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4647U -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74647U CN211974647U CN202020317753.6U CN202020317753U CN211974647U CN 211974647 U CN211974647 U CN 211974647U CN 202020317753 U CN202020317753 U CN 202020317753U CN 211974647 U CN211974647 U CN 2119746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utch
- clamping
- disc
- electronic lock
-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锁离合器,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安全性较高,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离合器包括驱动盘、转动盘、离合块和弹性复位件,驱动盘的一侧设有把手连接部,另一侧设有环形凸缘;转动盘的一侧设有锁体连接部,另一侧设有转动凸台,转动凸台位于环形凸缘内,且能够沿环形凸缘的内侧面自转,转动凸台设有卡槽;离合块包括固定部、卡接部和配重部,固定部转动连接在驱动盘上,环形凸缘对应离合块设有避让开口,转动离合块可使卡接部与卡槽卡接;配重部与卡接部相对固定部对称设置;弹性复位件的一端固定在卡接部上,另一端固定在驱动盘上,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卡接部与卡槽分离。本实用新型用于电子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家居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普及。其中,电子锁是拥有计算机软件及大数据等相关互联网新技术的全新安全防护产品,具有极高的便利性与安全性,目前,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锁在门锁市场的地位。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离合器,如图1所示,包括电控驱动机构01、离合装置、离合换向块02和转动块03,离合装置设置在转动块03上、并由电控驱动机构01驱动,以实现离合换向块02和转动块03的传动配合,离合换向块02和转动块03之间还设有复位扭簧04。其中,离合装置包括销钉05、压缩弹簧06、套筒07,套筒07设在销孔031内,销钉05插入套筒07,销钉05位于套筒07内的外周上设有限位凸缘051,限位凸缘051与套筒07外端限位配合,压缩弹簧06套设销钉05外、并压接在限位凸缘051与销孔031之间;销钉05外端伸出转动块03外,销钉05内端指向转动块03内的圆腔。
在使用上述电子锁的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销钉在外力冲击下由于惯性运动会被插入至转动块的直槽内进而被破解开锁,存在安全隐患;销钉的安装比较麻烦,需设计专用治具,几乎无法返修;另外,该离合器占用空间较大,实施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锁离合器,安全性较高,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包括:驱动盘,驱动盘的一侧设有把手连接部,另一侧设有环形凸缘;转动盘,转动盘的一侧设有锁体连接部,另一侧设有转动凸台,转动凸台位于环形凸缘内,且能够沿环形凸缘的内侧面自转,转动凸台设有卡槽;离合块,离合块包括固定部、卡接部和配重部,固定部转动连接在驱动盘上,环形凸缘对应离合块设有避让开口,转动离合块可使卡接部与卡槽卡接;配重部与卡接部相对于固定部对称设置;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的一端固定在卡接部上,另一端固定在驱动盘上,且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卡接部与卡槽分离。
可选地,转动凸台包括圆形凸台以及设置在圆形凸台外圈上的第一限位块,圆形凸台与环形凸缘同心设置,第一限位块与环形凸缘内侧面抵靠,卡槽设置于圆形凸台上;环形凸缘的避让开口处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块,卡槽与避让开口相对,且第一限位块与两个第二限位块中的一个抵靠。
进一步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螺旋形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与驱动盘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与卡接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卡接部包括卡勾和摆臂,摆臂远离驱动盘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与第一限位块抵靠的第二限位块上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一弹簧套在第一固定柱上,第二弹簧套在第二固定柱上。
进一步地,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圆形凸台的转动中心点对称。
进一步地,锁体连接部远离转动凸台的表面设有标识,标识与第一限位块相对应。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控驱动装置,电控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离合块转动,以使卡接部与卡槽卡接。
可选地,电控驱动装置为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铁和推杆;电磁铁通电时,驱动推杆推动卡接部与卡槽卡接;电磁铁断电时,推杆复位,卡接部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卡槽脱离。
可选地,电控驱动装置为电机离合器,电机离合器包括驱动电机和顶杆,驱动电机正转,驱动顶杆推动卡接部与卡槽卡接;驱动电机反转,驱动顶杆复位,卡接部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卡槽脱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包括驱动盘、转动盘、离合块和弹性复位件,驱动盘的一侧设有把手连接部,用于固定连接门把手,另一侧设有环形凸缘;转动盘的一侧设有锁体连接部,用于固定连接驱动锁体运动的方钢,另一侧设有转动凸台,转动凸台设有卡槽,转动凸台位于环形凸缘内,且能够沿环形凸缘的内侧面自转。此时,转动盘的转动与驱动盘的转动相互独立,转动门把手不能实现门锁的打开与关闭。其中,上述离合块包括固定部、卡接部和配重部,固定部转动连接在驱动盘上,环形凸缘对应离合块设有避让开口,转动离合块可使卡接部与卡槽卡接,配重部与卡接部相对于固定部对称设置;弹性复位件的一端固定在卡接部上,另一端固定在驱动盘上,且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卡接部与卡槽分离。
这样的话,当施加推动力使卡接部与卡槽卡接时,转动门把手可使得驱动盘带动转动盘转动,进而使得方钢驱动锁体运动,实现门锁的打开与关闭。当推动力撤销时,卡接部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卡槽脱离,转动盘的转动与驱动盘的转动相互独立,转动门把手不能实现门锁的打开与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离合块包括固定部、卡接部和配重部,且固定部与驱动盘转动连接,在受外力冲击时,离合块不会相对于驱动盘产生位移;另外,配重部与卡接部相对于固定部对称设置,在受外力冲击时,卡接部与配重部会产生相反的转动趋势,可以相互抵消外力冲击导致的转动,离合块可以保持静止不动,且离合块还会受到弹性复位件的弹力的作用,故不会导致驱动盘与转动盘形成转动副,无法被破解开锁,安全性较高,且安装较为简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锁离合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的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的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的离合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的离合块与转动盘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的离合块与转动盘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电控驱动机构;02-离合换向块;03-转动块;031-销孔;04-复位扭簧;05-销钉;051-限位凸缘;06-压缩弹簧;07-套筒;1-驱动盘;11-把手连接部;12-环形凸缘;121-第二限位块;1211-第二固定柱;2-转动盘;21-锁体连接部;211-标识;22-转动凸台;221-圆形凸台;2211-卡槽;222-第一限位块;3-离合块;31-固定部;32-卡接部;321-卡勾;322-摆臂;3221-第一固定柱;33-配重部;4-弹性复位件;41-扭簧;411-第一弹簧;412-第二弹簧;5-电控驱动装置;51-电磁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电子锁离合器,参照图2、图3和图5,包括:驱动盘1,驱动盘1的一侧设有把手连接部11,另一侧设有环形凸缘12;转动盘2,转动盘2的一侧设有锁体连接部21,另一侧设有转动凸台22,转动凸台22位于环形凸缘12内,且能够沿环形凸缘12的内侧面自转;离合块3,离合块3转动连接在驱动盘1上,环形凸缘12对应离合块3设有避让开口,转动离合块3可使离合块3与转动盘2卡接;弹性复位件4,弹性复位件4的一端固定在离合块3上,另一端固定在驱动盘1上,且弹性复位件4处于自然状态时,离合块3与转动盘2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参照图2、图3和图5,包括驱动盘1、转动盘2、离合块3和弹性复位件4,驱动盘1的一侧设有把手连接部11,用于固定连接门把手,另一侧设有环形凸缘12;转动盘2的一侧设有锁体连接部21,用于固定连接驱动锁体运动的方钢,另一侧设有转动凸台22,转动凸台22设有卡槽2211,转动凸台22位于环形凸缘12内,且能够沿环形凸缘12的内侧面自转。此时,转动盘2的转动与驱动盘1的转动相互独立,转动门把手不能实现门锁的打开与关闭。其中,上述离合块3包括固定部31、卡接部32和配重部33,固定部31转动连接在驱动盘1上,环形凸缘12对应离合块3设有避让开口,转动离合块3可使卡接部32与卡槽2211卡接,配重部33与卡接部32相对于固定部31对称设置;弹性复位件4的一端固定在卡接部32上,另一端固定在驱动盘1上,且弹性复位件4处于自然状态时,卡接部32与卡槽2211分离。
这样的话,当施加推动力使卡接部32与卡槽2211卡接时(参照图8),转动门把手可使得驱动盘1带动转动盘2转动,进而使得方钢驱动锁体运动,实现门锁的打开与关闭。当推动力撤销时(参照图7),卡接部21在弹性复位件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卡槽2211脱离,转动盘2的转动与驱动盘1的转动相互独立,转动门把手不能实现门锁的打开与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离合块3包括固定部31、卡接部32和配重部33,且固定部31与驱动盘1转动连接,在受外力冲击时,离合块3不会相对于驱动盘1产生位移;另外,配重部33与卡接部32相对于固定部31对称设置,在受外力冲击时,卡接部32与配重部33会产生相反的转动趋势,可以相互抵消外力冲击导致的转动,离合块3可以保持静止不动,且离合块3还会受到弹性复位件4的弹力的作用,故不会导致驱动盘1与转动盘2形成转动副,无法被破解开锁,安全性较高,且安装较为简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参照图2、图3和图4,上述转动凸台22包括圆形凸台221以及设置在圆形凸台221外圈上的第一限位块222,圆形凸台221与环形凸缘12同心设置,第一限位块222与圆形凸缘内侧面抵靠,卡槽2211设置于圆形凸台221上;环形凸缘12的避让开口处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块121,卡槽2211与避让开口相对,且第一限位块222与两个第二限位块121中的一个抵靠。应理解,在电子锁的使用的过程中,通常朝第一方向转动为解锁,朝第二方向转动为反锁,一般来说,第一方向为顺时针,第二方向为逆时针。其中,直接将上述第一限位块222朝与其抵靠的第二限位块121的方向转动,即可以实现反锁;另外,当离合块3与转动盘2分离时,第一限位块222朝远离与其抵靠的第二限位块121的方向可以转动,防止门把手断裂,安全性好,且转动该驱动盘1不会带动转动盘2运动,门锁不会被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6,上述弹性复位件4为扭簧41,该扭簧4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螺旋形的第一弹簧411和第二弹簧412,第一弹簧411与驱动盘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412与卡接部32固定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扭簧41可产生的形变量较大,弹性恢复力较好,扭簧41的可靠性较高;当离合块3与转动盘2分离时,离合块3可以快速恢复至初始位置,用户体验较高。
上述扭簧41的两端与卡接部32以及驱动盘1固定连接的位置并不唯一,示例性的,参照图2、图4和图5,上述卡接部32包括卡勾321和摆臂322,摆臂322远离驱动盘1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3221,第一弹簧411套在摆臂322上的第一固定柱3221上;其中,卡勾321的勾形设计,具有一定的自锁性,卡接效果较好。应理解,第一弹簧411固定在卡勾321上需考虑第一弹簧411的固定结构的设计要避开对卡勾321与卡槽2211的配合造成影响,而在摆臂322上设计第一弹簧411的固定结构不会对卡勾321与卡槽2211的配合造成影响,故第一弹簧411套在摆臂322上的第一固定柱3221上的固定方式较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与第一限位块222抵靠的第二限位块121上设有第二固定柱1211,第二弹簧412套在第二固定柱1211上。相较于第二弹簧412固定在驱动盘1的其它位置,第二限位块121与卡槽2211的距离较近,所需要的扭簧41的大小较小,扭簧41的制造成本较低,且离合块3与转动盘2卡接后,扭簧41的形变量较大,弹性恢复力较大,离合块3可以快速恢复至初始位置,用户体验较高。
应理解,根据不同是应用情景,例如,顺时针旋转门把手开门,逆时针旋转门把手开门,以上两种应用情景不能在同一离合器的同一个卡接位实现。因此,参照图3、图4和图5,卡槽2211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圆形凸台221的转动中心点对称。此时,可以根据顺时针旋转门把手或逆时针旋转门把手来选择转动盘2的安装位置,即通过将转动盘2旋转180°,使离合块3的卡接部32与不同的卡槽2211对应卡接来对应顺时针旋转的门把手或逆时针旋转的门把手。
具体的,参照图2和图7,以驱动盘1设有转动盘2的一侧为例,当第一限位块222与靠近卡接部32的第二限位块121抵靠时,两个卡槽2211中的一个裸露在避让开口处,此时,驱动盘1逆时针即可实现反锁,且当离合块3与转动盘2卡接,驱动盘1顺时针旋转可以打开门锁。当第一限位块222与靠近配重部33的第二限位块121抵靠时,两个卡槽2211中的另一个卡槽2211裸露在避让开口处,此时,驱动盘1顺时针即可实现反锁,且当离合块3与转动盘2卡接,驱动盘1逆时针旋转可以打开门锁。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情景,通用性较强。
进一步的,由于不同的应用情景,电子锁离合器所包括的转动盘2的安装位置不同,因此,为了便于区分转动盘2的安装位置,进而保证摆簧的正确安装,参照图2、图3和图4,锁体连接部21远离转动凸台22的表面设有标识211,标识211与第一限位块222相对应。此时,通过锁体连接部21远离转动凸台22的表面即可识别第一限位块222与两个第二限位块121中的哪一个抵靠,且可以直接根据标识211的位置确认转动盘2是否安装到位。
参照图2、图3和图5,为了给离合块3的转动提供驱动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锁离合器还包括电控驱动装置5,电控驱动装置5能够驱动离合块3转动,以使卡接部32与卡槽2211卡接。其中,电控驱动装置5撤去驱动力时,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离合块3与转动盘2自然分离。基于此,上述离合块3与转动盘2的卡接可以通过电控驱动装置5实现自动控制,智能化较高,用户体验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控驱动装置5为电磁继电器51,电磁继电器51包括电磁铁和推杆;电磁铁通电时,驱动推杆推动卡接部32与卡槽2211卡接;电磁铁断电时,推杆复位,卡接部32在弹性复位件4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卡槽2211脱离。此时,推杆复位的动作无需通电,结构简单,且使用成本较低。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控驱动装置5为电机离合器,电机离合器包括驱动电机和顶杆,驱动电机正转,驱动顶杆推动卡接部32与卡槽2211卡接;驱动电机反转,驱动顶杆复位,卡接部32在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卡槽2211脱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盘,所述驱动盘的一侧设有把手连接部,另一侧设有环形凸缘;
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侧设有锁体连接部,另一侧设有转动凸台,所述转动凸台位于所述环形凸缘内,且能够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侧面自转,所述转动凸台设有卡槽;
离合块,所述离合块包括固定部、卡接部和配重部,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在所述驱动盘上,所述环形凸缘对应所述离合块设有避让开口,转动所述离合块可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配重部与所述卡接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对称设置;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接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盘上,且所述弹性复位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凸台包括圆形凸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凸台外圈上的第一限位块,所述圆形凸台与所述环形凸缘同心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环形凸缘内侧面抵靠,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圆形凸台上;
所述环形凸缘的避让开口处的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卡槽与所述避让开口相对,且所述第一限位块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中的一个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螺旋形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驱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卡接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卡勾和摆臂,所述摆臂远离所述驱动盘的表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一限位块抵靠的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设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弹簧套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上,所述第二弹簧套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所述圆形凸台的转动中心点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连接部远离所述转动凸台的表面设有标识,所述标识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驱动装置,所述电控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离合块转动,以使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驱动装置为电磁继电器,所述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铁和推杆;
所述电磁铁通电时,驱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电磁铁断电时,所述推杆复位,所述卡接部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卡槽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驱动装置为电机离合器,所述电机离合器包括驱动电机和顶杆,所述驱动电机正转,驱动所述顶杆推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驱动电机反转,驱动所述顶杆复位,所述卡接部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与所述卡槽脱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17753.6U CN211974647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317753.6U CN211974647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74647U true CN211974647U (zh) | 2020-11-20 |
Family
ID=73395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317753.6U Active CN211974647U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7464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1192A (zh) * | 2021-05-24 | 2021-08-27 | 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速度传感器检测装置 |
CN116517399A (zh) * | 2023-05-08 | 2023-08-01 | 吴海军 | 一种自发电智能门锁及门 |
-
2020
- 2020-03-13 CN CN202020317753.6U patent/CN21197464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11192A (zh) * | 2021-05-24 | 2021-08-27 | 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速度传感器检测装置 |
CN116517399A (zh) * | 2023-05-08 | 2023-08-01 | 吴海军 | 一种自发电智能门锁及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974647U (zh) |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 |
CN205894899U (zh) | 转钮锁 | |
CN105041057A (zh) | 一种智能锁 | |
NZ563568A (en) | Electromechanical lock device | |
CN110397351B (zh) | 锁芯、锁具及解锁钥匙 | |
US5540066A (en) | Bilateral-type door locking handle assembly | |
CN105735825A (zh) | 一种小型保险箱结构 | |
CN110206404A (zh) | 一种离合装置 | |
CN110273593B (zh) | 一种箱包锁 | |
CN215889609U (zh) | 防盗锁具 | |
CN209653630U (zh) | 一种智能锁离合器驱动装置及智能锁 | |
JP2004049341A (ja) | 遊技機 | |
CN219138657U (zh) | 低噪音锁体结构及门 | |
CN108999497B (zh) | 一种电磁锁 | |
CN214886190U (zh) | 门锁推拉传动结构 | |
CN114562156B (zh) | 锁体结构 | |
CN110185331A (zh) | 一种电动抗冲击防盗卡销式锁板 | |
CN212614132U (zh) | 执手门锁 | |
CN215168900U (zh) | 一种防敲击开锁的电子锁具 | |
CN107083874B (zh) | 空转锁芯 | |
CN213245312U (zh) | 箱包密码锁 | |
CN222457069U (zh) | 一种旋转式生态锁 | |
CN218150333U (zh) | 密码电子锁 | |
CN105696873A (zh) | 一种保险箱用密码机械组合锁 | |
CN214996779U (zh) | 一种电磁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4 Address after: 315300 No.88 rixian North Road, Cixi Binha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bul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East District of Industrial Park, Cixi,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GONGNIU GROU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