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输卷状货物的集装箱。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开放式运输方式,例如钢卷运输平台运输卷状货物(钢卷)。但是开放式运输方式安全性较差,且难以满足运输的水密性要求,容易造成钢卷锈蚀;另外,钢卷由吊具从开顶箱的顶部装入开顶箱内,开顶箱内部设置有凹槽,用于放置钢卷并限制其横向移动,并采用钢丝绳进行绑扎;且卷状货物一般只是单程运输,回程运输由于底部凹槽无法作为普通干货箱使用,必须空箱回程,造成重大的运输成本损失,运输效率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底架,所述底架包括底架本体和至少一对底架盖板,所述底架本体上设置有凹槽,成对的所述底架盖板中的每一个均通过相应的铰链装置铰接在所述底架本体上;所述铰链装置包括第一轴,所述底架盖板以所述第一轴为旋转轴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翻转,所述底架本体上还设置有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轴平行设置的第二轴,当成对的所述底架盖板中的每一个均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底架盖板覆盖所述凹槽;当成对的所述底架盖板中的每一个各自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底架盖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轴抵接,成对的所述底架盖板形成V形以支撑卷状货物。
优选地,所述底架盖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底架盖板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底架盖板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位于所述凹槽外。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设置有限位凹部,在所述底架盖板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轴与所述限位凹部卡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凹部具有与所述第二轴的外表面贴合的内凹面。
优选地,在所述底架盖板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凸伸出所述底架本体,所述第二端收容在所述底架本体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轴沿所述底架本体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下方,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轴更靠近所述凹槽。
优选地,成对的所述底架盖板形成所述V形的夹角为95°至150°。
优选地,所述底架还包括保险销,所述保险销设置在所述底架本体上,所述保险销构造为在所述底架盖板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与所述限位凹部抵接,以限制所述底架盖板的翻转。
优选地,所述保险销上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保险销沿水平方向在初始限位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当所述保险销处于所述初始限位位置时,所述弹性装置处于原始状态,所述保险销与所述限位凹部形成在所述底架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的抵接;当所述保险销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弹性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所述保险销完全脱离所述限位凹部。
优选地,所述保险销包括滑套、销杆和与所述销杆枢转连接的限位杆,所述销杆和所述限位杆在所述滑套内可移动,当所述保险销处于所述初始限位位置时,所述限位杆收容在所述滑套内;当所述保险销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限位杆被拉出所述滑套而枢转以限位所述保险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盖板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换,这样,去程运输卷状货物到目的地,回程就可以作为普通干货箱运输常规货物回程,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底架盖板直接支撑卷状货物,能够运输更大尺寸的卷状货物。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底架立体图,其中,底架盖板处于关闭位置;
图2为沿图1中A-A线所截的剖视图;
图3为底架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的底架的剖视图;
图4为示出保险销的底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保险销处于初始限位位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保险销处于释放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例,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其包括一个用于装载货物的底架1。集装箱可以为折叠式集装箱,也可以为标准集装箱或其他类型的集装箱。
底架1包括底架本体11和至少一对底架盖板12。如图2所示,底架本体11上设置有凹槽13,图2中的左右两个底架盖板12(即一对底架盖板12)均通过铰链装置铰接在底架本体11上。图2中所示的一对底架盖板12在凹槽13的两侧相对布置。底架1可以包括多对底架盖板12(参考图1),多对底架盖板12沿底架本体11的长度方向依次地布置。对应地,参考图4,底架本体11可以包括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底架横梁14,以及将多个底架横梁14连成一个整体的连接件15。每一个底架盖板12的翻转运动在相邻的底架横梁14形成的空间内进行。
下面以图2中所示的右侧的底架盖板12为例,详细说明该底架盖板12以及连接该底架盖板12至底架本体11的铰链装置的具体结构。
铰链装置包括第一轴21,第一轴21可以沿底架本体1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底架本体11上,底架盖板12以第一轴21为旋转轴在关闭位置(如图2所示)和打开位置(如图3所示)之间可翻转。底架本体11上还设置有第二轴22,第二轴22与第一轴21平行设置。当底架盖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底架盖板12覆盖凹槽13,集装箱的底架1可具有平整的承载面;当底架盖板12处于打开位置时,其端部与第二轴22抵接,图2所示的一对底架盖板12形成V形以支撑卷状货物。在成对的底架盖板12均处于关闭位置时,可以用于运输常规货物,诸如堆码的货物或者散货。而当需要运输卷状货物时,可以将成对的底架盖板12翻转到打开位置。
底架盖板12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21和与第一表面121相对的第二表面122。第一表面121为底架盖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的外表面(即图1中所示的上表面),第二表面122上设置有耐磨橡胶板123(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耐磨橡胶板123,在底架盖板12翻转到打开位置(如图3所示)时,耐磨橡胶板123直接接触卷状货物,可以达到耐磨、防滑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轴22可以设置成沿底架本体11的高度方向位于第一轴21的下方,且沿底架本体11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第一轴21更靠近凹槽13。由此,对于图2中右侧的底架盖板12而言,其可以由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顺时针翻转到达打开位置。
进一步地,底架盖板12可以包括第一端124和第二端125。如图2所示,第一端124在底架盖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位于凹槽13内,第二端125在底架盖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位于凹槽13外。进一步地,底架盖板12的第二端125可以设置有限位凹部126,在底架盖板12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二轴22与限位凹部126卡合。图2中所示的限位凹部126为自底架盖板12的第二端125向内凹陷而形成。进一步地,限位凹部126具有与第二轴22的外表面贴合的内凹面127。由此,通过第二轴22与限位凹部126的内凹面127的卡合,能够定位该底架盖板12。
如图3所示,在底架盖板12处于打开位置时,底架盖板12的第一端124凸伸出底架本体11,底架盖板12的第二端125收容在底架本体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理解为,第二端125收容在相邻的底架横梁14所形成的空间中。由此,既节约了空间,又能够运输较大尺寸(直径)的卷状货物,例如钢卷。
图2中所示的左侧的底架盖板12以及所对应的铰链装置的结构可以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右侧的底架盖板12以及对应的铰链装置的结构相同。也就是说成对的底架盖板12以及相应的铰链装置可以是关于凹槽13对称的结构。为了行文简洁,不再赘述。
参考图3,成对的底架盖板12处于打开位置时所形成的V形的夹角可以在95°至105°150°之间选定。该夹角根据第二轴22和第一轴21的相对位置关系来选定。第二轴22沿底架本体11的宽度方向相对于与之对应的第一轴21越靠近凹槽13,所形成的夹角越大。如图3所示,该夹角为99°,可以运载外径φ800~φ1900的钢卷,钢卷与图3中所示的左右两个底架盖板12的切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满足:大于等于钢卷直径φ的60%。
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底架1还可以包括保险销31。保险销31用于控制底架盖板12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的转换。下面结合图4、图5和图6对保险销31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保险销31设置在底架本体11上,保险销31构造为在底架盖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限制底架盖板12的翻转。如图5和图6所示,保险销31可以设置为沿底架本体11的宽度方向可移动。具体地,如图4所示,保险销31穿设在连接件15上的第一滑套151与底架1的端壁16上的第二滑套161中,保险销31上设置有弹性装置,保险销31在初始限位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当保险销31处于初始限位位置(如图5所示)时,弹性装置处于原始状态(未发生形变),保险销31卡持底架盖板12的端部,可以理解为保险销31与限位凹部126形成在底架本体11的高度方向上的抵接;当保险销31处于释放位置(如图6所示)时,弹性装置处于压缩状态(发生形变),保险销31完全脱离底架盖板12的限位凹部126。由此,通过保险销31卡持底架盖板12的第二端125,当底架盖板12处于关闭位置时,不会向外翻转(这里已经默认为底架盖板12不会朝向凹槽13,即向内进行翻转,可以理解为默认图2中所示的右侧的底架盖板12不会逆时针翻转),当保险销31完全脱离底架盖板12的第二端125时,底架盖板12可以从关闭位置向外翻转到打开位置。
具体地,保险销31可以包括销杆和与销杆枢转连接的限位杆311,销杆可以包括承载销312和与承载销312相连的连接杆313,销杆和限位杆311在第一滑套151和第二滑套161内可移动。当保险销31处于初始限位位置时,限位杆311收容在第二滑套161内;当保险销31处于释放位置时,限位杆311被拉出第二滑套161而(如图6所示向下)枢转以限位保险销31。
弹性装置可以设置在连接杆313上,弹性装置具体可以包括压簧314和挡圈315。当保险销31处于初始限位位置时,压簧314未被压缩,当拉动露出底架1的端壁16的保险销拉环316,而使限位杆311伸出第二滑套161向下枢转后,保险销31定位于释放位置,此时,压簧314在挡圈315与第二滑套161之间被压缩。当枢转抬起保险销拉环316后,保险销31可以借助弹性回复力再次回到初始限位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底架盖板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换,这样,去程运输卷状货物到目的地,回程就可以作为普通干货箱运输常规货物回程,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底架盖板直接支撑卷状货物,能够运输更大尺寸的卷状货物。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