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8733U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88733U CN211788733U CN202020707334.3U CN202020707334U CN211788733U CN 211788733 U CN211788733 U CN 211788733U CN 202020707334 U CN202020707334 U CN 202020707334U CN 211788733 U CN211788733 U CN 2117887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base
- groove
- draw
- connect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包括底座、面盖、按挚、端子组件和弹簧,底座与面盖卡合连接,所述底座分别设有中空柱、滑动槽和卡槽,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且分别固定在底座卡槽内,所述面盖设有通孔,所述按挚穿过面盖通孔的一端为按压部,另一端设有导柱,并套设于底座中空柱内,所述按挚侧面设有接触部,通过接触部使动端子分别与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进行切换接触,实现电路的导通与断开,将端子组件设于一侧,通过按挚的接触部与动端子的弹性抵接,实现一个开关动作控制常开和常闭电路相互转换,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组装部件少,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同时开关有行程大,手感好,寿命长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等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飞速发展,令消费者享受了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这些电子产品的功能也日趋多样化,需要在不同的功能之间进行切换,为了便于在不同功能之间进行切换,在这些电子产品的周缘都设置有开关。
然而,现有的开关中都是采用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电路的连通或断开,此时,能够满足一般的使用情况,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一个开关进行控制常开和常闭电路的相互转换,同时又需要兼顾开关的开关行程长、手感好和寿命长的特点,因此,如果采用普通的开关,则无法实现此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一键控制常开和常闭电路相互转换的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包括底座、面盖、按挚、端子组件和弹簧,所述底座与面盖卡合连接,所述底座分别设有中空柱、卡槽和滑动槽,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且分别固定在底座的卡槽内,所述面盖设有通孔,所述按挚穿过面盖通孔的一端为按压部,另一端设有导柱,并套设于底座中空柱内,所述按挚侧面还设有接触部,通过接触部使动端子分别与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进行切换接触,实现电路的导通与断开。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所述动端子的一端设有弹压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设于第一卡槽,另一端设有第一接线部,并穿过底座设于底座外部,为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并分别设于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二接线部和第三接线部,并穿过底座设于底座外部,为电路的常开端和常闭端,所述弹压部与按挚的接触部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环绕于中空柱和导柱,且两端分别与底座和按挚抵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设于底座两侧,所述按挚两侧设有与滑动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按挚通过弹簧、滑动槽和凸台与底座进行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面盖上还设有限制按挚弹出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通孔两侧,并与按挚两侧的凸台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为倾斜状或弧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动端子成‘∩’形状,并采用带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在进行组装时,直接将端子组件固定在底座的卡槽内,并将按挚穿过通孔设置在底座和面盖之间即可,其组装便利,且组装部件少,结构简单合理,而底座与面盖之间采用卡合式连接,还可方便进行拆卸维修;同时将动端子、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均设置在一侧,可减少按挚上设置的接触部,只需在按挚的一侧设置接触部,即可实现动端子与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之间的切换,最终实现一个开关动作控制端子组件形成的常开和常闭电路的相互转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按挚与端子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端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按挚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单刀双掷按键开关面盖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1、底座;2、面盖;3、按挚;4、端子组件;5、弹簧;11、中空柱;12、卡槽;13、滑动槽;21、通孔;22、限位槽;31、按压部;32、导柱;33、接触部;34、凸台;41、动端子;42、第一静端子;43、第二静端子;121、第一卡槽;122、第二卡槽;123、第三卡槽;411、弹压部;412、第一连接部;413、第二连接部;414、第一接线部;421、第三连接部;422、第二接线部;431、第四连接部;432、第三接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包括底座1、面盖2、按挚3、端子组件4和弹簧5,所述底座1与面盖卡2合连接,所述底座1分别设有中空柱11、卡槽12和滑动槽13,所述端子组件4包括动端子41、第一静端子42和第二静端子43,且分别固定在底座1的卡槽12内,所述面盖2设有通孔21,所述按挚3穿过面盖2通孔31的一端为按压部31,另一端设有导柱32,并套设于底座1中空柱11内,所述按挚3侧面还设有接触部33,通过接触部33使动端子41分别与第一静端子42和第二静端子43进行切换接触,实现电路的导通与断开。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组装时,直接将端子组件4固定到卡槽12内,同时按挚3直接穿过面盖2上的通孔21,使其与端子组件4进行连接,并对端子组件4进行控制切换即可,其组装便利,且组装部件少,结构简单合理,同时面盖2与底座1采用卡合连接,还可采用铆接或螺纹连接方式,方便对按键开关进行组装、拆卸维修;为了达到一个开关动作控制端子组件4形成常开和常闭的电路转换,因此在按挚3的侧面设置了接触部33,并使接触部33与动端子41进行抵接,从而在按压按挚3的按压部31时,通过接触部33作用于动端子41,使动端子41分别与第一静端子42和第二静端子43进行连接切换,以达到常开和常闭的电路转换,实现电路的导通与断开。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卡槽12包括第一卡槽121、第二卡槽122和第三卡槽123,所述动端子41的一端设有弹压部411、第一连接部412和第二连接部413,并设于第一卡槽121,另一端设有第一接线部414,并穿过底座1设于底座1外部,为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一静端子42和第二静端子43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部421和第四连接部431,并分别设于第二卡槽122和第三卡槽123,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二接线部422和第三接线部432,并穿过底座1设于底座1外部,为电路的常开端和常闭端,所述弹压部411与按挚3的接触部33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三连接部421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413与第四连接部431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在对常开和常闭电路的相互转换中,其开始状态是按挚3的接触部33尾端与动端子41的弹压部411进行相互弹压,从而使动端子41的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一静端子42的第三连接部421进行接触连接,当需要进行转换时,按压按挚3,使按挚3向下运动,从而使弹压部411朝接触部33的另一端移动,最终使接触部33与弹压部411的相互弹力减小,使动端子41的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一静端子42的第三连接部421分离,并使动端子41的第二连接部413与第二静端子43的第四连接部431进行接触连接,最终,通过按挚3的接触部33作用于动端子41,实现一键控制常开和常闭电路的相互转换。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弹簧5环绕于中空柱11和导柱32,且两端分别与底座1和按挚3抵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按挚3与动端子41合理连接运行,在按挚3穿过通孔21的一端设置与中空柱11相配合的导柱32,并将弹簧5环绕于按导柱32和中空柱11,在进行切换时,手动按压按挚3的按压部31,使弹簧5压缩,并使导柱32在中空柱11内向下运行,从而使按挚3的接触部31与动端子41的弹压部411相互弹力减小,并进行切换,如需切换回去,只需松开按挚3,按挚3通过弹簧5的回弹力进行复位,使接触部33与弹压部411的相互弹力加大,以此完成对常开和常闭电路的相互转换。
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滑动槽13设于底座1两侧,所述按挚3两侧设有与滑动槽13相配合的凸台34,所述按挚3通过弹簧5、滑动槽13和凸台34与底座1进行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滑动槽13,并在按挚3的两侧设置与滑动槽13相配合的凸台34,在对按挚3进行按压和回弹时,通过滑动槽13与凸台34,可方便按挚3的定位和运行,从而使按键开关的运行合理化。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面盖2上还设有限制按挚3弹出的限位槽22,所述限位槽22设于通孔21两侧,并与按挚3两侧的凸台34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按挚3在回弹复位时被弹出,因此在面盖2通孔21的两侧分别设置了限位槽22,通过限位槽22对按挚3两侧的凸台34进行限位,以使按键开关的设计合理化。
如图图4或图6所示,所述接触部33为倾斜状或弧形状。
本实施例中,将接触部33设为倾斜状或弧形状,使接触部33与弹压部411在按压或回弹时,能合理的降低或增大相互之间的弹力,实现动端子41分别与第一静端子42和第二静端子43进行切换接触,实现电路的导通与断开。
如图5所示,所述动端子41成‘∩’形状,并采用带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中,将动端子41设计成‘∩’形状,同时采用带弹性的金属材质,以使动端子41与第一静端子42和第二静端子43的连接合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包括底座、面盖、按挚、端子组件和弹簧,所述底座与面盖卡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分别设有中空柱、卡槽和滑动槽,所述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且分别固定在底座的卡槽内,所述面盖设有通孔,所述按挚穿过面盖通孔的一端为按压部,另一端设有导柱,并套设于底座中空柱内,所述按挚侧面还设有接触部,通过接触部使动端子分别与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进行切换接触,实现电路的导通与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所述动端子的一端设有弹压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并设于第一卡槽,另一端设有第一接线部,并穿过底座设于底座外部,为电路的公共端,所述第一静端子和第二静端子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并分别设于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二接线部和第三接线部,并穿过底座设于底座外部,为电路的常开端和常闭端,所述弹压部与按挚的接触部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环绕于中空柱和导柱,且两端分别与底座和按挚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设于底座两侧,所述按挚两侧设有与滑动槽相配合的凸台,所述按挚通过弹簧、滑动槽和凸台与底座进行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上还设有限制按挚弹出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于通孔两侧,并与按挚两侧的凸台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为倾斜状或弧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刀双掷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端子成‘∩’形状,并采用带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07334.3U CN211788733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07334.3U CN211788733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88733U true CN211788733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2956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07334.3U Active CN211788733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887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93949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20707334.3U patent/CN2117887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93949A (zh) * | 2020-04-30 | 2021-11-02 | 惠州冠泰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92085B (zh) | 微动限位通用开关 | |
US4438304A (en) | Double throw snap action switch | |
CA1105971A (en) | Dome switch actuating apparatus | |
CN211788733U (zh)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
US6605786B2 (en) | Electrical switch single sliding/rotary actuator | |
CN210349645U (zh)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
US6703571B2 (en) |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switch | |
CN108766822B (zh) | 一种翘板开关 | |
CN210516544U (zh) | 一种单刀双掷型按键开关 | |
JPH10188738A (ja) | 多方向スイッチ | |
KR100461682B1 (ko) | 슬라이더 작동 스위치 | |
US3016439A (en) | Momentary switches | |
CN113593949A (zh)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
WO2023231396A1 (zh) | 带瞬动结构的长行程扳机开关 | |
CN221040900U (zh) | 一种高寿命的轻触开关 | |
CN109411276B (zh) | 一种微动开关 | |
CN222281827U (zh) | 一种微动开关 | |
JP3401529B2 (ja) | プッシュボタンスイッチ | |
CN112242262A (zh) | 一种单刀双掷按键开关 | |
US4203016A (en) | Electric switch utilizing coil spring torsion biasing in switch operation | |
CN216562861U (zh) | 一种按钮开关 | |
CN114068213A (zh) | 一种带双灭弧功能的高负载微动开关 | |
CN218069690U (zh) | 一种按键开关结构和键盘 | |
CN219144029U (zh) | 一种模块化组合开关按键 | |
CN218215023U (zh) | 按键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