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51799U - 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51799U CN211951799U CN202020105035.2U CN202020105035U CN211951799U CN 211951799 U CN211951799 U CN 211951799U CN 202020105035 U CN202020105035 U CN 202020105035U CN 211951799 U CN211951799 U CN 2119517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riable
- connecting piece
- boiler water
- diameter connecting
- di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包括:可变径连接件、夹紧装置和软管接头;其中,可变径连接件是由伸缩性材料制备的管体,一端固定连接软管接头一端,另一端连接锅炉出水管道;软管接头另一端连接至检测设备的进水口;夹紧装置设置于可变径连接件外侧与锅炉水管道连接的位置,用以紧固可变径连接件与锅炉水管道之间的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与锅炉出水管连接时漏水、进气泡以及软管脱落的问题,保证连接的牢固,使水流正常通过仪器,从而快速获取准确的检测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GB690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水样的采集方法》以及GB/T14416《锅炉蒸汽的采样方法》中提到,由于水中有某些不稳定成分溶解氧的检测必须在现场在线检测或人工测定,采用除盐水作为补给水的锅炉水汽分析的项目中电导率、pH必须在现场在线检测或人工测定。在以往的现场检测环境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1、检测过程中遇到出水口管径较粗的,使用原有的橡胶软管无法与出水口对接,检测无法进行;2、出水口与橡胶软管连接不稳,检测过程中经常引起橡胶软管脱落,致使检测中断,这种情况需重新连接检测,加大工作量浪费时间;3、橡胶软管与出水口密封不好,导致漏水、进气泡等现象,影响测定结果,延长了检测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包括:可变径连接件、夹紧装置和软管接头;其中,可变径连接件是由伸缩性材料制备的管体,一端固定连接软管接头一端,另一端连接锅炉出水管道;软管接头另一端连接至检测设备的进水口;夹紧装置设置于可变径连接件外侧与锅炉水管道连接的位置,用以紧固可变径连接件与锅炉水管道之间的连接。
其中,所述可变径连接件采用氯丁橡胶,以适应不同管径的锅炉水管道。
其中,软管接头材质为硬聚氯乙烯。
其中,还包括一变径套管,变径套管材质与可变径连接件相似或相同,放置于可变径连接件内,通过夹紧装置改变变径套管和可变径连接件的内径,使锅炉水管道与变径套管和可变径连接件固定连接。
其中,可变径连接件和软管接头之间通过粘接、螺栓配合或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其中,夹紧装置为喉箍或自锁式扎绑带,通过旋紧喉箍的旋钮或扎紧自锁式扎绑带,以缩小可变径连接件的内径。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包括:可变径连接件、夹紧装置和软管接头;其中,可变径连接件是由伸缩性材料制备的管体,一端固定连接软管接头一端,另一端连接锅炉出水管道;软管接头另一端连接至检测设备的进水口;夹紧装置设置于可变径连接件外侧与锅炉水管道连接的位置,用以紧固可变径连接件与锅炉水管道之间的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与锅炉出水管连接时漏水、进气泡以及软管脱落的问题,保证连接的牢固,使水流正常通过仪器,从而快速获取准确的检测数据。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的可变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的变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的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的自锁式扎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包括:可变径连接件3、夹紧装置4和软管接头5;其中,可变径连接件3是由伸缩性材料制备的管体,一端固定连接软管5接头一端,另一端连接锅炉出水管道1;软管接头5另一端通过软管6连接至检测设备的进水口;夹紧装置4设置于可变径连接件3外侧与锅炉水管道1连接的位置,用以紧固可变径连接件3与锅炉水管道1之间的连接。
其中,可变径连接件3采用氯丁橡胶,以适应不同管径的锅炉水管道1。其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软管接头5材质为硬聚氯乙烯。
其中,还包括一变径套管2,其结构如图3所示。变径套管2材质与可变径连接件3相似或相同,放置于可变径连接件3内,通过夹紧装置4改变变径套管2和可变径连接件3的内径,使锅炉水管道1与变径套管2和可变径连接件3固定连接。
变径套管2和可变径连接件3材质均为可伸缩材料,优选使用氯丁橡胶,且将变径套管2嵌套入可变径连接件3内时,二者接触位置密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锅炉水管道1的直径情况选择是否使用变径套管2,当锅炉水管道1管径较粗时,则不使用变径套管2,直接将锅炉水管道1套入可变径连接件3的管体内,若锅炉水管道1的管径较细时,则将变径套管2置于可变径连接件3管体内,再将锅炉水管道1置于变径套管2的管体内。
其中,可变径连接件3和软管接头5之间通过粘接、螺栓配合或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因为可变径连接件3材质使用具有伸缩性的橡胶材质,软管接头5采用硬聚氯乙烯,为稳固连接,采用粘接的方式对可变径连接件3和软管接头5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连接。软管接头5的结构如图4所示。
其中,夹紧装置4为喉箍或自锁式扎绑带,通过旋紧喉箍的旋钮或扎紧自锁式扎绑带,以缩小可变径连接件的内径。通过夹紧装置4约束可变径连接件3,将可变径连接件3和锅炉水管道1紧密接触,防止锅炉水管道中的液体漏出。当夹紧装置4为喉箍时,其箍带套置于可变径连接件3和锅炉水管道1连接位置,通过旋转喉箍的旋钮,以将箍带扎紧,使可变径连接件3和锅炉水管道1的连接处实现密封连接;当夹紧装置4为自锁式扎绑带时,将可变径连接件3和锅炉水管道1连接,在连接处可变径连接件3的外侧使用自锁式扎绑带,将自锁式扎绑带扎紧,使可变径连接件3和锅炉水管道1的连接处实现密封连接。自锁式扎绑带如图5所示。
原有的检测方式是通过仪器接出的软管直接连接到现场锅炉水管道1,出水口如果较粗,软管连接不上就无法现场检测,还有连接好后水压大引起软管脱落、漏水、进气泡等现象,都会增加工作时间,影响测定结果,造成检测误差。
通过在电导率仪和溶解氧仪上安装此装置,可以稳固的固定在现场锅炉水管道1,调整合适的口径配合现场设备,改变了原出水管的管径,轻松连接仪器上的软管,避免了由于连接不稳带来的测量误差,也节约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效率,更主要是提高了测量精确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6)
1.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变径连接件、夹紧装置和软管接头;其中,可变径连接件是由伸缩性材料制备的管体,一端固定连接软管接头一端,另一端连接锅炉出水管道;软管接头另一端连接至检测设备的进水口;夹紧装置设置于可变径连接件外侧与锅炉水管道连接的位置,用以紧固可变径连接件与锅炉水管道之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径连接件采用氯丁橡胶,以适应不同管径的锅炉水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软管接头材质为硬聚氯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变径套管,变径套管材质与可变径连接件相同,放置于可变径连接件内,通过夹紧装置改变变径套管和可变径连接件的内径,使锅炉水管道与变径套管和可变径连接件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径连接件和软管接头之间通过粘接、螺栓配合或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为喉箍或自锁式扎绑带,通过旋紧喉箍的旋钮或扎紧自锁式扎绑带,以缩小可变径连接件的内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05035.2U CN211951799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05035.2U CN211951799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51799U true CN211951799U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174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05035.2U Active CN211951799U (zh) | 2020-01-17 | 2020-01-17 | 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51799U (zh) |
-
2020
- 2020-01-17 CN CN202020105035.2U patent/CN21195179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07975A (zh) | 一种安全阀压力整定和密封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102661827A (zh) | 一种管道内流体压力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 |
CN211951799U (zh) | 一种锅炉水现场检测连接装置 | |
CN209117139U (zh) | 水流量标准装置 | |
CN113465843A (zh) | 一种船舶管路系统密闭性的检测设备及方法 | |
CN105953982A (zh) | 管法兰气体泄漏检测装置 | |
CN206161233U (zh) | 一种便携式真空度测量装置 | |
CN201021913Y (zh) | 管道或容器泄漏的检测装置 | |
CN213068044U (zh) | 一种可靠的压力变送器 | |
CN212779794U (zh) | 一种用于泄漏收集器的气密性现场检测装置 | |
CN216815992U (zh) | 一种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校准装置 | |
CN216813344U (zh) | 一种异径三通管 | |
CN216896353U (zh) | 一种应用于防爆式lel在线监测的支撑机构 | |
US5865214A (en) | Ductwork test port kit | |
CN204405274U (zh) | 一种用于多点总压管连接打压仪的装置 | |
CN213985567U (zh) | “氦罩法”长距离管道漏点排查定位装置 | |
CN111811751A (zh) | 一种用于泄漏收集器的气密性现场检测装置 | |
CN201016892Y (zh) | 用于通用小型汽油机的五气分析仪采样装置 | |
CN221549902U (zh) | 一种管道压力检测设备 | |
CN222636140U (zh) | 一种用于半导体设备废液监测的组合装置 | |
CN208090324U (zh) | 一种小区居民用户天然气检漏装置 | |
CN221811603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水平衡测试装置 | |
CN112197913A (zh) | 一种滑动式管道漏点检测定位装置及其检测定位方法 | |
CN213688840U (zh) | 一种多功能管道测漏仪 | |
CN218885402U (zh) | 一种便携式压力管道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