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00420U - 一种城市洪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洪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000420U CN212000420U CN202020617096.7U CN202020617096U CN212000420U CN 212000420 U CN212000420 U CN 212000420U CN 202020617096 U CN202020617096 U CN 202020617096U CN 212000420 U CN212000420 U CN 2120004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d
- channel
- flood channel
- urban
- early war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405 prev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3070 Equus zeb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02 de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88 decontamin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32 deod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40 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包括洪道,所述洪道两侧均依次设置有绿地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所述绿地人行道与洪道侧壁顶端之间安装有用于防止行人跌入洪道内的栏杆;所述洪道底部分别预设有相互独立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所述洪道底部设有阻挡固体杂质的水篦子,水篦子通过管路与洪道连通。本新型洪道系统通过铺设专用污水管道和雨洪管道能够实现雨污分流,解决洪道散发恶臭局面。同时通过对洪道的改进,使洪道在有大洪水行洪,平时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场所,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领域,尤其涉及市政防洪装置或者防洪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洪道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洪道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汛期城市的洪水通过洪道系统进行排泄,有力的保障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城市洪道成为城市黑臭水体的主要排放通道,加之洪道内杂草丛生,洪道周边居民随意顷倒垃圾,城市洪道已成为一座城市中藏污纳垢的场所,洪道周边臭气熏天,对环境影响大,给周边居民带来生活和精神负担。
现有技术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820215687.4,公开了一种槽栅式坡面汇流截洪道结构,以解决现有库外洪水进入库内增加污水量且无法实现完全的清污分流的问题。包括主截洪道、次截洪道、主栅格,在库区外边坡上设置主截洪道,在主截洪道的旁侧上方设置次截洪道,在主截洪道的上口设置主栅格,主栅格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双截洪道的设置避免了山石掉入截洪道以及泥沙淤积的问题同时增大截流能力,将库外坡面汇流完全截住,实现清污分流,减少库内水量,保证库内水量能储存在库面调蓄库容内。截洪道截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下的排洪标准,与库面调蓄库容相结合实现清污分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能保证截洪能力足够,实现尾矿库周围完全截洪。上述现有技术与本申请主要都是洪道的结构设计,用途并不完全适用于城市洪道设计要求。
现有技术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920306095.8,公开了一种溢洪道,包括溢洪道主体,溢洪道主体包括底板,所述溢洪道主体分为设置于低洼地带上方的低洼段以及设置于非低洼地带的非低洼段;还包括在低洼地带开挖的稳定基础、设置于基础上的可允许水流穿过的支撑墩,低洼段的底板固定于支撑墩顶部;非低洼段的底板设置于自然地面清基后的基础上,低洼段与非低洼段合并形成直线连续的具有斜度的溢洪道主体。该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工程施工安全和排水问题。
目前对城市洪道进行治的基本措施是在其两岸修筑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护堤外再未进行其它治理,洪道的功能没有完全被挖掘。本新型洪道系统通过铺设专用污水管道和雨洪管道能够实现雨污分流,解决洪道散发恶臭局面。同时通过对洪道的改进,使洪道在有大洪水行洪,平时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场所,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城市洪道和污水防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城市洪道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洪道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溢流;非泄洪时期存在异味严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根据城市实际,提出了一种规划合理,当处于非汛期时,本系统能够同时发挥道路绿化、居民活动休闲和城市排水作用;由于雨水和污水独立设置排放通道,避免了因混排引起的恶臭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当汛期来临时,上游洪道能够及时的对下游洪道发出警示,避免不必要的人身财产损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包括洪道,所述洪道两侧均依次设置有绿地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所述绿地人行道与洪道侧壁顶端之间安装有用于防止行人跌入洪道内的栏杆;所述洪道底部分别预设有相互独立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所述雨水管道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管路与洪道连通,任一个管路与洪道之间安装有用于阻挡固体杂质的水篦子;
所述机动车道的水平高度低于绿地人行道,机动车道靠近绿地人行道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口,排水口通过设置在洪道侧壁上的管路与洪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栏杆间隔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通过阶梯连通绿地人行道和洪道底部的人行踏步,所述人行踏步分布于洪道两侧。
优选地,所述洪道底部为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5度。所述洪道底部为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度。
优选地,所述洪道上部绿地人行道边上安装有照明灯具。
优选地,所述洪道底部安装有健身体育设施。
优选地,所述洪道人行踏步处设有水阀,水阀与城市供水管网连通。
优选地,所述洪道的上游设置有截洪墙和洪水预警装置,洪道下游沿线两侧设置有间隔安装并与洪水预警装置通信的声音预警单元和信息显示屏。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声音预警单元和信息显示屏安装在人行的桥上。
优选地,所述截洪墙设置有多道,相邻两道之间的间隔不低于50米,沿洪道中的水流方向截洪墙依次增高且任一截洪墙底部具有日常排水通道。所述洪道底部设有检修井,相邻检修井之间的间隔不低于50米,检修井分别与雨水管和污水管相通,检修井盖设有锁定结构,沿洪道下游方向开启。值得说明的是:检修井盖的有锁定结构和朝洪道上游,无锁定结构的朝洪道下游,这样设置,当有大洪水时,检修井盖不会因洪水而被冲开。
优选地,所述洪水预警装置包括用于作为触发单元并采集水位高度的水位传感器,采集实时影像的摄像单元,用于处理水位传感器和摄像单元传来的数据信息的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预警信息和实时影像分别传送到声音预警单元和信息显示屏进行下游的洪道周边预警。所述洪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跨两侧绿地人行道的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模型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中:1-机动车道;2-绿地人行道;3-栏杆;4-桥;5-洪道;6-人行踏步;7-水阀;8-水篦子;9-雨水管道;10-污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用于实现汛期防洪,非汛期实现道路绿化、人员休闲、排水防臭的功能,具体结合说明书附图1-3所示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包括洪道5,所述洪道5两侧均依次设置有绿地人行道2和机动车道1,所述绿地人行道2与洪道5侧壁顶端之间安装有用于防止行人跌入洪道5内的栏杆3;所述洪道5底部分别预设有相互独立的雨水管道9和污水管道10,所述雨水管道9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管路与洪道5连通,任一个管路与洪道5之间安装有用于阻挡固体杂质的水篦子8;所述洪道5底部安装有健身体育设施。所述洪道5上部绿地人行道2边上安装有照明灯具。
所述机动车道1的水平高度低于绿地人行道2,机动车道1靠近绿地人行道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口,排水口通过设置在洪道5侧壁上的管路与洪道5连通。所述栏杆3间隔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通过阶梯连通绿地人行道2和洪道5底部的人行踏步6,所述人行踏步6分布于洪道5两侧。所述洪道5底部为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5度。所述洪道5底部为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本实施例采用最佳的角度设置,采用倾斜角度为3度。
当处于非汛期时:洪道5底部是干燥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10进行密闭排放,与其他任何雨水、洪水排放管道相互独立,不具有臭味逸出的条件,达到良好的防臭效果。雨水管及污水管道正上方设有检修井,针对污水管道的维护口设置可以采用间隔设置的可拆卸密闭口实现,图中未示出,可采用现有技术结构即可。譬如,采用带密封橡胶的下水道盖,亦可以定制可开闭密封仓门等。设置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方便日常的维护清淤,其二是当管网发生堵塞时进行分段式排故,以尽快的找到堵塞段,进行污水管道10的复通。由于机动车道1处于地面最低水平面,当在下雨时,雨水会逐渐汇集到机动车道1内,这样可以保证绿地人行道2不会积水,不影响行人的正常通行。汇集在机动车道1内的雨水通过排水口流入洪道5的底部的雨水管道9中,由于洪道5底部呈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雨水将以最短的距离流入洪道5底部中央,最终通过最近的水篦子8进入雨水管道进入城市地下排水网络。据统计,由于城市的汛期与非汛期的比基本在1:73-125之间,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全年处于汛期,需要通过洪道排泄洪水的时间,平均不足一周,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非汛期,98%以上的时间人们可以利用洪道5作为休闲健身场所,不仅节省了城市土地利用率,还能为居民提供就近的锻炼场所,可谓是一举多得。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健身器材都是满足露天安装使用的要求,具有防锈防腐的作用,当汛期来临时,洪水的排放并不会对健身器材造成消极影响,只需要在汛期之后对器材进行日常清理即可,并不会对健身器材的维护带来额外的成本。
实施例2: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城市洪道系统的实用性和预警性,进一步结合说明书附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所述洪道5的上游设置有截洪墙和洪水预警装置,洪道5下游沿线两侧设置有间隔安装并与洪水预警装置通信的声音预警单元和信息显示屏。
本实施例中,所述截洪墙设置有多道,相邻两道之间的间隔不低于50米,沿洪道5中的水流方向截洪墙依次增高且任一截洪墙底部具有日常排水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洪水预警装置包括用于作为触发单元并采集水位高度的水位传感器,采集实时影像的摄像单元,用于处理水位传感器和摄像单元传来的数据信息的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预警信息和实时影像分别传送到声音预警单元和信息显示屏,向洪道5下游的周边预警。所述洪道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跨两侧绿地人行道2的桥4,以方便市民的通行,省略了道路中段斑马线或者人行天桥的设置。
一般而言,当汛期来临时,一般局部较小降水时,洪道5内的洪水量较小,洪水会通过雨水管道9进行排泄,当有持续的大面积强降水时,此时洪道5内不会有人员进行休闲锻炼,当洪水量超过一定限度(即超过雨水管道最大的排泄量),洪水会通过洪道5进行排泄。当洪道5上游沟谷发生局部强降水时而洪道5下游没有降水时,此时洪道5会有人员活动,当洪水量小时,洪水通过雨水管道9进行排泄,当洪水量超过一定限度(即超过雨水管道最大的排汇流量),洪水进入洪道5进行排泄,此时触发报警器,洪道5两侧的信息显示屏及喇叭进行报警,洪道5内的人员进行撤离。本实施例将起到良好的保险作用。其原理如下:当安装与上游的洪水预警装置检测到洪水来临,将作为触发报警的条件,中央控制单元将向声音预警单元和信息显示屏分别发送预警信息,以提示洪道5下游的居民/市民知悉泄洪信息,以便及时撤离。本实施例中的洪水预警装置采用水位传感器实现,当水位达到甚至超过预设水位时,则触发中央控制器的报警,由中央控制器发出系统预设的声音预警信息至声音预警单元,譬如扬声器或者扩音喇叭;同时,将洪道5上游通过摄像单元采集的画面实时传送至分布于洪道5下游的多个信息显示屏。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预警系统虽已属于现有技术,并且现有技术中亦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但针对城市防洪,泄洪,结合本申请独有的城市洪道系统的使用,收到了现有技术不具有的技术效果,从整个城市洪道系统技术方案而言,尚属首例。本实施例中,人行踏步处所设置的水阀7,当大洪水过后,通过此水阀7连接软管,对洪道底部进行清洗,清洗后可供居民健身修闲。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洪道(5),所述洪道(5)两侧均依次设置有绿地人行道(2)和机动车道(1),所述绿地人行道(2)与洪道(5)侧壁顶端之间安装有用于防止行人跌入洪道(5)内的栏杆(3);所述洪道(5)底部分别预设有相互独立的雨水管道(9)和污水管道(10),所述雨水管道(9)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管路与洪道(5)连通,任一个管路与洪道(5)之间安装有用于阻挡固体杂质的水篦子(8);
所述机动车道(1)的水平高度低于绿地人行道(2),机动车道(1)靠近绿地人行道(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排水口,排水口通过设置在洪道(5)侧壁上的管路与洪道(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栏杆(3)间隔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通过阶梯连通绿地人行道(2)和洪道(5)底部的人行踏步(6),所述人行踏步(6)分布于洪道(5)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洪道(5)底部为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5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洪道(5)底部为两侧向中间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3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洪道(5)底部安装有健身体育设施。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洪道(5)的上游设置有截洪墙和洪水预警装置,洪道(5)下游沿线两侧设置有间隔安装并与洪水预警装置通信的声音预警单元和信息显示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洪道(5)底部设有检修井,相邻检修井之间的间隔不低于50米,检修井分别与雨水管和污水管相通,检修井盖设有锁定结构,沿洪道(5)下游方向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洪水预警装置包括用于作为触发单元并采集水位高度的水位传感器,采集实时影像的摄像单元,用于处理水位传感器和摄像单元传来的数据信息的中央控制单元,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预警信息和实时影像分别传送到声音预警单元和信息显示屏进行下游的洪道(5)周边预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洪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洪道(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横跨两侧绿地人行道(2)的桥(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17096.7U CN212000420U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一种城市洪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17096.7U CN212000420U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一种城市洪道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000420U true CN212000420U (zh) | 2020-11-24 |
Family
ID=73416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1709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000420U (zh) | 2020-04-22 | 2020-04-22 | 一种城市洪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00042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47469A (zh) * | 2021-01-06 | 2021-04-13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杂截面自防水水道结构及其模板和施工方法 |
-
2020
- 2020-04-22 CN CN202020617096.7U patent/CN21200042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47469A (zh) * | 2021-01-06 | 2021-04-13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杂截面自防水水道结构及其模板和施工方法 |
CN112647469B (zh) * | 2021-01-06 | 2022-04-12 |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复杂截面自防水水道结构的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67445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 |
US10968616B1 (en) | Water drainage system | |
CN212000420U (zh) | 一种城市洪道系统 | |
CN219343420U (zh) | 一种用于高架立交桥的一体化成品海绵城市排水收集系统 | |
CN216041644U (zh) | 雨污水分流沟渠管材 | |
CN215977570U (zh) | 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 |
CN109898387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系统 | |
CN206503213U (zh) |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 |
CN214994492U (zh) | 海绵城市生物滞留结构 | |
CN210766240U (zh) | 一种海绵型城市道路结构 | |
CN210916859U (zh) | 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海绵设施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 |
CN205907784U (zh) | 一种居民小区的排水系统 | |
CN222796126U (zh) | 山区公路排水结构 | |
CN214613408U (zh) | 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 |
CN216713255U (zh) | 一种用于屋面下落管旁的生态雨水过滤装置 | |
AU2004100990A4 (en) | Roads and pavement areas as an alternative rainwater catchment | |
CN221502186U (zh) | 生物滞留沟结构 | |
LANE | W MAIN STREET | |
CN110777729A (zh) | 一种堡垒式水利工程 | |
CN212053507U (zh) | 结合屋面虹吸排水雨污分流排水装置 | |
CN218345843U (zh) | 一种市政路面人行道雨水收集装置 | |
CN217679517U (zh) | 一种山前公路的路域环境修复引排水系统 | |
CN211341091U (zh) |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防积水的排水结构 | |
CN114753318B (zh) | 一种混凝土重力坝下游坝坡结构 | |
CN215011948U (zh) | 一种景观设计的植物缓冲带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