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88534U - 排气管弯管机 - Google Patents
排气管弯管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888534U CN211888534U CN201922336432.0U CN201922336432U CN211888534U CN 211888534 U CN211888534 U CN 211888534U CN 201922336432 U CN201922336432 U CN 201922336432U CN 211888534 U CN211888534 U CN 2118885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ching groove
- groove
- clamping
- moving mechanism
- exhaus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管弯管机,包括夹具机构,设置有弯管配合槽,所述弯管配合槽包括第一配合槽、第二配合槽和第三配合槽;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移动机构,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与第三配合槽配合的第四配合槽,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一夹持部沿着第三配合槽轴线垂直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夹持部靠近夹具机构上设置第三配合槽的端部;弯管机构,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槽配合的第五配合槽,第二移动机构带动第二夹持部远离和靠近夹具机构上设置第一配合槽的端部,以使得第五配合槽和所述第一配合槽配合,第三移动机构带动第二夹持部沿着呈圆弧形的第二配合槽的圆心转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气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管弯管机。
背景技术
排气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一部分,安装于汽车的尾部,用于将汽车运动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排出。通常为了安装、环保以及车辆美观等的需求,会将排气管弯折一定角度。例如,轿车及轻型家用汽车排气管的角度方向一般是向后平行于地面的,而大功率运输车以及农用车辆排气管的角度是折向地面的。
在排气管的加工过程中,往往是使用弯管机对呈直线型的排气管进行折弯操作。例如专利号为CN201410231945.4,专利名称为一种排气管弯管机的发明专利,其揭示了旋转盘上安装有弯管凹槽,弯管凹槽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旋转盘上,在旋转盘上开有螺纹槽,螺纹槽上设置有螺杆,螺杆的端部铰链连接有旋转手柄,旋转手柄上安装有连接杆,还包括设置在旋转盘上的滚轮座和排气管夹,滚轮座上设置有梯形槽,连接杆的端部滑动设置在梯形槽内,在滚轮座内安装有多个滚轮,滚轮上开有与弯管凹槽相匹配的导向槽,工作时,将排气管从梯形槽与弯管凹槽所构成的空隙中穿过,通过排气管夹将排气管的一端固定,人工转动旋转手柄,旋转手柄带动滚轮座向下移动,在滚轮上的导向槽与弯管凹槽的共同作用下,排气管完成折弯工序。
但是,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排气管只受排气管夹固定,并且排气管夹与滚轮座之间距离较远,即排气管与弯管凹槽配合的折弯处没有受限,因此排气管容易出现弯裂现象。
(2)上述技术是通过人工转动旋转手柄来进行折弯工序,因此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弯管机,包括:
夹具机构,设置有弯管配合槽,所述弯管配合槽包括第一配合槽、第二配合槽和第三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和所述第三配合槽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和所述第三配合槽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配合槽和所述第三配合槽的轴线均呈直线型,且所述第一配合槽轴线和所述第三配合槽轴线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配合槽呈圆弧形;
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配合槽配合的第四配合槽,所述第四配合槽的轴线呈直线型,且所述第四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着所述第三配合槽轴线垂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夹具机构上设置所述第三配合槽的端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配合槽和所述第四配合槽配合;
弯管机构,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夹具机构上设置所述第一配合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槽配合的第五配合槽,所述第五配合槽的轴线呈直线型,且所述第五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和靠近所述夹具机构上设置所述第一配合槽的端部,以使得所述第五配合槽和所述第一配合槽配合,所述第三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着呈圆弧形的所述第二配合槽的圆心转动。
可选择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位于所述夹具机构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一基座传动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四移动机构,所述第四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能够沿着所述第三配合槽轴线方向移动。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四移动机构的活动槽,所述第四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配合槽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活动槽内,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传动连接。
可选择地,所述第四配合槽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三配合槽的长度。
可选择地,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夹具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弯管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可选择地,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在工作台上,且呈圆弧形的所述第二配合槽的圆心位于所述旋转轴轴线上,所述夹具机构和所述弯管机构分别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夹具机构位于所述弯管机构的上部。
可选择地,所述弯管机构卡设在所述工作台上。
可选择地,所述弯管机构还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
可选择地,所述第三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工作台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弯管机构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弯管机,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一夹持部与夹具机构上设置第三配合槽的端部配合,以夹持排气管的第三管道,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带动第二夹持部与夹具机构上设置第三配合槽的端部配合,以完成排气管的第一管道的折弯作业。即第一管道相对第三管道折弯,其中,第一管道受夹具机构和第二夹持部夹持,第三管道受夹具机构和第一夹持部夹持,使得折弯后的排气管结构更加稳定,且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气管弯管机在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排气管弯管机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一种排气管弯管机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一种排气管弯管机的第三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排气管弯管机100用于对呈直线型的排气管200 进行折弯作业,参考图1,折弯后的排气管200包括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20 和第三管道230,第一管道210、第二管道220和第三管道230依次相连通,第一管道210和第三管道230呈直线型,且第一管道210和第三管道230之间呈角度设置,第二管道220呈圆弧形。还有第一管道210的长度长于第三管道230 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道210和第三管道230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一管道210和第三管道230的长度是由排气管弯管机100加工决定的。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排气管弯管机100包括:
夹具机构110,设置有弯管配合槽111,弯管配合槽111包括第一配合槽1111、第二配合槽1112和第三配合槽1113,第一配合槽1111、第二配合槽1112和第三配合槽1113依次连通,其中,第一配合槽1111与排气管的第一管道210相适配,第二配合槽1112与第二管道220相适配,第三配合槽1113与第三管道230 相适配,即第一配合槽1111、第二配合槽1112和第三配合槽1113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其中,第一配合槽1111和第三配合槽1113的轴线均呈直线型,且第一配合槽1111轴线和第三配合槽1113轴线呈角度设置,第二配合槽1112呈圆弧形;
夹持机构120,包括第一夹持部121和第一移动机构,第一夹持部121与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三配合槽1113的端部相对设置,第一夹持部121上设置有与第三配合槽1113配合的第四配合槽1211,第四配合槽1211的轴线呈直线型,且第四配合槽12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当第三配合槽1113和第四配合槽1211 配合时,两者形成横截面形状与第三管道230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均呈圆形。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一夹持部121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夹持部121沿着第三配合槽1113轴线垂直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夹持部121靠近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三配合槽1113的端部,进而使得第三配合槽1113和第四配合槽1211配合,以完成夹持排气管的目的。
弯管机构130,包括第二夹持部131、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160,第二夹持部131位于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一配合槽1111的一侧,第二夹持部 131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槽1111配合的第五配合槽,第五配合槽的轴线呈直线型,且第五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当第五配合槽和第一配合槽1111配合时,两者形成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管道210横截面形状相适配,均呈圆形。第二移动机构与第二夹持部131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二夹持部131远离和靠近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一配合槽1111的端部,以使得第五配合槽和第一配合槽1111 配合。第三移动机构160与第二夹持部131传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二夹持部131 沿着呈圆弧形的第二配合槽1112的圆心转动,以完成对弯管折弯的目的。
工作时,呈直线型的排气管200放置在第三配合槽1113内部,然后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一夹持部121靠近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三配合槽1113的端部,使得第三配合槽1113和第四配合槽1211配合,以夹持排气管200的一端,该被夹持的一端为第三管道230。此时第一管道210处于悬空状态,随后,第二机构带动第二夹持部131靠近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一配合槽1111的端部,使得第二夹持部131上的第五限位槽与排气管200的第一管道210配合,即第一管道 210位于第五限位槽内,此时第一管道210和第一配合槽1111之间存在空隙,随后,第三移动机构160带动第二夹持部131沿着呈圆弧形的第二配合槽1112 的圆心转动,使得第一管道210压向第一配合槽1111内,此时第一管道210分别位于第一配合槽1111和第五限位槽内部,以完成排气管200的折弯作业。完成折弯作业后,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一夹持部121复位,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160带动第二夹持部131复位,以对另一排气管的折弯作业。
由上述可知,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一夹持部121与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三配合槽1113的端部配合,以夹持排气管200的第三管道230,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160带动第二夹持部131与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三配合槽1113 的端部配合,以完成排气管200的第一管道210的折弯作业。即第一管道210 相对第三管道230折弯,其中,第一管道210受夹具机构110和第二夹持部131 夹持,第三管道230受夹具机构110和第一夹持部121夹持,使得折弯后的排气管200结构更加稳定,且自动化程度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夹持机构120还包括第一基座122,第一夹持部 121设置在第一基座122上,第一夹持部121位于夹具机构110和第一基座122 之间,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一基座122传动连接,即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第一基座 122远离或靠近夹具机构110,以使得设置在第一基座122上第一夹持部121与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三配合槽1113的端部靠近和远离。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夹持机构120还包括第四移动机构123,第四移动机构123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21和第一基座122之间,以使得第一夹持部121 能够沿着第三配合槽1113轴线方向移动,用来调整第一夹持部121和第一基座 122在第三配合槽1113轴线方向上的距离。
如图4所示,第一基座122与第一夹持部121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容纳第四移动机构123的活动槽1221,第四移动机构123上设置在活动槽1221内,第四移动机构123包括第一气缸1231,所述第一气缸1231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配合槽 1113轴线相平行,第一气缸1231安装在活动槽1221内,与第一夹持部121传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夹持部121上的第四配合槽1211的长度可长于第三配合槽1113的长度,这样第一夹持部121夹持排气管200的长度较长,使得夹持更加稳固。
当第一夹持部121和夹具机构110配合时,第一夹持部121上的第三配合槽1113与弯管机构130相邻的一端,其与第三配合槽1113与第二配合槽1112 连接端相邻,若两者位置偏差较大,可通过第四移动机构123带动第一夹持部 121移动,这样排气管200能够大面积的受到第三配合槽1113与第二配合槽1112 的夹持。
如图3所示,所述弯管机构130还包括第二基座132,第二夹持部131和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第二基座132上,二移动机构与第二夹持部131传动连接,用来带动带动第二夹持部131远离和靠近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一配合槽1111 的端部。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基座132先从下至上移动,使得第二基座132上的第二夹持部131与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一配合槽1111的端部相对,然后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带动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排气管弯管机100还包括工作台140,夹具机构 110、夹持机构120和弯管机构130分别设置在工作台140上。
具体地,所述夹持机构120的第一基座122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40上,第一移动机构安装在工作台140上,与第一基座122传动连接。
具体地,所述弯管机构130卡设在工作台140上,且绕着呈圆弧形的第二配合槽1112的圆心转动。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排气管弯管机100还包括旋转轴150,所述旋转轴 150设置在工作台140上,且呈圆弧形的第二配合槽1112的圆心位于旋转轴150 轴线上,其中,夹具机构110和弯管机构130分别套设在旋转轴150上,其中,夹具机构110位于弯管机构130的上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移动机构可包括导轨和气缸,气缸安装在工作台140上,气缸的输出轴轴线和第三配合槽1113轴线相垂直,气缸的输出轴与第一基座122传动连接,导轨设置在第一基座122和工作台140之间,气缸推拉第一基座122,以使得第一基座122远离或靠近夹具机构110。
第二移动机构与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相同,也包括导轨和气缸,通过气缸带动第二夹持部131远离和靠近夹具机构110上设置第一配合槽1111的端部。
如图5所示,第三移动机构160可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工作台140 铰接,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弯管机构130铰接,第二气缸推拉弯管机构130,使得弯管机构130绕着呈圆弧形的第二配合槽1112的圆心转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机构,设置有弯管配合槽,所述弯管配合槽包括第一配合槽、第二配合槽和第三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和所述第三配合槽依次连通,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和所述第三配合槽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配合槽和所述第三配合槽的轴线均呈直线型,且所述第一配合槽轴线和所述第三配合槽轴线呈角度设置,所述第二配合槽呈圆弧形;
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移动机构,所述第一夹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配合槽配合的第四配合槽,所述第四配合槽的轴线呈直线型,且所述第四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沿着所述第三配合槽轴线垂直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夹具机构上设置所述第三配合槽的端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配合槽和所述第四配合槽配合;
弯管机构,包括第二夹持部、第二移动机构和第三移动机构,所述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夹具机构上设置所述第一配合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槽配合的第五配合槽,所述第五配合槽的轴线呈直线型,且所述第五配合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远离和靠近所述夹具机构上设置所述第一配合槽的端部,以使得所述第五配合槽和所述第一配合槽配合,所述第三移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夹持部沿着呈圆弧形的所述第二配合槽的圆心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夹持部位于所述夹具机构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和所述第一基座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四移动机构,所述第四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带动所述第一夹持部能够沿着所述第三配合槽轴线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配合面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四移动机构的活动槽,所述第四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轴线和所述第三配合槽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气缸安装在所述活动槽内,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配合槽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三配合槽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夹具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和所述弯管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置在工作台上,且呈圆弧形的所述第二配合槽的圆心位于所述旋转轴轴线上,所述夹具机构和所述弯管机构分别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所述夹具机构位于所述弯管机构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机构卡设在所述工作台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机构还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管弯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工作台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弯管机构铰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36432.0U CN211888534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排气管弯管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36432.0U CN211888534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排气管弯管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888534U true CN211888534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9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36432.0U Active CN211888534U (zh) | 2019-12-20 | 2019-12-20 | 排气管弯管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888534U (zh) |
-
2019
- 2019-12-20 CN CN201922336432.0U patent/CN2118885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58272B (zh) | 管道折弯机 | |
CN101791644B (zh) | 弯管机 | |
CN107627088A (zh) | 正时齿轮定位装置以及正时齿轮装配设备 | |
CN207914373U (zh) | 一种专用于折弯机布管的弯管装置 | |
CN211161357U (zh) | 一种简易便捷的钢管折弯工装 | |
CN211888534U (zh) | 排气管弯管机 | |
CN211888530U (zh) | 排气管固定装置 | |
CN109158456B (zh) | 一种便于操作的手动弯管机 | |
CN107127231A (zh) | 管道折弯机 | |
CN204638972U (zh) | 一种弯曲成型机构 | |
CN107322206B (zh) | 一种多规格小尺寸加热管插片焊接系统 | |
JP3792348B2 (ja) | フィン付き蛇行チューブの多段重ね曲げ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211888533U (zh) | 排气管成型机 | |
CN211888532U (zh) | 排气管折弯夹具 | |
CN219944231U (zh) | 薄壁不锈钢管弯管装置 | |
CN203526270U (zh) | 一种对中线弯管机 | |
CN205085197U (zh) | 一种管材折弯装置 | |
CN204735981U (zh) | 一种管型材用快速夹 | |
CN220462726U (zh) | 一种消音器焊接用快速更换工装 | |
CN202447453U (zh) | 自动弯管机 | |
CN216939863U (zh) | 一种排气弯管飞边毛刺去除装置 | |
CN110355243A (zh) | 一种钢管折弯机 | |
CN112453133B (zh) | 一种旋转夹持装置 | |
CN211888535U (zh) | 弯曲角度可调的弯管机 | |
CN206561208U (zh) | 一种管材弯折拼接焊接面切割用的激光切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