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666798U -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6798U
CN211666798U CN201921979265.5U CN201921979265U CN211666798U CN 211666798 U CN211666798 U CN 211666798U CN 201921979265 U CN201921979265 U CN 201921979265U CN 211666798 U CN211666798 U CN 211666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exhaust manifold
manifold
cylinde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92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磊
田明
田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Cummins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92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6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6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67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其中,所述排气歧管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流道,所述多个流道与所述发动机的汽缸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缸废气相互影响,减小了废气之间的扰动,使排气更加顺畅,燃油消耗量也可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排气歧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中得重要零部件,是发动机连接整车管路中相对关键得零部件。在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废气流经排气歧管到达增压器,为增压器提供驱动动力。在此过程中,排气歧管起到支撑涡轮增压器、容纳和传递高温气体的作用。因为处在高温应用环境中,这就要求排气歧管有极高的可靠性,一旦其出现断裂等失效问题,将会带来高温气体泄漏,直接导致发动机动力不足,有可能造成着火等安全风险。作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其气道的合理设计也决定了气体通过的顺畅性,进而影响到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增压器的布置位置也影响发动机空间利用率。
为了能够至少部分地或全部地克服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缸废气相互影响,减小了废气之间的扰动,使排气更加顺畅,燃油消耗量也可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排气歧管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流道,所述多个流道与所述发动机的汽缸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所述排气歧管包括相接的第一段排气歧管和第二段排气歧管。
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所述发动机为六缸发动机。
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段排气歧管的流道与所述发动机的第一缸、第二缸以及第三缸相连通,所述第二段排气歧管的流道与所述发动机的第四缸、第五缸以及第六缸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二段排气歧管包括相接的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
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所述第一歧管和所述第二歧管相接处设有密封环。
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与所述发动机相接的增压器和所述排气歧管通过法兰连接。
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所述增压器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其中,所述发动机与如上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通过相互独立的多个流道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缸废气相互影响,减小了废气之间的扰动,使排气更加顺畅,燃油消耗量也可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示出两段式歧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相关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另外,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中,该排气歧管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流道1,多个流道1与发动机的汽缸(图中未示出) 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通过相互独立的多个流道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缸废气相互影响,减小了废气之间的扰动,使排气更加顺畅,燃油消耗量也可降低。
现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一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流道1,多个流道1与发动机的汽缸相连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包括两个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流道1(即两个流道1之间不连通),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个数的流道1,在此不再进行具体地限定,均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发动机为六缸发动机。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排气歧管包括相接的第一段排气歧管2和第二段排气歧管3,具体地,第一段排气歧管2的流道1与发动机的第一缸、第二缸以及第三缸相连通(即如图1所示,第一段排气歧管2的流道1具有三个开口,三个开口参见图1中的指向上侧的白色箭头所示),第二段排气歧管3的流道1与发动机的第四缸、第五缸以及第六缸相连通(即如图1所示,第二段排气歧管3的流道1具有三个开口,三个开口参见图1中的指向上侧的黑色箭头所示)。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流道设计,其中一个流道1为发动机1/2/3 缸的废气通道,另一个流道1为发动机4/5/6缸的废气通道。如图1所示,从右到左是1-6缸,发动机点火顺序为1-5-3-6-2-4,具体的工作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双流道设计使废气均匀的分摊到两个通道里,大大降低了废气汇气时排气歧管的温度,使排气歧管受到废气的冲击有效分摊。本实用新型的双流道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各缸废气废气相互影响,减小了废气之间的扰动,使排气更加顺畅,燃油消耗量也可降低。两个流道独立,废气的压力损失也大大降低,是发动机有更强的动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采用涡轮增压器侧置的布置结构,使增压器(图中未示出)位于发动机后端,并使用支架将其固定在飞轮壳上,增压器与排气歧管之间采用法兰结构连接。侧置增压器使废气从缸内流出时只经过一次变向即到达增压器内,大大降低了流动损失。增压器安装在排气歧管一侧大大减少了整机的空间,且有足够的空间来操作装配扳手,解决的增压器进回油管安装困难的问题。且法兰连接强度高,结构可靠,占用空间小,适用于空间紧凑的布置。此外,增压器和发动机的结构、功能等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如图3所示,第二段排气歧管3包括相接的第一歧管31和第二歧管32。具体地,第一歧管31和第二歧管32相接处设有密封环33。当然,第一段排气歧管2也可以采用与第二段排气歧管3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采用两段式排气歧管,两段之间依靠密封环33密封,两段排气歧管更好的解决了由于热疲劳引起的漏气开裂等常见歧管失效问题,更避免了由于三段或多段式带来的装配问题。两段式歧管连接处有很大的间隙,依靠这个间隙来补偿热变形。
通过具有上述特征的排气歧管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采用双流道设计,减少了各缸废气之间的干扰,提高了废气排出的顺畅性,进而降低了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减小了气体压力损失,提高了增压器的性能;大大降低了汇气时排气歧管的温度,降低了排气歧管热疲劳的风险;增压器侧置布置方式,节约了整机的空间,使废气顺畅的到达增压器我科内。由于发动机后端空间较大,解决了增压器进回油管安装困难的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与如上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相连通,在此不再对该排气歧管进行赘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优点与上述排气歧管的效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如上实施中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优点与上述排气歧管的效果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流道,所述多个流道与所述发动机的汽缸相连通;所述排气歧管包括第二段排气歧管,所述第二段排气歧管包括相接的第一歧管和第二歧管,所述第一歧管和所述第二歧管相接处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充满所述第一歧管和所述第二歧管共同限定的环形空间;与所述发动机相接的增压器和所述排气歧管通过法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歧管包括相接的第一段排气歧管和第二段排气歧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六缸发动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排气歧管的流道与所述发动机的第一缸、第二缸以及第三缸相连通,所述第二段排气歧管的流道与所述发动机的第四缸、第五缸以及第六缸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端。
6.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相连通。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
CN201921979265.5U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66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9265.5U CN211666798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9265.5U CN211666798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6798U true CN211666798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2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926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66798U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6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9525B2 (en) Exhaust-gas turbocharger
JP2006528748A (ja) 回転軸が事実上同軸の二つの直列に配置したターボユニットを有する内燃エンジンのためのターボコンプレッサシステム
CN209855894U (zh) 一种电控egr柴油机排气歧管
CN207033566U (zh) 一种四缸柴油机排气管总成
CN211666798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发动机及车辆
CN207847749U (zh) 集成式排气歧管结构
CN204060889U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
CN201627626U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
CN101413430B (zh) 增压方式可调的涡轮增压系统
JP5648221B2 (ja) エンジンのターボチャージシステム
CN204532502U (zh) 一种新型4缸机缸盖集成排气歧管
CN217029076U (zh) 一种利用气环密封高温废气的结构
CN104520550B (zh) 排气模块和往复式发动机
CN102146860A (zh) 一种塑料进气歧管与egr管连接结构
CN210264958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egr系统
CN209430282U (zh) 一种满足多级增压冷却的中冷器
CN202391493U (zh) 与排气管歧管集成为一体的汽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壳
CN210289965U (zh) 一种直列五缸柴油发动机的单通道取egr废气系统
CN111486034B (zh)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
CN209053673U (zh) 集成egr通道的排气歧管结构
CN108457765B (zh) 气体机进气道
CN206376926U (zh) 多段式排气管结构
CN222084580U (zh) 一种发动机用催化器与排气歧管的集成装置
CN207080293U (zh) 发动机系统
CN222576738U (zh) 一种排气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