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118228U -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18228U
CN212118228U CN201922433201.1U CN201922433201U CN212118228U CN 212118228 U CN212118228 U CN 212118228U CN 201922433201 U CN201922433201 U CN 201922433201U CN 212118228 U CN212118228 U CN 212118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rod
support arm
microfracture
arc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32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9224332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18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18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18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包括施力部、连接套以及连接杆,施力部包括滑杆和滑块,滑杆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滑块可以在滑杆上自由滑动;连接套用于套在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并固定在该处;连接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第一端与连接套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施力部的滑杆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在滑杆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且在与滑杆垂直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滑杆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截止帽和滑块更靠近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滑杆能够朝向或远离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移动。本实用新型可以精确控制医生用力方向,从而避免对软骨下骨的副损伤,提高微骨折疗效。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软骨是关节内覆盖在骨表面的结构,弹性好,所以能缓冲相连骨在运动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而且软骨表面光滑,表面摩擦力非常小,使相邻骨之间的运动更顺畅。运动中受伤或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软骨磨损,软骨会变薄,甚至破裂、缺失,叫软骨损伤,患病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终末期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此时需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风险和费用都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软骨损伤修复方法是微骨折术,即在软骨缺损部位裸露的软骨下骨表面用特殊器械间隔一定距离制作一定深度的骨洞,使骨髓细胞与血液凝结,成为平滑且坚固的修复组织,代替软骨的作用。软骨损伤常用工具为微骨折器械。微骨折器械是一种在关节镜下用于微创治疗的骨科器械。现有微骨折器械比较典型的是微骨折专用手锥,其包括修复尖端部和操作把手。
微骨折手术需要医生在狭小的关节腔内进行操作,当使用一定弯折角度的微骨折器械时,外科医生需要依赖腕部力量并通过微骨折器械的尖部在患者的关节内骨质表面打孔,由于其尖部与操作把手之间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呈一定角度,所以直接敲击把手尾部的力会使与之呈一定角度的尖端在骨质内水平移位,而不是手术所需的垂直于骨表面向下的力,因此会造成软骨下骨的副损伤,从而影响微骨折手术的疗效。而且其尖部位置处于微骨折器械远端,属于费力杠杆,不利于医生操作。有鉴于此,医生在使用现有微骨折器械时往往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然而,目前的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结构简单,基本上只能起到力学传导作用,对于要实现的复杂功能(如针对性施力、匹配不同角度的尖端、器械固定位置可调、匹配不同直径和不同长度的微骨折器械等)均难以实现。
因此,现有的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适用性不强、使用灵活性较差、对手术精确性的提高没有实质性帮助,而且会造成对软骨下骨的副损伤;此外现有的微骨折修复辅助器械不能帮解决医生节省体力,让医生更多精力花在手术本身。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手术的精确性,解决便于医生操作、减少手术创伤等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包括施力部、连接套以及连接杆,
所述施力部包括滑杆和滑块,所述滑杆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所述滑块可以在滑杆上自由滑动;
所述连接套用于套在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并固定在所述适当位置处;
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施力部的滑杆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以实现滑杆的操作长度可调,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滑杆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且在与所述滑杆垂直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所述截止帽和所述滑块更靠近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所述滑杆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移动。
为了实现所述连接套与不同直径的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固定,优选地,所述连接套包括卡扣装置和设在所述卡扣装置一侧的固定连接口,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连接口内。
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上夹壳、下夹壳和螺栓结构,所述上夹壳的一端与下夹壳一端轴连接,所述上夹壳的另一端与下夹壳另一端通过螺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口设在所述上夹壳上,所述固定连接口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连接口螺纹连接。
为了实现滑杆相对于微骨折尖部有不同的角度,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所述滑杆与所述连接杆体间的角度的装置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能满足这一条件的连接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优选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包括支撑部、旋转部和第一拧紧螺丝和第二拧紧螺丝,
所述支撑部为叉臂结构,所述叉臂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二弧形凹槽、第二通孔对称设置;
所述旋转部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外壁光滑的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部以使所述滑杆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穿过,其部分外壁正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贴合;
所述第一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的外壁;所述第二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的另一侧外壁。
优选的,所述叉臂结构提供所述螺母旋转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滑杆与所述连接杆体的夹角α可调整。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器械在一般微骨折器械基础上做了实用改进,并与原微骨折器械有效结合,优选地,可以固定在微骨折器械的操作把手处,通过调节滑杆与连接杆体的角度,可实现滑杆相对于微骨折修复尖端部有不同的操作角度。通过调整连接套,可实现该器械与不同直径的微骨折本体固定,实现微骨折修复尖端部的快速立起;通过调节滑杆的长度,可以针对性用于不同骨骼特点的患者,降低因打孔过程中造成髌骨损坏的风险。另外滑杆的角度可调,可以匹配不同尖部角度的微骨折器械(微骨折专用手锥)。这样医生只需要一只手轻握操作把手,另外一只手(或者助手)滑动滑块,向上锤击滑杆截止帽,产生向上的冲量。这种向上的力,由连接杆传到微骨折器械的操作把手处,再传导到微骨折器械的尖端部,连续多次重复此动作,即可完成手术过程,节省医生力气。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器械,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以有效降低医生用力的水平,并且能够更好控制发力的力度,提升手术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与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固定连接后的其中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的第二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滑杆、11-截止帽、2-滑块、3-第二端、4-连接杆、5-微骨折修复尖端部、6-第一端、7-连接套、8-操作把手、71-上夹壳、72-下夹壳、73-螺栓结构、74-固定连接口,31-支撑部、32-旋转部、33-第一拧紧螺丝、34-第二拧紧螺丝、311-第一支撑臂、312-第二支撑臂,313-第一弧形凹槽、314-第二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主要包括施力部、连接套7以及连接杆4。所述施力部包括滑杆1和滑块2,所述滑杆1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11,所述滑块2可以在滑杆1上沿着滑杆1自由滑动。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套7用于套在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并固定在所述适当位置处,为了操作方便,优选地,在使用时所述连接套7可以套在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微骨折修复尖端部5和操作把手8的结合处并固定在该结合处,但在实际使用时还要考虑到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对连接套7的固定位置进行适当调整。所述连接杆4包括第一端6、第二端3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所述第一端6与所述连接套7固定连接,例如,所述第一端6垂直固定连接到所述连接套7上,所述第二端3与所述施力部的滑杆1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以实现滑杆1的操作长度可调,所述第一端6与所述第二端3在所述滑杆1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D1(即,图2中所述第二端3到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垂直距离)且在与所述滑杆1垂直的方向(即,图2中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D2,该实施例中第一距离D1可设为18cm,第二距离D2可设为12cm。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滑杆1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所述截止帽11和所述滑块2更靠近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所述滑杆1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移动。
举例而言,连接杆体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1、图2中所示的L形,凡是能够保证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与施力部相距适当距离以提供滑杆长度可调的空间的连接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器械在一般微骨折器械基础上做了实用改进,并与原微骨折器械有效结合,可以固定在微骨折器械的操作把手处,通过调节滑杆与连接杆体的角度,可实现滑杆与不同角度微骨折修复尖端部配合使用。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套包括卡扣装置和设在所述卡扣装置一侧的固定连接口,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连接口内。如图3所示,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上夹壳71、下夹壳72和螺栓结构73,所述上夹壳71的一端与下夹壳72一端轴连接,所述上夹壳71的另一端与下夹壳72另一端通过螺栓结构73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口74固设在所述上夹壳71上,所述固定连接口74内部设有内螺纹,第一端6设有外螺纹,第一端6与所述固定连接口74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7通过合理改进卡扣装置,使得通过调整连接套7,就可实现该器械与不同直径的微骨折本体固定,并可实现微骨折修复尖端部的快速立起。图3所示上夹壳与下夹壳为弧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夹壳与下夹壳还可以为带角度的夹壳,合在一起后为菱形。另外,夹壳还可以内嵌橡胶材质以更好地固定,可以固定在微骨折专用手锥的把手处。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端3包括支撑部31、旋转部32和第一拧紧螺丝33和第二拧紧螺丝34,所述支撑部31为叉臂结构,所述叉臂结构提供所述旋转部32旋转的空间,所述叉臂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311和第二支撑臂312,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313,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3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311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撑臂312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314,所述第二弧形凹槽314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312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二弧形凹槽、第二通孔对称设置;
所述旋转部32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1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12之间的外壁光滑的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部以使所述滑杆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穿过,其部分外壁正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贴合,优选地,所述旋转部32为球形螺母;
所述第一拧紧螺丝33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臂311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32的外壁;所述第二拧紧螺丝34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12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32的另一侧外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3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12与连接杆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旋转部32里边设有与滑杆螺纹连接的通孔,该设置可以调节滑杆的长度,进而可以针对性用于不同骨骼特点的患者,降低因打孔过程中造成髌骨损坏的风险。此外,该装置可以使滑杆和微骨折修复尖端部处于同一垂直线上,这种向上的力,由曲柄传到至微骨折器械操作把手,再传导到微骨折修复尖端部,连续多次重复此动作,即可完成手术过程,节省医生力气。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旋转部32,滑杆直接从所述第一支撑臂311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12之间穿过,所述第一拧紧螺丝33和所述第二拧紧螺丝34的力直接作用于滑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研究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二端3也可作为单独固定件使用在其他装置上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优选的,所述滑杆1与所述连接杆体的夹角α可调整,该角度α可在15°-135°范围内进行角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整个使用过程如下:通过滑动滑块2,使其向上敲击截止帽11,使得整个器械有向上的冲量,由于整套装置紧密结合,这使得微骨折修复尖端部5也带有向上的冲量,即可在软骨上进行微骨折操作。整个操作过程省力易行。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部、连接套以及连接杆,
所述施力部包括滑杆和滑块,所述滑杆的一端部设有截止帽,所述滑块可以在滑杆上自由滑动;
所述连接套用于套在并固定于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的适当位置处;
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其之间的连接杆体,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施力部的滑杆的另一端部活动连接以实现滑杆的操作长度可调,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滑杆延伸的方向上相距第一距离且在与所述滑杆垂直的方向上相距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部相较于所述截止帽和所述滑块更靠近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所述滑杆能够朝向或远离所述微骨折修复操作本体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包括卡扣装置和设在所述卡扣装置一侧的固定连接口,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固定连接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上夹壳、下夹壳和螺栓结构,所述上夹壳的一端与下夹壳一端轴连接,所述上夹壳的另一端与下夹壳另一端通过螺栓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口设在所述上夹壳上,所述固定连接口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连接口螺纹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包括支撑部、旋转部、第一拧紧螺丝和第二拧紧螺丝,
所述支撑部为叉臂结构,所述叉臂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凹槽中心设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二弧形凹槽、第二通孔对称设置;
所述旋转部为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的外壁光滑的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部以使所述滑杆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穿过,其部分外壁正好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贴合;
所述第一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的外壁;所述第二拧紧螺丝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螺纹连接,并施力于所述旋转部的另一侧外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臂结构提供所述螺母旋转的空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与所述连接杆体的夹角α可调整。
CN201922433201.1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Active CN212118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3201.1U CN21211822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3201.1U CN21211822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18228U true CN212118228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6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3201.1U Active CN212118228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18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8347A (zh) 庞氏带锁钢板及瞄准固定装置
CN209253081U (zh) 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器械
CN216724716U (zh) 钢板中置引导钳
CN209122415U (zh) 一种肘关节骨折复位钳
CN208573818U (zh) 一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定位器
CN212118228U (zh) 一种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辅助器械
CN205234503U (zh) 一种用于精确显示截骨面后倾角度的胫骨截骨辅助装置
CN206482649U (zh) 一种骨折复位固定钳
CN209864024U (zh) 带瞄准器的复位钳
CN206044789U (zh) 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器
CN209074854U (zh) 一种微创手术螺钉置入辅助装置
CN211834588U (zh) 一种固定件
CN107518941A (zh) 一种软组织扩张器
CN205411287U (zh) 一种适用于长骨骨折的自攻型髓内固定装置
CN211674498U (zh) 一种单段和多段骨折二维螺纹调整复位的骨科外固定支架
CN210056203U (zh) 一种术中经皮骨折端临时固定及复位装置
CN211460463U (zh) 一种骨牵引器
CN115886930A (zh) 一种髌骨微骨折钳
CN209996452U (zh) 无级调节穿针夹具
CN208958252U (zh) 一种距骨钻孔器械
CN202761428U (zh) 一种腕骨三脚融合器定位及钻孔辅助装置
CN208808626U (zh) 一种与胫骨弧度相匹配的可旋转弹性髓内钉
CN208130045U (zh) 骨折定位加压器
CN213075884U (zh) 克氏针置入引导定位器
CN206365914U (zh) 一种股骨远端截骨装置及其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Kangxi Biomedical (Shenzhen) Co.,Ltd.

Assignor: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475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uxiliary instrument for repairing joint cartilage injury using microfracture technolog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