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774599U - 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4599U
CN211774599U CN201922016627.7U CN201922016627U CN211774599U CN 211774599 U CN211774599 U CN 211774599U CN 201922016627 U CN201922016627 U CN 201922016627U CN 211774599 U CN211774599 U CN 211774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cross beam
arc
circular arc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166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亮
夏皓
王悦
邵斐
王文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ji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166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4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4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45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安装于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墙角位置,包括横梁,竖梁,弧形连接组件及安装组件;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均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一横梁的第一端与第二横梁的第一端相互垂直;竖梁为圆弧形结构,上端与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及第二横梁的第一端相互垂直;弧形连接组件设置于竖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之间,并与竖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相连;安装组件用于将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竖梁安装固定于装配式建筑主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安装于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墙角位置,结构简单,其施工系统不存在清理死角,清理过程简单,此外,可有效减少灰尘积累,降低清理难度。

Description

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屋建造的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和进步,尤其是装配式建筑,应用越来越广泛。装配式建筑,顾名思义,是指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需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装配起来即可。由于这种建筑施工方便,且效率较高,因此,在医院等场所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许多医院的洁净手术室即采用了装配式建筑,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手术室中,手术室阴角位置通常为直角状或斜角状,无论是直角还是斜角的连接结构,均会出现折线出清理困难的问题,致使清理不方便,容易积尘,而手术室对室内的洁净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直角状或斜角状的连接结构明显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均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一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相互垂直;
竖梁,所述竖梁为圆弧形结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及第二横梁的第一端相互垂直;
弧形连接组件,所述弧形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竖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之间,并与所述竖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相连;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竖梁安装固定于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墙角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安装于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墙角位置,施工系统不存在清理死角,清理过程简单,此外,可有效减少灰尘积累,降低清理难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竖梁均包括:
第一梁板,所述第一梁板为圆弧形结构;
第二梁板,所述第二梁板为圆弧形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梁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梁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梁板的两侧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梁板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为圆弧形结构,且与所述第二梁板相对设置;
侧沿件,所述侧沿件为U型结构,并设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沿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两侧,一端与所述板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梁板相连;
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侧沿件上,用于将横梁及竖梁安装固定于装配式建筑主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及所述第二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所述弧形连接组件与所述多个加强筋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弧形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片;
多个连接件,所述多个连接件均为L型结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片的外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多个加强筋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U型垫片,所述第一U型垫片设置于所述侧沿件的另一端;
第二U型垫片,所述第二U型垫片设置于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上;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垫片及第二U型垫片之间;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于所述侧沿件、第一U型垫片、定位件、第二U型垫片内,且适于与装配式建筑主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沿件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U型垫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为方形框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梁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横梁10;
第一横梁11;
第二横梁12;
第一梁板111;
板体1111;
侧沿件1112;
凹槽11121;
第二梁板112;
加强筋113;
竖梁20;
弧形连接组件30;
连接片31;
多个连接件32;
安装组件40;
第一U型垫片41;
第二U型垫片42;
定位件43;
紧固件44。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包括横梁10,竖梁20,弧形连接组件30及安装组件40;
具体的,横梁10包括第一横梁11及第二横梁12,第一横梁11及第二横梁12均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一横梁1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梁12的第一端相互垂直;
竖梁20为圆弧形结构,上端与第一横梁11的第一端及第二横梁12的第一端相互垂直;
弧形连接组件30设置于竖梁20、第一横梁11及第二横梁12之间,并与竖梁20、第一横梁11及第二横梁12相连;
安装组件40用于将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安装固定于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墙角位置。
也就是说,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两两相互垂直,并且,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组件30,通过弧形连接组件30将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连接为一体,然后,通过安装组件40安装固定于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墙角位置。其中,装配式建筑主体包括相邻的两面装配式墙体以及装配式楼层顶板。那么,具体在安装时,竖梁20竖直的安装固定于相邻的两面装配式墙体之间,并与该两面装配式墙体相连,而第一横梁11及第二横梁12则水平的安装在装配式墙体和装配式楼层顶板之间,如此,即可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于装配式墙体和装配式楼层顶板之间的墙角位置。而由于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以及竖梁20均为圆弧形结构,因此,使得相邻的两个装配式墙体以及装配式楼层顶板与装配式墙体之间为弧形过渡,这样,便避免了出现折角结构,那么相应的,也就便于对该位置进行清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安装于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墙角位置,结构简单,其施工系统不存在清理死角,清理过程简单,此外,可有效减少灰尘积累,降低清理难度。
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均包括第一梁板111及第二梁板112;
第一梁板111为圆弧形结构;
第二梁板112为圆弧形结构,并与第一梁板111相对设置,且第二梁板112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梁板111的两侧相连。
也即是说,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均为双层结构,如此,采用双层结构的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使得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自身结构牢固,不易受损,从而有利于其应用。
作为优选地,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梁板111包括板体1111及侧沿件1112;
板体1111为圆弧形结构,且与第二梁板112相对设置;
侧沿件1112为U型结构,并设为两个,两个侧沿件1112分别设置于板体1111的两侧,一端与板体111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梁板112相连;
安装组件40设置于侧沿件1112上,用于将横梁及竖梁20安装固定于装配式建筑主体上。
也就是说,与第二梁板112位置相对的板体1111通过两侧的两个侧沿件1112相连,而安装组件40设置在侧沿件1112上,如此,侧沿件1112不仅起到了连接第一梁板111和第二梁板112的作用,还为安装组件40预留的安装部位,以便于安装组件40与装配式建筑主体也即是装配式墙体和装配式楼层板相连,便于施工人员施工操作。
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板体1111及第二梁板112之间设置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13;
弧形连接组件30与多个加强筋113相连。
如此,设置多个加强筋113,可以进一步的增加第一梁板111及第二梁板11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梁板111及第二梁板112自身的牢固性,有利于其应用在墙角位置而与装配式墙体和装配式楼层顶板相连。
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弧形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片31及多个连接件32;
多个连接件32均为L型结构,一端固定在连接片31的外壁上,另一端与多个加强筋113相连。
也即是说,连接片31为与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之间的空间相同的形状,且其尺寸与该空间的尺寸相当,如此,在利用多个连接件32将其安装在该空间内时,连接片31可以完全的封闭该空间,如此,即使得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竖梁20与连接片31之间不具有间隙,进而可以避免装配式楼层顶板上方的掉落至室内。
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组件40包括第一U型垫片41,第二U型垫片42,定位件43及紧固件44;
第一U型垫片41设置于侧沿件1112的另一端;
第二U型垫片42设置于装配式建筑主体上;
定位件43设置于第一U型垫片41及第二U型垫片42之间;
紧固件44依次穿设于侧沿件1112、第一U型垫片41、定位件43、第二U型垫片42内,且适于与装配式建筑主体相连。
进一步地,紧固件44为紧固螺栓。
也就是说,第一U型垫片41设置于侧沿件1112与第二梁板112相连的一端,第二U型垫片42设置于装配式建筑主体上,那么在实际安装时,只需使侧沿件1112上的第一U型垫片41和装配式建筑主体上的第二U型垫片42分别罩在定位件43的两侧即可实现横梁及竖梁20与装配式建筑墙体及装配式楼层顶板之间的定位,定位完成后,通过紧固件44依次穿过侧沿件1112、第一U型垫片41、定位件43、第二U型垫片42上的通孔后,插入至装配式建筑主体上的固定槽内即可实现横梁及竖梁20与装配式建筑墙体及装配式楼层顶板的定位安装,由此,可以快速的实现横梁及竖梁20与装配式建筑墙体及装配式楼层顶板的定位,避免安装错位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优选地,侧沿件1112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11121,第一U型垫片41设置于凹槽11121内。
与之相应的,在装配式建筑主体上也设置有凹槽11121,第二U型垫片42设置在装配式建筑主体上的凹槽11121内,如此,横梁及竖梁20与装配式建筑主体相固定时,横梁及竖梁20可以装配式建筑主体紧密贴合,相应的,可以减小横梁及竖梁20与装配式建筑主体之间的间距。
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43为方形框体结构。
作为优选地,定位件43由金属材料制成,如此,可以保证其强度和牢固性,而其采用方形结构,则在保证其强度的前提下,可以节省一定的材料,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均为圆弧形结构,且第一横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相互垂直;
竖梁,所述竖梁为圆弧形结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及第二横梁的第一端相互垂直;
弧形连接组件,所述弧形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竖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之间,并与所述竖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相连;
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竖梁安装固定于装配式建筑主体的墙角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竖梁均包括:
第一梁板,所述第一梁板为圆弧形结构;
第二梁板,所述第二梁板为圆弧形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梁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梁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梁板的两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板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为圆弧形结构,且与所述第二梁板相对设置;
侧沿件,所述侧沿件为U型结构,并设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沿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两侧,一端与所述板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梁板相连;
所述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侧沿件上,用于将横梁及竖梁安装固定于装配式建筑主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及所述第二梁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所述弧形连接组件与所述多个加强筋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片;
多个连接件,所述多个连接件均为L型结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片的外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多个加强筋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
第一U型垫片,所述第一U型垫片设置于所述侧沿件的另一端;
第二U型垫片,所述第二U型垫片设置于所述装配式建筑主体上;
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U型垫片及第二U型垫片之间;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设于所述侧沿件、第一U型垫片、定位件、第二U型垫片内,且适于与装配式建筑主体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沿件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U型垫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方形框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栓。
CN201922016627.7U 2019-11-20 2019-11-20 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Active CN211774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6627.7U CN211774599U (zh) 2019-11-20 2019-11-20 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16627.7U CN211774599U (zh) 2019-11-20 2019-11-20 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4599U true CN211774599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63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16627.7U Active CN211774599U (zh) 2019-11-20 2019-11-20 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45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4693B (zh) 装配式建筑
KR101827146B1 (ko) 외부보강 조립식 물탱크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1774599U (zh) 装配式圆弧形墙角连接结构
CN212224212U (zh) 一种集装箱房的箱体框架
JPH09317060A (ja) 外壁パネル取付構造
KR101448604B1 (ko) 모듈러 건축물용 모듈 유닛
CN214696582U (zh) 一种装配式墙板转角结构
CN209907780U (zh) 新砌墙体连接装饰装置
CN110872876B (zh) 内置天地龙骨连接件及其墙体
CN218149458U (zh) 一种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地砖系统
CN220035881U (zh) 集成壁板组件以及集成厨卫系统
CN111561154B (zh) 一种混凝土用建筑模板快速固定架
CN220014293U (zh) 转角连接结构以及集成壁板组件
CN222161614U (zh) 一种拼缝结构及模块化建筑
CN218952509U (zh) 一种装配单元隔断系统
CN212641806U (zh) 一种连接组件以及墙体结构
CN221345974U (zh) 一种墙板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17759321U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连接件
CN220620825U (zh) 预制外围护系统、预制结构及建筑物
CN222477882U (zh) 建筑外墙保温隔热幕墙板
KR200449810Y1 (ko) 수평 결합형 고정 브라켓
CN212248663U (zh) 一种卫生间梁板结构
CN222649142U (zh) 竖向龙骨
CN220202960U (zh) 木质模块化建筑
CN219365386U (zh) 一种装配式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