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105965U -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 Google Patents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05965U
CN212105965U CN202020653195.0U CN202020653195U CN212105965U CN 212105965 U CN212105965 U CN 212105965U CN 202020653195 U CN202020653195 U CN 202020653195U CN 212105965 U CN212105965 U CN 212105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ed optical
monitoring
tunnel
optical fiber
tunne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531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爱武
褚卫江
吴家耀
徐全
刘加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531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05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05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05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杆和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测杆具有监测管,该监测管上下表面对称固定有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管上下的分布式光纤相互平行且均平行监测管轴向,该监测管上下的两所述BOTDR分布式光纤均连接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隧洞开挖领域。

Description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适用于隧洞开挖领域。
背景技术
隧洞在公路、水电、铁路、矿山等多个工程领域广泛应用,随着地下空间的进一步拓展,新意法(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方法,又称“ADECO-RS”方法)具有安全、可控、机械化程度高的特征,对于复杂环境下的隧洞工程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新意法强调了对隧洞掌子面超前核心土的监测。
在隧洞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前方超前核心土体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形,目前隧洞变形监测主要是对掌子面后洞身的变形特征进行监测,对于掌子面前方超前核心土体的变形情况的监测较少,一般监测掌子面超前核心土的挤出变形,针对掌子面效应(同时监测掌子面超前核心土预收敛变形及洞身收敛变形)监测的装置及方法较少。采用测斜管等方法进行监测,由于测量方向的限制,测斜仪难以在预埋的管道中水平向前推进。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隧洞,缺少对掌子面前方超前核心土体的监测,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杆和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测杆具有监测管,该监测管上下表面对称固定有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管上下的分布式光纤相互平行且均平行监测管轴向,该监测管上下的两所述BOTDR分布式光纤均连接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
所述监测管采用PVC管。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子面前方设为监测洞段,掌子面上往监测洞段钻设有若干钻孔,钻孔内插装有所述监测装置中的测杆并灌注浆液。
位于所述钻孔内的测杆上的两BOTDR分布式光纤连线为安装位置隧洞法线方向。
所述钻孔具有3个,分别位于隧洞拱顶及洞周对称位置。
所述监测洞段的长度为隧洞洞径的4-5倍。
一种基于所述监测结构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测杆的初始应变数据;
掌子面向前推进时,持续监测测杆的应变数据,了解隧洞掌子面前后的变形特征,即距离掌子面不同位置的收敛及预收敛变形情况,分析隧洞的掌子面效应;
根据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数据,分析掌子面超前核心土的稳定特征及隧洞洞身稳定特征;若隧洞洞身及超前核心土体变形较大或存在明显的不收敛特征,则必须加强支护或减小开挖进尺。
所述隧洞的变形特征根据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468246350000021
式中,y为隧洞变形;ε1为测杆上表面应变;ε2为测杆下表面应变;d为两分布式光纤之间的间距,即测杆中PVC管的直径;dx为分布式光纤采样间隔。
所述分布式光纤采样间隔置可根据精度需要设置为0.05m、0.1m、0.2m、0.5m、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根据BOTDR分布式光纤适用范围广、脉冲传递与应变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耐久性好、测量精度高、采样间距密等特征,监测掌子面超前核心土体的预收敛变形及掌子面后洞身的收敛变形,结合预收敛及收敛变形监测数据,获得隧洞的掌子面效应特征,有利于及时了解掌子面及洞身稳定状况,为隧洞开挖支护设计方案优化调整提供依据。本实用新型在掌子面上3个位置安装测杆,以减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监测结构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监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隧洞掌子面前后变形示意图。
图中:1、隧洞;2、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3、PVC管;4、BOTDR分布式光纤;5、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结构,隧洞掌子面前方设为监测洞段,从掌子面上往监测洞段钻设有3个钻孔,分别位于隧洞拱顶及洞周对称位置,钻孔平行隧洞轴线并沿监测洞段通长布置。
本例中在对应钻孔设置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具有测杆和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测杆同轴插装于钻孔内并注浆固定。测杆为PVC管,PVC管的上下表面对称固定有BOTDR分布式光纤,PVC管上下的两根分布式光纤相互平行且均平行PVC管轴向,该PVC管上下的两根BOTDR分布式光纤均连接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见图2),BOTDR分布式光纤的初始变形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装置获取,进行校零。本例中PVC管上下表面的两分布式光纤连线为安装位置隧洞法线方向,以便更好的对隧洞预收敛应变情况进行监测。
本实施例中监测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
选择监测洞段,监测洞段的长度一般设置为隧洞洞径的4-5倍,即当前掌子面前方4-5倍洞径的位置;
在监测洞段钻孔安装预埋测杆,为避免单个监测点的误差,选取洞周3个位置埋设,测杆的埋设位置可为隧洞拱顶及洞周对称位置;
在进行测杆安装时,控制上下表面两分布式光纤连线为安装位置隧洞法线方向。
本实施例中PVC管可适应隧洞掌子面推进过程中掌子面超前核心土体产生的预收敛变形及隧洞洞身产生的收敛变形。BOTDR分布式光纤固定于PVC管的上下两个表面,连接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收集隧洞开挖过程中的PVC管上下表面应变情况,根据PVC管上下两个表面的应变情况,可得到各位置的变形情况。
随着隧洞开挖至监测洞段某位置时,隧洞掌子面前后的产生一定的变形(见图3),隧洞的变形情况可根据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2468246350000041
式中,y为隧洞变形;ε1为PVC管上表面应变;ε2为PVC管下表面应变;d为两分布式光纤之间的间距,即PVC管的直径;dx为分布式光纤采样间隔,采样间隔可根据精度需要设置为0.05m、0.1m、0.2m、0.5m、1m等。
计算得到隧洞掌子面前后的变形情况,即可分析出隧洞的掌子面效应,可进一步的分析隧洞的稳定特征,优化调整开挖支护。
本实施例中基于监测结构的监测方法如下:
应变数据初始化,钻孔过程中,钻孔及PVC管由于多种因素产生一定的弯曲,在进行监测前(隧洞进一步开挖前),获取钻孔内PVC管初始的应变数据;
掌子面向前推进时,持续监测PVC管的应变数据,了解隧洞掌子面前后的变形特征,即距离掌子面不同位置的收敛及预收敛变形情况,分析隧洞的掌子面效应;
根据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数据,分析掌子面超前核心土的稳定特征及隧洞洞身稳定特征,以便调整隧洞开挖支护;若隧洞洞身及超前核心土体变形较大或存在明显的不收敛特征,则必须加强支护或减小开挖进尺。

Claims (6)

1.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杆和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测杆具有监测管,该监测管上下表面对称固定有BOTDR分布式光纤,监测管上下的分布式光纤相互平行且均平行监测管轴向,该监测管上下的两所述BOTDR分布式光纤均连接脉冲光及数据采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采用PVC管。
3.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掌子面前方设为监测洞段,掌子面上往监测洞段钻设有若干钻孔,钻孔内插装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监测装置中的测杆并灌注浆液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钻孔内的测杆上的两BOTDR分布式光纤连线为安装位置隧洞轴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具有3个,分别位于隧洞拱顶及洞周对称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洞段的长度为隧洞洞径的4-5倍。
CN202020653195.0U 2020-04-26 2020-04-26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Active CN212105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3195.0U CN212105965U (zh) 2020-04-26 2020-04-26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53195.0U CN212105965U (zh) 2020-04-26 2020-04-26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05965U true CN212105965U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12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53195.0U Active CN212105965U (zh) 2020-04-26 2020-04-26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059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5956A (zh) * 2020-04-26 2020-06-26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结构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5956A (zh) * 2020-04-26 2020-06-26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结构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5615B (zh) 一种用于地下深层土体位移的实时监测方法
CN106247965A (zh) 基于多功能智能锚杆的隧道围岩监测方法
CN104315988B (zh) 采动覆岩变形分布式光纤检测方法
CN109116411A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孔径的孔内微震传感器固定和回收装置
CN105973285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锚杆及其安装布设方法
CN106225818A (zh) 一种单点温补多功能智能锚杆及其安装布设方法
CN109540014A (zh) 一种用于隧道掌子面挤出变形监测方法
CN108918012A (zh) 一种用于地铁盾构隧道围岩扰动应力监测方法
CN205475177U (zh) 一种钻孔埋设土压力盒的固定装置
CN212105965U (zh)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及结构
CN201753600U (zh) 一种矿山竖井变形光纤监测装置
CN111577390A (zh) 隧道岩爆微震监测判识预警施工方法
CN105421501A (zh) 淤泥环境下锚杆工作状态及周围土体变形状况的监测方法
CN207649556U (zh) 一种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围岩线性位移和温度测量装置
CN209460413U (zh) 一种全断面网络化布设的土石坝位移监测系统
CN112050776A (zh) 一种盾构隧道围岩变形超前监测结构及监测方法
CN205898165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锚杆
CN111335956A (zh)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隧洞掌子面效应监测装置、结构及方法
CN106441060A (zh) 一种用于隧道注浆模型试验拱周位移监测装置与方法
CN212806987U (zh) 一种盾构隧道围岩变形超前监测结构
CN203021982U (zh) 用于地下深层土体位移的实时监测系统
CN108825134A (zh) 一种钻头导向系统及弧形长大管棚施工方法
CN110863477B (zh) 长距离水平冻结孔光纤陀螺测斜方法
CN117213438A (zh) 一种软岩隧道变形量监测方法
CN217424264U (zh) 基于拉绳位移计高精度隧道变形实时监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