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2543U - 一种护颈棉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颈棉衣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72543U CN211672543U CN202020035509.0U CN202020035509U CN211672543U CN 211672543 U CN211672543 U CN 211672543U CN 202020035509 U CN202020035509 U CN 202020035509U CN 211672543 U CN211672543 U CN 2116725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ar
- neck
- air cushion
- cotton
- inf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护颈棉衣,属于服装技术领域,包括衣体,衣体上端设置有帽子和衣领,衣领包括内领和外领,内领和外领之间形成腔体,且腔体沿着衣领长度方向设置,腔体内设置有减震气垫,腔体内开设有导通至外领外的操作口,衣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打气的打气装置,打气装置通过操作口与减震气垫相连接,内领和外领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拉链开口,拉链开口与腔体相导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护颈棉衣,在棉服的衣领处设置颈枕,使得使用者休息时肩颈部受到支撑,避免倚靠座椅休息时肩颈部架空弯曲导致产生疲劳感,进而增加使用者休息时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护颈棉衣。
背景技术
棉服是为了御寒,内部设置有棉花等保温材料的衣服,棉服中有大量的棉花或者鸭绒能吸收很多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产生热交换,人身上的热量就不容易逃跑了。
当外出时倚靠在座椅上休息时,肩颈部因得不到支撑会产生弯曲,这样休息会使得肩部和肩颈部产生疲劳和酸痛,减少和降低休息质量,且容易造成颈椎脊柱处的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护颈棉衣,在棉服的衣领处设置颈枕,使得使用者休息时肩颈部受到支撑,避免倚靠座椅休息时肩颈部架空弯曲导致产生疲劳感,进而增加使用者休息时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颈棉衣,包括衣体,所述衣体上端设置有帽子和衣领,所述衣领包括内领和外领,所述内领和外领之间形成腔体,且所述腔体沿着衣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减震气垫,所述腔体内开设有导通至外领外的操作口,所述衣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打气的打气装置,所述打气装置通过操作口与减震气垫相连接,所述内领和外领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拉链开口,所述拉链开口与腔体相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位于内领和外领之间的拉链开口,将减震气垫放置到腔体内并关闭拉链开口,接着通过操作口使得打气装置和减震气垫相连接,当需要坐在座椅上休息时,可通过打气装置对减震气垫进行打气,这样减震气垫会产生膨胀并使得衣领形成呈U形结构的颈枕,使得肩颈部受到了支撑,从而避免倚靠座椅休息时肩颈部架空弯曲导致产生疲劳感,进而增加使用者休息时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打气装置包括充气弹力垫和充气管,所述充气弹力垫上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充气管与排气口相连通,且所述充气管背离排气口的一端穿过操作口与减震气垫相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排气口内均设置有单向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按压充气弹力垫时,充气弹力垫内部的气体会通过排气口沿着充气管进入减震气垫中,从而实现打气,且未受按压时充气弹力垫会因为弹力进行复位并通过进气口吸收气体,且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单向气阀可以使得气体单向流动,进而减少减震气垫的充气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气垫上设置有具有主动泄压的泄压阀,且所述泄压阀位于操作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减震气垫因打入过多的气体导致减震气垫损坏,且在不使用减震气垫时,可拉动泄压阀,将减震气垫内的气体放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气垫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拉扯带,所述拉扯带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减震气垫的两个侧面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扯带的拉扯,可以保证减震气垫充气后的外形可以得到控制,且在人体肩颈部对减震气垫施力时,拉扯带可以减少减震气垫的变形,避免减震气垫过于柔软导致人体的肩颈部得不到支撑,增加减震气垫对人体肩颈部的支撑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领由弹力罗纹面料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减震气垫充入气体时,减震气垫会朝由弹力罗纹面料构成外领朝外领的方向膨胀,这样可以减少因减震气垫的膨胀对人体肩颈部的挤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体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充气弹力垫的口袋,且所述衣体内侧且对应充气管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带,其固定带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充气弹力垫放置在口袋中,从而方便携带,且通过固定带将充气管进行固定,使得充气管不会在衣体内侧晃动,避免出现不舒服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体的袖口处设置有弹力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力带的弹力,使得袖口贴紧手臂,避免风通过袖口进入衣体的内侧,从而增加棉服的保暖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体内且位于腰部的位置设置有抽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抽绳调节衣体腰部的松紧,使得棉服贴合身体,增加棉服的贴身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坐在座椅上休息时,反复按压充气弹力垫,使得充气弹力垫产生的气体沿着排气口和充气管进入减震气垫中,使得减震气垫内充气并产生膨胀,从而使得衣领形成呈U形结构的颈枕,使得肩颈部受到了支撑,从而避免倚靠座椅休息时肩颈部架空弯曲导致产生疲劳感,进而增加使用者休息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护颈棉衣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护颈棉衣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气弹力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衣体;2、帽子;3、衣领;4、抽绳;5、内领;6、外领;7、弹力带;8、操作口;9、减震气垫;10、拉链开口;11、充气弹力垫;12、充气管;13、进气口;14、排气口;15、泄压阀;16、拉扯带;17、单向气阀;18、固定带;19、口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护颈棉衣,如图1所示,包括衣体1,其中衣体1的内侧由竹纤维面料构成,竹纤维面料具有抗菌和除臭以及吸湿等特点,可以抑制棉服的上细菌的生存,并且可以增加穿着棉服的舒适性,其中衣体1的上端设置有帽子2和衣领3,其中衣体1的袖口处设置有弹力带7,通过弹力带7的弹力,可以使得衣体1的袖口贴紧人体的手臂,避免冷风通过袖口进入衣体1的内部,从而增加棉服的保暖性,且衣体1内且位于腰部的位置设置有抽绳4,这样使用者可通过拉动抽绳4调节棉服腰部的松紧,使得棉服贴合身体,增加棉服的贴身性。
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衣领3包括内领5和外领6,其中内领5和外领6之间形成腔体,腔体沿着衣领3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腔体内开设有导通至外领6外的操作口8,其中腔体内设置有减震气垫9,且衣体1内侧设置有用于朝减震气垫9打气的打气装置,且打气装置通过操作口8与减震气垫9相连接,这样使用者可通过打气装置对减震气垫9进行充气,从而使得减震气垫9充气进行膨胀,从而使得衣领3形成呈U形结构的颈枕,使得肩颈部受到了支撑,从而避免倚靠座椅休息时肩颈部架空弯曲导致产生疲劳感,进而增加使用者休息时的舒适性,其中内领5和外领6之间设置有拉链开口10,且拉链开口10与腔体相导通,这样使得减震气垫9可从腔体内拿出,从而方便清洗和更换减震气垫9,其中外领6由弹力罗纹面料构成,这样使得外领6容易产生变形,当减震气垫9充气膨胀时,减震气垫9会朝外领6的方向膨胀,这样可以减少因减震气垫9的膨胀对人体肩颈部的挤压,进而提升肩颈部的舒适性,其中打气装置包括充气弹力垫11和充气管12,且充气弹力垫11上设置有进气口13和排气口14,且充气管12的两端分别和排气口14和减震气垫9且位于操作口8的位置相连通,其中进气口13和排气口14上均设置有单向气阀17,且进气口13和排气口14的单向气阀17的导气方向分别朝向充气弹力垫11和充气管12,这样使得气体只能朝减震气垫9的方向单向流动,进而减少减震气垫9的充气时间,其中减震气垫9上且位于操作口8的位置设置有具有主动泄压的泄压阀15,这样可以避免充入减震气垫9内部的气体过多,导致减震气垫9损坏,且当不使用减震气垫9时,可通过泄压阀15将减震气垫9内的气体排出,使得减震气垫9体积缩小,从而使减震气垫9不会影响使用者活动,其中减震气垫9内设置有若干个拉扯带16,且拉扯带16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减震气垫9的两个侧面相连接,当减震气垫9充气时,减震气垫9的两侧会因为气体的充入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拉扯带16可以限制减震气垫9的两侧的距离,从而使得减震气垫9的形状得到固定,使得减震气垫9的形状贴合人体肩颈部,且在人体肩颈部对减震气垫9施力时,被挤压部分会产生凹陷且被挤压部分的气体会朝两侧移动并形成凸起,使得减震气垫9支撑力减少,通过拉扯带16的拉扯,可以减少减震气垫9产生的变形,从而增加对人体肩颈部的支撑性,其中衣体1内侧设置有放置充气弹力垫11的口袋19,且衣体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充气管12的位置的固定带18,其中固定带18的中心线位置固定连接在衣体1上,而位于中心线两侧位置未与衣体1相连接,且固定带18的两个面分别设置有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这样可将充气弹力垫11放置在口袋19中从而方便携带,且将固定带18两处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缠绕形成一个用于限位充气管12的环绕空间,从而防止充气管12在衣体1内侧晃动造成使用者穿着的不舒服。
当需要坐在座椅上休息时,按压充气弹力垫11,使得充气弹力垫1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口14和充气管12进入减震气垫9内,且停止按压充气弹力垫11,充气弹力垫11会因为弹力而复位,且外部的气体会通过进气口13吸入减震气囊内,按压多次充气弹力垫11使得减震气垫9充气膨胀,进而使得衣领3形成呈U形结构的颈枕,这样使得肩颈部受到了支撑,从而避免倚靠座椅休息时肩颈部架空弯曲导致产生疲劳感,进而增加使用者休息时的舒适性,且在不需要使用减震气垫9时,拉动泄压阀15,使得减震气垫9内的气体从泄压阀15处排出,从而使得减震气垫9体积缩小,使得减震气垫9不会限制使用者的活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护颈棉衣,包括衣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上端设置有帽子(2)和衣领(3),所述衣领(3)包括内领(5)和外领(6),所述内领(5)和外领(6)之间形成腔体,且所述腔体沿着衣领(3)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减震气垫(9),所述腔体内开设有导通至外领(6)外的操作口(8),所述衣体(1)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打气的打气装置,所述打气装置通过操作口(8)与减震气垫(9)相连接,所述内领(5)和外领(6)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拉链开口(10),所述拉链开口(10)与腔体相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颈棉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气装置包括充气弹力垫(11)和充气管(12),所述充气弹力垫(11)上设置有进气口(13)和排气口(14),所述充气管(12)与排气口(14)相连通,且所述充气管(12)背离排气口(14)的一端穿过操作口(8)与减震气垫(9)相连通,所述进气口(13)和排气口(14)内均设置有单向气阀(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颈棉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气垫(9)上设置有具有主动泄压的泄压阀(15),且所述泄压阀(15)位于操作口(8)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颈棉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气垫(9)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拉扯带(16),所述拉扯带(16)相互远离的两端分别与减震气垫(9)的两个侧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颈棉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领(6)由弹力罗纹面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护颈棉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充气弹力垫(11)的口袋(19),且所述衣体(1)内侧且对应充气管(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带(18),其固定带(18)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有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颈棉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的袖口处设置有弹力带(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颈棉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1)内且位于腰部的位置设置有抽绳(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35509.0U CN211672543U (zh) | 2020-01-08 | 2020-01-08 | 一种护颈棉衣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35509.0U CN211672543U (zh) | 2020-01-08 | 2020-01-08 | 一种护颈棉衣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72543U true CN211672543U (zh) | 2020-10-16 |
Family
ID=72799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3550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72543U (zh) | 2020-01-08 | 2020-01-08 | 一种护颈棉衣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72543U (zh) |
-
2020
- 2020-01-08 CN CN202020035509.0U patent/CN21167254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21094U (zh) | 颈椎牵引器 | |
TWI787015B (zh) | 緩衝氣囊墊 | |
CN211672543U (zh) | 一种护颈棉衣 | |
CN207411935U (zh) | 一种连裤腰枕 | |
CN217430287U (zh) | 一种多功能前臂托具 | |
CN213250124U (zh) | 一种带有桑蚕丝的收腹带 | |
CN109832895A (zh) | 一种高度可灵活调节的枕芯 | |
CN212036987U (zh) | 颈枕 | |
CN213961840U (zh) | 一种带气囊针织衫 | |
CN218418478U (zh) | 一种保暖护颈两用套头衫 | |
CN221711628U (zh) | 一种护肩睡眠枕 | |
CN219742254U (zh) | 一种便携式牵引u型护颈枕 | |
CN218943631U (zh) | 一种神经根型颈椎缓解装置 | |
CN219323328U (zh) | 一种基于按压充气气囊的多点可调节u型枕 | |
CN219230545U (zh) | 一种带有调节枕的牙科治疗椅 | |
CN209695629U (zh) | 一种医疗用护理垫 | |
CN210783323U (zh) | 一种防驼背双肩包 | |
CN219920651U (zh) | 一种具有护颈头枕的办公椅 | |
CN222466583U (zh) | 一种养生枕 | |
CN221671291U (zh) | 一种充气式可调节的u型头枕 | |
CN217771534U (zh) | 一种充气塑形增长裤 | |
CN222054818U (zh) | 一种背包背板及背包 | |
CN218683517U (zh) | 一种具有发热气囊的兔型抱枕 | |
CN220212001U (zh) | 一种舒适羽绒服 | |
CN222604282U (zh) | 一种可调枕头高度的枕套一体式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