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617879U -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7879U
CN211617879U CN202020122538.0U CN202020122538U CN211617879U CN 211617879 U CN211617879 U CN 211617879U CN 202020122538 U CN202020122538 U CN 202020122538U CN 211617879 U CN211617879 U CN 211617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bin
vehicle
wheel cove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25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功
晋显飞
冀会霞
董思元
施雄飞
卢统康
马红阳
马腾跃
吴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25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7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7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7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该车身组件用于车辆,车身组件包括:机舱纵梁;机舱边梁,所述机舱边梁设置在所述机舱纵梁的外侧;盒状连接结构,所述盒状连接结构位于所述机舱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的朝向车前的一端,所述盒状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机舱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且所述盒状连接结构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组件,机舱边梁和机舱纵梁的朝向车前的一端通过盒状连接结构连接,车辆前部与刚性壁障碰撞时,机舱纵梁与机舱边梁能够同时承受碰撞力并溃缩变形,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可有效地反映车辆的安全性,实验中的车辆以64.4km/h±1km/h的速度、25%±1%的重叠率(驾驶员侧)正面撞击固定刚性壁障,由于碰撞面积较小,且避开了机舱纵梁,机舱纵梁为传统车身结构中重要的吸能传力结构,因此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更为严苛,如何更好地提升的车辆碰撞安全性、减少乘员损伤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组件,机舱边梁和机舱纵梁的朝向车前的一端通过盒状连接结构连接,以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组件用于车辆,车身组件包括:机舱纵梁;机舱边梁,所述机舱边梁设置在所述机舱纵梁的外侧;盒状连接结构,所述盒状连接结构位于所述机舱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的朝向车前的一端,所述盒状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机舱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且所述盒状连接结构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状连接结构包括:梁连接板,所述梁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机舱边梁,另一端连接所述机舱纵梁;梁加强板,所述梁加强板与所述梁连接板固定,且所述梁加强板与所述梁连接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梁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中间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上方,所述下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板的下方,所述上连接板和所述下连接板位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朝向车前的一侧,所述梁加强板与所述上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的朝向车前的一端连接,以在所述梁加强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盒状连接结构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舱边梁的前端与所述机舱纵梁的前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不超过所述第一腔体结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身组件还包括:轮罩板和轮罩加强板,所述轮罩板设置在所述机舱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之间,所述轮罩加强板与所述轮罩板层叠设置,且所述轮罩加强板与所述轮罩板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轮罩板和所述轮罩加强板上设置有发动机悬置安装点,且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处,所述轮罩加强板与所述轮罩板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包括:设置在所述轮罩加强板与所述轮罩板贴合部位的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轮罩加强板与所述轮罩板贴合的面积不超过所述螺母的横截面积的四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组件,机舱边梁和机舱纵梁的朝向车前的一端通过盒状连接结构连接,车辆前部与刚性壁障碰撞时,机舱纵梁与机舱边梁能够同时承受碰撞力并溃缩变形,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身组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车身组件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车辆左侧车身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是车辆左侧车身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车辆左侧车身组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在A-A处的断面图;
图5是图3在B-B处的断面图;
图6是车辆右侧车身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在C-C处的断面图;
图8是车辆左侧车身组件在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时,碰撞力传力路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机舱纵梁1、机舱边梁2、盒状连接结构3、第一腔体结构31、梁连接板32、上连接板321、下连接板322、中间连接板323、梁加强板33、轮罩板4、轮罩加强板5、第二腔体结构6、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螺母71、刚性壁障2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8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组件用于车辆,包括:机舱纵梁1、机舱边梁2、盒状连接结构3。
机舱边梁2设置在机舱纵梁1的外侧,优选地,机舱边梁2为弧形结构,以实现车辆前部与刚性壁障20碰撞时,机舱边梁2的传力路径连续、顺畅,从而有利于防止机舱边梁2在碰撞中弯折。
盒状连接结构3位于机舱边梁2和机舱纵梁1的朝向车前的一端,盒状连接结构3用于连接机舱边梁2和机舱纵梁1,从而有利于增大车辆前部在碰撞时的受力面积,盒状连接结构3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结构31,从而有利于提升机舱边梁2和机舱纵梁1的连接强度,以实现当机舱边梁2受到碰撞时,机舱边梁2在溃缩变形时可通过盒状连接结构3将碰撞力传递给机舱纵梁1,当机舱纵梁1受到碰撞时,机舱纵梁1在溃缩变形时可通过盒状连接结构3将碰撞力传递给机舱边梁2,从而有利于分散传递碰撞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组件,机舱边梁2和机舱纵梁1的朝向车前的一端通过盒状连接结构3连接,车辆前部与刚性壁障20碰撞时,机舱纵梁1与机舱边梁2能够同时承受碰撞力并溃缩变形,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参照图3-图5所示,盒状连接结构3包括:梁连接板32、梁加强板33。
梁连接板32的一端连接机舱边梁2,另一端连接机舱纵梁1,梁加强板33与梁连接板32固定,且梁加强板33与梁连接板32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结构31,以提升机舱边梁2与机舱纵梁1的连接强度,如在碰撞过程中机舱边梁2或机舱纵梁1单侧受力,碰撞力能够有效传递至另一侧。
参照图3-图5所示,梁连接板32包括:上连接板321、下连接板322和中间连接板323,上连接板321连接在中间连接板323的上方,下连接板322连接在中间连接板323的下方,上连接板321和下连接板322位于中间连接板323的朝向车前的一侧,梁加强板33与上连接板321、下连接板322的朝向车前的一端连接,以在梁加强板33与中间连接板323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结构31,以在碰撞时有效地传递机舱边梁2与机舱纵梁1之间的碰撞力。可选地,梁连接板32为一体成型的零件。
参照图1所示,盒状连接结构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车辆宽度方向一致,以增大车辆前部在碰撞时的受力面积,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正面碰撞的安全性。
参照图2所示,机舱边梁2的前端与机舱纵梁1的前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不超过第一腔体结构3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尺寸,以实现在碰撞开始时,机舱纵梁1与机舱边梁2能够同时承受碰撞力并溃缩变形,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安全性。优选地,机舱边梁2的前端与机舱纵梁1的前端平齐。
参照图6-图7所示,车身组件还包括:轮罩板4和轮罩加强板5,轮罩板4设置在机舱边梁2和机舱纵梁1之间,轮罩加强板5与轮罩板4层叠设置,且轮罩加强板5与轮罩板4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结构6,从而有利于提升轮罩板4的强度,可选地,轮罩板4和轮罩加强板5位于机舱边梁2和机舱纵梁1的朝向车后的一端,轮罩板4和和轮罩加强板5在盒状连接结构3的后方连接机舱边梁2和机舱纵梁1,以提升机舱边梁2与机舱纵梁1的连接强度,在碰撞时有效地传递机舱边梁2与机舱纵梁1之间的碰撞力,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正面碰撞的安全性。
参照图6-图7所示,轮罩板4和轮罩加强板5上设置有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发动机悬置适于安装在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处,且在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处,轮罩加强板5与轮罩板4贴合,从而有利于提升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强度和刚度,以减小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处的变形。
参照图6-图7所示,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包括:设置在轮罩加强板5与轮罩板4贴合部位的螺母71,以用于发动机悬置的装配。
参照图7所示,轮罩加强板5与轮罩板4贴合的面积不超过螺母71的横截面积的四倍,以降低轮罩加强板5与轮罩板4贴合部位大小,保证第二腔体结构6较大,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二腔体结构6对机舱边梁2与机舱纵梁1连接强度的提升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身组件,当车辆进行正面25%偏置碰撞试验时,车辆以64.4km/h±1km/h的速度、25%±1%的重叠率(驾驶员侧)正面撞击固定刚性壁障20,机舱边梁2和盒状连接结构3与刚性壁障20碰撞,车身组件碰撞力传力路径如图8箭头所示,由于机舱边梁2和机舱纵梁1具有较高的连接刚度,机舱边梁2在溃缩变形时可通过盒状连接结构3、轮罩板4和轮罩加强板5将碰撞力传递给机舱纵梁1,使机舱纵梁1与机舱边梁2能够同时承受碰撞力并溃缩变形,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减少车内乘员的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车辆左侧车身组件与图6所示的车辆右侧车身组件可以是镜像对称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组件,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舱纵梁(1);
机舱边梁(2),所述机舱边梁(2)设置在所述机舱纵梁(1)的外侧;
盒状连接结构(3),所述盒状连接结构(3)位于所述机舱边梁(2)和所述机舱纵梁(1)的朝向车前的一端,所述盒状连接结构(3)用于连接所述机舱边梁(2)和所述机舱纵梁(1),且所述盒状连接结构(3)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结构(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状连接结构(3)包括:
梁连接板(32),所述梁连接板(32)的一端连接所述机舱边梁(2),另一端连接所述机舱纵梁(1);
梁加强板(33),所述梁加强板(33)与所述梁连接板(32)固定,且所述梁加强板(33)与所述梁连接板(3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梁连接板(32)包括:上连接板(321)、下连接板(322)和中间连接(323)板,所述上连接板(321)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323)板的上方,所述下连接板(322)连接在所述中间连接(323)板的下方,所述上连接板(321)和所述下连接板(322)位于所述中间连接(323)板的朝向车前的一侧,所述梁加强板(33)与所述上连接板(321)、所述下连接板(322)的朝向车前的一端连接,以在所述梁加强板(33)与所述中间连接(323)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状连接结构(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边梁(2)的前端与所述机舱纵梁(1)的前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不超过所述第一腔体结构(3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罩板(4)和轮罩加强板(5),所述轮罩板(4)设置在所述机舱边梁(2)和所述机舱纵梁(1)之间,所述轮罩加强板(5)与所述轮罩板(4)层叠设置,且所述轮罩加强板(5)与所述轮罩板(4)之间形成第二腔体结构(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板(4)和所述轮罩加强板(5)上设置有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且在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处,所述轮罩加强板(5)与所述轮罩板(4)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点(7)包括:设置在所述轮罩加强板(5)与所述轮罩板(4)贴合部位的螺母(7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加强板(5)与所述轮罩板(4)贴合的面积不超过所述螺母(71)的横截面积的四倍。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组件。
CN202020122538.0U 2020-01-19 2020-01-19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Active CN211617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538.0U CN211617879U (zh) 2020-01-19 2020-01-19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2538.0U CN211617879U (zh) 2020-01-19 2020-01-19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7879U true CN211617879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9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2538.0U Active CN211617879U (zh) 2020-01-19 2020-01-19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78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9088A (zh) * 2020-11-27 2021-03-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CN113147908A (zh) * 2021-04-20 2021-07-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前端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9088A (zh) * 2020-11-27 2021-03-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WO2022111655A1 (zh) * 2020-11-27 2022-06-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CN112429088B (zh) * 2020-11-27 2022-07-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前部结构和汽车
CN113147908A (zh) * 2021-04-20 2021-07-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前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211617879U (zh)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3954970A (zh) 一种车身前部框架结构
CN113165697B (zh) 用于汽车车身的前舱结构总成
CN210133184U (zh) 副车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5398951U (zh) 车身侧面碰撞的传力结构及汽车
JP3870677B2 (ja) 移動体用緩衝装置
CN112606911A (zh) 汽车前部加强结构
KR101499447B1 (ko) 차체 대쉬 밀림방지 구조
CN109533029B (zh) 车辆及其车身结构
CN113443016B (zh) 车身结构以及汽车
CN215245126U (zh) 用于车辆的仪表板横梁总成及车辆
CN216916042U (zh) 车辆的前围板总成以及车辆
CN101708737B (zh) 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
JP4687138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10962936A (zh) 横梁结构和车架
CN117529431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碰撞吸收元件
CN114906226A (zh) 汽车框架及汽车
CN209795610U (zh) 一种防撞的汽车前围内板
JP4687033B2 (ja) 車体の前部構造
CN216269525U (zh) 一种汽车纵梁及其应用的副车架、汽车
CN218536600U (zh) 后防撞梁和车辆
CN213768724U (zh) 汽车前端结构及汽车
CN220577365U (zh) 前机舱结构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