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3670U -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53670U CN211953670U CN202020408330.5U CN202020408330U CN211953670U CN 211953670 U CN211953670 U CN 211953670U CN 202020408330 U CN202020408330 U CN 202020408330U CN 211953670 U CN211953670 U CN 2119536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roller
- conveying
- roller
- carrier
-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其中,传输设备,包括:第一传输托辊;第二传输托辊,位于第一传输托辊的一侧,第二传输托辊与第一传输托辊间隔设置,第一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与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相同,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的间隔方向垂直于第一传输托辊和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其中,第一传输托辊包括:多个第一托辊,第一托辊朝向第二传输托辊的端部设有第一放料部;第二传输托辊包括:多个第二托辊,第二托辊朝向第一传输托辊的端部设有第二放料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传输设备,由第一放料部与第二放料部承放物料,进而物料的中间位置是悬空状态,避免产生烧结不良、色差、红外EL(红外线缺陷)黑点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输设备。和一种热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辊道式太阳能电池烧结炉等热处理炉中,一般是在整根传输托辊上设置成对的限位支撑套,在相对设置的两个台阶的承托下完成水平传输,如图1所示,传输设备100’包括托辊110’、固定座120’,在一根托辊110’上套设两个支撑套130’,在两个支撑套130’之间传输太阳能电池片200’,但是,该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太阳能电池片200’的尺寸有逐渐变大的趋势,为了匹配这一现状,限位的支撑套130’就必须做成独立可调节的结构。并且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由于高温的膨胀性,极易导致整个限位的支撑套130’松动、移位的现象,进而导致太阳能电池片出线传输不稳、划伤等问题。
2、由于是采用整根托辊110’传输,太阳能电池片200’背面被托辊110’遮挡,可能会造成烧结不良、色差、红外EL黑点等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传输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处理设备。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传输设备,包括:第一传输托辊;第二传输托辊,位于第一传输托辊的一侧,第二传输托辊与第一传输托辊间隔设置,第一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与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相同,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的间隔方向垂直于第一传输托辊和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其中,第一传输托辊包括:多个第一托辊,第一托辊朝向第二传输托辊的端部设有第一放料部;第二传输托辊包括:多个第二托辊,第二托辊朝向第一传输托辊的端部设有第二放料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传输设备,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其中,第一传输托辊包括多个第一托辊,第一托辊朝向第二传输托辊的端部设有第一放料部,第二传输托辊包括多个第二托辊,第二托辊朝向第一传输托辊的端部设有第二放料部,在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运行时,由第一放料部与第二放料部承放物料,进而物料的中间位置是悬空状态,进而在对物料进行热处理时,物料的两面都会均匀受热,避免产生烧结不良、色差、红外EL(红外线缺陷)黑点等,并且,由于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是分体设置的,因此,在改变物料尺寸时,只需要调整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之间的间距即可完成,无需重新购置生产线,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托辊上可无需设置可调节的限位件,进而避免了限位件的松动、移位而划伤物料,保证了物料传输中的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传输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传输托辊还包括:第一固定座;多个第一轴承,设于第一固定座,多个第一托辊穿设于第一轴承;第一同步机构,与多个第一托辊相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一托辊同步转动;第二传输托辊还包括:第二固定座;多个第二轴承,设于第二固定座,多个第二托辊穿设于第二轴承;第二同步机构,与多个第二托辊相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二托辊同步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输托辊还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一轴承、第一同步机构,其中,多个第一托辊通过多个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一固定座,多个第一托辊通过第一同步机构连接在一起,实现多个第一托辊的同步转动;同样地,第二传输托辊还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轴承、第二同步机构,其中,多个第二托辊通过多个第二轴承安装于第二固定座,多个第二托辊通过第二同步机构连接在一起,实现多个第二托辊的同步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托辊均布于第一固定座;多个第二托辊均布于第二固定座;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的数量相等;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托辊的转轴与第二托辊的转轴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托辊均布于第一固定座,多个第二托辊均布于第二固定座,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的数量相等,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托辊的转轴与第二托辊的转轴重合,在传输物料的过程中,传输至对应的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时,同时到达,同时脱离,保证物料传输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传输托辊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套设于第一托辊;第二传输托辊还包括:第二限位件,套设于第二托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托辊上套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二托辊上套设第二限位件,进而对传输的物料进行限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放料部由背离第二托辊的一端至朝向第二托辊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第二放料部由背离第一托辊的一端至朝向第一托辊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放料部呈圆台结构或圆锥结构,第二放料部呈圆台结构或圆锥结构,第一放料部面积小的一端朝向第二传输托辊,第二放料部面积小的一端朝向第一传输托辊,进而在传输物料时,物料与放料部类似于线接触,进而减小物料与托辊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托辊对物料的遮挡,进一步保证对物料的热处理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同步机构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组合: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第二同步机构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组合: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同步机构可以是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中一种或多种组合:第二同步机构可以是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中一种或多种组合,其中,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的传输效果稳定、可靠,且结构简单。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输设备还包括:驱动托辊,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驱动托辊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同步连接;驱动件,与驱动托辊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传输设备还包括:驱动托辊,驱动托辊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并且,驱动托辊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同步连接,并通过驱动件驱动,进而保证多个第一托辊与多个第二托辊的同步转动,进一步保证了物料传输的平稳性,避免物料出现偏移等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件,具有两个驱动轴,两个驱动轴分别与第一托辊和第二托辊驱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传输设备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具有两个驱动轴,两个驱动轴同步转动,并分别与第一托辊与第二托辊连接,进而保证多个第一托辊与多个第二托辊的同步转动,进一步保证了物料传输的平稳性,避免物料出现偏移等情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输设备还包括:滑道,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设于滑道,滑道的滑动方向与第一传输托辊和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垂直。
在该技术方案中,传输设备还包括:滑道,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设置在滑道上,滑道的滑动方向与第一传输托辊和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垂直,进而在需要调节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之间的间距时,可以直接在滑道上滑动,降低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之间间距的调节难度,提升生产线的改造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滑道上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滑道上设有第二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的固定,保证第一传输托辊与第二传输托辊相对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处理设备,包括:烧结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设备,设于所述烧结炉的炉道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热处理设备,因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设备,因此,具有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设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传输设备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输设备与物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如图2所示的传输设备与物料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传输设备,110’托辊,120’固定座,130’支撑套,200’太阳能电池片;
其中,图2与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传输设备,110第一传输托辊,112第一托辊,1120第一放料部,114第一固定座,116第一轴承,118第一同步机构,120第一限位件,130第二传输托辊,132第二托辊,1320第二放料部,134第二固定座,136第二轴承,138第二同步机构,140第二限位件,200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或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传输设备100与热处理设备。
实施例1:
如图2与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输设备100,包括: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且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间隔设置,第一传输托辊110的传输方向与第二传输托辊130的传输方向相同,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的间隔方向垂直于第一传输托辊110和第二传输托辊130的传输方向;其中,第一传输托辊110包括:多个第一托辊112,第一托辊112朝向第二传输托辊130的端部设有第一放料部1120;第二传输托辊130包括:多个第二托辊132,第二托辊132朝向第一传输托辊110的端部设有第二放料部132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输设备10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其中,第一传输托辊110包括多个第一托辊112,第一托辊112朝向第二传输托辊130的端部设有第一放料部1120,第二传输托辊130包括多个第二托辊132,第二托辊132朝向第一传输托辊110的端部设有第二放料部1320,在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运行时,由第一放料部1120与第二放料部1320承放物料200,进而物料200的中间位置是悬空状态,进而在对物料200进行热处理时,物料200的两面都会均匀受热,避免产生烧结不良、色差、红外EL(红外线缺陷)黑点等,并且,由于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是分体设置的,根据物料200的尺寸,将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的间距调整为适合的距离,进而可以保证不同尺寸的物料200均能实现传输,因此,只需要调整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之间的间距即可针对不同尺寸的物料200完成生产线的改造,无需重新购置生产线,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托辊无需设置可调节的限位件,进而避免了支撑套的松动、移位而划伤物料200,并且,保证了物料200传输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可以对称设置;传输设备可设于所述烧结炉的炉道内。
实施例2:
如图2与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传输托辊110还包括:第一固定座114、第一轴承116、第一同步机构118,其中,多个第一轴承116设于第一固定座114,多个第一托辊112穿设于第一轴承116,第一同步机构118与多个第一托辊112相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一托辊112同步转动;第二传输托辊130还包括:第二固定座134、第二轴承136、第二同步机构138,其中,多个第二轴承136设于第二固定座134,多个第二托辊132穿设于第二轴承136,第二同步机构138与多个第二托辊132相连接,以带动多个第二托辊132同步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座114放置于相应位置,多个第一托辊112通过多个第一轴承116安装于第一固定座114,以保证第一托辊112可以转动,多个第一托辊112通过第一同步机构118连接在一起,实现多个第一托辊112的同步转动;同样地,第二固定座134放置于相应位置,多个第二托辊132通过多个第二轴承136安装于第二固定座134,以保证第二托辊132可以转动,多个第二托辊132通过第二同步机构138连接在一起,实现多个第二托辊132的同步转动。
具体地,第一同步机构118可以设置在第一托辊112上与第一放料部1120相对的另一端;第二同步机构138可以设置在第二托辊132上与第二放料部1320相对的另一端。
其中,第一固定座114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连两个固定板,在两个固定板上均安装有第一轴承116,第一托辊112穿设于至少两个第一轴承116实现对第一托辊112的支撑;同样地,第二固定座134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连两个固定板,在两个固定板上均安装有第二轴承136,第二托辊132穿设于至少两个第二轴承136实现对第二托辊132的支撑。
实施例3:
如图2与图3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托辊112均布于第一固定座114;多个第二托辊132均布于第二固定座134。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托辊112之间的间距相等,多个第二托辊132的间距相等,进而提升了物料200传输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第一托辊112与第二托辊132的数量相等。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托辊112与第二托辊132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一托辊112之间的距离与多个第二托辊132的间距相等,进一步提升了物料200传输的平稳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托辊112与第二托辊132对应设置,相对应的第一托辊112的转轴与第二托辊132的转轴重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托辊112与第二托辊132对应设置,且两者的转轴重合,进而更进一步地提升了物料200传输的平稳性,在传输物料200的过程中,传输至对应的第一托辊112与第二托辊132时,同时到达,同时脱离,保证物料200传输的稳定性。
实施例4:
如图2与图3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传输托辊11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120,套设于第一托辊112;第二传输托辊13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140,套设于第二托辊13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托辊112上套设有第一限位件120,第二托辊132上套设第二限位件140,进而对传输的物料200进行限位。
具体地,第一限位件为第一限位套,套设在第一托辊上;第二限位件为第二限位套,套设在第二托辊上。
实施例5:
如图2与图3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放料部1120由背离第二托辊132的一端至朝向第二托辊132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第二放料部1320由背离第一托辊112的一端至朝向第一托辊112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放料部1120呈圆台结构或圆锥结构,第二放料部1320呈圆台结构或圆锥结构,第一放料部1120面积小的一端朝向第二传输托辊130,第二放料部1320面积小的一端朝向第一传输托辊110,进而在传输物料200时,物料200与放料部类似于线接触,进而减小物料200与托辊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托辊对物料200的遮挡,进一步保证对物料200的热处理效果。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同步机构118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组合: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第二同步机构138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组合: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同步机构118可以是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中一种或多种组合:第二同步机构138可以是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中一种或多种组合,其中,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的传输效果稳定、可靠,且结构简单。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6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输设备100还包括:驱动托辊(图中未示出)与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驱动托辊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固定座114与第二固定座134,驱动托辊与第一托辊112和第二托辊132同步连接;驱动件与驱动托辊驱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传输设备100还包括:驱动托辊与驱动件,驱动托辊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固定座114与第二固定座134,并且,驱动托辊与第一托辊112和第二托辊132同步连接,并通过驱动件驱动,进而保证多个第一托辊112与多个第二托辊132的同步转动,进一步保证了物料200传输的平稳性,避免物料200出现偏移等情况。
具体地,驱动托辊可以通过驱动轴承与第一固定座114与第二固定座134转动连接;驱动件可以为电机。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件(图中未示出),具有两个驱动轴,两个驱动轴分别与第一托辊112和第二托辊132驱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传输设备100还包括:驱动件,驱动件具有两个驱动轴,两个驱动轴同步转动,并分别与第一托辊112与第二托辊132连接,进而保证多个第一托辊112与多个第二托辊132的同步转动,进一步保证了物料200传输的平稳性,避免物料200出现偏移等情况。
具体地,驱动件可以为双输出轴电机。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8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传输设备100还包括:滑道,第一传输托辊110和第二传输托辊130与滑道滑动连接,滑道的滑动方向与第一传输托辊110和第二传输托辊130的传输方向垂直。
在该实施例中,传输设备100还包括:滑道,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设置在滑道上,滑道的滑动方向与第一传输托辊110和第二传输托辊130的传输方向垂直,进而在需要调节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之间的间距时,可以直接在滑道上滑动,降低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之间间距的调节难度,提升生产线的改造速度。
进一步地,传输设备100还包括: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第一传输托辊110、第二传输托辊130与滑道的相对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传输托辊110与滑道的相对固定,以及第二传输托辊130与滑道的相对固定,保证通过滑道调节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之间的距离不变,保证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的稳定性。
具体地,可以在第一传输托辊110、第二传输托辊130设置至少一个通孔,在滑道上设置多个通孔,固定装置可以是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组合:销、螺栓与螺母。或将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或滑道上的通孔替换为螺孔,以取消螺母,直接由螺栓穿过通孔与螺孔配合;或
在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上设置可活动地插接件,或卡接件,在滑道上设置多个插槽或多个卡槽,进而可以在移动式,活动插接件或卡接件,使插接件或卡接件脱离插槽或卡槽,在移动完成后,在将插接件或卡接件与插槽或卡槽相配合,实现固定。
实施例10:
如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传输设备100,将传输托辊设计成左右两段,即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托辊中间部分空缺,即物料200在托辊上传输时,物料200中间保持悬空,左右两段托辊分别安装在带有轴承的固定座上,托辊端部安装有同步轮、齿轮或链轮进行驱动,当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的第一个托辊处施加一个转速和方向相同的动力时,第一托辊112就会带动后面若干托辊以同样的转速和方向作循环往复转动,从而带动太阳能电池片(物料200)完成水平传输。当太阳能电池片尺寸发生变化时,只需将左右两段的托辊同时相向或相背移动,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间距来匹配不同规格的太阳能电池片。
传输托辊被设计成左右两段即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每段分别固定安装在至少两个或者多个带有轴承的固定座上,固定座间距应适宜,满足在传输硅片(物料200)过程中,对硅片的支撑功能,轴承等间隔的布设在固定座上,以满足多条托辊的安装,实现硅片的传输。托辊穿过固定座上的轴承,一端安装有同步轮、齿轮或链轮进行驱动,另一端连接有限位套(限位件),限位套可固定连接或是活动连接,限位套至托辊的端末有一定距离,此距离范围内的托辊直径逐渐减小,成圆台型结构,用来承接硅片,硅片在传输过程中与托辊之间为线接触,使硅片与托辊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最大程度上避免托辊对电池片(物料200)背面的遮挡。
左右两侧(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的托辊呈对称结构,从左右侧第一条托辊起,左侧和右侧位置上的托辊一一对应,即对应位置上的左右侧托辊中心轴线重合,确保硅片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左侧托辊(第一托辊112)呈圆台型结构(第一放料部1120)的一端与右侧托辊(第二托辊132)呈圆台型结构(第二放料部1320)的一端之间留有一定间距,满足硅片在传送过程中,一边与左侧托辊呈圆台型结构的一端线接触,另一端与右侧托辊呈圆台型结构的一端线接触。
为使托辊实现运输,需在左右两侧第一托辊112处施加一个转速和方向相同的动力,为确保左右两侧的运功的同步性,可采取将第一根托辊(驱动托辊)设置成通长,第一根托辊在电机(驱动件)的驱动下转动,第一根托辊的两侧分别用左右两侧的托辊(第一托辊112与第二托辊132)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皮带或是链条或是同步轮等方式连接,或是连接双输出轴电机(驱动件),电机的两侧双输出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与左右两侧远离硅片的托辊一端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皮带或是链条或是同步轮等方式连接,保证当施加给外接托辊一个动力和方向或是采用双输出轴电机时,左右两侧的传输动力和方向一致。
当需要传送不同硅片时,需将左右两侧的托辊同时相向或相背移动,可采用在左右托辊的定位座上安装滑轨(滑道),通过调整滑轨,来实现不同尺寸的硅片的传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传输设备100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稳定,让太阳能电池片在烘干烧结过程中背面彻底无遮挡,同时也不会因为太阳能电池片尺寸的变化而变得手足无措。
具体地,将传输托辊设计成左右两段(第一传输托辊110与第二传输托辊130),使得托辊中间部分保持悬空,每一段托辊均安装在两个安装座上,在两个安装座的每一个托辊安装孔处安装有轴承。在每段托辊上安装有同步轮、齿轮或链轮,同时相邻两根托辊使用同步带、皮带或链条连接。
当在左右两侧第一个托辊处施加一个转速和方向相同的动力时,第一个托辊就会带动后面若干托辊以同样的转速和方向作循环往复转动,从而带动太阳能电池片完成水平方向的传输。
如果太阳能电池片的尺寸发生变化,将两侧的安装座整体相向或相背移动相应的距离,就可以达到太阳能电池片所需要的理想间距。
实施例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处理设备,包括:烧结炉;如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任一项提供的传输设备100,传输设备100设于所述烧结炉的炉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处理设备,因包括如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任一项提供的传输设备100,因此,具有如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中任一项提供的传输设备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输托辊;
第二传输托辊,位于所述第一传输托辊的一侧,所述第二传输托辊与所述第一传输托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与所述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相同,所述第一传输托辊与所述第二传输托辊的间隔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传输托辊和所述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托辊包括:多个第一托辊,所述第一托辊朝向所述第二传输托辊的端部设有第一放料部;
所述第二传输托辊包括:多个第二托辊,所述第二托辊朝向所述第一传输托辊的端部设有第二放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托辊还包括:
第一固定座;
多个第一轴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多个所述第一托辊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
第一同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一托辊相连接,以带动多个所述第一托辊同步转动;
所述第二传输托辊还包括:
第二固定座;
多个第二轴承,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多个所述第二托辊穿设于所述第二轴承;
第二同步机构,与多个所述第二托辊相连接,以带动多个所述第二托辊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托辊均布于所述第一固定座;
多个所述第二托辊均布于所述第二固定座;
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第二托辊的数量相等;
所述第一托辊与所述第二托辊对应设置;
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托辊的转轴与所述第二托辊的转轴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输托辊还包括:
第一限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托辊;
所述第二传输托辊还包括:
第二限位件,套设于所述第二托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料部由背离所述第二托辊的一端至朝向所述第二托辊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
所述第二放料部由背离所述第一托辊的一端至朝向所述第一托辊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同步机构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
所述第二同步机构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齿轮、链轮与链条、带轮与同步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托辊,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驱动托辊与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同步连接;
驱动件,与所述驱动托辊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件,具有两个驱动轴,所述两个驱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二托辊驱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道,所述第一传输托辊与所述第二传输托辊设于所述滑道,所述滑道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传输托辊和所述第二传输托辊的传输方向垂直;
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传输托辊与所述滑道的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传输托辊与所述滑道的相对位置。
10.一种热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烧结炉;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设备,设于所述烧结炉的炉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08330.5U CN211953670U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08330.5U CN211953670U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53670U true CN211953670U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186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08330.5U Active CN211953670U (zh) | 2020-03-26 | 2020-03-26 |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536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51350A (zh) * | 2020-03-26 | 2020-06-30 | 常州捷佳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
-
2020
- 2020-03-26 CN CN202020408330.5U patent/CN2119536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51350A (zh) * | 2020-03-26 | 2020-06-30 | 常州捷佳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44081A (en) | Conveyor apparatus for horizontally feeding sheet material | |
CN111351350A (zh) |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 |
JP3944940B2 (ja) | 基板の搬送装置 | |
CN211953670U (zh) | 传输设备和热处理设备 | |
US5699892A (en) | Chain type transfer device | |
US4512460A (en) | Glass sheet roller conveyor including antifriction drive chain | |
US4759434A (en) | Drive mechanism for a conveyor | |
US4341546A (en) | Roll drive mechanism for glass sheet processing equipment | |
CN210064338U (zh) | 分类系统的传输装置 | |
CN206187939U (zh) | 一种全自动轻型圆柱类物料轴向水平放置状态的输送系统 | |
JP2009161307A (ja) | 搬送装置 | |
CN218318804U (zh) | 一种载板传输装置 | |
EP1131267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ll forming glass sheets | |
TWI608979B (zh) | 板件輸送平台及板件輸送系統 | |
CN221478701U (zh) | 顶升移载输送装置 | |
CN212798249U (zh) | 一种可自动调节传送方向的输送带 | |
CN212355305U (zh) | 一种用于爬坡输送的弧段辊道传动装置 | |
CN220077473U (zh) | 高速辊轮输送线 | |
CN218753021U (zh) | 一种旋转180度带顶升平移功能的输送线 | |
CN220921815U (zh) | 一种玻璃磨边机的传输装置 | |
KR100525620B1 (ko) | 파레트 순환 작업대 | |
CN216234289U (zh) | 复合高速传送机构 | |
CN212464686U (zh) | 一种烘烤饼干的停电应急传送装置 | |
CN222041803U (zh) | 不锈钢板加工用的转运装置 | |
CN217779733U (zh) | 一种双排送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