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82333U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182333U CN212182333U CN202021227694.XU CN202021227694U CN212182333U CN 212182333 U CN212182333 U CN 212182333U CN 202021227694 U CN202021227694 U CN 202021227694U CN 212182333 U CN212182333 U CN 2121823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organic light
- emitting display
- pixel
- conductiv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面板在显示时不同的像素单元之间出现的相互串扰问题。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单元和导电结构。多个像素单元在基板的一侧间隔排列;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依次位于基板上的阳极、有机膜、阴极层;导电结构位于像素单元的间隔处,且,导电结构的电位大于像素单元的阳极的电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以下简称OLED)显示面板因其具有主动发光、高对比度、无视角限制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技术领域。
在OLED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对应不同的OLED器件的载流子在正常的从各自的阴极和/或阳极向对应的发光层纵向(沿OLED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迁移的过程之外,还会出现载流子在不同的OLED器件之间横向迁移的情况,即,出现横向漏流,导致在OLED显示面板的显示过程中,出现不同像素单元之间的串扰问题。例如,可能出现本不应该发光的像素单元发光的现象,影响显示效果。
特别地,对于硅基微型OLED显示面板来说,由于其中像素单元的精细度较高,上述串扰问题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技术用于改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横向漏流所导致的串扰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多个像素单元,多个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基板的一侧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阳极、有机膜、阴极层;
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间隔处,且,所述导电结构的电位大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阳极的电位。
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有机膜不接触。
可选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间隔处;且,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阳极的厚度,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导电结构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内埋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中。
可选的,不同位置处的所述导电结构的电位相等。
可选的,所述导电结构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网格状。
可选的,所述有机膜至少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阳极一侧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可选的,所述有机膜在多个所述像素单元之间为连续结构。
可选的,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硅基微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位于像素单元的间隔处的导电结构,并令导电结构的电位大于像素单元的阳极的电位,以在导电结构和像素单元之间形成电场,其中电场方向为由导电结构指向像素单元的阳极的方向。这样,在OLED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在像素单元的阳极中的空穴向其余的像素单元横向迁移时,这些横向迁移的空穴可以被上述电场所阻碍,从而能够避免空穴在不同的像素单元之间迁移,即,避免出现各个像素单元在工作时的相互串扰问题,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又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研究发现,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图1中以相邻设置的两个像素单元,即,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为例,每个像素单元均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11’、发光层10’和阴极12’。在某像素单元发光时,向其阳极11’和阴极12’提供电信号,在阳极11’和阴极12’的压差的作用下,阳极11’产生的空穴注入到发光层10’中,阴极12’产生的电子也注入到发光层10’中,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10’中复合产生激子,激子辐射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使得发光层10’发出相应颜色的光。
但是,如图1所示,第一像素单元1’的阳极11’产生的空穴除了纵向迁移至第一像素单元1’的发光层10’中外,还有可能经位于阳极11’和发光层10’之间的有机功能层,如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沿图1所示的箭头移动至第二像素单元2’所在位置处,导致第一像素单元1’和第二像素单元2’之间发生串扰。例如,可能导致本不应发光的第二像素单元2’也出现发光的情况。
为解决此问题,相关技术提供了如下解决方式:
如图2所示,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采用该方式时,需要对位于像素单元的间隔处的像素定义层3’进行刻蚀,以使像素定义层3’形成如图2所示的上面大下面小的形状。在形成像素定义层3’之后,在通过沉积或其他工艺形成包括空穴注入层13’和空穴传输层14’在内的有机功能层时,有机功能膜层会在图2所示的虚线框所示位置处断开,从而切断空穴在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之间迁移的路径,以通过此方式来改善上述串扰问题。但是,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对像素定义层3’进行刻蚀时,对刻蚀工艺的要求较高,刻蚀均一性难以控制,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良率的提高。
如图3所示,图3为相关技术中又一种OLED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采用该方式时,需要在像素单元的间隔处设置一与阴极12’共电位的导体4’,以利用该导体4’将在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之间横向迁移的空穴引流走,以此来降低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之间的串扰。但是,导体4’的设置可能会将原本纵向迁移的空穴吸附,存在降低像素单元的发光效率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如图4和图5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4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其中,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像素单元2和导电结构3。像素单元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像素单元2在基板1的一侧间隔排列;每个像素单元2包括依次位于基板1上的阳极31、有机膜30、阴极层32。导电结构3位于像素单元2的间隔处,且,导电结构3的电位大于像素单元2的阳极31的电位。为图示画面的简洁,图4中仅示出像素单元2的阳极31。图5中示出相邻设置的第一像素单元21和第二像素单元22作为示意,第一像素单元21和第二像素单元22之间设置有上述导电结构3。
在该OLED显示面板显示时,阳极31和阴极层32分别接收阳极电压和阴极电压,在阳极31和阴极层32的压差的作用下,空穴和电子会分别从阳极31和阴极层32向位于二者之间的有机膜30移动,电子和空穴在有机膜30中的发光层中复合产生激子,激子辐射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使得发光层发出相应颜色的光。在某像素单元的发光过程中,若出现空穴从某像素单元的阳极向旁边的像素单元的移动,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导电结构3和相邻的像素单元2的阳极31之间,会形成自导电结构3指向阳极31的电场,其中电场方向如图5中虚线箭头所示。该电场的存在会阻止空穴移动至其他的像素单元,从而减弱或消除改善横向漏流,以避免出现各个像素单元在工作时的相互串扰问题。
从上述OLED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位于像素单元的间隔处的导电结构,并令导电结构的电位大于像素单元的阳极的电位,以在导电结构和像素单元之间形成电场,其中电场方向为由导电结构指向像素单元的阳极的方向。这样,在OLED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在像素单元的阳极中的空穴向其余的像素单元横向迁移时,这些横向迁移的空穴可以被上述电场所阻碍,从而能够避免空穴在不同的像素单元之间迁移,即,避免出现各个像素单元在工作时的相互串扰问题,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上述导电结构3与有机膜30不接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使导电结构3与有机膜30不接触,能够避免纵向迁移参与发光的载流子经有机膜30移动至导电结构3,从而能够保证像素单元2的发光效率。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有机膜30至少包括层叠设置于阳极31一侧的空穴注入层301、空穴传输层302、发光层303和电子传输层304。
如图5所示,有机膜30在多个像素单元2之间为连续结构。例如,对于空穴注入层301、空穴传输层302和电子传输层304来说,对应不同像素单元2的空穴注入层301、空穴传输层302和电子传输层304可以采用同一道构图工艺形成,对应不同像素单元2的且出射相同颜色的光的发光层303可以采用同一道构图工艺形成,以简化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或者,也可以使对应不同像素单元2的发光层303彼此不连接,以进一步降低像素单元2之间的串扰现象。
可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4,像素定义层4位于像素单元2的间隔处,具体的,像素定义层4位于像素单元2的阳极31的间隔处。上述有机膜30形成于像素定义层4远离基板1的一侧。如图5所示,像素定义层4的厚度大于阳极31的厚度,以使在对应像素定义层4的位置处和在对应阳极31的位置处的有机膜30处于不同的水平面,与将有机膜30设置为平面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此设置可以延长有机膜30的长度,从而能够延长载流子在不同的像素单元之间的移动路径,能够进一步改善不同像素单元之间的相互串扰问题,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像素定义层4在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导电结构3在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以避免导电结构3的设置影响像素单元的开口率。
可选的,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结构3内埋于像素定义层4中,以避免导电结构3与有机膜30接触。具体的,如图5所示,像素定义层4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4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42,其中,第一像素定义层41位于导电结构3和基板1之间,第二像素定义层42位于导电结构3和有机膜30之间。第二像素定义层42的设置能够将导电结构3和有机膜30隔开。
可选的,在制备该OLED显示面板时,如图6所示,图6为图5所示的OLED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其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在基板1的一侧形成对应不同像素单元的阳极31。在形成阳极31时,首先可以形成具有整面结构的阳极层,然后,对阳极层进行刻蚀以形成对应不同像素单元的阳极31。
步骤S2:在阳极31远离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一像素定义层41。
步骤S3:在第一像素定义层41远离基板1的一侧形成导电结构层300。
步骤S4:对导电结构层300进行刻蚀,以形成导电结构3。导电结构3在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阳极31在基板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之间。
步骤S5:在导电结构3远离基板1的一侧形成第二像素定义层42。第二像素定义层42的材料和形成工艺可以与第一像素定义层41相同。
步骤S6:对包括第一像素定义层41和第二像素定义层42的像素定义层4进行刻蚀,以暴露出各像素单元所对应的阳极31。
然后,依次形成有机膜和阴极层,以形成如图5所示的OLED面板。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令位于不同位置处的导电结构3的电位相等,即,令位于不同的像素单元2之间的导电结构3的电位相等,以使OLED显示面板中的各个导电结构3可以连接至同一信号端子,以简化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可选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令导电结构3的电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在任一时刻,导电结构3的电位大于显示面板中最大的阳极电压。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导电结构3在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网格状。其中,网格的开口对应像素单元2的阳极31的位置,以避免导电结构3的设置影响像素单元2的发光效果。
可选的,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硅基微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硅基微型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单晶硅芯片为基底,像素尺寸为传统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1/10,像素精细度较高,可以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显示领域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其中,有机发光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头盔显示器、立体显示镜以及眼镜式显示器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位于像素单元的间隔处的导电结构,并令导电结构的电位大于像素单元的阳极的电位,以在导电结构和像素单元之间形成电场,其中电场方向为由导电结构指向像素单元的阳极的方向。这样,在OLED显示面板的工作过程中,在像素单元的阳极中的空穴向其余的像素单元横向迁移时,这些横向迁移的空穴可以被上述电场所阻碍,从而能够避免空穴在不同的像素单元之间迁移,即,避免出现各个像素单元在工作时的相互串扰问题,能够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像素单元,多个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基板的一侧间隔排列;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依次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阳极、有机膜、阴极层;
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间隔处,且,所述导电结构的电位大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阳极的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有机膜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像素单元的间隔处;且,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阳极的厚度,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导电结构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结构内埋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不同位置处的所述导电结构的电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结构在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网格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膜至少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阳极一侧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膜在多个所述像素单元之间为连续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为硅基微型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10.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27694.XU CN212182333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227694.XU CN212182333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182333U true CN212182333U (zh) | 2020-12-18 |
Family
ID=7376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227694.XU Active CN212182333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182333U (zh) |
-
2020
- 2020-06-29 CN CN202021227694.XU patent/CN2121823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28533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
US9831461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mask | |
CN103137893B (zh) | 具有改善的发光质量的有机发光装置 | |
CN110993806A (zh)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110037054A1 (en) | Amoled with cascaded oled structures | |
KR20000009005A (ko) | 유기 이엘(el)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1354019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430438A (zh) | 降低横向漏流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KR20240037349A (ko) | 표시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표시 장치 | |
US12232359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angle adjustment of light-emitting element | |
CN112542495A (zh) |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 |
CN114464660B (zh)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
CN117560953B (zh) | 显示面板 | |
CN116686415A (zh)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7119847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841747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725179A (zh) |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12182333U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CN113903782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568251A (zh) | 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和终端 | |
CN117500337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6096173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680166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CN11275088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20068186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