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75311U - 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75311U CN212075311U CN202020322752.0U CN202020322752U CN212075311U CN 212075311 U CN212075311 U CN 212075311U CN 202020322752 U CN202020322752 U CN 202020322752U CN 212075311 U CN212075311 U CN 2120753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ndrel
- transition
- rolling
- rolling bearings
- belt convey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包括:安装架,在安装架上设有若干个过渡模块,每个过渡模块的结构均包括:一个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有一个滚动组件,滚动组件的结构包括:一根芯轴,在芯轴的两端上分别卡设有一个轴用挡圈,在两个轴用挡圈之间的芯轴上套装有数个滚动轴承,各个两相邻滚动轴承之间的芯轴上均套有一个轴套。上述的过渡机构采用滚动轴承对输送带进行支撑过渡后能使输送带的运行阻力大大降低,并且能大大减少输送带的磨损;另外,采用模块化设计后能使过渡机构的布置更加灵活,并且能大大降低过渡机构的生产成本;采用卡入的方式安装后能使所述的过渡机构安装和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生产中的饮料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背景技术
饮料容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带式输送装置进行输送,常用的带式输送装置有以皮带为输送带的皮带输送机、以网链为输送带的网链输送机;随着饮料输送线速度的提高,为了提高输送的稳定性,带式输送装置上的输送带需要通过过渡机构的支撑过渡来缩短两个带式输送装置之间的对接距离,对接处对接距离距离越小,输送的稳定性就越好;传统过渡机构的结构包括:安装于带式输送装置对接处的安装架,在安装架上设置有一块沿着带式输送装置左右宽度方向布置的过渡板,过渡板通过呈弧形的外端面对输送带进行支撑过渡,从而来缩短对接距离。传统过渡机构中的过渡板对输送带进行支撑过渡时,输送带会与过渡板产生滑动摩擦,这样就会使输送带的运行阻力较大,并且还会使输送带磨损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能降低输送带运行阻力并且能减少输送带磨损的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包括:安装于带式输送装置对接处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架上沿着带式输送装置左右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能对输送带进行支撑过渡的过渡模块,每个过渡模块的结构均包括:一个与安装架相固定的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置有一个滚动组件,滚动组件的结构包括: 一根与安装板相安装的芯轴,在芯轴的两端上分别卡设有一个轴用挡圈,在两个轴用挡圈之间的芯轴上套装有数个用于支撑输送带的滚动轴承,各个两相邻滚动轴承之间的芯轴上均套装有一个轴套,各个轴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滚动轴承内圈一对一相抵靠,使得轴套能隔开相邻的两个滚动轴承,并且能限制滚动轴承内圈旋转,两个轴用挡圈分别与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轴承的内圈一对一相抵靠,使得两个轴用挡圈能对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轴承进行限位,并且能限制滚动轴承内圈旋转;输送带回转输送时,输送带能带着各个滚动轴承的外圈一起旋转。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中:每个过渡模块中的芯轴和安装板的安装结构均为:在安装板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块,在每个安装块上均设置有一个卡槽,在芯轴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能卡入卡槽并且在卡入卡槽后能限制芯轴旋转的扁平段,芯轴能通过其两端上的扁平段分别一对一卡入安装板上的两个卡槽中而安装于安装板上,芯轴安装于安装板上后,芯轴能在输送带的按压下而不与安装板上的两个卡槽相脱开,并且安装板上的两个安装块能通过与对应侧的芯轴端面相抵靠而对芯轴进行左右限位。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中:在一个或者几个的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也分别设置有一个滚动组件,位于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的滚动组件的芯轴通过其两端上的扁平段分别卡入两相邻过渡模块对应侧一个卡槽中而安装于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芯轴安装于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后,芯轴能在输送带的按压下而不与两个卡槽相脱开,并且两相邻过渡模块上与芯轴两端相安装的两个安装块能通过与对应侧的芯轴端面相抵靠而对芯轴进行左右限位。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中:各个安装板上均设置有锁孔,各个安装板均通过穿过锁孔的螺栓可拆卸的锁于安装架上。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中:每个滚动组件上均设置有三个滚动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采用滚动轴承对输送带进行支撑过渡后能使输送带的运行阻力大大降低,并且能大大减少输送带的磨损,使得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另外,采用模块化设计后能使过渡机构的布置更加灵活多变,并且能大大降低过渡机构的生产成本;采用卡入的方式安装后能使所述的过渡机构安装和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省略输送带未画出)。
图3为图2中所示的过渡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滚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包括:安装于带式输送装置1对接处的安装架2,在安装架2上沿着带式输送装置1左右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九个能对输送带11进行支撑过渡的过渡模块3,每个过渡模块3的结构均包括:一个与安装架2相固定的安装板4,在安装板4上设置有一个滚动组件5,滚动组件5的结构包括: 一根与安装板4相安装的芯轴51,在芯轴51的两端上分别卡设有一个轴用挡圈52,在两个轴用挡圈52之间的芯轴51上套装有三个用于支撑输送带11的滚动轴承53,滚动轴承53可以是滚针轴承或者圆锥滚子轴承或者深沟球轴承;各个两相邻滚动轴承53之间的芯轴51上均套装有一个轴套54,各个轴套5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滚动轴承53内圈一对一相抵靠,使得轴套54能隔开相邻的两个滚动轴承53,并且能限制滚动轴承53内圈旋转,两个轴用挡圈52分别与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轴承53的内圈一对一相抵靠,使得两个轴用挡圈52能对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轴承53进行限位,并且能限制滚动轴承53内圈旋转;输送带11回转输送时,输送带11能带着各个滚动轴承53的外圈一起旋转。
采用滚动轴承53对输送带11进行支撑过渡后,输送带11和滚动轴承53之间会产生滚动摩擦,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相比,摩擦大大减少,使得输送带11的运行阻力能大大减小,从而使输送能更加稳定,并且能大大降低输送带11的磨损,延长输送带11的使用寿命。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过渡模块3中的芯轴51和安装板4的安装结构均为:在安装板4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块41,在每个安装块41上均设置有一个卡槽42,在芯轴51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能卡入卡槽42并且在卡入卡槽42后能限制芯轴51旋转的扁平段55,芯轴51能通过其两端上的扁平段55分别一对一卡入安装板4上的两个卡槽42中而安装于安装板4上,芯轴51安装于安装板4上后,芯轴51能在输送带11的按压下而不与安装板4上的两个卡槽42相脱开,并且安装板4上的两个安装块41能通过与对应侧的芯轴51端面相抵靠而对芯轴51进行左右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在四个的两相邻过渡模块3之间也分别设置有一个滚动组件5,位于两相邻过渡模块3之间的滚动组件5的芯轴51通过其两端上的扁平段55分别卡入两相邻过渡模块3对应侧的一个卡槽42中而安装于两相邻过渡模块3之间,芯轴51安装于两相邻过渡模块3之间后,芯轴51能在输送带11的按压下而不与两个卡槽42相脱开,并且两相邻过渡模块3上与芯轴51两端相安装的两个安装块41能通过与对应侧的芯轴51端面相抵靠而对芯轴51进行左右限位。
滚动组件5通过卡入两个卡槽42进行安装能使滚动组件5的安装和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两相邻过渡模块3之间也设置滚动组件5后能使输送带11的受力更加均匀,从而能适应更高速和更大载荷的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安装板4上均设置有两个锁孔43,各个安装板4均通过穿过锁孔43的螺栓可拆卸的锁于安装架2上。这样设置能使安装板4的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渡机构由于对过渡模块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使得过渡机构能根据输送带的宽度灵活增减过渡模块的数量,并且模块化后能开模批量生产过渡模块,使得过渡模块的生产成本能大大降低。
Claims (6)
1.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包括:安装于带式输送装置对接处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架上沿着带式输送装置左右宽度方向并排间隔设置有若干个能对输送带进行支撑过渡的过渡模块,每个过渡模块的结构均包括:一个与安装架相固定的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置有一个滚动组件,滚动组件的结构包括: 一根与安装板相安装的芯轴,在芯轴的两端上分别卡设有一个轴用挡圈,在两个轴用挡圈之间的芯轴上套装有数个用于支撑输送带的滚动轴承,各个两相邻滚动轴承之间的芯轴上均套装有一个轴套,各个轴套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滚动轴承内圈一对一相抵靠,使得轴套能隔开相邻的两个滚动轴承,并且能限制滚动轴承内圈旋转,两个轴用挡圈分别与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轴承的内圈一对一相抵靠,使得两个轴用挡圈能对最外侧的两个滚动轴承进行限位,并且能限制滚动轴承内圈旋转;输送带回转输送时,输送带能带着各个滚动轴承的外圈一起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过渡模块中的芯轴和安装板的安装结构均为:在安装板上并排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块,在每个安装块上均设置有一个卡槽,在芯轴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能卡入卡槽并且在卡入卡槽后能限制芯轴旋转的扁平段,芯轴能通过其两端上的扁平段分别一对一卡入安装板上的两个卡槽中而安装于安装板上,芯轴安装于安装板上后,芯轴能在输送带的按压下而不与安装板上的两个卡槽相脱开,并且安装板上的两个安装块能通过与对应侧的芯轴端面相抵靠而对芯轴进行左右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或者几个的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也分别设置有一个滚动组件,位于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的滚动组件的芯轴的两端分别与两相邻过渡模块上的两个安装板一对一相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或者几个的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也分别设置有一个滚动组件,位于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的滚动组件的芯轴通过其两端上的扁平段分别卡入两相邻过渡模块对应侧一个卡槽中而安装于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芯轴安装于两相邻过渡模块之间后,芯轴能在输送带的按压下而不与两个卡槽相脱开,并且两相邻过渡模块上与芯轴两端相安装的两个安装块能通过与对应侧的芯轴端面相抵靠而对芯轴进行左右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各个安装板上均设置有锁孔,各个安装板均通过穿过锁孔的螺栓可拆卸的锁于安装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滚动组件上均设置有三个滚动轴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22752.0U CN212075311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22752.0U CN212075311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75311U true CN212075311U (zh) | 2020-12-04 |
Family
ID=73562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22752.0U Active CN212075311U (zh) | 2020-03-16 | 2020-03-16 | 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7531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52455A (zh) * | 2020-03-16 | 2020-06-09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
-
2020
- 2020-03-16 CN CN202020322752.0U patent/CN21207531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52455A (zh) * | 2020-03-16 | 2020-06-09 |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075311U (zh) | 一种带式输送装置的过渡机构 | |
CN210064374U (zh) | 一种过道式输送机 | |
CN117302887A (zh) | 一种多模式推钢装置及其方法 | |
CN214732143U (zh) | 一种用于直线式分拣机的组合式小车 | |
CN216937684U (zh) | 一种新型锯机v型导向轮装置 | |
CN215923442U (zh) | 一种车轴输送线 | |
CN215158479U (zh) | 一种六角轴积放传动输送线 | |
CN211168661U (zh) | 一种可侧翻托辊组 | |
CN212314844U (zh) | 麦克纳姆轮式分拣机 | |
CN210001000U (zh) | 一种新型履带输送装置 | |
CN220165010U (zh) | 一种新型转向节用模组输送装置 | |
CN212711336U (zh) | 一种剪板机废钢输送装置 | |
CN214494616U (zh) | 一种可倾倒更换托辊的皮带机支架 | |
CN112573129A (zh) | 一种新型直线式分拣机 | |
CN109809139B (zh) | 一种人造板皮带运输机的改向辊 | |
CN212074542U (zh) | 一种膜包机赶膜区输送装置 | |
CN113602740A (zh) | 一种车轴输送线 | |
CN220466612U (zh) | 一种分体式皮带机传送辊 | |
CN217200440U (zh) | 旋转皮带机行走装置 | |
CN212768206U (zh) | 矿物输送机托辊机构 | |
CN220744274U (zh) | 一种多辊轮组合的皮带机托辊机构 | |
CN215046910U (zh) | 一种瓷砖上料装置 | |
CN213163939U (zh) | 钢护筒焊接装置 | |
CN221342465U (zh) | 一种烟叶提升输送装置 | |
CN210709180U (zh) | 一种链板式爬坡输送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