路包括有与第三活塞安装腔或第一活塞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设有分别连通第一活塞安装腔及第三活塞安装腔的第二油道,第一制动油管分别通过第一进油嘴连通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及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的第一油道,第五制动油管分别通过第二进油嘴连通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及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的第二油路,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包括有与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或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连通的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设有分别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及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的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所述第三制动油管通过第三进油嘴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所述第四制动油管通过第四进油嘴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制动主泵总成制动时通过后制动卡钳的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中对后制动卡钳总成进行制动同时通过第一三通接头、第五制动油管连通左前制动总泵总成及右前制动总泵总成的第六油路,实现后轮制动同时联动前轮进行制动,右制动主泵总成制动时通过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第一油路中对左前、右前制动卡钳总成进行制动,当进行脚刹制动时通过后制动卡钳总成的第二油路对后制动卡钳总成进行制动,脚刹刹车油路与手刹独立刹车油路单独设置互不干涉,当前轮手刹制动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左制动总泵总成进行前后轮联动制动,安全性能高。
上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驻车结构包括有安装块,安装块两侧通过锁紧螺栓连接于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所述安装块在锁紧腔相对应位置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穿设有联动螺栓,所述联动螺栓一端与顶针相抵,所述联动螺栓上依次设置有锁紧螺母、联动块、联动套杆、联动套,所述联动块一端与锁紧螺母相抵另一端与联动套杆相抵,所述联动套杆包括有第一联动部、推动部、过渡部及第二联动部,联动套杆通过第一联动部与联动块连接并可随联动块联动设置,所述联动套套设于第二联动部外并位于安装腔中,所述联动套与安装腔之间设置有联动套限位结构,所述联动套与第二联动部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安装块与联动块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联动块一端与拉线连接,当拉动拉线时联动块通过第一联动部带动联动套杆,联动套杆沿联动螺栓转动,转动同时向下联动顶针,顶针将第二活塞顶出,第二活塞将刹车片抱紧刹车盘,联动螺栓的第二联动部通过锁紧结构与联动套锁紧后将顶针限位,实现驻车;松开拉线,联动块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由于联动套与安装腔之间设置有联动套限位结构,因此联动套并不会脱出安装腔,联动套杆沿联动螺栓反向转动,松开与联动套的螺纹限位后从而解除顶针的限位,解除驻车。
上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有设置于联动套内的锁紧内螺纹,所述第二联动部设置有与锁紧内螺栓相适配的锁紧外螺纹,所述复位结构包括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安装块另一端连接联动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内螺纹与锁紧外螺纹的配合实现锁紧,通过复位弹簧实现复位,结构简单且稳定。
上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套限位结构包括有安装腔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置的内径小于安装腔内径的限位环,联动套外径大于限位环外径,联动套远离限位环的一端设有外径大于联动套的限位凸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联动套外径大于限位环的外径,限位凸环的外径大于联动套的外径,因此联动套在安装腔中不会随着接触驻车时联动套杆的运动脱离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后制动卡钳总成上集成驻车功能,结构简单且免去额外加装驻车泵带来的成本、节省安装空间,后轮制动手刹实现前二轮后一轮的三轮联动制动,安全性更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前制动卡钳总成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前制动卡钳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4为左前制动卡钳本体的右视图。
图5为图4的A-A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左前制动卡钳本体的左视图。
图7为图6的B-B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制动卡钳总成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制动卡钳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制动卡钳本体结构透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制动卡钳总成俯视图。
图12为图11的C-C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动套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联动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包括左制动主泵总成1、右制动主泵总成2、左前制动卡钳总成3、右前制动卡钳总成5、后制动卡钳总成4、脚刹主泵6、制动油管、第一三通接头7及第二三通接头8,左前制动卡钳总成3和右前制动卡钳总成4分别通过第一制动油管9与第二三通接头8连通设置,右制动主泵总成2通过第二制动油管10与第二三通接头8连通设置,后制动卡钳总成5通过第三制动油管11与脚刹主泵6连通设置,左制动主泵总成1上设有连通后制动卡钳总成5的第四制动油管12,第一三通接头7上分别设有连通左前制动卡钳总成3、右前制动卡钳总成4的第五制动油管13,左制动主泵总成1通过第六制动油管14与第一三通接头7连通设置,左前制动卡钳总成3包括有左前制动卡钳本体31,右前制动卡钳总成5包括有右前制动卡钳本体(结构与左前制动卡钳本体一致,图中省略标号),左前制动卡钳本体31、右前制动卡钳本体均包括有支撑部311及与支撑部311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312及第二安装部313,第一安装部312、第二安装部313相对设立于支撑部311两侧,第一安装部312朝向第二安装部313的一端中依次设置有第一活塞安装腔3121、第二活塞安装腔3122、第三活塞安装腔3123,第一活塞安装腔3121中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安装腔3122中设有第二活塞,第三活塞安装腔3123中设有第三活塞,第二安装部313朝向第一安装部312的一端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三活塞之间间隔设置有上刹车片35及下刹车片36,第一安装部312与支撑部311连接的一端为后端3124,第一安装部312远离支撑部311的一端为前端3125,第一活塞安装腔3121、第三活塞安装腔3123到前端3125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小于第二活塞安装腔3122到前端3125之间的距离,第一安装部312中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油路及第二油路3126,第一活塞安装腔3121、第三活塞安装腔3123通过第一油路相连通,第二活塞安装腔3122与第二油路3126相连通,第一油路包括有与第三活塞安装腔3123连通的第一油道31231,第一油道31231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设有分别连通第一活塞安装腔3121及第三活塞安装腔123的第二油道31232,第一制动油管9分别通过第一进油嘴连通左前制动卡钳总成3及右前制动卡钳总成5的第一油道31231,第五制动油管13分别通过第二进油嘴连通左前制动卡钳总成3及右前制动卡钳总成5的第二油路3126,后制动卡钳总成4包括有后制动卡钳本体41,后制动卡钳本体41设有后制动卡钳支撑部411及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411一体成型的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412及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413,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412、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413相对设立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411两侧,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412朝向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413的一端中依次设置有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4121、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4122、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4123,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4121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4122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4123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413朝向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412的一端与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之间间隔设置有后制动卡钳上刹车片45及后制动卡钳下刹车片46,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412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411连接的一端为后制动卡钳后端4124,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412远离后制动卡钳支撑部411的一端为后制动卡钳前端4125,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4121、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4123到后制动卡钳前端4125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小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4122到后制动卡钳前端4125之间的距离,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412中设有互不连通的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及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4126,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4121、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4123通过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相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4122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4126相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包括有与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4123连通的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41231,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41231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设有分别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4121及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4123的后制动卡钳第二油道41232,第三制动油管11通过第三进油嘴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4126,第四制动油管12通过第四进油嘴、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41231,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4122远离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413的一端设有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413连通的锁紧腔414,锁紧腔414远离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413的一端开口设置,锁紧腔414中穿设有顶针47,顶针47一端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相抵另一端设置有促使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沿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4122向下从而使得后制动卡钳上刹车片45与后制动卡钳下刹车片46抱紧刹车盘实现驻车的驻车结构,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包括有与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4123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41231,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41231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设有分别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4121及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4123的后制动卡钳第二油道41232,驻车结构包括有安装块48,安装块48两侧通过锁紧螺栓481连接于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412,安装块48在锁紧腔414相对应位置设有安装腔482,安装腔482中穿设有联动螺栓483,联动螺栓483一端与顶针47相抵,联动螺栓483上依次设置有锁紧螺母484、联动块485、联动套杆486、联动套487,联动块485一端与锁紧螺母484相抵另一端与联动套杆486相抵,联动套杆486包括有第一联动部4861、推动部4862、过渡部4863及第二联动部4864,联动套杆486通过第一联动部4861与联动块485连接并可随联动块485联动设置,联动套487套设于第二联动部4864外并位于安装腔482中,联动套487与安装腔482之间设置有联动套限位结构,联动套487与第二联动部4864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安装块48与联动块485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锁紧结构包括有设置于联动套487内的锁紧内螺纹4871,第二联动部4864设置有与锁紧内螺栓4871相适配的锁紧外螺纹48641,复位结构包括有复位弹簧488,复位弹簧488一端连接安装块48另一端连接联动块485,联动套限位结构包括有安装腔482远离第一安装部412的一端设置的内径小于安装腔482内径的限位环4127,联动套487外径大于限位环4127外径,联动套487远离限位环4127的一端设有外径大于联动套487的限位凸环4872。
Claims (6)
1.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包括左制动主泵总成、右制动主泵总成、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后制动卡钳总成、脚刹主泵、制动油管、第一三通接头及第二三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和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分别通过第一制动油管与第二三通接头连通设置,所述右制动主泵总成通过第二制动油管与第二三通接头连通设置,所述后制动卡钳总成通过第三制动油管与脚刹主泵连通设置,所述左制动主泵总成上设有连通后制动卡钳总成的第四制动油管,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上分别设有连通左前、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的第五制动油管,所述左制动主泵总成通过第六制动油管与第一三通接头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包括有左前制动卡钳本体,所述右前制动卡钳总成包括有右前制动卡钳本体,所述左前制动卡钳本体、右前制动卡钳本体均包括有支撑部及与支撑部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立于支撑部两侧,所述第一安装部朝向第二安装部的一端中依次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活塞安装腔,第一活塞安装腔中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安装腔中设有第二活塞,第三活塞安装腔中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二安装部朝向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与第一、第二、第三活塞之间间隔设置有上刹车片及下刹车片,第一安装部与支撑部连接的一端为后端,第一安装部远离支撑部的一端为前端,所述第一、第三活塞安装腔到前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小于第二活塞安装腔到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安装部中设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油路及第二油路,所述第一、第三活塞安装腔通过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安装腔与第二油路相连通,所述后制动卡钳总成包括有后制动卡钳支撑部及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一体成型的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及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立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两侧,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朝向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的一端中依次设置有后制动卡钳第一、第二、第三活塞安装腔,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中设有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朝向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与后制动卡钳第一、第二、第三活塞之间间隔设置有后制动卡钳上刹车片及后制动卡钳下刹车片,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与后制动卡钳支撑部连接的一端为后制动卡钳后端,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远离后制动卡钳支撑部的一端为后制动卡钳前端,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第三活塞安装腔到后制动卡钳前端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小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到后制动卡钳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中设有互不连通的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及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第三活塞安装腔通过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相连通,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相连通,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远离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设有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连通的锁紧腔,锁紧腔远离后制动卡钳第二安装部的一端开口设置,所述锁紧腔中穿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一端与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相抵另一端设置有促使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沿后制动卡钳第二活塞安装腔向下从而使得后制动卡钳上刹车片与后制动卡钳下刹车片抱紧刹车盘实现驻车的驻车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包括有与第三活塞安装腔或第一活塞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设有分别连通第一活塞安装腔及第三活塞安装腔的第二油道,第一制动油管分别通过第一进油嘴连通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及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的第一油道,第五制动油管分别通过第二进油嘴连通左前制动卡钳总成及右前制动卡钳总成的第二油路,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油路包括有与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或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连通的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所述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一端与外部连通另一端设有分别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一活塞安装腔及后制动卡钳第三活塞安装腔的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所述第三制动油管通过第三进油嘴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二油路,所述第四制动油管通过第四进油嘴连通后制动卡钳第一油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结构包括有安装块,安装块两侧通过锁紧螺栓连接于后制动卡钳第一安装部,所述安装块在锁紧腔相对应位置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中穿设有联动螺栓,所述联动螺栓一端与顶针相抵,所述联动螺栓上依次设置有锁紧螺母、联动块、联动套杆、联动套,所述联动块一端与锁紧螺母相抵另一端与联动套杆相抵,所述联动套杆包括有第一联动部、推动部、过渡部及第二联动部,联动套杆通过第一联动部与联动块连接并可随联动块联动设置,所述联动套套设于第二联动部外并位于安装腔中,所述联动套与安装腔之间设置有联动套限位结构,所述联动套与第二联动部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安装块与联动块之间设置有复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有设置于联动套内的锁紧内螺纹,所述第二联动部设置有与锁紧内螺栓相适配的锁紧外螺纹,所述复位结构包括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安装块另一端连接联动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套限位结构包括有安装腔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置的内径小于安装腔内径的限位环,联动套外径大于限位环外径,联动套远离限位环的一端设有外径大于联动套的限位凸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39061.9U CN212202914U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39061.9U CN212202914U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02914U true CN212202914U (zh) | 2020-12-22 |
Family
ID=7382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39061.9U Active CN212202914U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029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60698A1 (zh) * | 2021-10-13 | 2023-04-20 | 浙江欧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联动式新能源车刹车卡钳 |
-
2020
- 2020-03-30 CN CN202020439061.9U patent/CN2122029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60698A1 (zh) * | 2021-10-13 | 2023-04-20 | 浙江欧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联动式新能源车刹车卡钳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8106830A1 (fr) | Véhicule hors route plus particulièrement conçu pour rouler dans le sable | |
US7900948B2 (en) | Bicycle forks, crown, and steerer tube assembly | |
CN212202914U (zh) | 倒三轮机动车手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 |
CN212055610U (zh) | 倒三轮机动车脚刹前后联动碟刹系统 | |
JPH09254859A (ja) |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 |
CN212055609U (zh) | 正三轮机动车左三右二联动碟刹系统 | |
CN212360564U (zh) | 正三轮机动车左三右三联动碟刹系统 | |
CN102837790A (zh) | 自行车及电动车安全刹车联动装置 | |
CN212055611U (zh) | 一种三缸双出油碟刹卡钳 | |
CN111271399A (zh) | 一种三缸双出油碟刹卡钳 | |
TWI519438B (zh) | 油壓煞車裝置 | |
CN110520350A (zh) | 脚踏同步制动系统 | |
CN216994728U (zh) | 压力控制阀及刹车系统 | |
CN201132519Y (zh) | 一种摩托车液压延迟刹阀 | |
CN2905641Y (zh) | 摩托车制动的联合控制机构 | |
CN204489049U (zh) | 后轮转向的漂移三轮车 | |
CN2863626Y (zh) | 双主缸同步制动装置 | |
CN201136496Y (zh) | 双轮动力车防抱死刹车装置 | |
CN211336325U (zh) | 一种两轮车用双联动制动系统 | |
EP3388322B1 (en) | Straddled vehicle | |
JP4139039B2 (ja) |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のキャリパボディ取付け構造 | |
CN201105795Y (zh) | 液压单动、联动双控刹车 | |
CN105857492A (zh) | 一种空气刹车自行车 | |
CN205854130U (zh) | 一种摩托车前蝶后鼓式制动器的比例阀 | |
CN219601533U (zh) | 一种内变速轮毂及其前轮驱动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