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98327U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98327U CN211898327U CN201922369110.6U CN201922369110U CN211898327U CN 211898327 U CN211898327 U CN 211898327U CN 201922369110 U CN201922369110 U CN 201922369110U CN 211898327 U CN211898327 U CN 2118983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bedded element
- fins
- quick
- base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Ceas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快速对接组件包括插台及基座,基座固定安装于第一桩体中的第一预埋元件,插台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安装于第二桩体中的第二预埋元件;在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贴合时,翅片的端面与插台的台阶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中,在第一桩体与第二桩体贴合时,翅片的端面与插台的台阶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当多个快速对接组件一同对接时,每个快速对接组件中的插台与基座对接时都留有轴向方向上的配合余量,能够防止快速对接组件中插台的插接部无法穿设翅片的状况出现,以保证所有的快速对接组件都能够完成对接,进而保证两根预制桩之间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技术领域中,为了便于生产加工以及减少施工时间,常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拼合的方式来保证预制桩的长度。为了使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之间能够快速、牢固地接合,一般采用多根快速对接组件来连接两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内部的钢筋。但是,当多个快速对接组件一同对接时,可能会有部分快速对接组件无法完成对接,影响两根预制桩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对接组件,包括插台及基座,所述插台包括第一固定部、插接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插接部之间的延伸部,所述插接部凸设于所述延伸部上且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基座包括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之间相互环绕设置;所述插台能够通过所述翅片的弹性扩展穿过多个所述翅片所围设形成的开口,所述翅片能够弹性收缩并围拢所述延伸部,且所述翅片的端面与所述插台的台阶面之间相对设置;所述基座固定安装于第一桩体中的第一预埋元件,所述插台的第一固定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桩体中的第二预埋元件;在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贴合时,所述翅片的端面与所述插台的台阶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中,在所述第一桩体与所述第二桩体贴合时,所述翅片的端面与所述插台的台阶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当多个快速对接组件一同对接时,每个快速对接组件中的插台与基座对接时都留有轴向方向上的配合余量,能够防止快速对接组件中插台的插接部无法穿设翅片的状况出现,以保证所有的快速对接组件都能够完成对接,进而保证两根预制桩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安装简单,将插台的插接部插入基座后,翅片会弹性收缩并围拢基座的延伸部,翅片的端部抵接于插台的台阶面,并且翅片的端部与插台的台阶面之间的抵接面近似于环形,抵接面积大,能够保证第一预埋元件与第二预埋元件之间的接合强度,尤其对抗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翅片不仅能够围拢插台的延伸部,还可以对延伸部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延伸部在周向方向摇晃。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场景广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隙在插入方向上的深度为1mm至10mm。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各个快速对接组件均能够对接完成,并且在对接完成后插台与基座之间的距离也不会过大,产生晃动、摇动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翅片弹性收缩并围拢所述延伸部时,所述翅片与所述基座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至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的端面与所述插台的台阶面之间为面接触。
如此设置,面接触能够使得翅片与插台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大,以保证翅片与插台配合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台台阶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翅片端面的面积。
如此设置,翅片的端面能够完全抵接在插台的台阶面上,以保证翅片与插台之间的受力面积最大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台台阶面的面积是所述翅片端面面积的1至2倍。
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翅片的端面能够完全抵接在台阶面上,以实现受力面积最大化,又能防止插台在周向方向的横截面过大造成对接时翅片弹性扩展过大,引起翅片在对接过程中出现裂缝甚至断裂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翅片为6个,6个所述翅片环形阵列于所述基座的所述延伸部上。
如此设置,便于翅片进行弹性扩展及弹性收缩,延长翅片的使用寿命。
一种快速对接机构,包括第一预埋元件、第二预埋元件及上述快速对接组件;所述插台的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所述基座连接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钢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或所述第二预埋元件;连接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的所述钢筋与连接所述第二预埋元件的所述钢筋之间通过所述快速对接组件连接。
快速对接机构能够快速地连接第一预埋元件与第二预埋元件,节省了施工时间,并且连接后的第一预埋元件与第二预埋元件牢固性高,尤其是抗拉性能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元件相对靠近所述钢筋一端的外壁为非圆多边形;及/或,
所述第二预埋元件相对靠近所述钢筋一端的外壁为非圆多边形。
如此设置,便于安装并固定第一预埋元件及第二预埋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元件或所述第二预埋元件与所述钢筋连接的一端均具有收缩口,所述钢筋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或所述第二预埋元件连接的一端具有镦头,所述收缩口用于对所述钢筋的镦头限位;或者,
如此设置,第一预埋元件或第二预埋元件与钢筋之间连接简便,施工时间短,连接牢固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埋元件或所述第二预埋元件与所述钢筋为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钢筋上设置有螺纹可以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力,使得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二者能够协调配合,共同承受外力,增加预制桩的受力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插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基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桩体、钢筋、第一预埋元件及插台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桩体、钢筋、第二预埋元件及基座的剖视图;
图8为图5所示快速对接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桩的剖视图。
100、快速对接组件;10、插台;20、基座;11、第一固定部;12、插接部;13、延伸部;14、台阶面;21、第二固定部;22、翅片;221、端面;30、间隙;200、快速对接机构;210、第一预埋元件;211、环形凸块;220、第二预埋元件;300、预制桩;301、第一桩体;302、第二桩体;310、钢筋;311、镦头;320、混凝土;330、桩套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插台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基座2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基座2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用于连接两个工程零件。本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100用于连接预制桩300中的钢筋31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组件100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工程领域中,如装配式建筑等,也可以用于连接其他使用场合的钢筋310,如浇筑混凝土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对接组件100,包括插台10及基座20,插台10包括第一固定部11、插接部12以及位于第一固定部11与插接部12之间的延伸部13,插接部12凸设于延伸部13上且插接部12与延伸部13之间形成台阶面14;基座20包括第二固定部21以及连接于第二固定部21的多个翅片22,多个翅片22之间相互环绕设置;插台10能够通过翅片22的弹性扩展穿过多个翅片22所围设形成的开口,翅片22能够弹性收缩并围拢延伸部13,且翅片22的端面221与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相对设置。
插台10为柱状零件,第一固定部11用于与外部零件固定,插接部12用于插入环扣中。为了便于插接,作为优选,插台10大致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台10也可以是方柱、锥形柱等其他形状。为了增加快速对接组件100的承力能力,插台10为实体材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的承力需要,插台10也可以为中空材质。
第一固定部11用于与第一预埋元件21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1的外周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一预埋元件210的内周壁设有内螺纹,二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1与第一预埋元件210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铆接等其他方式连接。
插接部12能够穿设并抵接在基座20的端面221上,插接部12在穿设基座20时,能够使基座20进行弹性扩展,当插接部12穿过基座20后,基座20弹性收缩并围拢延伸部13,能够起到限制插台10周向移动的作用。
延伸部13用于连接第一固定部11及插接部12,并且当插接部12穿设基座20后,延伸部13被基座20围拢并固定。
基座20大致为中空柱状,与插台10相配合。作为优选,基座20为大致中空圆筒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座20也可以与插台10配套成为方筒状、锥筒状等其他形状。
第二固定部21用于与第二预埋元件22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21的外周壁上设有外螺纹,第二预埋元件220的内周壁设有内螺纹,二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21与第二预埋元件220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铆接等其他方式连接。
多个翅片22围拢并成为中空柱状,每相邻两个翅片22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以供翅片22进行弹性扩展及弹性收缩;翅片22通过弹性扩展能够供插接部12穿过,当插接部12穿过翅片22后,翅片22弹性收缩并围拢插台10的延伸部13。作为优选,为了使多个翅片22受力平衡,多个翅片22以基座20的轴线为中心环向均匀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台10及基座20均为不锈钢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其他材质构成。
快速对接组件100的使用过程为:将插台10的插接部12及延伸部13伸入基座20的内壁中并沿插入方向α移动,插台10的插接部12对翅片22施加压力,使得翅片22进行弹性扩展直至插接部12穿过翅片22;在插接部12穿过翅片22的瞬间翅片22进行弹性收缩并围拢延伸部13,当向插台10施加插入方向α反向的力时,翅片22的端部会抵接在插接部12与延伸部13之间的台阶面14上并对插台10进行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指的插入方向α为固定部指向插接部12的方向,即图1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插入方向α可以但不限于上述方向,即使有部分角度的偏移应当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安装简单,将插台10的插接部12插入基座20后,翅片22会弹性收缩并围拢基座20的延伸部13,翅片22的端部抵接于插台10的台阶面14,并且翅片22的端部与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的抵接面近似于环形,抵接面积大,能够保证第一预埋元件21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之间的接合强度,尤其对抗拉性能有较大的提升;翅片22不仅能够围拢插台10的延伸部13,还可以对延伸部13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延伸部13在周向方向摇晃。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场景广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基座20固定安装于第一桩体301中的第一预埋元件210,插台10的第一固定部11固定安装于第二桩体302中的第二预埋元件220;在第一桩体301与第二桩体302贴合时,翅片22的端面221与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形成有间隙3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对接组件100中,在第一桩体301与第二桩体302贴合时,翅片22的端面221与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形成有间隙30,当多个快速对接组件100一同对接时,每个快速对接组件100中的插台10与基座20对接时都留有轴向方向上的配合余量,能够防止快速对接组件100中插台10的插接部12无法穿设翅片22的状况出现,以保证所有的快速对接组件100都能够完成对接,进而保证两根预制桩30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延伸部13在轴向方向的长度大于翅片22在轴向方向的长度,以实现翅片22的端面221与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具有间隙30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技术方案,只要翅片22的端面221与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具有间隙30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间隙30在插入方向上的深度为1mm至10mm。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各个快速对接组件100均能够对接完成,并且在对接完成后插台10与基座20之间的距离也不会过大,产生晃动、摇动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翅片22弹性收缩并围拢延伸部13时,翅片22与基座20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至60°。
可以理解的是,翅片22可以为平面,也可以是弧面,当翅片22为弧面时,弧面的靠近台阶段的一端与连接延伸部13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与基座20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至60°。
作为优选,翅片22与基座20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5°至30°。
如此设置,插台10穿设翅片22时,翅片22能够对插台10起到导向作用,并且能在弹性收缩并围拢延伸部13后对插台10进行周向的限位,防止插台10晃动;另外,翅片22具有倾斜角度,使得翅片22受到的压力是逐渐增大的,能够缓慢的进行弹性扩展,防止翅片22受到突增的压力而断裂,影响快速对接组件100的使用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翅片22的端面221与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为面接触。
如此设置,面接触能够使得翅片22与插台10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大,以保证翅片22与插台10配合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插台10台阶面14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翅片22端面221的面积。
如此设置,翅片22的端面221能够完全抵接在插台10的台阶面14上,以保证翅片22与插台10之间的受力面积最大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插台10台阶面14的面积是翅片22端面221面积的1至2倍。
如此设置,既可以保证翅片22的端面221能够完全抵接在台阶面14上,以实现受力面积最大化,又能防止插台10在周向方向的横截面过大造成对接时翅片22弹性扩展过大,引起翅片22在对接过程中出现裂缝甚至断裂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翅片22为6个,6个翅片22环形阵列于基座20的延伸部13上。
如此设置,便于翅片22进行弹性扩展及弹性收缩,延长翅片22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翅片22也可以是其他数量,如2~8个。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快速对接机构200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桩体301、钢筋310、第一预埋元件210及插台10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桩体302、钢筋310、第二预埋元件220及基座20的剖视图;图8为图5所示快速对接机构20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为图8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一种快速对接机构200,包括第一预埋元件210、第二预埋元件220及上述快速对接组件100;插台10的固定部连接于第一预埋元件210,基座20连接于第二预埋元件220,钢筋31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连接第一预埋元件210的钢筋310与连接第二预埋元件220的钢筋310之间通过快速对接组件100连接。
快速对接机构200能够快速地连接第一预埋元件21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节省了施工时间,并且连接后的第一预埋元件21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牢固性高,尤其是抗拉性能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埋元件210相对靠近钢筋310一端的外壁为非圆多边形;及/或,
第二预埋元件220相对靠近钢筋310一端的外壁为非圆多边形。
如此设置,便于安装并固定第一预埋元件210及第二预埋元件2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与钢筋310连接的一端均具有收缩口,钢筋310与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连接的一端具有镦头311,收缩口用于对钢筋310的镦头311限位;或者,
如此设置,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与钢筋310之间连接简便,施工时间短,连接牢固性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的内壁向内收缩并形成收缩口。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的内壁及外壁均向内收缩并形成收缩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与钢筋310为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钢筋310上设置有螺纹可以增加钢筋310与混凝土320之间的粘合力,使得钢筋310与混凝土320之间结合紧密,二者能够协调配合,共同承受外力,增加预制桩300的受力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埋元件210与插台10之间、第二预埋元件220与基座20之间还可以为其他连接形式,如焊接、铆接、胶接等。
快速对接机构200的使用过程为:在工厂中或施工现场将第一预埋元件210通过收缩口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第一桩体301中钢筋310的端部,第二预埋元件220通过收缩口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桩体302中钢筋310的端部。在施工现场将插台10安装于第一预埋元件210,基座20安装于第二预埋元件220;将第二桩体302埋入地下,保留第二预埋元件220在水平面以上(一般第二桩体302在水平面以上的部分的高度为1m左右),在第二桩体302表面涂抹涂胶层(图未示),并使涂胶层流入第二预埋元件220的内腔中;将第一桩体301通过吊车或其他方式与第二桩体302拼接,拼接时将第一预埋元件21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的轴线大致对齐,并对第一预埋元件施加压力使得插台10插入基座20(在部分施工现场只需第一预制桩本身的重量就可以完成快速对接组件100的对接过程,无需施加外力),当插台10的插接部12穿设基座20的瞬间,会有声响发出,可用来判断安装完成。安装过程中大部分涂胶层会被挤压至第一预埋元件21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之间、基座2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之间、插台1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之间、插台10与基座20之间,少部分涂胶层被挤压至插台10与第一预埋元件21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预制桩300中一般有多根钢筋310,因此需要同时将多根钢筋310上的快速对接机构200同时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插台10与第一预埋元件21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及/或,基座2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方便加工,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上可以直接开设通螺纹,一端用于连接钢筋310,一端用于连接快速对接组件100。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台10与第一预埋元件210之间、基座2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如卡扣连接、焊接、铆接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埋元件210及/或第二预埋元件220与快速连接组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环形凸块211。
如此设置,环形凸块211能够匀化预应力,使得钢筋笼在进行预拉伸时能够承受的预应力更大,防止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损坏。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环形凸块211的外径由第一预埋元件210及/或第二预埋元件220的端部向中部逐渐缩小。
如此设置,环形凸块211能够进一步匀化预应力,并且不存在外壁面角度突变(如两个相互垂直的面)等现象,能够防止预应力损失。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加工成本较低的其他形状的环形凸块211,如轴向方向的截面为长方形、梯形的环形凸块211。
作为优选,环形凸块211的外周壁为弧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环形凸块211的外周壁也可以是斜面等其他形状。
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应力损失,并且具有优良的匀化预应力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埋元件210与第二预埋元件220可以是相同型号,也可以是不同型号,可根据工况选择。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桩300的剖视图。
预制桩300的制作过程为,将钢筋310按成型后的受力需求排列形成钢筋笼,对钢筋笼进行预拉伸以产生预应力,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使钢筋310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不产生裂缝或者延长裂缝产生的时间;钢筋笼成型后放入模具中,然后将混凝土320倒入模具中,若需要做中空的预制桩300则开启离心模式,若需要做实体桩则静置于模具中,成型后晾干脱模,形成预制桩300。该制桩方法简单,制得的预制桩300强度大,且施工地点灵活,成本低廉。
预制桩300之间的连接方法为,在连接两根预制桩300时,将连接有第一预埋元件210的钢筋310与连接有第二预埋元件220的钢筋310相对,并使用快速对接组件100连接。
作为优选,钢筋310为预应力混凝土320用钢棒。PC钢棒具有高强度韧性、低松弛性、与混凝土320之间握裹力强,良好的可焊接性、镦锻性、节省材料等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钢筋310,如不锈钢钢棒、热轧钢棒、中强度预应力钢丝、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钢筋310、第一预埋元件210及第二预埋元件220均事先预埋至混凝土320内成为预埋元件。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后期将第一预埋元件210及第二预埋元件220与钢棒连接。其操作步骤为,首先将预制桩300端部的混凝土凿开露出钢棒310,然后将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连接至钢筋310的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预制桩300为中空管桩。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制桩300也可以为中空方桩、实心管桩、实心方桩、实心尖桩或其他异形桩。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钢筋笼需要经过张拉步骤和放张步骤。张拉步骤是指对钢筋笼提前加预应力,使得钢筋笼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提高钢筋笼所能承受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由于张拉步骤施加的预应力较大,为减小钢筋笼的预应力损失,还需进行放张步骤。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桩体301与第二桩体302对接完成后,在对接后预制桩300的周壁上设置一桩套箍330,桩套箍330用于紧固第一桩体301与第二桩体302的对接处,防止第一桩体301与第二桩体302在服役时错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速对接机构200仅需在钢筋310的一端连接第一预埋元件210或第二预埋元件220,两根钢筋310之间即可通过快速对接组件100相连,连接简便,并且接合强度高,尤其是抗拉性能优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台(10)及基座(20),所述插台(10)包括第一固定部(11)、插接部(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1)与所述插接部(12)之间的延伸部(13),所述插接部(12)凸设于所述延伸部(13)上且所述插接部(12)与所述延伸部(13)之间形成台阶面(14);所述基座(20)包括第二固定部(2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1)的多个翅片(22),多个所述翅片(22)之间相互环绕设置;所述插台(10)能够通过所述翅片(22)的弹性扩展穿过多个所述翅片(22)所围设形成的开口,所述翅片(22)能够弹性收缩并围拢所述延伸部(13),且所述翅片(22)的端面(221)与所述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相对设置;
所述基座(20)固定安装于第一桩体(301)中的第一预埋元件(210),所述插台(10)的第一固定部(11)固定安装于第二桩体(302)中的第二预埋元件(220);在所述第一桩体(301)与所述第二桩体(302)贴合时,所述翅片(22)的端面(221)与所述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形成有间隙(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30)在插入方向上的深度为1mm至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翅片(22)弹性收缩并围拢所述延伸部(13)时,所述翅片(22)与所述基座(20)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至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2)的端面(221)与所述插台(10)的台阶面(14)之间为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台(10)台阶面(14)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翅片(22)端面(221)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台(10)台阶面(14)的面积是所述翅片(22)端面(221)面积的1至2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2)为6个,6个所述翅片(22)环形阵列于所述基座(20)的所述延伸部(13)上。
8.一种快速对接机构(2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埋元件(210)、第二预埋元件(220)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快速对接组件(100);所述插台(10)的第一固定部(11)连接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210),所述基座(20)的第二固定部(21)连接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220);所述第一预埋元件(210)与所述第二预埋元件(220)之间通过所述快速对接组件(100)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对接机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210)相对靠近钢筋(310)一端的外壁为非圆多边形;及/或,
所述第二预埋元件(220)相对靠近钢筋(310)一端的外壁为非圆多边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速对接机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210)及所述第二预埋元件(220)均具有收缩口,用于与钢筋(310)连接,所述钢筋(310)与所述第一预埋元件(210)或所述第二预埋元件(220)连接的一端具有镦头(311),所述收缩口用于对所述钢筋(310)的镦头(311)限位;或者,
所述第一预埋元件(210)及所述第二预埋元件(220)均具有内螺纹,用于与钢筋(310)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69110.6U CN211898327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69110.6U CN211898327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98327U true CN211898327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92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69110.6U Ceased CN211898327U (zh) | 2019-12-24 | 2019-12-24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9832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1339A (zh) * | 2019-12-24 | 2020-04-17 | 许顺良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2019
- 2019-12-24 CN CN201922369110.6U patent/CN211898327U/zh not_active Ceas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1339A (zh) * | 2019-12-24 | 2020-04-17 | 许顺良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898327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111021339A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13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14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12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20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898329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04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735361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08U (zh) | 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05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898326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07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06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11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10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898328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03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KR101939949B1 (ko) | 철근 선조립 기둥 기반 hpc 기둥 | |
CN211898330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111101506A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1690309U (zh) | 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2452610U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111021342A (zh) | 快速对接组件及快速对接机构 | |
CN212294624U (zh) |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IW01 |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 ||
IW01 |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230802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56324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