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风机、新风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双离心式风机中,电机设置在两个风叶轮中间时,左右两侧风叶一般为镜像关系,而两侧风叶轮轮毂的朝向一般也为镜像关系,在安装装配时容易将左右两侧风叶轮装反,左右两侧风叶轮装反时,即左风轮装在了电机右侧,右风轮装在了电机左侧,此时风叶形状与旋转方向不匹配,使离心风机无法有效的吸风,导致双离心式风机运行异常,需要返厂处理,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镜像安装时两种风叶轮零件轮毂形状一致,仅风叶形状不一致,两种风叶轮很容易混淆,增加物料管理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风机、新风装置和空调器,离心风机中的两个风叶轮的结构一样,安装时无需区分,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单一物料管理容易,无需区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机,包括电机、风叶轮和蜗壳,所述风叶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风叶轮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风叶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风叶轮的结构相同,且同向安装在所述电机的左右两侧的输出轴上。
离心风机采用双叶轮使吸气量更大,换气效率更高,而且两个风叶轮的结构完全一样,安装时无需区分左右叶轮,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叶轮相同属于单一物料,物料管理容易,无需区分;只要确定一个风叶轮的朝向,即可确定另一个风叶轮的朝向,进一步提高了离心风机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蜗壳包括前蜗壳和后蜗壳,所述前蜗壳和所述后蜗壳为可拆卸连接。
维修或更换电机和风叶轮时,只需将前蜗壳拆下,即可更换或维修,不用将离心风机整个从空调器中拆下来。
进一步地,所述蜗壳内设置有两个并列设置的风叶轮容纳腔,两个所述风叶轮容纳腔独立设置。
两个风叶轮容纳腔独立设置,防止左右两侧的进风互相干扰,降低风速从而降低进风量。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风叶轮容纳腔之间设置有电机容纳腔。
电机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机,将电机先安装于后半腔中,然后前半腔和后半腔合在一起,形成容纳电机的电机容纳腔,电机容纳腔可对电机的输出轴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为阶梯轴,所述输出轴与电机相连的部分直径较大为大轴端,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的直径较小为小轴端,大轴端与小轴端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平台,所述限位平台设置在大轴端上。
限位平台能防止风叶轮的轮毂与输出轴发生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上述的离心风机,还包括导风部件,所述导风部件的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相对,所述导风部件的前表面设置有出风口。
导风部件对离心风机的出风进行导流,并进一步限定了出风方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离心风机的进风口外侧。
净化模块可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避免室外的大颗粒物质和有害物质进入到室内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新风装置,还包括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新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面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或后面板侧面设有与所述新风装置进风口位置对应的侧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装置与所述前面板之间还设置有下支撑板。
下支撑板可以支撑导风部件,减小导风部件的振动,从而减小出风噪音,另外下支撑板还可以减小新风装置的噪音的传播,降低室内噪音,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离心风机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风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新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新风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空调器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离心风机;110-电机;111-输出轴;112-限位平台;120-风叶轮; 121-轮毂;122-风叶安装部;123-风叶;124-轮圈;125-中心孔;130-蜗壳;131-前蜗壳;132-后蜗壳;133-风叶容纳腔;134-电机容纳腔;200- 新风装置;210-导风部件;220-净化模块;300-空调器;310-前面板;320- 后面板;311-新风出口;321-空气进口;330-下支撑板;331-第一开口; 332-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离心风机100,包括电机110、风叶轮120和蜗壳130,风叶轮120 与电机110连接,电机110和风叶轮120设置于蜗壳130内,所述风叶轮 120为两个,所述两个风叶轮120的结构相同,且同向安装在电机110的左右两侧的输出轴111上。
离心风机采用双叶轮使吸气量更大,换气效率更高,而且两个风叶轮的结构完全一样,安装时无需区分左右叶轮,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叶轮相同属于单一物料,物料管理容易,无需区分。
风叶轮120包括轮毂121、风叶安装部122、风叶123和轮圈124,轮毂121设置在风叶轮120中间,轮毂121外边缘与风叶安装部122连接,风叶安装部122为圆环形板状结构,风叶安装部122上安装风叶123,风叶 123包括多个叶片,多个叶片在风叶安装部122上间隔布置,风叶123的外边缘周向设置有轮圈124,用于进一步固定叶片的位置,保持多个叶片之间彼此的间距。
所述轮毂121为辐射状结构,且沿风叶轮的轴线方向向一侧凸起,风叶轮120的安装方向,通过轮毂地朝向来确定,可以假定风叶轮120的安装方向为轮毂121的凸起方向,也可以假定风叶轮120的安装方向为轮毂 121的凹陷方向。
两个风叶轮120在电机110的输出轴111上同向安装,只要确定一个风叶轮120的安装方向,即可确定另一个风叶轮120的安装方向,进一步提高了离心风机的安装效率。两个风叶轮120同向安装指的是:安装完成后两个风叶轮120的轮毂的凸起或凹陷方向相同。
轮毂121和风叶安装部122会阻挡进风,因此轮毂121和风叶安装部 122的面积越大进风量越小,在满足风叶轮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轮毂121和风叶安装部122的面积,从而增大离心风机的进风量。
轮毂121的中心设置有中心孔125,中心孔125的截面形状与电机110 的输出轴的截面形状相匹配,例如可为方形、椭圆形、五边形、六边形或不规则形状,防止轮毂121与电机110的输出轴发生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中电机110的输出轴111为阶梯轴,输出轴111与电机110 相连的部分直径较大为大轴端,输出轴111的自由端的直径较小为小轴端,大轴端与小轴端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平台112,限位平台设置在大轴端,防止风叶轮的轮毂121与输出轴111发生相对转动。
蜗壳130包括前蜗壳131、后蜗壳132,前蜗壳131与后蜗壳132为可拆卸连接,优选螺钉连接。维修或更换电机110和风叶轮120时,只需将前蜗壳131拆下,即可更换或维修,不用将离心风机100整个从空调器中拆下来。
蜗壳130内部设置两个并列设置的风叶轮容纳腔133,两个风叶轮容纳腔133独立设置,两个风叶轮容纳腔133相背的开口为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两个风叶轮120分别设置在两个风叶轮容纳腔133内,所述蜗壳130还包括出风口,出风口朝上。
两个风叶轮容纳腔独立设置,防止左右两侧的进风互相干扰,降低风速从而降低进风量。
两个风叶轮容纳腔分别分为前半腔和后半腔,前半腔与前蜗壳131一体成型,后半腔与后蜗壳132一体成型。
两个风叶轮容纳腔133中间设置有电机容纳腔134,用于安装电机110。
电机容纳腔134包括电机容纳腔前半腔和电机容纳腔后半腔,电机容纳腔前半腔与前蜗壳131一体成型,电机容纳腔后半腔与后蜗壳132一体成型,电机容纳腔前半腔和电机容纳腔后半腔与电机110输出轴111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半圆形凹槽,电机容纳腔前半腔和电机容纳腔后半腔合在一起后,形成容纳电机110的电机容纳腔134,并同时对电机110的输出轴 111进行限位。
实施例2
一种新风装置200,包括离心风机100与导风部件210,导风部件210 与离心风机100的蜗壳130可拆卸连接,新风装置200与室外空气连通,可以将室外空气吸入室内,实现更换室内新鲜空气的功能。
导风部件210的下表面设置有进风口,与离心风机100的出风口相对,导风部件210的前表面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室内环境连通,导风部件 210对离心风机100的出风进行导流,并进一步限定了出风方向。
导风部件的前表面指的是背离墙面的一面,后表面指的是靠近墙面的一面。
新风装置200还包括净化模块220,所述净化模块220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蜗壳130的左右进风口外侧,净化模块220可以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避免室外的大颗粒物质和有害物质进入到室内环境中。
实施例3
一种空调器300,包括新风装置200、前面板310和后面板320,新风装置200安装于前面板310和后面板320之间,且位于空调器300的下部,前面板(310)或后面板(320)侧面设有两个侧进风口,侧进风口与蜗壳进风口相对。
参见附图7,后面板320与蜗壳130进风口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空气进口321,所述空气进口321与室外空气连通,或者同时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连通。
前面板310与导风部件210的出风口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新风出口 311。
新风装置200与前面板310之间还设置有下支撑板330,下支撑板330 与导风部件210对应位置处设置第一开口331,可以支撑导风部件210,减小导风部件210的振动,从而减小出风噪音,另外下支撑板330还可以减小新风装置200的噪音的传播,降低室内噪音,提高舒适度。
下支撑板330与净化模块220对应位置处设置第二开口332,净化模块 220穿过所述第二开口332,更换净化模块220时,只需要拆下前面板310,即可更换净化模块220,无需拆卸下支撑板330。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