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8387U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Google Patents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08387U CN211608387U CN202020162795.7U CN202020162795U CN211608387U CN 211608387 U CN211608387 U CN 211608387U CN 202020162795 U CN202020162795 U CN 202020162795U CN 211608387 U CN211608387 U CN 2116083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surface
- sliding
- inner arc
- sections
- b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 A44B19/262—Pull members; Ornamental attachments for 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Sheet Hold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一滑动件、一弹性件以及一拉动件。滑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动部、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铆接部以及分别邻近两个铆接部的两个挡止部。弹性件设置在滑动件上。弹性件设置在滑动件上,弹性件包括一卡固部、可活动地穿过第一滑动部的一活动部以及连接于卡固部与活动部之间的一弹性部。拉动件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上的一枢接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枢接部的两相反侧端的两个顶抵部。借此,当拉动件相对于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第一滑动部时,拉动件的两个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挡止部,以使得拉动件被两个挡止部所阻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背景技术
常见服装的基本拉合组件不外乎使用钮扣或拉链结构。相较于钮扣,使用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以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作为拉链结构进行往复拉动的链接组件,使得拉链结构应用在服饰以及配件将更为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件、一弹性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动部、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第二滑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的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铆接部以及分别邻近两个所述铆接部的两个挡止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包括被所述连接部所卡固的一卡固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活动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卡固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的一弹性部。所述拉动件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一枢接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枢接部的两相反侧端的两个顶抵部,所述枢接部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铆接部枢接配合的两个枢接段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枢接段之间的一顶抵段。其中,当所述拉动件未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平放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时,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部向下顶抵所述拉动件的所述枢接部的所述顶抵段。其中,当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拉动件的所述枢接部的所述顶抵段向上顶抵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部,且所述拉动件的两个所述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所述挡止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两个所述挡止部所阻挡。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悬空的一第一末端部分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部分的一第二末端部分,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悬空的一第一末端部分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部分的一第二末端部分,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分,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所述第二末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所述第二末端部分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一贯穿开口,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活动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所述贯穿开口,且两个所述铆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贯穿开口的两相反侧旁;其中,所述顶抵段具有形成在两个所述枢接段之间的一凹陷区以及从所述凹陷区向外延伸的一顶抵区;其中,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两个所述第一弯延段覆盖所述枢接部的其中一所述枢接段,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局限而不会脱离所述滑动件;其中,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且两个所述第二弯延段覆盖所述枢接部的另外一所述枢接段,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局限而不会脱离所述滑动件;其中,当所述拉动件未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平放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时,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部向下顶抵所述顶抵段的所述凹陷区;当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顶抵段的所述顶抵区向上顶抵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部。
更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一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且所述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高度;其中,所述挡止部具有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弧形表面的一外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弯延段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且所述第二弯延段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
更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一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且所述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高度;其中,所述挡止部具有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弧形表面的一外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弯延段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且所述第二弯延段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件、一弹性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铆接部以及分别邻近两个所述铆接部的两个挡止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拉动件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一枢接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枢接部的两相反侧端的两个顶抵部。其中,当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拉动件的两个所述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所述挡止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两个所述挡止部所阻挡。
更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一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且所述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高度;其中,所述挡止部具有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弧形表面的一外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弯延段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且所述第二弯延段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
更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一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且所述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高度;其中,所述挡止部具有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弧形表面的一外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弯延段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且所述第二弯延段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滑动件,其应用于一拉链头组合结构,所述滑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动部、一第二滑动部、一连接部、两个铆接部以及两个挡止部。所述第二滑动部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两个所述铆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两个所述挡止部分别邻近两个所述铆接部。其中,当一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拉动件的两个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所述挡止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两个所述挡止部所阻挡。
更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
更进一步地,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能通过“所述滑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铆接部以及分别邻近两个所述铆接部的两个挡止部”以及“所述拉动件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一枢接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枢接部的两相反侧端的两个顶抵部”的技术方案,以使得当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拉动件的两个所述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所述挡止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两个所述挡止部所阻挡。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滑动件,其能通过“两个所述铆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以及“两个所述挡止部分别邻近两个所述铆接部”的技术方案,以使得当一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拉动件的两个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所述挡止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两个所述挡止部所阻挡。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其中一分解示意图(铆接部尚未进行铆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其中一组合示意图(铆接部已进行铆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另外一分解示意图(铆接部尚未进行铆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另外一组合示意图(铆接部已进行铆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滑动件的俯视示意图(铆接部尚未进行铆接)。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其中一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另外一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拉动件未相对于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平放在第一滑动部上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或是图2的VIII-VIII剖面线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拉动件相对于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第一滑动部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拉动件相对于滑动件移动而大致垂直于第一滑动部时的部分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滑动件的俯视示意图(铆接部尚未进行铆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其包括:一滑动件1、一弹性件2以及一拉动件3。
首先,配合图1至图5所示,滑动件1(或是拉链头)包括一第一滑动部11、对应于第一滑动部11的一第二滑动部12、连接于第一滑动部11与第二滑动部12之间的一连接部13、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1上的两个铆接部14以及分别邻近两个铆接部14的两个挡止部15。举例来说,第一滑动部11具有悬空的一第一末端部分111以及相反于第一末端部分111的一第二末端部分112,并且第二滑动部12具有悬空的一第一末端部分121以及相反于第一末端部分121的一第二末端部分122。另外,第一滑动部11的第一末端部分111对应于第二滑动部12的第一末端部分121,并且连接部13连接于第一滑动部11的第二末端部分112与第二滑动部12的第二末端部分122之间。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滑动件1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此外,配合图1至图5所示,弹性件2设置在滑动件1上,并且弹性件2包括被连接部13所卡固的一卡固部21、可活动地穿过第一滑动部11的一活动部22以及连接于卡固部21与活动部22之间的一弹性部23。举例来说,第一滑动部11具有一贯穿开口110,弹性件2的活动部22可活动地穿过第一滑动部11的贯穿开口110,并且两个铆接部14分别设置在贯穿开口110的两相反侧旁。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弹性件2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再者,配合图1至图5所示,拉动件3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1上的一枢接部31以及分别连接于枢接部31的两相反侧端的两个顶抵部32,并且枢接部31包括分别与两个铆接部14枢接配合的两个枢接段311以及连接于两个枢接段311之间的一顶抵段312。举例来说,顶抵段312具有形成在两个枢接段311之间的一凹陷区3121以及从凹陷区3121向外延伸的一顶抵区3122。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动件3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图3以及图6至图8所示,当拉动件3未相对于滑动件1移动而大致平放在第一滑动部11上时,弹性件2的弹性部23会向下顶抵拉动件3的枢接部31的顶抵段312。换句话说,当拉动件3未相对于滑动件1移动而大致平放在第一滑动部11上时,弹性件2的弹性部23会向下顶抵顶抵段312的凹陷区3121,并且弹性件2的弹性部23的一部分会被容置在顶抵段312的凹陷区3121内。另外,配合图9与图10所示,当拉动件3相对于滑动件1移动而大致垂直于第一滑动部11时(通过向上拉起拉动件3而使得呈现水平状的拉动件3改变成呈现垂直状的拉动件3),拉动件3的枢接部31的顶抵段312会向上顶抵弹性件2的弹性部23,并且拉动件3的两个顶抵部32会分别顶抵两个挡止部15,以使得拉动件3被两个挡止部15所阻挡,而无法继续向前移动。换句话说,当拉动件3相对于滑动件1移动而大致垂直于第一滑动部11时,顶抵段312的顶抵区3122会向上顶抵弹性件2的弹性部23,而使得活动部22的末端部容置在贯穿开口110内。
举例来说,配合图1至图5所示,其中一铆接部14包括相对应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1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141,并且两个第一弯延段141覆盖(或是包覆)枢接部31的其中一枢接段311的一部分,以使得拉动件3被局限而不会脱离滑动件1。另外,另外一铆接部14包括相对应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1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142,并且两个第二弯延段142覆盖(或是包覆)枢接部31的另外一枢接段311的一部分,以使得拉动件3被局限而不会脱离滑动件1。因此,通过其中一铆接部14的两个第一弯延段141与枢接部31的其中一枢接段311的配合,以及通过另外一铆接部14的两个第二弯延段142与枢接部31的另外一枢接段311的配合,使得拉动件3可枢接地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1上。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铆接部14、第一弯延段141与第二弯延段142的配合关系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图1、图3以及图5至图7所示,其中一挡止部15能紧密连接于其中一第一弯延段141,并且另外一挡止部15能紧密连接于其中一第二弯延段142。
举例来说,配合图1与图3所示,挡止部15具有一内弧形表面1501以及相反于内弧形表面1501的一外弧形表面1502,第一弯延段141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1411以及相反于第一内弧形表面1411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1412,并且第二弯延段142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1421以及相反于第二内弧形表面1421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1422。另外,其中一挡止部15的内弧形表面1501与其中一第一弯延段141的第一内弧形表面1411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并且另外一挡止部15的内弧形表面1501与其中一第二弯延段142的第二内弧形表面1421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此外,其中一挡止部15的外弧形表面1502的轮廓与其中一第一弯延段141的第一外弧形表面1412的轮廓相似,并且另外一挡止部15的外弧形表面1502的轮廓与其中一第二弯延段142的第二外弧形表面1422的轮廓相似。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止部15、第一弯延段141与第二弯延段142的关系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举例来说,配合图6与图7所示,挡止部15的一底端的宽度W小于第一弯延段141的一底端的宽度W1以及第二弯延段142的一底端的宽度W2,并且挡止部15的高度H小于第一弯延段141的高度H1以及第二弯延段142的高度H2。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挡止部15、第一弯延段141与第二弯延段142的关系不以上述所举的例子为限。
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图未示)及其滑动件1。由图11与图5的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其中一挡止部15与其中一第一弯延段141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并且另外一挡止部15与其中一第二弯延段142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也就是而,其中一挡止部15可以紧密连接于其中一第一弯延段141(如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或者与其中一第二弯延段142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如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并且另外一挡止部15可以紧密连接于其中一第二弯延段142(如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或者与其中一第二弯延段142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如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其能通过“滑动件1包括一第一滑动部11、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1上的两个铆接部14以及分别邻近两个铆接部14的两个挡止部15”以及“拉动件3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1上的一枢接部31以及分别连接于枢接部31的两相反侧端的两个顶抵部32”的技术方案,以使得当拉动件3相对于滑动件1移动而大致垂直于第一滑动部11时,拉动件3的两个顶抵部32会分别顶抵两个挡止部15,以使得拉动件3被两个挡止部15所阻挡。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滑动件1,其能通过“两个铆接部14设置在第一滑动部11上”以及“两个挡止部15分别邻近两个铆接部14”的技术方案,以使得当一拉动件3相对于滑动件1移动而大致垂直于第一滑动部11时,拉动件3的两个顶抵部32会分别顶抵两个挡止部15,以使得拉动件3被两个挡止部15所阻挡。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动部、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第二滑动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的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铆接部以及分别邻近两个所述铆接部的两个挡止部;
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弹性件包括被所述连接部所卡固的一卡固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活动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卡固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的一弹性部;以及
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一枢接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枢接部的两相反侧端的两个顶抵部,所述枢接部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铆接部枢接配合的两个枢接段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枢接段之间的一顶抵段;
其中,当所述拉动件未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平放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时,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部向下顶抵所述拉动件的所述枢接部的所述顶抵段;
其中,当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拉动件的所述枢接部的所述顶抵段向上顶抵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部,且所述拉动件的两个所述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所述挡止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两个所述挡止部所阻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悬空的一第一末端部分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部分的一第二末端部分,所述第二滑动部具有悬空的一第一末端部分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末端部分的一第二末端部分,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分对应于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分,且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所述第二末端部分与所述第二滑动部的所述第二末端部分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具有一贯穿开口,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活动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一滑动部的所述贯穿开口,且两个所述铆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贯穿开口的两相反侧旁;其中,所述顶抵段具有形成在两个所述枢接段之间的一凹陷区以及从所述凹陷区向外延伸的一顶抵区;其中,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两个所述第一弯延段覆盖所述枢接部的其中一所述枢接段,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局限而不会脱离所述滑动件;其中,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且两个所述第二弯延段覆盖所述枢接部的另外一所述枢接段,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局限而不会脱离所述滑动件;其中,当所述拉动件未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平放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时,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部向下顶抵所述顶抵段的所述凹陷区;当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顶抵段的所述顶抵区向上顶抵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弹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一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且所述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高度;其中,所述挡止部具有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弧形表面的一外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弯延段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且所述第二弯延段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一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且所述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高度;其中,所述挡止部具有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弧形表面的一外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弯延段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且所述第二弯延段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
5.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铆接部以及分别邻近两个所述铆接部的两个挡止部;
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上;以及
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一枢接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枢接部的两相反侧端的两个顶抵部;
其中,当所述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拉动件的两个所述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所述挡止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两个所述挡止部所阻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一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且所述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高度;其中,所述挡止部具有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弧形表面的一外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弯延段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且所述第二弯延段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其中,所述挡止部的一底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一底端的宽度,且所述挡止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弯延段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弯延段的高度;其中,所述挡止部具有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内弧形表面的一外弧形表面,所述第一弯延段具有一第一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一外弧形表面,且所述第二弯延段具有一第二内弧形表面以及相反于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一第二外弧形表面;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内弧形表面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内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部分切齐;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的所述第一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的所述外弧形表面的轮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的所述第二外弧形表面的轮廓相似。
8.一种滑动件,其应用于一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
一第一滑动部;
一第二滑动部,其对应于所述第一滑动部;
一连接部,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
两个铆接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以及
两个挡止部,其分别邻近两个所述铆接部;
其中,当一拉动件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移动而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时,所述拉动件的两个顶抵部分别顶抵两个所述挡止部,以使得所述拉动件被两个所述挡止部所阻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连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动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一弯延段,且另外一所述铆接部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部上的两个第二弯延段;其中,其中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一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且另外一所述挡止部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弯延段彼此分离且彼此相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0395 | 2020-01-10 | ||
TW109200395U TWM601545U (zh) | 2020-01-10 | 2020-01-10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08387U true CN211608387U (zh) | 2020-10-02 |
Family
ID=70969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6279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08387U (zh) | 2020-01-10 | 2020-02-11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29762U (zh) |
CN (1) | CN211608387U (zh) |
DE (1) | DE202020101981U1 (zh) |
TW (1) | TWM60154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6026A (zh) * | 2020-01-10 | 2021-07-16 |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
2020
- 2020-01-10 TW TW109200395U patent/TWM601545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20-02-11 CN CN202020162795.7U patent/CN2116083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20-04-09 DE DE202020101981.3U patent/DE202020101981U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20-07-13 JP JP2020002877U patent/JP3229762U/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6026A (zh) * | 2020-01-10 | 2021-07-16 |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202020101981U1 (de) | 2020-05-19 |
TWM601545U (zh) | 2020-09-21 |
JP3229762U (ja) | 2020-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25270U (zh) | 扣具 | |
CN211608387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
CN203424412U (zh) | 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 |
JP3213950U (ja) | スライダー組合せ構造及びその弾性部材 | |
WO2017063195A1 (zh) | 扣具 | |
CN206542978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105818725A (zh) | 一种车门内把手 | |
CN111972785A (zh) | 一种上止拉链装置和一种服饰 | |
CN207125409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110013084B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TW202126214A (zh) | 拉鏈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件 | |
TWI662914B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連接套環 | |
CN109380820B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TWM574421U (zh)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連接套環 | |
CN208030470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111772302B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 | |
TWI550201B (zh) | Slide positioning device | |
CN220882390U (zh) | 一种具有安全滑扣的厨房剪 | |
CN222656305U (zh) | 一种滑盖结构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0200357A (zh) | 一种拉链及其拉头防错位快速咬合结构 | |
CN212465041U (zh) | 固定装置及口罩 | |
CN202035564U (zh) | 拉链头结构 | |
JP3726157B2 (ja) | 合成樹脂製クリップ | |
WO2019148899A1 (zh) | 双拉头拉链的辅助连接具、拉链及服装 | |
TWI480011B (zh) | Sliding seat positioning device for drawer slid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