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794626U -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94626U
CN211794626U CN201720792856.6U CN201720792856U CN211794626U CN 211794626 U CN211794626 U CN 211794626U CN 201720792856 U CN201720792856 U CN 201720792856U CN 211794626 U CN211794626 U CN 211794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and
inflatable part
gas
air
pneumatic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928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皓然
莫立邦
陈世昌
黄启峰
李伟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928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94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94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9462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压式松紧带,其包含外层、充气部以及气嘴。外层为长条状的具弹性结构。充气部设置于外层中,其包含数个膨胀部以及数个连通部,每一连通部连接于相邻的膨胀部之间,并定义出数个空隙。气嘴设置于外层的表面上,并连通至充气部。通过将气体经由气嘴导入充气部中,充气部的数个膨胀部充气膨胀而向内紧缩,藉此以系紧鞋;通过将气体经由气嘴导出充气部中,使充气部泄气松弛回复至未充气状态,藉此以系松绑鞋。

Description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尤指一种以可充气的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传统鞋类是以一般鞋带作为松绑及固定足部的工具,然而,具有鞋带的鞋类在穿着上会有许多不便利之处。举例来说,当于穿着活动的过程中造成鞋带脱落,必须重新系紧鞋带才能继续活动,往往造成活动上的不便与时间的浪费。此外,穿着具有一般鞋带的鞋类亦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举例来说,当鞋带不慎松开时,容易造成他人踩踏而致绊倒,亦有可能被卷入自动电扶梯的缝隙、自行车链或摩托车脚栓等等,容易造成意外的发生。
穿着具有一般鞋带的鞋类时,一般鞋带的松紧程度不易控制,需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调整,且容易产生过紧或过松的情况,导致使用者穿着过程中的不适,甚至会有危险发生的疑虑。且一般鞋带于松绑时,须先松弛穿设于每一鞋带孔间的部分鞋带,才能供使用者穿脱鞋类,往往造成时间的耗损,对使用者来说极为不便利。
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前述习知技术的缺失,而研发出一种可快速系紧,且同时兼具安全性及便利性,且稳固包覆固定足部的气压式松紧带,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系紧,且同时兼具安全性及便利性,且稳固包覆固定使用者足部的气压式松紧带。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一种气压式松紧带,包含:外层,为长条状的具弹性结构;充气部,设置于外层中,其包含数个膨胀部以及数个连通部,每一连通部连接于相邻的膨胀部之间,并定义出数个空隙;以及气嘴,设置于外层的表面上,并连通至充气部;其中,通过将气体经由气嘴导入充气部中,充气部的数个膨胀部充气膨胀,并填满数个空隙,使充气部向内紧缩,且外层因应充气部而向内紧缩及变形;通过将气体经由气嘴导出充气部中,使充气部泄气松弛回复至未充气状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一种充气系统,包含: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其包含:外层,为长条状的具弹性结构;充气部,设置于外层中,其包含数个膨胀部以及数个连通部,每一连通部连接于相邻的膨胀部之间,并定义出数个空隙;以及气嘴,设置于外层的表面上,并连通至充气部,通过将气体经由气嘴导入充气部中,充气部的数个膨胀部充气膨胀,并填满数个空隙,使充气部向内紧缩,且外层因应充气部而向内紧缩及变形;通过将气体经由气嘴导出充气部中,使充气部泄气松弛回复至未充气状态;气体泵,连通设置于气嘴;开关;以及控制模块,与气体泵及开关电性连接;其中,当开关开起时,开关发送致能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依据致能信号驱动气体泵将气体自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的外部导入充气部中,使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充气膨胀而向内紧缩;当开关关闭时,开关发送一泄压信号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依据泄压信号将气体自充气部中导出至气压式松紧带的外部,使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泄气松弛回复至未充气状态。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气压式松紧带的充气膨胀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气压式松紧带的充气膨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应用于球鞋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设置于球鞋的俯视图。
图4B为图4A的虚线部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C为图4B的气压式松紧带充气膨胀状态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气体泵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气体泵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图5A及图5B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5A及图5B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C为图5A及图5B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A及图5B所示的气体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D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气体泵的作动过程示意图。
图9A及图9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气体泵于不同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适用气压式松紧带的充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适用气压式松紧带的充气系统架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气压式松紧带
10:充气部
11:膨胀部
12:气体泵
121:进气板
121a:第一表面
121b:第二表面
1210:进气孔
1211:中心凹部
1212:总线孔
122:共振片
1220:中空孔洞
123:压电致动器
1231:悬浮板
1231a:第一表面
1231b:第二表面
1231c:中心部
1231d:外周部
1231e:凸部
1232:外框
1232a:支架
1232a’:第一表面
1232a”:第二表面
1232b:导电接脚
1232c:第一表面
1232d:第二表面
1233:压电组件
1234:空隙
1241、1242:绝缘片
125:导电片
1251:导电接脚
126:盖板
126a:容置空间
1261:侧壁
1262:底板
1263:开口部
127a:汇流腔室
127b:第一腔室
128:胶体
13:连通部
14:空隙
15:外层
16:气嘴
171、172:固定装置
2:球鞋
21:鞋舌
22:鞋体
221:鞋带孔
23:底部
3:充气系统
31:气压式松紧带
32:气体泵
33:气流阀
34:控制模块
35:开关
36:气压感测装置
37: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A及图1B,图1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为图1A的气压式松紧带的充气膨胀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式松紧带为一通过充气、排气以达到松绑、系紧效果的松紧带,其可应用于各式物品中,例如:球鞋的鞋带、裤子的松紧带、皮带、安全帽的扣带、背包的背带、手表的表带……等,但均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是主要以球鞋的鞋带进行说明,但并非为限制本实用新型仅可应用于球鞋的鞋带,其可依据实际需求应用于各式产品之中。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1主要包含充气部10、外层15以及气嘴16,充气部10设置于外层15之中,充气部10还包含数个膨胀部11以及数个连通部13,每一连通部13连接于相邻的膨胀部11之间,并于相邻的膨胀部11之间定义出数个空隙14,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外层15 为一长条状的具弹性结构,外层15还包含两个固定装置171、172,两个固定装置 171、172分别设置于外层15的两端,且固定装置171、172为一卡扣固定装置,但均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气嘴16设置于外层15的表面上,且气嘴16连通至充气部10,但亦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气体由气压式松紧带1 的外部经气嘴16导入充气部10中,使充气部10的数个膨胀部11充气而产生膨胀,并使已膨胀的数个膨胀部11填满数个空隙14,使充气部10向内紧缩,且外层15 亦因应充气部10而向内紧缩及变形,即如图1B所示;反之,通过将气体由充气部 10经气嘴16导出至气压式松紧带1的外部,使充气部10泄气而松弛,并回复至未充气状态,即如图1A所示。
请同时参阅图2A及图2B,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气压式松紧带的充气膨胀示意图。如图2A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气压式松紧带1同样包含充气部10、外层15以及气嘴16,充气部10设置于外层15之中,且充气部10亦包含数个膨胀部11、数个连通部13以及数个空隙14,惟其与前述实施利差异仅在于数个膨胀部11的设置的倾斜角度略有不同,其余结构即设置方式均与前述实施例相仿,故于此不再赘述。且本实施例同样通过将气体由气压式松紧带1的外部经气嘴16导入充气部10 中,使充气部10的数个膨胀部11充气而产生膨胀,并使已膨胀的数个膨胀部11 填满数个空隙14,使充气部10向内紧缩,且外层15亦因应充气部10而向内紧缩及变形,即如图2B所示;反之,通过将气体由充气部10经气嘴16导出至气压式松紧带1的外部,使充气部10泄气而松弛,并回复至未充气状态,即如图2A所示。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式松紧带应用于球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应用于球鞋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1可适用于各式鞋类,例如:球鞋、凉鞋或高跟鞋等等,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1应用于一球鞋2为例进行说明,该球鞋2包含鞋舌21、鞋体22及底部23,其中鞋体22及底部23相互连接,并定义出一开口24及一穿置空间(未图示),用户的足部可通过该开口24穿入球鞋 2,并使足部容置于该穿置空间,鞋舌21连接设置于鞋体22,以供调整该开口大小,鞋体22上更具有数个两侧对称设置的鞋带孔221,以供气压式松紧带1的两个固定装置171、172与的相互连接设置。
请参阅图4A至图4C,图4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设置于球鞋的俯视图,图4B为图4A的虚线部分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C为图4B的气压式松紧带充气膨胀状态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球鞋2可设置一个或数个气压式松紧带1,其数量、设置方式皆可依据实际情行任施变化,本实施例是以两个气压式松紧带1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的两个气压式松紧带1分别设置于鞋舌21之上,且每一气压式松紧带1两端的两个固定装置171、172分别与鞋体22 的两个对称设置的鞋带孔221相互连接固定,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4B及图4C,通过将气体导入气压式松紧带1,使气压式松紧带1充气膨胀而向内紧缩,即如图 4C所示,藉此以达到等同于一般鞋带拉紧的效果;反之,通过将气体由气压式松紧带1内导出,使气压式松紧带1泄气而松弛,并回复至未充气状态,即如图4B 所示,藉此以达到等同于一般鞋带松绑的效果。因此,通过对气压式松紧带1进行充气,可以达到快速系紧的效果,且可以避免一般鞋带常有的鞋带松脱情况发生,提升安全性及便利性,且以气体做为填充物,使气压式松紧带1具有类似气球般的弹性,可避免传统鞋带系紧时造成的不适感,使穿着球鞋的舒适性提升。
于一些实施例中,气压式松紧带1还包含气流阀(未图示),该气流阀封闭设置于气压式松紧带1的气嘴16,用以调节充气部10内部的气体进出,但不以此为限。当气流阀关闭时,气流阀封闭气嘴16,使充气部10内部的气体保持在充气部10 中,而不至于逆流;当气流阀开启时,气流阀不再封闭气嘴16,使充气部10通过气嘴16连通至气压式松紧带1的外部,以供充气、排气的用,但均不以此为限,气泵阀的设置方式可依据实际情形任施变化。
请参阅图5A、图5B,图5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气体泵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气体泵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1(图2A至图2B所示)是通过气体泵12将气体导入气压式松紧带1,但不以此为限,其中气体泵12为一压电致动气体泵,且可为一可拆卸式气体泵,用以连通设置于气嘴16(图2A至图2B所示),用以将气体导入气嘴16中,并经由气嘴16的传输,将气体导入至充气部10(图2A至图2B所示)之中,但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例中,气体泵12亦可为一内嵌式气体泵。于另一些实施例中,气压式松紧带1(图2A至图2B所示)亦可直接通过一打气装置连接至气嘴16进行充气,例如:打气筒,但均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气体泵12为一压电致动气体泵,用以驱动气体流动。如图5A、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泵12包含共振片122、压电致动器123、盖板126等组件。共振片122对应于压电致动器123设置,并具有一中空孔洞1220,设置于共振片122中心区域,但不以此为限。压电致动器123 具有悬浮板1231、外框1232及压电组件1233,其中,悬浮板1231可为但不限为一正方形悬浮板,且悬浮板1231具有中心部1231c及外周部1231d,当压电组件 1233受电压驱动时,悬浮板1231可由中心部1231c到外周部1231d弯曲振动,外框1232环绕设置于悬浮板1231的外侧,且具有至少一支架1232a及一导电接脚 1232b,但不以此为限,每一支架1232a设置于悬浮板1231及外框1232之间,且每一支架1232a的两端连接悬浮板1231及外框1232,以提供弹性支撑,导电接脚 1232b向外凸设于外框1232上,用以供电连接之用,压电组件1233贴附于悬浮板 1231的第二表面1231b,且压电组件1233具有一边长,该边长小于或等于悬浮板 1231的边长,用以接受外加电压而产生形变,以驱动悬浮板1231弯曲振动。盖板 126具有侧壁1261、底板1262及开口部1263,侧壁1261环绕底板1262周缘而凸设于底板1262上,并与底板1262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26a,用以供共振片122及压电致动器123设置于其中,开口部1263设置于侧壁1261上,用以供外框1232 的导电接脚1232b向外穿过开口部1263而凸出于盖板126之外,以便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但不以此为限。
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泵12还包含两绝缘片1241、1242及一导电片125,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中,两绝缘片1241、1242分别设置于导电片125上下,其外形大致对应于压电致动器123的外框1232,且由可绝缘的材质所构成,例如:塑料,以进行绝缘之用,但皆不以此为限,导电片125则是由导电材质所制成,例如:金属,以进行电导通之用,且其外形亦为大致对应于压电致动器123 的外框1232,但皆不以此为限。再于本实施例中,导电片125上亦可设置一导电接脚1251,以进行电导通之用,导电接脚1251亦如外框1232的导电接脚1232b 向外穿过盖板126的开口部1263而凸出于盖板126之外,以便于与控制模块16电连接。
请参阅图6A、图6B、图6C,图6A为图5A及图5B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5A及图5B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6C 为图5A及图5B所示的压电致动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悬浮板1231为阶梯面的结构,即于悬浮板1231第一表面1231a之中心部1231c上更具有一凸部1231e,且凸部1231e为一圆形凸起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于一些实施例中,悬浮板1231亦可为双面平整的板状正方形。又如图6C 所示,悬浮板1231的凸部1231e是与外框1232的第一表面1232c共平面,且悬浮板1231的第一表面1231a及支架1232a的第一表面1232a’亦为共平面,另外,悬浮板1231的凸部1231e及外框1232的第一表面1232c与悬浮板1231的第一表面1231a及支架1232a的第一表面1232a’之间具有一特定深度。至于悬浮板1231 的第二表面1231b,则如图5B及图6C所示,其与外框1232的第二表面1232d及支架1232a的第二表面1232a”为平整的共平面结构,而压电组件1233则贴附于此平整的悬浮板1231的第二表面1231b处。于另一些实施例中,悬浮板1231的型态亦可为一双面平整的板状正方形结构,并不以此为限,可依照实际施作情形而任施变化。于一些实施例中,悬浮板1231、外框1232及支架1232a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可由一金属板所构成,例如可由不锈钢材质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又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气体泵12于悬浮板1231、外框1232及支架1232a之间更具有至少一空隙1234,用以供气体通过。
请参阅图7,图7为图5A及图5B所示的气体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泵12依序由盖板126、绝缘片1242、导电片125、绝缘片1241、压电致动器123、共振片122及等组件由上至下堆栈,且于组合堆栈后的压电致动器123、绝缘片1241、导电片125、另一绝缘片1242的四周予以涂胶形成胶体218,进而填满盖板126的容置空间126a的周缘而完成密封。组装完成后的气体泵12 为四边形的结构,但并不以此为限,其形状可依照实际需求任施变化。此外,于本实施例中,仅有导电片125的导电接脚1251(未图示)与压电致动器123的导电接脚1232b(如图8A所示)凸出设置于盖板126外,以便于与外部电源连接,但亦不以此为限。组装后的气体泵12于盖板126与共振片122之间则形成第一腔室127b。
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泵12的共振片122与压电致动器123之间具有间隙g0,且于间隙g0中填入导电材质,例如:导电胶,但并不以此为限,藉此可使共振片122与压电致动器123的悬浮板1231的凸部1231e之间保持一个间隙g0的深度,进而可导引气流更迅速地流动,且因悬浮板1231的凸部1231e与共振片122保持适当距离使彼此接触干涉减少,促使噪音降低,于另一些实施例中,亦可通过加高压电致动器123的外框1232的高度,以使其与共振片122组装时增加一间隙,但亦不以此为限。藉此,当压电致动器123受驱动以进行集气作业时,气体是先由盖板126的开口部1263汇集至汇流腔室127a,并进一步经由共振片122 之中空孔洞1220流至第一腔室127b暂存,当压电致动器123受驱动以进行排气作业时,气体是先由第一腔室127b通过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流至汇流腔室 127a,并将气体由鞋带气囊10导入鞋舌气囊11之中。
以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气体泵12的作动流程,请同时参阅图8A-图8D,图8A-图8D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气体泵的作动过程示意图。首先,如图8A 所示,气体泵12的结构如前述,为依序由盖板126、另一绝缘片1242、导电片125、绝缘片1241压电致动器123及共振片122所堆栈组装定位而成,于共振片122与压电致动器123之间具有间隙g0,且共振片122及盖板126的侧壁1261共同定义出该汇流腔室127a,于共振片122与压电致动器123之间则具有第一腔室127b。当气体泵12尚未受到电压驱动时,其各组件的位置即如图8A所示。
接着如图8B所示,当气体泵12的压电致动器123受电压致动而向上振动时,气体会由盖板126的开口部1263进入气体泵12中,并汇集到汇流腔室127a,接着再经由共振片122上的中空孔洞1220向上流入至第一腔室127b中,同时共振片 122受到压电致动器123的悬浮板1231共振影响亦会随之进行往复式振动,即共振片122随的向上形变,即共振片122在中空孔洞1220处向上微凸。
其后,则如图8C所示,此时压电致动器123向下振动回初始位置,此时压电致动器123的悬浮板1231上凸部1231e,并接近于共振片122在中空孔洞1220处向上微凸部分,进而促使气体泵12内气体往上半层第一腔室127b暂存。
再如图8D所示,压电致动器123再向下振动,且共振片122由于受压电致动器123振动的共振作用,共振片122亦会随之向下振动,通过此共振片122的向下形变压缩第一腔室127b的体积,进而促使上半层第一腔室127b内的气体推挤向两侧流动并经过压电致动器123的空隙1234向下穿越流通,以流至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处而压缩排出,形成一股压缩气经由导气端开口204流向载体20的第一导流腔室202。由此实施态样可见,当共振片122进行垂直的往复式振动时,可由共振片122与压电致动器123之间的间隙g0以增加其垂直位移的最大距离,换句话说,于振动板12与压电致动器123之间设置之间隙g0可使共振片122于共振时可产生更大幅度的上下位移。
最后,共振片122会回位至初始位置,即如图8A所示,进而通过前述的作动流程,由图8A-图8D的顺序持续循环,气体会持续地经由盖板126的开口部1263 而流入汇流腔室127a,再流入第一腔室127b,并接着由第一腔室127b流入汇流腔室127a中,使气流由鞋带气囊10连续流入鞋舌气囊11中,进而能够稳定传输气体。换言之,当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泵12运作时,气体依序流经的盖板126的开口部1263、汇流腔室127a、第一腔室127b、汇流腔室127a及气嘴16,故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泵12可通过单一组件,即盖板126,并利用盖板126的开口部1263的结构设计,能够达到减少气体泵12的组件数量,简化整体工艺的功效。
请参阅图9A和图9B,图9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气体泵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气体泵的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于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气体泵12亦为依序由盖板126、另一绝缘片1242、导电片125、绝缘片1241、压电致动器123及共振片122所堆栈组装定位而成,其组件结构及设置方式均与前述实施例相仿,故于此不再赘述,而本实施例的第一气体泵12更具有进气板121,其中进气板121堆栈组装定位于共振片122,且进气板121具有第一表面121a、第二表面121b及至少一进气孔1210,于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210的数量为4个,但不以此为限,其贯穿进气板121的第一表面 121a及第二表面121b,主要用以供气体自装置外顺应大气压力的作用而自该至少一进气孔1210流入第一气体泵12内。且又如图9A所示,由进气板121的第一表面121b可见,其上具有至少一总线孔1212,用以与进气板121的第二表面121a 的该至少一进气孔1210对应设置。于该等总线孔1212的中心交流处具有中心凹部 1211,且中心凹部1211与总线孔1212相连通,藉此可将自该至少一进气孔1210 进入总线孔1212的气体引导并汇流集中至中心凹部1211,以使气体有效地汇流至共振片122之中空孔洞1220,以将气体传递至第一气体泵12的内部。因此,进气板121具有一体成型的进气孔1210、总线孔1212及中心凹部1211,且于该中心凹部1211处即对应形成一汇流气体的汇流腔室,以供气体暂存。于一些实施例中,进气板121的材质可为但不限为由一不锈钢材质所构成。于另一些实施例中,由该中心凹部1211处所构成的汇流腔室的深度与该等总线孔1212的深度相同,但亦不以此为限。共振片12由一可挠性材质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且于共振片12上具有一中空孔洞120,对应于进气板121的第一表面121b之中心凹部1211而设置,以使气体可向下流通。于另一些实施例中,共振片可由一铜材质所构成,但不以此为限。
承上所述,通过上述气体泵12的作动,将气体由气压式松紧带1的外部经气嘴16导入充气部10之中,使充气部10内部填充气体而产生膨胀而向内紧缩,藉此以系紧球鞋2,供使用者的足部稳固地固定于球鞋2中。
请同时参阅图10及图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充气系统应用于鞋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系统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充气系统3使用于球鞋2,球鞋2包含鞋舌21、鞋体22及底部23,鞋体22上更具有数个两侧对称设置的鞋带孔221,球鞋2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仿,故于此不再赘述。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充气系统3包含气压式松紧带31、气体泵32、控制模块34、开关35及电池37。本实施例的气压式松紧带31 同样设置于球鞋2的两侧对称设置的鞋带孔221,其亦包含外层、充气部及气嘴(未图标),且其结构及设置方式如前述实施态样,故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气体泵32为一内嵌式气体泵补,连通设置于气压式松紧带31的该气嘴,用以将气体导入气压式松紧带31的充气部中,但不以此为限,且本实施例的气体泵32结构、设置方式及作动方式亦如前所述,故于此不再赘述。于一些实施例中,气体泵32亦可为一可拆式气体泵,但均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开关35设置于球鞋2的鞋体 22上,但不此以为限,开关35为一可以开启及关闭的结构,例如:按钮或旋钮,但不以此为限,用于控制该气压式松紧带31紧缩或松脱。本实施例的控制模块34 可为但不限为设置于球鞋2的底部23,且控制模块34与气体泵32、开关35及电池37电性连接,以供信号及驱动电能的传递。本实施例的电池37用以提供驱动电源至控制模块34及与控制模块34电性连接的各组件,且其可为但不限为一水银电池。
请继续参阅图10及图11,如图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开启开关35 时,充气系统3的开关35发送一致能信号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依据该致能信号驱动气体泵32将气体自球鞋2的外部导入气压式松紧带31的充气部中,使气压式松紧带31充气膨胀而向内紧缩,以系紧球鞋2。相对地,当使用者关闭开关35时,开关35发送一泄压信号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依据该泄压信号将气体自气压式松紧带31的该充气部中导出至球鞋2的外部,使气压式松紧带31 泄气松弛回复至未充气状态,以松绑该鞋。
请继续参阅图11,本实施例的充气系统3还包含气流阀33,气流阀33为一可开关的阀门结构,其封闭设置于气压式松紧带31的该气嘴(未图示),用于调节气压式松紧带31的充气部内部的气体进出,且该气流阀33亦与该控制模块34电性连接,并受控制模块34控制而启闭。当气流阀33关闭时,气流阀33则完全封闭气压式松紧带31的气嘴,以避免气体逆流;反之,当气流阀33开启时,气压式松紧带31的气嘴则连通至气体泵32,以供气体泵32将气体经由气压式松紧带31的气嘴导入充气部(未图示)中,但不以此为限。
以及,本实施例的充气系统3还包含气压感测装置36,气压感测装置36亦与控制模块34电性连接,并连通设置于气压式松紧带31的该充气部(未图示)的内部,但不以此为限,用以感测气压式松紧带31的该充气部的内部气体压力变化。当气压感测装置36感测到气压式松紧带31的充气部的内部压力达到一特定的阀值区间时,气压感测装置36发送一禁能信号至控制模块34,控制模块34依据该禁能信号控制气体泵32停止作动,藉此以避免气压式松紧带31的充气部内部压力过大而破裂或压力过小而导致包覆性不足,亦可避免气体泵32长时间持续运作而导致寿命减短的功效。
因此,由前述内容可知,本实施例的充气系统3通过重量感测装置35感测球鞋2的使用状态,再通过控制模块34控制气体泵31致能或使气流阀33开启或关闭,藉此以依据球鞋2的使用状态来系紧或松绑气压式松紧带31,以实现智能且便利的球鞋穿着体验,且本实施例的充气系统3亦同时通过气压感测装置36感测气压式松紧带31内部气压,并通过控制模块34将气压式松紧带31内部气压控制在较佳的阀值区间,以使气压式松紧带31维持较佳的松紧程度,且避免各组件因高压而导致受损的问题,以实现兼具舒适性且耐用性的球鞋穿着体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压式松紧带,通过将气体导入气压式松紧带中,使气压式松紧带充气膨胀而向内紧缩,藉此以达到等同于一般松紧带拉紧的效果;通过将气体由气压式松紧带内导出,使气压式松紧带泄气而松弛,并回复至未充气状态,藉此以达到等同于一般松紧带松绑的效果。气压式松紧带通过充气可达到快速、方便的系紧的效果,且可以避免松紧带常有的松脱情况发生,大幅提升实用性及便利性,并以气体做为填充物,使气压式松紧带具有类似气球般的弹性,可避免气压式松紧带系紧时造成的不适感,提升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可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但是皆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层,为一长条状的弹性结构;
一充气部,设置于该外层中,其包含数个膨胀部以及数个连通部,每一该连通部连接于相邻的该膨胀部之间,并定义出数个空隙;以及
一气嘴,设置于该外层的表面上,并连通至该充气部;
其中,通过将气体经由该气嘴导入该充气部中,该充气部的数个膨胀部充气膨胀,并填满该数个空隙,使该充气部向内紧缩,且该外层因该充气部而向内紧缩及变形;通过将气体经由该气嘴导出该充气部中,使该充气部泄气松弛回复至未充气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气压式松紧带还包含一气流阀,封闭设置于该气嘴,调节该充气部内部的气体进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气压式松紧带还包含一气体泵,该气体泵为一压电致动气体泵,连通设置于该气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泵为一可拆卸式气体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泵包含:
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且该中空孔洞的周围为一可动部;
一压电致动器,与该共振片相对应设置;以及
一盖板,具有至少一侧壁、一底板及一开口部,该至少一侧壁环绕该底板周缘而凸设于该底板上,并与该底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共振片及该压电致动器,该开口部设置于该侧壁上;
其中,该共振片与该压电致动器之间具有一间隙形成一腔室,以使该压电致动器受驱动时,使气流由该盖板的该开口部导入,经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洞,以进入该腔室内,由该压电致动器与该共振片的可动部产生共振传输气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该压电致动器包含:
一悬浮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且可弯曲振动;
一外框,环绕设置于该悬浮板的外侧;
至少一支架,连接于该悬浮板与该外框之间,以提供弹性支撑;以及
一压电组件,具有一边长,该边长小于或等于该悬浮板的一边长,且该压电组件贴附于该悬浮板的一第一表面上,用以施加电压以驱动该悬浮板弯曲振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该悬浮板为一正方形悬浮板,并具有一凸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该压电致动气体泵包括一导电片、一第一绝缘片以及一第二绝缘片,其中该共振片、该压电致动器、该第一绝缘片、该导电片、该第二绝缘片及该盖板依序堆栈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压式松紧带,其特征在于,该压电致动气体泵还包含一进气板,该进气板堆栈组装定位于该共振片上,该进气板包含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至少一进气孔、一中心凹部及至少一总线孔,其中该至少一进气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该至少一总线孔设置于该第二表面,并与该至少一进气孔对应连通设置,该中心凹部亦设置于该第二表面,对应于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洞设置,且该中心凹部与该至少一总线孔相连通,通过气体由该至少一进气孔进入,通过该总线孔汇流集中至该中心凹部,以将气体导入该共振片的该中空孔洞中。
10.一种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其包含:
一外层,为一长条状的弹性结构;
一充气部,设置于该外层中,其包含数个膨胀部以及数个连通部,每一该连通部连接于相邻的该膨胀部之间,并定义出数个空隙;以及
一气嘴,设置于该外层的表面上,并连通至该充气部,通过将气体经由该气嘴导入该充气部中,该充气部的数个膨胀部充气膨胀,并填满该数个空隙,使该充气部向内紧缩,且该外层因该充气部而向内紧缩及变形;通过将气体经由该气嘴导出该充气部中,使该充气部泄气松弛回复至未充气状态;
一气体泵,连通设置于该气嘴;
一开关;以及
一控制模块,与该气体泵及该开关电性连接;
其中,当该开关开起时,该开关发送一致能信号至该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依据该致能信号驱动该气体泵将气体自该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的外部导入该充气部中,使该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充气膨胀而向内紧缩;当该开关关闭时,该开关发送一泄压信号至该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依据该泄压信号将气体自该充气部中导出至该气压式松紧带的外部,使该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泄气松弛回复至未充气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充气系统还包含一气压感测装置,该气压感测装置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并设置于该充气部的内部,当该气压感测装置感测到该充气部的内部压力达到一特定的阀值区间时,该气压感测装置发送一禁能信号至该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依据该禁能信号控制该气体泵停止作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充气系统还包含一气流阀,封闭设置于该至少一气压式松紧带的该气嘴,调节该充气部内部的气体进出。
CN201720792856.6U 2017-07-03 2017-07-03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794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2856.6U CN211794626U (zh) 2017-07-03 2017-07-03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2856.6U CN211794626U (zh) 2017-07-03 2017-07-03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94626U true CN211794626U (zh) 2020-10-30

Family

ID=7299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9285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794626U (zh) 2017-07-03 2017-07-03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946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8795A (zh) * 2017-07-03 2019-01-1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8795A (zh) * 2017-07-03 2019-01-1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CN109198795B (zh) * 2017-07-03 2021-04-20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1329B (zh) 鞋用氣壓固定裝置
TWI678978B (zh) 動態控壓氣墊裝置
US7013585B2 (en) Cushion device for shoes
US9169836B2 (en) Structure of simplified inflation valve
TWI642374B (zh) 氣壓式鬆緊帶及其所適用之充氣系統
JP2005532115A (ja) 膨張可能なブラダを有する靴
TWM547870U (zh) 鞋用氣壓固定裝置
CN211794626U (zh)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TWM550060U (zh) 氣壓式鬆緊帶及其所適用之充氣系統
TWI633848B (zh) 鞋用充氣及充電裝置
CN109198795B (zh) 气压式松紧带及其所适用的充气系统
TWI627914B (zh) 鞋用氣壓固定裝置
CN108294403A (zh) 鞋用自动充气垫系统
TWM547865U (zh) 動態控壓氣墊裝置
TWI625101B (zh)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CN109198786B (zh) 动态控压气垫装置
CN109198796B (zh) 鞋用气压固定装置
TWM547869U (zh) 鞋用氣壓固定裝置
TWM546709U (zh) 鞋用充氣及充電裝置
CN206390391U (zh) 鞋用自动充气垫系统
TWM542964U (zh) 鞋用自動充氣墊系統
CN109198797A (zh) 鞋用气压固定装置
CN108693659B (zh) 眼镜缓冲保护装置
CN206822088U (zh) 鞋用充气及充电装置
CN213188397U (zh) 一种鞋舌结构及应用其的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4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