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2010170U - 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10170U
CN212010170U CN202020782424.9U CN202020782424U CN212010170U CN 212010170 U CN212010170 U CN 212010170U CN 202020782424 U CN202020782424 U CN 202020782424U CN 212010170 U CN212010170 U CN 212010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od
hole
display structur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824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漫铁
方位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ehma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Lehma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Lehma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edman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Lehman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824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10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10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10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结构和显示屏,包括箱体、第一杆体和第一模组;第一模组设置于箱体,第一模组与箱体磁性连接,第一模组设置有第一抵接面,箱体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杆体活动穿设于第一通孔内以与第一抵接面抵接或分离。将第一模组吸附于箱体,移动第一杆体,使得第一杆体抵接于第一抵接面,由于第一抵接面朝向下层模组设置,第一杆体能够向第一抵接面提供支撑从而避免第一模组在重力作用下朝靠近下层模组的方向运动,第一杆体能够支撑第一模组,从而避免第一模组的重量压在下层模组,且在拆卸下层模组后,第一模组不会因重力影响而移动,避免下层模组的位置被占用,从而使得下层模组可以较好地安装回原来的位置,使得维护下层模组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背景技术
在显示屏领域中,显示屏的屏体较大时,屏体会采用多个模组拼接的形式实现,这样就存在上层模组承载下层模组的情形。因每一模组自身受到重力作用,上层模组会挤压下层模组,越是下层的模组所承受的压力越大。在维护过程中,当需要拆卸下层模组时,因上层模组的重力影响而轻微下坠使得下层模组的拆卸较为困难。同样的,当下层模组拆卸下来后,因上层模组的重力影响而轻微下坠,导致原先下层模组的安装位置被占用,难以将下层模组装回原来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一种显示结构,包括箱体、第一杆体和第一模组;
所述第一模组设置于箱体,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箱体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模组设置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杆体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模组的一端设置有锥面,所述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一模组的一端开设有六角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朝远离第一模组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部凸起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限位面抵接以防所述第一杆体从所述第一通孔中脱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伸入部、导向部和螺接部,所述伸入部朝向所述第一模组设置,所述伸入部设置有锥面,所述锥面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部滑动抵接,所述导向部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螺接部的截面面积,所述导向部凸起于所述螺接部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朝远离所述第一模组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部凸起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面活动抵接于所述限位部,所述螺接部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部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与所述箱体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面朝向所述第二模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模组设置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朝向相同设置,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杆体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杆体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以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组的边沿和所述第二模组的边沿抵接。
一种显示屏,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显示结构的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结构的一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且分别示出了显示结构的不同安装状态;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各附图中,10、显示结构;100、箱体;101、第一通孔;110、限位部;200、第一杆体;201、六角凹槽;202、限位面;210、伸入部;211、锥面;220、导向部;230、螺接部;310、第一模组;311、第一抵接面;312、底壳;313、基板;314、发光单元;320、第二模组;400、六角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结构10,包括箱体100、第一杆体200和第一模组310;所述第一模组310设置于箱体100,所述第一模组310与所述箱体100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模组310设置有第一抵接面311,所述箱体100开设有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杆体200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1内以与所述第一抵接面311抵接或分离。具体地,所述第一抵接面用于朝向下层模组设置。
如图1所示,上述的显示结构10,所述第一抵接面311用于朝向地面设置,拼装时第一模组310下方设置下层模组(图未示),可以理解,下层模组可以为另一显示结构10的第一模组310,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模组。将第一模组310吸附于箱体100,移动所述第一杆体200,使得所述第一杆体200抵接于第一抵接面311,由于第一抵接面311朝向下层模组设置,这样,第一杆体200能够向第一抵接面311提供支撑从而避免第一模组310在重力作用下朝靠近下层模组的方向运动,这样,第一杆体200能够支撑第一模组310,从而避免第一模组310的重量压在下层模组上,从而避免下层模组承受较大压力,且在拆卸下层模组后,第一模组310不会因重力影响而移动,避免下层模组的位置被占用,从而使得维护后的下层模组可以较好地安装回原来的位置,使得维护下层模组更加方便。可以理解,第一抵接面用于在安装显示结构后朝向地面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模组为第二模组。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结构10还包括第二模组320,所述第二模组320与所述箱体100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面311朝向所述第二模组320设置。这样,第一杆体200能够支撑第一模组310,从而避免第一模组310的重量压在第二模组320上,从而避免第二模组320承受较大压力,且在拆卸第二模组320后,第一模组310不会因重力影响而移动,避免第二模组320的位置被第一模组310占用,从而使得维护后的第二模组320可以较好地安装回原来的位置,使得维护第二模组320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结构10,包括箱体100、第一杆体200和至少两个模组。各所述模组并列设置于箱体100,各所述模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模组310和第二模组320,所述第一模组310和所述第二模组320分别与所述箱体100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模组310设置有第一抵接面311,所述第一抵接面311朝向所述第二模组320设置,所述箱体100开设有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杆体200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1内,以与所述第一抵接面311抵接或分离。
请结合图2至图4所示,图2至图4为第一杆体310的运动状态图,上述的显示结构10,所述第二模组320用于靠近地面设置,即所述第一抵接面311用于朝向地面设置,所述第一模组310的重力方向朝向第二模组320所在的位置。将第一模组310和第二模组320吸附于箱体100,移动所述第一杆体200,使得所述第一杆体200抵接于第一抵接面311,由于第一抵接面311朝向第二模组320设置,这样,第一杆体200能够向第一抵接面311提供支撑从而避免第一模组310在重力作用下朝靠近第二模组320的方向运动,这样,第一杆体200能够支撑第一模组310,从而避免第一模组310的重量压在第二模组320上,从而避免第二模组320承受较大压力,且在拆卸第二模组320后,第一模组310不会因重力影响而移动,避免第二模组320的位置被第一模组310占用,从而使得维护后的第二模组320可以较好地安装回原来的位置,使得维护第二模组320更加方便。可以理解,各实施例中,第一模组310为相对于第二模组320的上层模组,第二模组320为相对于第一模组310的下层模组,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上层模组下坠,避免上层模组占用下层模组的安装空间。
为使得杆体稳定地在通孔内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壁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杆体200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这样,通过螺纹连接,转动第一杆体200时,能够使得第一杆体200相对于第一模组310运动,以实现第一杆体200能够稳定地在通孔内活动,同时,所述第一杆体200靠近第一模组31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311时,由于螺纹连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第一杆体200即可更好地固定于箱体100上,进而使得第一杆体200能够较好向所述第一模组310提供更好地支撑作用。
为实现第一模组310位置的微调,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200靠近所述第一模组310的一端设置有锥面211,所述锥面211与所述第一抵接面311抵接或分离。具体地,所述第一杆体200靠近第一模组310的一端设置为锥体结构,所述锥面211设置于所述椎体结构的外周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椎体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端的截面面积,具体地,椎体结构的第一端朝向第一模组310,随着第一推杆沿通孔的壁部旋转,椎体结构的第一端朝向第一模组310运动,使得第一抵接面311沿所述锥面211滑动,第一抵接面311抵接于锥面211的不同位置时,第一模组310相对于第二模组320的位置也不同,以此微调第一模组310相对于第二模组320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椎体结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端的截面面积,具体地,椎体结构的第二端朝向第一模组,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即使将椎体结构反向设置,只要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面能够沿锥面滑动,依然能够实现微调第一模组相对于第二模组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面设置有与锥面相匹配的斜面,这样,随着锥面运动则可以微调第一模组的位置。
为实现第一模组位置的微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模组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由靠近所述第一模组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向远离第一杆体的轴线的方向倾斜,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或分离。具体地,所述第一抵接面沿所述斜面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模组在靠近或远离第二模组的方向上运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随着所述第一杆体朝向第一模组运动,第一杆体能够不断推动所述第一模组向远离第二模组的方向运动,从而微调所述第一模组相对于第二模组的位置,有助于调整第一模组使其固定在箱体的预设位置上。
应当理解的是,目前的显示结构为实现更佳的显示效果,会将上层模组的边沿和下层模组的边沿抵接,由于上层模组和下层模组均只通过磁性与箱体连接,受到重力影响,上层模组会紧紧地抵接于下层模组,导致下层模组很难实现从箱体上拆卸下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组310的边沿和所述第二模组320的边沿抵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组310的边沿和所述第二模组320的边沿抵接能够消除第一模组310和第二模组320的间隙,使得由第一模组310和第二模组320构成的屏体显示效果更佳,同时,配合本申请中的第一杆体200,即使第一模组310和第二模组320抵接,也能够较方便地拆下第二模组320,具体地,由于第一杆体200固定了第一模组310,这样,第一模组310不会向第二模组320施加压力,在未受压力的情况下,第二模组320能够顺利地从箱体100拆卸下来,为了更便捷地拆卸第二模组320,能够配合通过第一杆体200的斜面或锥面还可以使得第一模组310朝远离第二模组320的方向运动,这样,能够在需要拆卸第二模组320时,使得第一模组310与第二模组320不抵接,进一步避免第一模组310给第二模组320造成影响,并腾出更大的空间给第二模组320拆卸和安装,方便第二模组320的拆卸和安装。
为便于转动所述第一杆体200,如图2至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200远离所述第一模组310的一端开设有六角凹槽201,六角凹槽201用于与六角匙400连接,这样,能够通过六角匙400伸入六角凹槽201内并转动第一杆体200,使得第一杆体200能够沿通孔壁部的外螺纹转动。
为提升第一杆体200与第一模组310的配合效率,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200设置有限位面202,所述限位面202朝远离第一模组310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壁部凸起设置有限位部110,所述限位面202活动抵接于所述限位部110用于与所述限位面202抵接以防所述第一杆体200从所述第一通孔101中脱离。将第一杆体200从第一抵接面311上脱开时,限位部110能够有助于避免第一杆体200朝远离第一模组310的方向从箱体100脱开,这样,不需要另外存放第一杆体200,也能够方便下次将第一杆体200伸至第一模组310,提升了第一杆体200与第一模组310的配合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结构还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模组设置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朝向相同设置,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杆体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杆体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以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或分离。当第二模组往下还具有其他模组时,则能通过第二杆体固定所述第二模组,避免第二模组下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组还包括第三模组、第四模组、……、第N模组。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三模组、第四模组、……、第N模组在一列上依次排列,即,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三模组、第四模组、……、第N模组并列设置。在各模组与箱体磁性连接的基础上,所述显示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N-1杆体。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N-1杆体分别一一对应固定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三模组、第四模组、……、第N-1模组。这样,即可使得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N-1模组在箱体上获得固定,避免某一模组拆卸时位置被占用的情况,使得维护更加便捷。同时,第N模组为最下层的模组,由于第N-1模组获得了固定,因此安装位置不会被占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结构还包括第N杆体,用于固定第N模组,以固定最下方一排的模组,这样,也能够较好的固定第N模组,使其与第N-1模组的距离更好地被调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结构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第N杆体的结构相同,以此更好地对第一模组、第二模组……第N模组进行固定。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200包括依次连接的伸入部210、导向部220和螺接部230。所述伸入部210朝向所述第一模组310设置。所述伸入部210设置有锥面211,所述锥面211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311。所述导向部220与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壁部滑动抵接。所述导向部220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螺接部230的截面面积。所述导向部220凸起于所述螺接部230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面202,所述限位面202朝远离第一模组310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1的壁部凸起设置有限位部110,所述限位面202活动抵接于所述限位部110。所述螺接部230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部110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螺接部230和限位部110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杆体200与第一通孔101的壁部螺纹连接。伸入部210的锥面能够在抵接于第一抵接面311时微调第一模组310相对于第二模组320的位置,以使得第一模组310能够朝靠近或远离第二模组320的方向运动,这样,当第一模组310朝远离第二模组320的方向运动时,能够有助于拆卸第二模组320,当第一模组310朝靠近第二模组320的方向运动时,能够有助于消除第一模组310和第二模组320的间隙,提升显示效果,同时锥面抵接于第一抵接面311,以此给第一模组310提供支撑,避免第一模组310的重量压在第二模组320上。导向部220的限位面202和限位部110的配合能避免第一杆体200从箱体100远离第一模组310的方向脱出。同时,第一杆体200与通孔配合的整体结构较为简洁且紧凑,易于生产制造。
请结合图2至图4,以查看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结构10的安装过程,图2中,第一模组310和第二模组320吸附在箱体100上,第一杆体200处于未与第一抵接面311抵接的状态,此时,第一模组310的重量压在第二模组320上。
图3中,使用六角匙400插入第一杆体200的六角凹槽201内,拧动六角匙400,第一杆体200因为与箱体100的内螺纹配合作用下转动,向第一模组310移动。
第一杆体200运动至图4状态,图4中,第一杆体200的锥面211与第一模组310底壳的边框下檐接触,即第一杆体200的锥面211与第一模组310的第一抵接面311抵接,以此可以停止第一杆体200的转动。此时,第一模组310受到第一杆体200的支撑,不会因重力的等外力因素而下坠,避免了占用第二模组320的位置,使得第二模组320能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拆卸和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一个显示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两个显示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三个显示结构,值得一提的是,显示结构的数量还可以继续递增,单一显示结构的显示面积相等情况下,越多显示结构拼成的显示屏更大,尤其适用于拼接型显示屏,且通过上述的显示结构,所述第二模组用于靠近地面设置,即所述第一抵接面用于朝向地面设置,所述第一模组的重力方向朝向第二模组所在的位置。将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吸附于箱体,移动所述第一杆体,使得所述第一杆体抵接于第一抵接面,由于第一抵接面朝向第二模组设置,这样,第一杆体能够向第一抵接面提供支撑从而避免第一模组在重力作用下朝靠近第二模组的方向运动,这样,在拆卸第二模组后,第一模组不会因重力影响而移动,避免第二模组的位置被占用,从而使得维护后的第二模组可以较好地安装回原来的位置,使得维护第二模组更加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模组即为发光模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发光模组为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发光模组。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组310包括底壳312、基板313和发光单元314,所述基板313的一面与所述发光单元314连接,所述基板313与所述底壳312连接,且所述底壳312的至少部分由基板313背离发光单元314的一面向远离发光单元314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底壳312的内侧设置为第一抵接面311,所述底壳312还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箱体100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连接,以实现将所述第一模组310固定于箱体1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第一杆体和第一模组;
所述第一模组设置于箱体,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箱体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模组设置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杆体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以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杆体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模组的一端设置有锥面,所述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一模组的一端开设有六角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朝远离第一模组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部凸起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限位面抵接以防所述第一杆体从所述第一通孔中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伸入部、导向部和螺接部,所述伸入部朝向所述第一模组设置,所述伸入部设置有锥面,所述锥面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部滑动抵接,所述导向部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螺接部的截面面积,所述导向部凸起于所述螺接部的位置设置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朝远离所述第一模组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通孔的壁部凸起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面活动抵接于所述限位部,所述螺接部的外周侧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部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模组,所述第二模组与所述箱体磁性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面朝向所述第二模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模组设置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朝向相同设置,所述箱体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杆体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杆体活动抵接于所述第二抵接面以与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或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的边沿和所述第二模组的边沿抵接。
10.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结构。
CN202020782424.9U 2020-05-12 2020-05-12 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Active CN212010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2424.9U CN2120101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82424.9U CN2120101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10170U true CN212010170U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09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82424.9U Active CN212010170U (zh) 2020-05-12 2020-05-12 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10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3293A (zh) * 2021-03-16 2022-09-20 西安青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拼接固定结构、显示屏和显示屏安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3293A (zh) * 2021-03-16 2022-09-20 西安青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拼接固定结构、显示屏和显示屏安装方法
CN115083293B (zh) * 2021-03-16 2024-01-23 西安青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拼接固定结构、显示屏和显示屏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7734B (zh) 平板显示器安装装置
US8451594B2 (en) Universal stand for multivision
CN212010170U (zh) 显示结构和显示屏
CN210073193U (zh) Led显示组件
CN104183198B (zh) 一种新型角度调节器及可调节角度的led屏灯箱
CN102109153A (zh) 中空杆走线定位装置
CN101896053A (zh) 散热模组
CN112270896B (zh) 模组安装结构及显示屏
CN112932062A (zh) 一种升降桌架
CN206191196U (zh) 云台与三脚架的快速连接装置
CN118361437B (zh) 一种模块式拼接悬挂安装的led显示屏及其安装方法
JP2009021731A (ja) 薄型テレビジョンの支持構造
CN202422615U (zh) 用于led显示屏安装的磁柱结构
CN111107719B (zh) Led箱体及led显示屏
CN112040710A (zh) 一种环氧树脂pcb电路板
US20050125962A1 (en) Locking structure for combing a hook and a hanging ring
JP6931703B2 (ja) ナット
CN111312542B (zh) 按键盒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06443U (zh) 拆卸装置
WO2023130342A1 (zh) 显示模组的组装件、显示模组和拼接显示装置
CN110035627B (zh) 后壳固定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0660339A (zh) 拆卸装置
CN208744658U (zh) 一种可调式套筒扳手系统
US20120080581A1 (en) Rotary reading stand
CN21750329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数据采集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