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19290U - 一种悬空包装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空包装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19290U CN211919290U CN202020028878.7U CN202020028878U CN211919290U CN 211919290 U CN211919290 U CN 211919290U CN 202020028878 U CN202020028878 U CN 202020028878U CN 211919290 U CN211919290 U CN 2119192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uspended
- panel
- turning
- 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空包装箱,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顶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折痕连接于底板的四侧,并与底板围合成具有收容腔体的箱体结构,箱体结构一侧开口,顶板折痕连接于第三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并盖设于箱体结构的开口处,悬空包装箱还包括悬空结构以及支撑悬空结构的支撑结构,悬空结构折痕连接于第一侧板之远离底板的一侧,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上,支撑结构顶持悬空结构,待包装物品固定于悬空结构内并悬空收容于收容腔体中。本申请将悬空结构与包装箱设为一体,简化结构并节省材料;同时设置支撑结构,增强包装箱的抗压性能,提高物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空包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当需要对易碎品或者一些耐冲击力弱的设备进行运输时,一般利用在两层弹性薄膜之间形成悬空位,并将待运输的产品置于悬空位中进行运输的方式。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两个悬空装置接触的面上均设置缺口,在缺口处固定有弹性薄膜,两层弹性薄膜之间形成悬空位,将待运输的产品置于两层弹性薄膜之间的悬空位中,并将两个悬空装置固定在一起后置于外包装箱内进行运输。在运输时,产品的上下两端被弹性薄膜压住,因此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产品与包装箱之间磕碰而被损坏。然而,上述包装方式需要设置两个悬空装置,悬空装置与外包装箱为分体设计,不仅浪费材料,且导致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空包装箱,通过设置悬空结构与包装箱为一体式设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悬空装置与包装箱分体设计造成的材料浪费及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设置支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悬空包装箱抗压性能差导致的纸箱塌陷,造成产品破损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悬空包装箱,所述悬空包装箱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顶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折痕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四侧,并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具有收容腔体的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一侧开口,所述顶板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板之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并盖设于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空包装箱还包括悬空结构以及支撑所述悬空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悬空结构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之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所述支撑结构顶持所述悬空结构,所述待包装物品固定于所述悬空结构内并悬空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体中。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结构包括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悬空板以及用于紧固所述待包装物品的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与所述悬空板相面对,与所述悬空板之间形成放置并固定所述待包装物品的悬空空间,所述悬空板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结构还包括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悬空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折痕连接于所述悬空板两相对侧边的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以及折痕连接于所述悬空板之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第三连接板,所述弹性薄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定位柱以及折痕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顶持所述悬空板之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柱顶持所述悬空板之靠近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为一对分别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两侧的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为一对分别折痕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两侧的定位柱。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侧边依次折痕连接并相互围合形成柱状结构的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第三弯折板和第四弯折板;所述第二定位柱包括沿所述第四侧板侧边依次折痕连接并相互围合形成柱状结构的第五弯折板、第六弯折板、第七弯折板和第八弯折板。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柱底部均抵持于所述底板。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弯折,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悬空板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容置空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包括:顶板本体、第一翻折部、第二翻折部和第三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的两对侧,所述第三翻折部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翻折部包括第一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所述第二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一翻折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翻折部包括第三翻折板和第四翻折板,所述第三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所述第四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三翻折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翻折部包括第五翻折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五翻折板两对侧的第六翻折板和第七翻折板,所述第五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侧板本体以及第二侧板弯折板;所述第四侧板包括第四侧板本体以及第四侧板弯折板;所述第二侧板弯折板朝向所述第四侧板本体弯折,并抵于所述第二侧板本体;所述第四侧板弯折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本体弯折,并抵于所述第四侧板本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悬空结构折痕连接于第一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实现悬空结构与包装箱的一体式设计,简化了悬空包装箱整体结构并节省材料,且减小了悬空包装箱的体积;同时,通过设置支撑所述悬空结构的支撑结构,增强了悬空包装箱的抗压性能,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与悬空包装箱接触,提高运输产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空包装箱的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折叠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折叠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折叠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空结构折叠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空结构折叠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空包装箱折叠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悬空包装箱。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悬空包装箱包括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20、第三侧板30、第四侧板40、顶板50、底板60以及悬空结构70,第一侧板10、第二侧板20、第三侧板30、第四侧板40依次折痕连接于底板60的四侧,并与底板60围合形成具有收容腔体的箱体结构,箱体结构一侧开口,顶板50折痕连接于第三侧板30远离底板60的一侧,并盖设于箱体结构的开口处,悬空结构70折痕连接于第一侧板10远离底板60的一侧,悬空结构70用于放置并固定待包装物品。
悬空包装箱还包括支撑悬空结构70的支撑结构80,支撑结构80固定设置于第二侧板20和第四侧板40上,支撑结构80用于顶持悬空结构70,并将悬空结构70收容于收容腔体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计悬空结构70折痕连接于第一侧板10远离底板60的一侧,实现悬空结构70与包装箱的一体式设计,能简化结构并节省材料,且减小了包装箱的体积;同时通过设置支撑结构80,增强了悬空包装箱的抗压性能,提高运输产品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悬空结构70包括:弹性薄膜71、悬空板72、第一连接板73、第二连接板74、第三连接板75以及第四连接板76,第一连接板73折痕连接于第一侧板10,悬空板72折痕连接于第一连接板73之远离第一侧板10一侧,第三连接板75折痕连接于悬空板72之远离第一连接板73一侧的,第二连接板74和第四连接板76折痕连接于悬空板72两相对侧边;
弹性薄膜7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二连接板74和第四连接板76上,其中,弹性薄膜71与悬空板72之间形成放置待包装物品的悬空空间,当需要对待包装物品进行紧固时,将第二连接板74和第四连接板76向下压,增加弹性薄膜71的弹性形变。
待包装物品置于悬空板72与弹性薄膜71之间的悬空空间,物品将弹性薄膜71顶起使弹性薄膜71产生弹性形变,弹性薄膜71的回弹力将产品压在悬空板72上,从而实现对产品位置的固定,以防止运输过程中产品在包装箱内产生碰撞而被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薄膜71的厚度可根据待包装物品的尺寸来选择。若待包装物品的尺寸较小,选用较薄的弹性薄膜71即可;若待包装物品的尺寸较大,可以选择较厚的弹性薄膜71,防止待包装物品将弹性薄膜71顶起时使弹性薄膜71产生较大的形变而破损。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80包括折痕连接于第二侧板20的第一定位柱81以及折痕连接于第四侧板40的第二定位柱82,第一定位柱81顶持悬空板72之靠近第二连接板20的一侧,第二定位柱82顶持悬空板72之靠近第四连接板40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81为一对分别折痕连接于第二侧板20相对两侧的定位柱,第二定位柱82为一对分别折痕连接于第四侧板40相对两侧的定位柱。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81包括沿第二侧板20侧边依次折痕连接并相互围合形成柱状结构的第一弯折板811、第二弯折板812、第三弯折板813和第四弯折板814;
第二定位柱82包括沿第四侧板40侧边依次折痕连接并相互围合形成柱状结构的第五弯折板821、第六弯折板822、第七弯折板823和第八弯折板824。
由图5可以看出:第一定位柱81以及第二定位柱82底部均抵持于底板60。
具体地,第一定位柱81以及第二定位柱82弯折成型时:第一弯折板811与第三弯折板813平行,且垂直于第二侧板20,第二弯折板812平行于第二侧板20,第四弯折板814贴合于第二侧板20;第五弯折板811与第七弯折板813平行,且垂直于第四侧板40,第六弯折板812平行于第四侧板40,第八弯折板814贴合于第四侧板4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柱81和第二定位柱82高度相同,其厚度可根据待包装物品的重量不同进行调整,保证悬空结构70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柱81和第二定位住82增强了包装箱的抗压能力,避免悬空空间内的物品接触箱体内表面,进一步提高了物品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板50包括:顶板本体54、第一翻折部51、第二翻折部52和第三翻折部53,第一翻折部51、第二翻折部52和第三翻折部53分别连接于顶板本体54的三侧边,第一翻折部51和第二翻折部52分别连接于顶板本体54的两对侧;第三翻折部53连接于顶板本体54之远离第三侧板30的一侧,第一翻折部51包括第一翻折板511和第二翻折板512,顶板本体54与第二翻折板512连接于第一翻折板511的两对侧,第二翻折部52包括第三翻折板521和第四翻折板522,顶板本体54与第四翻折板522连接于第三翻折板521的两对侧,第三翻折部53包括第五翻折板531以及与第五翻折板531两对侧连接的第六翻折板532和第七翻折板533,第五翻折板531与顶板本体54连接。
悬空包装箱折叠成型时,第一翻折板511和第二翻折板512均向上弯折,第一翻折板511垂直于顶板本体54,第二翻折板512朝向顶板本体54翻折,并抵于顶板本体54上与第一翻折板511重合,第六翻折板532插入第一翻折板511和第二翻折板512的空隙中;第三翻折板521和第四翻折板522也均向上弯折,第三翻折板521垂直于顶板本体54,第四翻折板522朝向顶板本体54翻折,并抵于顶板本体54上与第三翻折板521重合,第七翻折板533插入第三翻折板521和第四翻折板522的空隙中。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侧板20包括:第二侧板本体23以及第二侧板弯折板24;第四侧板40包括:第四侧板本体43以及第四侧板弯折板44。
折叠时,第二侧板弯折板24和第四侧板弯折板44均向内弯折,分别抵于第二侧板本体23和第四侧板本体43。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悬空包装箱折叠成型后,第一侧板10与第三侧板30相对,第二侧板20与第四侧板40相对,顶板50与底板60相对,第一连接板73、第二连接板74、第三连接板75和第四连接板76朝向顶板本体54翻折并抵于顶板本体54上,与顶板本体54和悬空板72形成一容置空间,此容置空间可用来放置相应的产品资料或是为其他配件预留位置,提高了包装箱的人因性能,适应性更高。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悬空包装箱折叠成型后,需在悬空包装箱外部贴上运单,具体地:运单应覆盖第三侧板30第三翻折部53以及顶板本体54。运单可标注悬空板装箱内被包装物品的基本信息,可供用户在不拆开包装箱时就了解包装箱内物品,方便明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底板60与悬空结构70之间设置缓冲层,使悬空包装箱的减震性进一步优化。缓冲层选用海绵、泡沫或橡胶等具有缓冲作用的材料均可。
通过采用如上实施例中描述的悬空包装箱,设计悬空结构折痕连接于第一侧板远离底板的一侧,实现悬空结构与包装箱的一体式设计,简化了悬空包装箱整体结构并节省材料,且减小了悬空包装箱的体积;同时通过设置支撑所述悬空结构的支撑结构,增强了悬空包装箱的抗压性能,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与悬空包装箱接触,提高运输产品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以上各个单元或结构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悬空包装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悬空包装箱,包括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顶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依次折痕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四侧,并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具有收容腔体的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一侧开口,所述顶板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板之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并盖设于所述箱体结构的开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空包装箱还包括悬空结构以及支撑所述悬空结构的支撑结构,所述悬空结构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之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所述支撑结构顶持所述悬空结构,待包装物品固定于所述悬空结构内并悬空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空结构包括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一侧的悬空板以及用于紧固所述待包装物品的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与所述悬空板相面对,与所述悬空板之间形成放置并固定所述待包装物品的悬空空间,所述悬空板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空结构还包括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悬空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折痕连接于所述悬空板两相对侧边的第二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以及折痕连接于所述悬空板之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的第三连接板,所述弹性薄膜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定位柱以及折痕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板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顶持所述悬空板之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柱顶持所述悬空板之靠近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为一对分别折痕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两侧的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为一对分别折痕连接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两侧的定位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侧边依次折痕连接并相互围合形成柱状结构的第一弯折板、第二弯折板、第三弯折板和第四弯折板;
所述第二定位柱包括沿所述第四侧板侧边依次折痕连接并相互围合形成柱状结构的第五弯折板、第六弯折板、第七弯折板和第八弯折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柱底部抵持于所述底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沿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弯折,并与所述顶板和所述悬空板围合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容置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顶板本体、第一翻折部、第二翻折部和第三翻折部,所述第一翻折部和第二翻折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的两对侧,所述第三翻折部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翻折部包括第一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所述第二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一翻折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翻折部包括第三翻折板和第四翻折板,所述第三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所述第四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三翻折板的一侧,所述第三翻折部包括第五翻折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五翻折板两对侧的第六翻折板和第七翻折板,所述第五翻折板折痕连接于所述顶板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空包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侧板本体以及第二侧板弯折板;所述第四侧板包括第四侧板本体以及第四侧板弯折板;所述第二侧板弯折板朝向所述第四侧板本体弯折,并抵于所述第二侧板本体;所述第四侧板弯折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本体弯折,并抵于所述第四侧板本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28878.7U CN211919290U (zh) | 2020-01-07 | 2020-01-07 | 一种悬空包装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28878.7U CN211919290U (zh) | 2020-01-07 | 2020-01-07 | 一种悬空包装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19290U true CN211919290U (zh) | 2020-11-13 |
Family
ID=73330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2887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919290U (zh) | 2020-01-07 | 2020-01-07 | 一种悬空包装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19290U (zh) |
-
2020
- 2020-01-07 CN CN202020028878.7U patent/CN21191929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52891B2 (en) | Suspension packaging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 |
US821548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of packaging | |
US7753209B2 (en) | Suspension package assembly | |
US10442597B1 (en) | Retention package with article-loading aper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 |
US20230026698A1 (en) | Packing box and cardboard structure | |
CN100551789C (zh) | 用于运输多个物品的包装系统 | |
CN211919290U (zh) | 一种悬空包装箱 | |
JP2008254752A (ja) | 商品包装体 | |
JP3832141B2 (ja) | 包装箱 | |
CN206511267U (zh) | 包装盒 | |
JP6874263B2 (ja) | 緩衝材及び緩衝材を用いた梱包方法 | |
CN216375645U (zh) | 包装结构及货运箱 | |
CN217348889U (zh) | 一种曲面显示屏显示器包装装置 | |
CN110817081A (zh) | 一种缓冲内衬件 | |
JPH076115U (ja) | 折り畳み包装箱 | |
CN219361639U (zh) | 包装盒 | |
CN216334057U (zh) | 一种新型纸箱 | |
CN209650753U (zh) | 一种悬空包装箱 | |
CN210556190U (zh) | 一种包装盒 | |
CN211944256U (zh) | 抗压防变形的包装纸盒 | |
CN210259259U (zh) | 一种可塑造不同形状的单瓦楞纸箱 | |
JP2008074460A (ja) | 商品包装体 | |
JP4460997B2 (ja) | 包装容器 | |
CN209684389U (zh) | 充气型环保箱 | |
CN207292737U (zh) | 一种包装纸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