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626194U -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6194U
CN211626194U CN201922298200.0U CN201922298200U CN211626194U CN 211626194 U CN211626194 U CN 211626194U CN 201922298200 U CN201922298200 U CN 201922298200U CN 211626194 U CN211626194 U CN 2116261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medium
cavit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82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笋
钟杭
黄嘉希
胡乾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2982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61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61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61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第一介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整体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换热腔和第三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内流通第二介质,所述第三换热腔内流通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三换热腔隔开。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在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换热器,在换热器整体与第一介质换热的同时,换热器内部的两种介质也相互换热,从而三种介质同时实现热水功能,该设计方案在兼具板换式换热器高效换热的同时,可实现制热与制热水的高能效运行。

Description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水箱一体化机组在结构层面是将水箱与内机整合在一起,然而此设计存在一些问题:热水与风盘不能同时供能,现有设计是使用三通阀控制热水与风盘,不能同时进行供能,必须设计对应的分时控制方式,给用户使用带来了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解决了热水和风盘不能同时供能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第一介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整体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换热腔和第三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内流通第二介质,所述第三换热腔内流通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三换热腔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组换热片,所述第一组换热片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二换热腔;第二组换热片,所述第二组换热片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三换热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换热片内包括多个换热片,第二组换热片包括多个换热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换热片和所述第二组换热片交替叠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具有腔体,所述换热器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多个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三换热腔,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三换热腔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介质进管和第二介质出管,所述第二介质进管和所述第二介质出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腔;第三介质进管和第三介质出管,所述第三介质进管和所述第三介质出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换热腔。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组换热片,所述第一组换热片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二换热腔;第二组换热片,所述第二组换热片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三换热腔;所述第一组换热片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二介质进管和所述第二介质出管上;所述第二组换热片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三介质进管和所述第三介质出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腔内的介质流向与所述第三换热腔内的介质流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管为热水管,所述第二介质管为冷媒管,所述第三介质管为供暖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在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换热器,在换热器整体与第一介质换热的同时,换热器内部的两种介质也相互换热,从而三种介质同时实现热水功能,该设计方案在兼具板换式换热器高效换热的同时,可实现制热与制热水的高能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换热系统的原理图
图例:10、壳体;11、第一换热腔;20、换热器;21、第一组换热片;211、第二换热腔;22、第二组换热片;221、第三换热腔;31、第二介质进管;32、第二介质出管;41、第三介质进管;42、第三介质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包括:壳体10和换热器20,壳体10内具有第一换热腔11,第一换热腔11内设置有第一介质;换热器20设置在第一换热腔11内,换热器20整体与第一介质进行换热;换热器20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第二换热腔211内流通第二介质,第三换热腔221内流通第三介质,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隔开。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在第一换热腔11内设置换热器20,在换热器20整体与第一介质换热的同时,换热器20内部的两种介质也相互换热,从而三种介质同时实现热水功能,该设计方案在兼具板换式换热器高效换热的同时,可实现制热与制热水的高能效运行。而且降低结构设计难度,由此缩小组合体体积,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安装使用面积;为用户节约最大成本,制热水与制暖的同时运行实现热水机能耗的接近100%转化率,提高整机运行的实际能效,从而节约了用户的实际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换热器20包括:第一组换热片21和第二组换热片22,第一组换热片21内的腔体形成第二换热腔211;第二组换热片22内的腔体形成第三换热腔221。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设置第一组换热片21和第二组换热片22,从而实现换热器20内部两种介质的换热,在内部换热的同时,还可以与第一换热腔11内的介质换热,从而实现同时换热。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组换热片21内包括多个换热片,第二组换热片22包括多个换热片。第一组换热片21和第二组换热片22交替叠加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在第一组换热片21和第二组换热片22内设置多个换热片,并使第一组换热片21和第二组换热片22交替叠加设置,从而可以使第一组换热片21和第二组换热片22间充分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换热器20具有腔体,换热器20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将腔体分隔成多个交替设置的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相邻的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进行换热。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在换热器20腔体内间隔设置多个隔板,从而使隔板将腔体分隔成多个交替设置的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相邻的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进行换热,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介质进管31、第二介质出管32、第三介质进管41和第三介质出管42,第二介质进管31和第二介质出管32分别连通第二换热腔211;第三介质进管41和第三介质出管42分别连通第三换热腔221。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设置第二介质进管31、第二介质出管32、第三介质进管41和第三介质出管42,从而方便介质的进入和流出,提高换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换热器20包括:第一组换热片21和第二组换热片22,第一组换热片21内的腔体形成第二换热腔211;第二组换热片22内的腔体形成第三换热腔;第一组换热片21同时套设在第二介质进管31和第二介质出管32上;第二组换热片22同时套设在第三介质进管41和第三介质出管42上。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将换热片套设在进管和出管上,方便进管与出管分别连通换热腔的同时,还可以将各个换热片固定,方便安装和固定,一举多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换热腔211内的介质流向与第三换热腔221内的介质流向相反。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设备通过使第二换热腔211内的介质流向与第三换热腔221内的介质流向相反,从而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的换热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介质管为热水管,第二介质管为冷媒管,第三介质管为供暖水管。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第一换热腔(11),所述第一换热腔(11)内设置有第一介质;
换热器(20),所述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11)内,所述换热器(20)整体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
所述换热器(20)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内流通第二介质,所述第三换热腔(221)内流通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和所述第三换热腔(221)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包括:
第一组换热片(21),所述第一组换热片(21)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二换热腔(211);
第二组换热片(22),所述第二组换热片(22)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三换热腔(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换热片(21)内包括多个换热片,第二组换热片(22)包括多个换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换热片(21)和所述第二组换热片(22)交替叠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20)具有腔体,所述换热器(20)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多个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和所述第三换热腔(221),相邻的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和所述第三换热腔(221)进行换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介质进管(31)和第二介质出管(32),所述第二介质进管(31)和所述第二介质出管(32)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腔(211);
第三介质进管(41)和第三介质出管(42),所述第三介质进管(41)和所述第三介质出管(42)分别连通所述第三换热腔(2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包括:
第一组换热片(21),所述第一组换热片(21)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二换热腔(211);
第二组换热片(22),所述第二组换热片(22)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三换热腔;
所述第一组换热片(21)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二介质进管(31)和所述第二介质出管(32)上;
所述第二组换热片(22)同时套设在所述第三介质进管(41)和所述第三介质出管(4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内的介质流向与所述第三换热腔(221)内的介质流向相反。
9.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介质管为热水管,所述第二介质管为冷媒管,所述第三介质管为供暖水管。
CN201922298200.0U 2019-12-19 2019-12-19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Active CN2116261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8200.0U CN211626194U (zh) 2019-12-19 2019-12-19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8200.0U CN211626194U (zh) 2019-12-19 2019-12-19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6194U true CN211626194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0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8200.0U Active CN211626194U (zh) 2019-12-19 2019-12-19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61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3904A (zh) * 2019-12-19 2020-04-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53904A (zh) * 2019-12-19 2020-04-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26194U (zh)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CN205243744U (zh) 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散热装置、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
GB9806306D0 (en) Heating appliance
CN207474516U (zh) 一种电池包换热结构
CN110953904A (zh)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CN210426165U (zh) 一种冷却塔高效换热器
CN201015252Y (zh) 用于液体散热装置中的一体式热交换器
CN218821800U (zh) 一种换热器组件
CN206831833U (zh) 一种固体电蓄热设备
CN211120768U (zh) 石墨板式列管换热器及其反应釜
CN209945093U (zh) 一种封闭式风冷换热器
CN210951503U (zh) 一种低温供暖散热器
CN210664017U (zh) 一种节能散热器
CN210346431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9489443B (zh) 一种水冷冷凝器
CN208720325U (zh) 一种速热式蓄热电暖器
CN215982470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
CN218994116U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212806662U (zh) 一种自动翅片管式换热器
CN213657119U (zh) 一种多热源立式容积式换热器
CN112857091B (zh) 一种对流式波纹薄板型热交换器
CN211178093U (zh) 自动循环水散热器
CN218179720U (zh) 一种换热器装置
CN215003095U (zh) 一种船舶废气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6011304U (zh) 一种新型热水器用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