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结构及顶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结构及顶风机。
背景技术
顶风机又称为顶出风室外机,其出风口位于顶部,向上出风,现有技术中顶风机的风机结构包括电机组件和风轮,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电机轴,风轮安装于电机轴上,通过电机带动旋转;风轮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为两个,两个风轮分别位于电机的两侧;其中当风轮的数量为一个时,风轮能够实现的散热效率比较低,如果通过增加转速的方式提高散热效率,则会出现增大噪音的问题;当风轮的数量为两个时,由于两个风轮分别位于电机的两侧,虽然相较于一个风轮的结构增加了散热效率,但散热效率仍然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顶风机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结构,所述风机结构包括电机组件和风轮组件;
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包括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两段以上的所述电机轴段设于所述电机的同侧;
所述风轮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风轮,每段所述电机轴段上安装至少一个所述风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机轴设置为包括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且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设于电机的同侧,当将风机结构应用于顶风机中时,安装于电机轴段上的风轮,能够有效增加顶风机中风道内的空气流通速度,从而提高顶风机风道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两段以上的所述电机轴段形成阶梯轴,至少一个所述风轮通过所述阶梯轴的轴肩定位固定。
该种结构,将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设置成阶梯轴的结构,此时阶梯轴的轴肩可以与螺母等结构相配合,将风轮定位固定于轴肩与螺母之间,实现将风轮定位固定于电机轴上,上述结构,结构简单,通过电机轴自身的结构与螺母等结构进行配合,风轮的固定性好,且能够快速实现风轮的拆装,便于操作。
可选的,所述电机组件包括法兰,所述法兰设于所述电机轴上。
该种结构,通过法兰的设置,可以实现风轮的固定,具体为法兰与螺母等结构相配合,将风轮定位固定于法兰与螺母之间,实现将风轮定位固定于电机轴段上,上述结构,结构简单,通过法兰与螺母等结构进行配合,其中法兰可以与电机轴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操作。
可选的,两段以上的所述电机轴段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该种结构,当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为固定连接时,也就是为一体结构时,安装风轮时,所有的风轮均需要从远离电机的电机轴段的自由端装入,拆卸风轮时,方向相反,为了便于风轮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方便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进行拆装外,还能够有效的对电机轴的长度进行控制,便于应用于不同型号的顶风机中。
可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机轴段中,其中一段所述电机轴段上设有安装轴,另一段所述电机轴段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轴可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该种结构,通过安装轴与安装槽的配合,实现相邻两段电机轴之间的拆装,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可选的,两个以上的所述风轮的叶片倾角,由靠近所述电机至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减小。
该种结构,通过对风轮中叶片倾角的限制,具体为由靠近电机至远离电机的方向减小,也就是靠近电机的风轮的叶片倾角,大于远离电机的风轮的叶片倾角,当将风机结构应用于顶风机中时,靠近电机的风轮位于上方,远离电机的风轮位于下方,顶风机工作状态时,空气会先通过位于下方的风轮,在位于下方的风轮的作用下,空气会进一步通过上方的风轮,从而加大风速,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的,两个以上的所述风轮的叶片数量,由靠近所述电机至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减少。
该种结构,通过对风轮中叶片数量的限制,具体为由靠近电机至远离电机的方向减少,也就是位于上方的风轮的叶片数量,多于位于下方的风轮的叶片数量,因此,位于上方且叶片数量相对较多的风轮的风量的输出,大于位于下方且叶片数量相对较少的风轮的风量的输出;顶风机工作状态时,通过位于下方的风轮和位于上方的风轮的共同作用,实现提高换热效率,具体为空气通过位于下方的风轮后,通过位于上方的风轮时,位于上方的风轮能够使空气的流速增加,因此能够提高换热效率;此外由于冷凝器在工作时,通常冷凝器上部的温度大于下部的温度,因此位于上方的风轮的风量输出,大于位于下方的风轮的风量输出,也能够与冷凝器的实际工作状态相匹配,使得冷凝器上下管路均匀散热,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进而提高整个顶风机的性能。
可选的,所述电机轴包括两段电机轴段,两段所述电机轴段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段连接;
所述风轮组件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轴段上,所述第二风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轴段上。
该种结构,将电机轴设置为括两段电机轴段时,既能够实现提高换热效率,又能够不占用顶风机内的过多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段的直径。
该种结构,由于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段的直径,因此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形成阶梯轴后,轴肩与螺母等结构进行配合后,能够对位于第二轴段上的风轮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顶风机,所述顶风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结构中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图5中B-B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风机结构中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7中C-C剖视图;
图9为图7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风机结构;100-电机组件;110-电机;120-电机轴;121-第一轴段;122-第二轴段;130-法兰;200-风轮组件;210-第一风轮;220-第二风轮;2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9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机结构10,风机结构10包括电机组件100和风轮组件200;
电机组件100包括电机110和电机轴120,电机轴120包括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设于电机110的同侧;
风轮组件200包括两个以上的风轮,每段电机轴段上安装至少一个风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机轴120设置为包括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且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设于电机110的同侧,当将风机结构10应用于顶风机中时,安装于电机轴段上的风轮,能够有效增加顶风机中风道内的空气流通速度,从而提高顶风机风道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可以为固定连接,即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为一体成型结构,安装风轮组件200时,所有风轮组件200中的所有均从远离电机110的电机轴段的自由端装入;此外两端以上的电机轴段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安装风轮组件200时,先将每段电机轴段上的风轮安装完成后,再将所有电机轴段进行组装。
相较于仅设置一段电机轴120和一个风轮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有效的增加空气流通速度,提高顶风机的换热效率。
相较于设置两段电机轴段,且两段电机轴段位于电机110不同侧,以及设置两个风轮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邻两个风轮之间无电机110等结构的遮挡,两个风轮之间能够相互作用,有效的提高顶风机的换热效率。
相邻两个风轮之间设有间距L1,间距L1的取值范围为40-60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4之一所示,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形成阶梯轴,至少一个风轮通过阶梯轴的轴肩定位固定。
该种结构,将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设置成阶梯轴的结构,此时阶梯轴的轴肩可以与螺母20等结构相配合,将风轮定位固定于轴肩与螺母20之间,实现将风轮定位固定于电机轴120上,上述结构,结构简单,通过电机轴120自身的结构与螺母20等结构进行配合,风轮的固定性好,且能够快速实现风轮的拆装,便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组件100包括法兰130,法兰130设于电机轴120上。
该种结构,通过法兰130的设置,可以实现风轮的固定,具体为法兰130与螺母20等结构相配合,将风轮定位固定于法兰130与螺母20之间,实现将风轮定位固定于电机轴段上,上述结构,结构简单,通过法兰130与螺母20等结构进行配合,其中法兰130可以与电机轴120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操作。
法兰130可以定位固定于电机轴段上,与电机轴段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与电机轴段为可拆卸连接;法兰130至少位于与电机110连接的电机轴段上。
法兰130的厚度d为2-4mm,直径为26-30mm。
当法兰130位于与电机110连接的电机轴段上时,法兰130与电机110之间设有距离L2,L2的取值范围为5-6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9之一所示,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该种结构,当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为固定连接时,也就是为一体结构时,安装风轮时,所有的风轮均需要从远离电机110的电机轴段的自由端装入,拆卸风轮时,方向相反,为了便于风轮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方便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进行拆装外,还能够有效的对电机轴120的长度进行控制,便于应用于不同型号的顶风机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电机轴段中,其中一段电机轴段上设有安装轴,另一段电机轴段上设有安装槽,安装轴可安装于安装槽内。
两段以上的电机轴段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安装轴和安装槽相配合的方式,具体为其中一段电机轴段上设有安装轴,另一段电机轴段上设有安装槽,当两段电机轴段需要安装时,将安装轴安装于安装槽内即可,当两段电机轴段需要拆卸时,将安装轴从安装槽内拆除即可,具体的可以为在安装轴和安装槽上分别设置能够配合的螺纹,实现安装轴与安装槽的拆装。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轴部分的直径小于电机轴段其他部分的直径。
风轮可以通过电机轴段上的法兰130与螺母20配合实现固定;也可以将电机轴段设置成阶梯轴,通过阶梯轴上的轴肩与螺母20配合实现固定,此时安装槽设置在电机轴段中设有轴肩的一端。
该种结构,通过安装轴与安装槽的配合,实现相邻两段电机轴120之间的拆装,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螺母20等结构的固定,电机轴120的外壁上设有螺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以上的风轮的叶片倾角,由靠近电机110至远离电机110的方向减小。
该种结构,通过对风轮中叶片倾角的限制,具体为由靠近电机110至远离电机110的方向减小,也就是靠近电机110的风轮的叶片倾角,大于远离电机110的风轮的叶片倾角,当将风机结构10应用于顶风机中时,靠近电机110的风轮位于上方,远离电机110的风轮位于下方,顶风机工作状态时,空气会先通过位于下方的风轮,在位于下方的风轮的作用下,空气会进一步通过上方的风轮,从而加大风速,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以上的风轮的叶片数量,由靠近电机110至远离电机110的方向减少。
该种结构,通过对风轮中叶片数量的限制,具体为由靠近电机110至远离电机110的方向减少,也就是位于上方的风轮的叶片数量,多于位于下方的风轮的叶片数量,因此,位于上方且叶片数量相对较多的风轮的风量的输出,大于位于下方且叶片数量相对较少的风轮的风量的输出;顶风机工作状态时,通过位于下方的风轮和位于上方的风轮的共同作用,实现提高换热效率,具体为空气通过位于下方的风轮后,通过位于上方的风轮时,位于上方的风轮能够使空气的流速增加,因此能够提高换热效率;此外由于冷凝器在工作时,通常冷凝器上部的温度大于下部的温度,因此位于上方的风轮的风量输出,大于位于下方的风轮的风量输出,也能够与冷凝器的实际工作状态相匹配,使得冷凝器上下管路均匀散热,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进而提高整个顶风机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方式为两个以上的风轮的叶片倾角,由靠近电机110至远离电机110的方向减小;
同时两个以上的风轮的叶片数量,由靠近电机110至远离电机110的方向减少。
通过同时限定风轮的叶片倾角和叶片数量,能够将位于上方的风轮和位于下方的风轮对空气的流动的影响实现最优。由于风轮由同一个电机110带动转动,因此不同风轮的转速是相同的,当位于上方的风轮的叶片数量多于位于下方的风轮的叶片数量,位于上方的风轮的叶片倾角大于位于下方的风轮的叶片倾角时,空气通过位于下方的风轮时,会通过上方的风轮进一步作用,从而加大风速,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轴120包括两段电机轴段,电机轴段包括第一轴段121和第二轴段122,第一轴段121的一端与电机110连接,第一轴段121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段122连接;
风轮组件200包括第一风轮210和第二风轮220;第一风轮210安装于第一轴段121上,第二风轮220安装于第二轴段122上。
该种结构,将电机轴120设置为括两段电机轴段时,既能够实现提高换热效率,又能够不占用顶风机内的过多空间。
第一轴段121的长度L3与第二轴段122的长度L4比例为1:1至3:1。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段121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段122的直径。
该种结构,由于第一轴段121的直径大于第二轴段122的直径,因此第一轴段121和第二轴段122形成阶梯轴后,轴肩与螺母20等结构进行配合后,能够对位于第二轴段122上的风轮实现固定。
第一轴段121的直径d2的取值范围18-24mm,第二轴段122的直径d3的取值范围15-20mm。
本实施方式中,风机结构10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当第一轴段121与第二轴段122形成阶梯轴时:
将第一风轮210从第二轴段122的自由端安装至第一轴段121上,此时第一风轮210的一端靠近位于第一轴段121上的法兰130,再通过螺母20将第一风轮210定位固定于法兰130和螺母20之间;
将第二风轮220从第二轴段122的自由端安装至第二轴段122上,第二风轮220的一端靠近阶梯轴的轴肩,再通过螺母20将第二风轮220定位固定于轴肩和螺母20之间。
当第一轴段121与第二轴段122为可拆卸连接时:
将第一风轮210从第一轴段121的自由端安装至第一轴段121上,此时第一风轮210的一端靠近位于第一轴段121上的法兰130,再通过螺母20将第一风轮210定位固定于法兰130和螺母20之间;
将第二轴段122的安装轴与第一轴段121的安装槽进行装配,使第二轴段122安装于第一轴段121上;
将第二风轮220从第二轴段122的自由端安装至第二轴段122上,第二风轮220的一端靠近第二轴段122的轴肩或第二轴段122上的法兰130,再通过螺母20将第二风轮220定位固定于轴肩和螺母20之间,或法兰130和螺母20之间。
风机结构10的具体拆卸过程与安装过程相反。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顶风机,顶风机包括实施例1的风机结构10。
顶风机中其他部件均为现有,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