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稳压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压电路。
背景技术
稳压器(voltage stabilizer)是指电子工程中的一种被设计来自动维持电压恒定的装置。一个稳压器至少包括简单的“前馈”设计或负反馈控制回路。稳压器常在电源供应系统中使用,与整流器、电子滤波器等装置配合工作,向微处理器和其他元件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在一个分布式配电系统中,稳压器一般安装在一个子电站,用以保证在输出功率高低变化时,依旧能够向用户输出稳定的电压。
参见图1,传统431稳压回路通过将采样点设置在电源正极输出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采集输出电压(经滤波电路过滤后的变压器输出电压)。但是,此种电压采样反馈手段无法提前反馈输出电压的变化,只能在母线电压掉落之后才能将反馈信号(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回U1的PWM端,进而在反馈信号的驱动下控制U1动作。综上所述,反馈速率的缓慢导致主输出回路的输出电压掉落幅度巨大,无法保证输出电压波动维持在标准的波动范围内,例如在 0.5Hz\1Hz\2Hz\15Hz的动态响应状态下以及在重轻载切换时,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的跌落幅度接近30%。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压电路,解决了现有稳压器反馈电路反馈不及时导致输出电压掉落严重,输出电压稳定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压电路,包括变压器和主控模块,还包括并联的主反馈检测电路、副反馈检测电路,以及与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串联的信号反馈电路;
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的第一电压检测端、第一反馈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电压输出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的第二电压检测端、第二反馈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空载电压输出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信号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电压反馈端,用于根据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分别生成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
当稳压电路处于负载状态时,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检测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得到对应的输出电压调整数据输出到所述信号反馈电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调整输出脉冲,进而动态地调控所述输出电压;
当稳压电路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通过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检测所述变压器的空载电压,得到对应的空载电压调整数据输出到所述信号反馈电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根据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生成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号调整输出脉冲,进而动态地调控所述空载电压。
本基础方案设置并联的主反馈检测电路和副反馈检测电路,分别检测电路负载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和空载状态的空载电压,利用两路检测回路,针对性地检测反馈稳压电路的电压变化;通过将第一电压检测端设置在变压器的电压输出端,从而能够在变压器输出的第一时间检测到输出电压,结合小容量电容,大幅度地提高了信号反馈的灵敏度与反应速率;还通过将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连接所述空载电压输出端,实时地监测电路空载时的空载电压;在检测到电压值发生变化时,驱动主反馈检测电路和副反馈检测电路及时地切换到对应工作模式,并第一时间将对应的输出电压调整数据、空载电压调整数据反馈到主控模块,将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在了5%的上下波动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采样模块、第一检测模块和第一隔离模块;所述第一采样模块的采样端为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所述第一隔离模块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
所述第一采样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变压器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输出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
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的反馈回路,防止数据交叉干扰。
本方案设置第一采样模块实时地检测变压器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实现了对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动的高精度、高效率探测,通过第一检测模块的电压对比功能,将输出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进行精准对比,并得到对应的输出电压调整数据,从而在第一时间调整输出电压,大幅度地提高了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还通过设置第一隔离模块隔离主反馈检测电路和副反馈检测电路,有效地防止了两组反馈回路数据交叉导致的数据错乱。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包括第二检测模块和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隔离模块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空载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
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用于隔离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的反馈回路,防止数据交叉干扰。
本方案通过第二检测模块的电压对比功能,将空载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进行精准对比,并得到对应的空载电压调整数据,从而在第一时间调整控制电压,使得空载电压稳定在安全波动范围内,有效地防止了空载电压过高导致的电路损耗、降低了睡眠状态稳压电路的功率损耗;还通过设置第二隔离模块隔离主反馈检测电路和副反馈检测电路,有效地防止了两组反馈回路数据交叉导致的数据错乱。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一分压组件和第一电压比较组件;所述第一分压组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组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模块;
所述第一分压组件用于对采集到的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第一采集电压值;
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组件用于对比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得到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
本方案设置第一分压组件将第一采样模块获取的高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低电压的第一采集电压值,使得第一电压比较组件仅通过对比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即可得到与输出电压对应的输出电压调整数据,以低电压反映高电压,以小见大,在降低反馈电路的负载功率的同时,实现了对输出电压的精准反馈。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包括串联的第二分压组件和第二电压比较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分压组件并联的第一滤波组件;所述第二分压组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所述第一滤波组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组件,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分压组件用于对采集到的所述空载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第二采集电压值;
所述第一滤波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进行滤波处理,避免误触发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
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用于对比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得到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
本方案设置第二分压组件将获取的高电压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低电压的第二采集电压值使得第二电压比较组件仅通过对比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即可得到与空载电压对应的空载电压调整数据,以低电压反映高电压,以小见大,在降低反馈电路的负载功率的同时,实现了对输出电压的精准反馈。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组件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串联的分压电阻和稳压元件;所述稳压元件一端接地,其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组件,其输出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
当所述稳压元件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满足电压调整条件时,其输出端与接地端导通,从而接通所述信号反馈电路、所述分压组件和所述稳压元件的接地回路,改变所述接地回路的输出电流;
所述电压调整条件包括主反馈条件和副反馈条件;
所述主反馈条件为,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高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
所述副反馈条件为,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低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所述稳压元件包括运放比较器或稳压器。
本方案利用稳压元件的对比功能,实时对比输出电压、空载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精准地得到稳压电路当前的电压输出波动数据,并通过导通其自身输出端与接地端,实现了信号反馈电路、分压组件和稳压元件的接地回路的导通,进而通过改变主控模块上电压反馈端的输出电流,动态地调整了稳压器的电压输出脉冲(即输出电压或空载电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电压输出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本方案选用整流二极管与小容量的滤波电容,利用其整流功能和滤波功能降低输出电压的脉动程度;利用滤波电容的小容量特性,大幅度提高了主反馈检测电路的反馈灵敏度与反馈速率,从而实现了对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及时调整,使得其输出电压更为稳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信号反馈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三分压组件和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用于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
本方案通过在主反馈检测电路、副反馈检测电路的电路上设置串联的第三分压组件,保证了在稳压电路输出稳定时(主反馈检测电路、副反馈检测电路中稳压元件不导通时),所述信号输入端的反馈电压能够满足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最低导通电压,从而确保反馈电路与主控模块的导通。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本方案通过将主反馈检测电路的第一预设电压阈值设置为小于副反馈检测电路的第二预设电压阈值,通过检测到的输出电压或空载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或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的大小关系,快速且直观地得到启动信号,进而驱动第一电压比较组件或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从休眠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对输出电压或空载电压进行反馈、调整。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分别为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均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
本方案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设置第一隔离模块和第二隔离模块,在分别实现主反馈检测电路和副反馈检测电路与主控模块信号反馈的同时,还避免了两组反馈回路数据交叉导致的数据错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技术的硬件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压电路中部分结构的系统框架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硬件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压电路的完整硬件电路图;
其中:第一电压检测端V1,第一电压检测端V2,电压反馈端V3,主控模块U1;主反馈检测电路1,第一采样模块11,第一检测模块12,第一分压组件 121、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第一隔离模块13;副反馈检测电路2,第二检测模块21,第二分压组件211、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第一滤波组件213;第二隔离模块22;信号反馈电路3,第三分压组件31、光电耦合器U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许多改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稳压电路,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变压器T1和主控模块U1,还包括并联的主反馈检测电路1、副反馈检测电路2,以及与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1、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2串联的信号反馈电路3;
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1的第一电压检测端V1、第一反馈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电压输出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2的第二电压检测端V2、第二反馈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空载电压输出端、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U1的电压反馈端V3,用于根据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1、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2的检测结果分别生成第一反馈信号、第二反馈信号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U1;
当稳压电路处于负载状态时,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1通过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V1检测所述变压器T1的输出电压,得到对应的输出电压调整数据输出到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反馈信号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U1,所述主控模块U1根据所述第一反馈信号调整输出脉冲,进而动态地调控所述输出电压;
当稳压电路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2通过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V2检测所述变压器T1的空载电压,得到对应的空载电压调整数据输出到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根据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生成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U1,所述主控模块U1根据所述第二反馈信号调整输出脉冲,进而动态地调控所述空载电压。
本实施例设置并联的主反馈检测电路1和副反馈检测电路2,分别检测电路负载状态时的输出电压和空载状态的空载电压,利用两路检测回路,针对性地检测反馈稳压电路的电压变化;通过将第一电压检测端V1设置在变压器T1的电压输出端,从而能够在变压器T1输出的第一时间检测到输出电压,结合小容量电容,大幅度地提高了信号反馈的灵敏度与反应速率;还通过将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V2连接所述空载电压输出端,实时地监测电路空载时的空载电压;在检测到电压值发生变化时,驱动主反馈检测电路1和副反馈检测电路2及时地切换到对应工作模式,并第一时间将对应的输出电压调整数据、空载电压调整数据反馈到主控模块U1,将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在了5%的上下波动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采样模块11、第一检测模块12和第一隔离模块13;所述第一采样模块11的采样端为所述第一电压检测端V1;所述第一隔离模块13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2,另一端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
所述第一采样模块11用于采集所述变压器T1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2用于将所述输出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
所述第一隔离模块13用于隔离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2的反馈回路,防止数据交叉干扰。
本实施例设置第一采样模块11实时地检测变压器T1电压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实现了对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动的高精度、高效率探测,通过第一检测模块12的电压对比功能,将输出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进行精准对比,并得到对应的输出电压调整数据,从而在第一时间调整输出电压,大幅度地提高了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还通过设置第一隔离模块13隔离主反馈检测电路 1和副反馈检测电路2,有效地防止了两组反馈回路数据交叉导致的数据错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2包括串联的第一分压组件121和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所述第一分压组件12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采样模块11,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模块13;
所述第一分压组件121用于对采集到的所述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第一采集电压值;
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用于对比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得到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
本实施例设置第一分压组件121将第一采样模块11获取的高电压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低电压的第一采集电压值,使得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 仅通过对比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即可得到与输出电压对应的输出电压调整数据,以低电压反映高电压,以小见大,在降低反馈电路的负载功率的同时,实现了对输出电压的精准反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采样模块11包括第一二极管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电压输出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12;所述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选用整流二极管与小容量的滤波电容,利用其整流功能和滤波功能降低输出电压的脉动程度;利用滤波电容的小容量特性,大幅度提高了主反馈检测电路1的反馈灵敏度与反馈速率,从而实现了对稳压电路输出电压的及时调整,使得其输出电压更为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2包括第二检测模块21和第二隔离模块22;所述第二检测模块2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V2,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隔离模块22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
所述第二检测模块21用于将所述空载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
所述第二隔离模块22用于隔离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1的反馈回路,防止数据交叉干扰。
本实施例通过第二检测模块21的电压对比功能,将空载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进行精准对比,并得到对应的输空载电压调整数据,从而在第一时间调整控制电压,使得空载电压稳定在安全波动范围内,有效地防止了空载电压过高导致的电路损耗、降低了睡眠状态稳压电路的功率损耗;还通过设置第二隔离模块22隔离主反馈检测电路1和副反馈检测电路2,有效地防止了两组反馈回路数据交叉导致的数据错乱。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模块21包括串联的第二分压组件211和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以及与所述第二分压组件211并联的第一滤波组件213;所述第二分压组件211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检测端V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所述第一滤波组件213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组件211,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分压组件211用于对采集到的所述空载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第二采集电压值;
所述第一滤波组件213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进行滤波处理,避免误触发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
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用于对比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得到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
本实施例设置第二分压组件211将获取的高电压的输出电压进行分压处理,得到低电压的第二采集电压值,使得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仅通过对比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即可得到与空载电压对应的空载电压调整数据,以低电压反映高电压,以小见大,在降低反馈电路的负载功率的同时,实现了对输出电压的精准反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和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 电路结构相同,均包括串联的分压电阻和稳压元件;所述稳压元件接地端接地、输入端连接所述分压组件、输出端通过所述分压电阻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
当所述稳压元件输入端的输入电压满足电压调整条件时,其输出端与接地端导通,从而接通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所述分压组件和所述稳压元件的接地回路,改变所述接地回路的输出电流;
所述电压调整条件包括主反馈条件和副反馈条件;
所述主反馈条件为,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高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
所述副反馈条件为,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低于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所述稳压元件包括但不限于运放比较器、稳压器,所述稳压器包括TL431 稳压器、TL432稳压器。
本实施例利用稳压元件的对比功能,实时对比输出电压、空载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精准地得到稳压电路当前的电压输出波动数据通过第一电压检测端V1或第二电压检测端V2实时采集得到的),并通过导通其自身输出端与接地端,实现了信号反馈电路3、分压组件和稳压元件的接地回路的导通,进而通过改变主控模块U1上电压反馈端V3的输出电流,动态地调整了稳压器的电压输出脉冲(即输出电压或空载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包括串联的第三分压组件31和光电耦合器U2;所述第三分压组件31用于保证反馈电压维持在一定的导通阈值以上,防止所述光电耦合器U2进入死区;所述光电耦合器U2用于根据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生成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
本实施例通过在主反馈检测电路1、副反馈检测电路2的电路上设置串联的第三分压组件31,保证在稳压电路输出稳定时(主反馈检测电路1、副反馈检测电路2中稳压元件不导通时),所述信号输入端的反馈电压满足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最低导通电压,从而确保反馈电路与主控模块U1的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阈值。
本实施例通过将主反馈检测电路1的第一预设电压阈值设置为小于副反馈检测电路2的第二预设电压阈值,通过检测到的输出电压或空载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或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的大小关系,快速且直观地得到启动信号,驱动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或所述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从休眠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对输出电压或空载电压进行反馈、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模块13和所述第二隔离模块22分别为第二二极管D5和第三二极管D6,所述第二二极管D5和所述第三二极管D6的正极均连接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本实施例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设置第一隔离模块13和第二隔离模块22,在分别实现主反馈检测电路1和副反馈检测电路2 与主控模块U1信号反馈的同时,还避免了两组反馈回路数据交叉导致的数据错乱。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电耦合器U2包括4个端口,其中,3端接地、4端(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U1,光电耦合器U2的2端为所述信号反馈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三分压组件31包括串联的电阻R21和电阻R22,所述R22的一端连接所述空载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1 和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1端;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和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1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2端。
所述主反馈检测电路1包括电阻R29、电阻R31~R33、电阻R40、电容 C17~C18、防干扰二极管D5、稳压二极管D8和稳压元件U3;所述第一采样模块11包括所述稳压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18;所述第一分压组件121包括所述电阻R40、所述电阻R31~R33和电容C17;第一电压比较组件122包括所述电阻R29和所述稳压元件U3;所述第一隔离模块13包括所述防干扰二极管D5。
其中,所述稳压二极管D8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电压输出端,负极通过所述电容C18接地和连接所述电阻R40;所述电阻R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元件U3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32、所述电阻R33和所述电容C17,所述电阻 R32、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31 连接所述稳压元件U3的输出端,所述稳压元件U3的接地端接地;所述防干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2端,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29连接所述稳压元件U3的输出端。
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2包括电阻R23、电阻R25~R28、电阻R30、电容 C15~C16、防干扰二极管D6和稳压元件U4;所述第二分压组件211包括所述电阻R25~R27、电阻R30和所述电容C15;第一滤波组件213包括所述电阻28 和所述电容C16;第二电压比较组件212包括所述电阻R23和所述稳压元件U4;所述第二隔离模块22包括所述防干扰二极管D6。
其中,所述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空载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元件U4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25、所述电阻R26、所述电阻R27、所述电阻 R28,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6接地,所述电阻R26和所述电阻R2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5连接所述稳压元件U4的输出端(电阻R25和电容C15的位置可以互换),所述稳压元件U4 的接地端接地;所述防干扰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2端,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23连接所述稳压元件U4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所述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分别为所述稳压元件U3、所述稳压元件U4的电压对比阈值;还包括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所述第二预设电压阈值的第一设定电压值、第二设定电压值,所述第一设定电压值和所述第二设定电压值分别为标准输出电压、标准空载电压。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路处于负载状态时,主反馈检测电路1通过第一电压检测端V1直接获取所述变压器T1输出的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通过稳压二极管D8和所述电容C18的稳压滤波和第一分压组件121的分压处理、滤波处理之后,得到第一采集电压值并输入所述稳压元件U3的输入端;所述稳压元件U3利用自身的比较功能对比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和第一预设电压阈值,当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低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时,所述稳压元件U3不导通,当所述第一采集电压值高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阈值时,导通其输出端与接地端,即导通所述电阻R22、光电耦合器U2的1端和2端、所述电阻R21、所述防干扰二极管D5、所述电阻R29和所述稳压元件U3。此时的所述稳压元件U3等效为一个等效电阻,其电阻值的大小映射为所述输出电压调整数据,因为回路总电压不变,所以当所述稳压元件U3阻值发生变化时,整个接地回路的电流值也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所述光电耦合器U2中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同时光敏三极管的阻值随之变化,即所述光电耦合器U24端的反馈电流同步变化。最终,通过所述反馈电流控制主控模块U1调整输出脉冲,进而动态地调控所述输出电压。
当电路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主控模块U1由工作模式转变为休眠模式,),副反馈检测电路2通过第二电压检测端V2(二极管D7的负极)检测所述变压器T1输出的空载电压,所述空载电压经第二分压组件211分压后和第一滤波组件213滤波后,得到第二采集电压值并输入所述稳压元件U4的输入端,所述稳压元件U4利用自身的比较功能对比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和第二预设电压阈值,当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低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时,所述稳压元件U4不导通,当所述第二采集电压值高于所述第二电压阈值时,导通其输出端与接地端,即导通所述电阻R22、光电耦合器U2的1端和2端、所述电阻R21、所述防干扰二极管D6、所述电阻R23和所述稳压元件U4。此时的所述稳压元件U4等效为一个等效电阻,其电阻值的大小映射为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因为回路总电压不变,所以当所述稳压元件U4阻值发生变化时,整个接地回路的电流值也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所述光电耦合器U2中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同时光敏三极管的阻值随之变化,即所述光电耦合器U24端的反馈电流同步变化。最终,通过所述反馈电流控制所述主控模块U1调整输出脉冲,有效的将空载电压控制在设定范围内。
空载切换负载模式时,所述主控模块U1切换到工作模式,其输出频率切换为高频(频率大于30KHZ),此时所述电容C18的两端电压稳定在第一预设电压阈值,而所述输出电压在第一反馈信号的调控下,稳定在所述第一设定电压值的波动范围内。
负载切换空载模式时,所述主控模块U1切换到休眠模式,其输出频率切换为低频(频率大小取决于主控模块U1的内部设定);所述电容C18两端的电压频率与所述主控模块的频率同步,且不超过第二设定电压阈值。同时,因为电容C18两端的电压波动,驱使所述副反馈检测电路2生成所述空载电压调整数据并反馈到所述主控模块U1,直至空载电压稳定在所述第二设定电压值的波动范围内。
如此循坏进行电压反馈补偿。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