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7574U - 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07574U CN211907574U CN202020458183.2U CN202020458183U CN211907574U CN 211907574 U CN211907574 U CN 211907574U CN 202020458183 U CN202020458183 U CN 202020458183U CN 211907574 U CN211907574 U CN 2119075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battery
- cover plate
- terminal body
- battery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本体和连接体,连接体位于端子本体靠近极耳的一侧;连接体包括至少两个可弯折的连接片,连接片与极耳相连接。一种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盖板本体上设有上述电池端子。一种单体电池,包括上述盖板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连接片,使得电池端子可以散热充分;同时将端子本体和连接体通过一体成型形成一体式结构,省略了与端子之间的焊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连接片还可以通过弯折减小极耳与端子本体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对于单体电池来说,在盖板上设置有电池端子,电池端子位于电池内部和外部的部分分别连接芯包的极耳和外导电件,实现电池电能的输出。极耳与电池端子之间往往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现有连接件的散热效果有限,且将连接件分别与极耳和端子焊接连接,无疑增加了焊接工序,提高了制造成本;极耳与电池端子之间的连接件也较多地占用了电池的内部空间,降低了电池的空间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能够在保证散热充分的同时,简化极耳与端子本体的连接工序,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避免对电池内部空间的过多占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本体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端子本体靠近极耳的一侧;所述连接体包括至少两个可弯折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极耳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端子本体的内部中空,且在靠近所述极耳的一侧设置敞口,以使所述端子本体与电池内部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的数量大于所述极耳的数量,每个所述极耳均插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片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体设于所述端子本体的外边缘。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分部和转接分部,所述转接分部与所述端子本体连接,并朝向所述端子本体弯折,所述连接分部与所述极耳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接分部弯折。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端子本体相平行。
一种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端子。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本体上设置通孔,所述端子本体由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盖板本体;所述端子本体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设置间隙,所述间隙填充有密封件。
作为优选,所述端子本体包括位于所述盖板本体外侧的外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盖板本体内侧的内连接部,所述连接体设于所述端子本体的所述内连接部上;所述外连接部、所述通孔和所述内连接部的面积依次增大。
一种单体电池,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连接片,增大电池端子的散热面积,确保散热充分;同时将端子本体和连接体通过一体成型形成一体式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里连接件既要与极耳连接,还要与端子连接的问题,进而省略了与端子之间的焊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连接片是可弯折的,因此在满足极耳连接和散热充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弯折连接片减小极耳与端子本体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提供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池端子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池端子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池端子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电池端子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电池端子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8为图7的A-A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电池端子;20-盖板本体;30-密封件;
11-端子本体;12-连接体;
111-外连接部;112-内连接部;121-连接片;
1211-转接分部;1212-连接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端子10,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本体11和连接体12,连接体12位于端子本体11靠近极耳的一侧;连接体12包括至少两个可弯折的连接片121,连接片121与极耳相连接。具体地,连接片121与极耳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焊接方式可以选择电阻焊、激光焊或超声焊,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端子10,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连接片121,增大电池端子10的散热面积,确保散热充分;同时将端子本体11和连接体12通过一体成型形成一体式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里连接件既要与极耳连接,还要与端子连接的问题,省略了与端子之间的焊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连接片121是可弯折的,因此在满足极耳连接和散热充分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弯折连接片121减小极耳与端子本体11之间的距离,以减少对电池内部空间的占用,提供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连接片121的数量大于等于极耳的数量,以使每个极耳都能有一个连接片121连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对于芯包的多层极耳来说,多层极耳可以先进行合焊形成一个总极耳,然后再将这个总极耳与连接体12连接,具体地,与总极耳连接的为多个连接片121中的任意一个,而其他连接片121仍可以起到增强散热的作用。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芯包的极耳和连接片121在数量上一一对应,使每个极耳均对应连接一个连接片121。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多层极耳分成多组,每组的极耳均合焊成一个总极耳,并与某一连接片121连接。总之,无论极耳通过哪种形式与电池端子10实现连接,多个连接片121的设置均能够增强电池端子10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设置连接片121的数量大于极耳的数量,以使每个极耳均能够插设于相邻的两个连接片121之间;将极耳插设于两个连接片121之间有助于利用叠焊工艺实施极耳与连接片121的连接;优选地,连接片121的数量比极耳的数量多一个。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使连接片121的数量小于极耳的数量,此时,极耳必然需要分组,且包含两个以上极耳的那组还要进行极耳的合焊,最终,极耳的组数要小于等于连接片121的数量,以保证每组极耳均能连接至一个连接片121上。
进一步地,参考图2,连接片121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分部1212和转接分部1211,转接分部1211与端子本体11连接,并朝向端子本体11弯折;连接分部1212与极耳连接,并能够相对于转接分部1211弯折。具体实施时,根据极耳位置的不同,转接分部1211相对于端子本体11的弯折角度,连接分部1212相对于转接分部1211的弯折方向和角度以及连接分部1212的弯折位置可以适应性改变。进一步地,连接分部1212可以根据与极耳位置弯折多次,这里不做具体限制。可选地,连接体12设于端子本体11的外边缘,为连接片121的弯折提供更多空间。
在某一实施例中,极耳直接由芯包水平伸出,即相对于端子本体11垂直伸出,参考图2,此时转接分部1211弯折至与端子本体11相对平行,连接分部1212则朝远离端子本体11的方向弯折,并相对于转接分部1211垂直,以使连接分部1212与极耳相互平行地贴合,完成焊接。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可将电池芯包的极耳弯折90度,以使极耳与端子本体11相互平行,参考图3,转接分部1211弯折至与端子本体11平行,连接分部1212相对于转接分部1211不弯折,即连接片121与端子本体11保持相平行,此时,由于在垂直于端子本体11的方向上极耳与连接片121均占用了较少的空间,提高了整个电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电池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转接分部1211和连接分部1212的弯折角度根据极耳的位置情况和电池内部空间大小可以进行适应性改变。综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端子10通过连接片121可弯折的设计,为与极耳的连接提供更多可能。
进一步地,参考图2,端子本体11的内部中空,且在靠近极耳的一侧设置敞口,以使端子本体11与电池内部相连通;将端子本体11设计为中空结构,并设置敞口与电池内部相连通,相对于将端子本体11设计为实体件,能够在占用相同空间的情况下,满足电池端子10的轻量化需求,进而降低整个电池的重量;同时空心的结构设计还能增加电池端子10的表面积,更有利于电池端子10的散热,提升了散热效果。进一步地,上述电池端子10的结构可以通过钣金成型工艺成型,便于实现连接体12与端子本体11的一体化成型。进一步地,为了配合电池成组时的外部连接方案的定位结构,端子本体11的外端面形状结构可进行相应调整;可选地,参考图1-3,端子本体11的外端面形状为矩形;或者,参考图4和图5,端子本体11的外端面形状还可以为圆形。
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盖板组件,其包括盖板本体20,盖板本体20上设置有上述电池端子10。由于盖板组件包括上述电池端子10,所以至少具有上述电池端子1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图7和图8,盖板本体20上设置通孔,端子本体11由通孔贯穿盖板本体20;端子本体11与通孔的孔壁之间设置间隙,该间隙填充有密封件30;优选地,密封件30为玻璃胶;由于玻璃胶的密封性和绝缘性均较好,采用玻璃胶既能实现电池端子10与盖板本体20的相对固定,还能起到良好的密封绝缘效果,避免电池在盖板本体20间隙处漏电;进一步地,由于电池的盖板本体20通常采用铝板或铜板制成,而玻璃胶的热膨胀系数与铝铜接近,因此在受热时能够与盖板本体20产生一致的热变形,利于实现较佳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参考图8,端子本体11包括位于盖板本体20外侧的外连接部111和位于盖板本体20内侧的内连接部112,且外连接部111的面积小于通孔的面积,内连接部112的面积大于通孔的面积,既方便端子本体11与盖板本体20的装配,也利于实现玻璃胶的浇筑密封,避免溢胶至电池内部,影响极耳与电池端子10的连接;进一步地,连接体12设于端子本体11的内连接部112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其包括上述盖板组件。由于单体电池包括上述盖板组件,所以至少具有上述盖板组件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本体(11)和连接体(12),所述连接体(12)位于所述端子本体(11)靠近极耳的一侧;所述连接体(12)包括至少两个可弯折的连接片(121),所述连接片(121)与所述极耳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11)的内部中空,且在靠近所述极耳的一侧设置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21)的数量大于所述极耳的数量,每个所述极耳均插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片(12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2)设于所述端子本体(11)的外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21)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分部(1212)和转接分部(1211),所述转接分部(1211)与所述端子本体(11)连接,并朝向所述端子本体(11)弯折,所述连接分部(1212)与所述极耳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转接分部(1211)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121)与所述端子本体(11)相平行。
7.一种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本体(20),所述盖板本体(20)上设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20)上设置通孔,所述端子本体(11)由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盖板本体(20);所述端子本体(11)与所述通孔的孔壁之间设置间隙,所述间隙填充有密封件(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11)包括位于所述盖板本体(20)外侧的外连接部(111)和位于所述盖板本体(20)内侧的内连接部(112),所述连接体(12)设于所述端子本体(11)的所述内连接部(112)上;所述外连接部(111)、所述通孔和所述内连接部(112)的面积依次增大。
10.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盖板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8183.2U CN211907574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58183.2U CN211907574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07574U true CN211907574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73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58183.2U Active CN211907574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075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79006A1 (zh) * | 2023-02-27 | 2024-09-06 |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极柱、电芯和电池模组 |
-
2020
- 2020-04-01 CN CN202020458183.2U patent/CN2119075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79006A1 (zh) * | 2023-02-27 | 2024-09-06 |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极柱、电芯和电池模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385543U (zh) | 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 | |
CN209087968U (zh) | 电极构件、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 |
CN208889752U (zh) | 电池及其盖板组件、转接片 | |
CN209401724U (zh) |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09786057U (zh) | 一种连接构件和二次电池 | |
CN115663406A (zh) |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 |
CN117219935A (zh) | 电池结构 | |
CN211907574U (zh) | 一种电池端子、盖板组件及单体电池 | |
CN209786061U (zh) | 二次电池 | |
CN116325337A (zh) |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子装置 | |
CN215220933U (zh) | 一种集成化汇流排 | |
CN118645745A (zh) | 一种顶盖、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217009488U (zh) | 软包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9086203U (zh) | 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086803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件 | |
CN217426784U (zh) | 单侧双极柱电芯 | |
CN211907480U (zh) | 高强度软包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 |
WO2022204966A1 (zh) | 电芯以及用电设备 | |
CN222637570U (zh) |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子终端 | |
CN211907571U (zh) | 极耳组件、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16488272U (zh) | 一种高体积利用率的软包电池封装结构及电池模组 | |
CN218101548U (zh)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222637571U (zh) | 电池 | |
CN218513616U (zh) | 一种二次电池盖板结构及二次电池 | |
CN221102242U (zh) |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