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5503U -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05503U CN211605503U CN202020754181.8U CN202020754181U CN211605503U CN 211605503 U CN211605503 U CN 211605503U CN 202020754181 U CN202020754181 U CN 202020754181U CN 211605503 U CN211605503 U CN 2116055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gle
- board
- plug
- shell
- c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包括插座及插设于插座中的插头,插座由壳体和电路板构成,壳体呈n型扣设于电路板上构成收容插头的收容腔体,壳体的两侧内壁上沿插拔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条孔,两个条孔之间形成弹片,弹片向内折合形成角状凸块,角状凸块的拔出端角度大于角状凸块的插入端角度,壳体的上壁于插入端设置有防呆缺口,防呆缺口的两侧还设置有内折钩。本实用新型中,弹片的两端与壳体连成一体,其弹性足,耐插拔,使用寿命更长;并且,由于角状凸块的拔出端角度大于角状凸块的插入端角度,使其插入简单,连接更稳固;防呆功能的加入亦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狭小空间进行盲插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
背景技术
线对板连接器,包括公座(即板端连接器)和母座(即线端连接器),通常为公座与母座插接后公座的公端子插入母座的母端子内实现电导通。线对板连接器通常应用于需要拔插电源的设备中,因此需要保证公座和母座之间可靠连接,且在需要拔出时能够顺利拔出。
现有的线对板连接器,存在插拔次数多了以后会出现塑料无法复原的效果,影响连接器的连接效果,从而导致使用寿命减少。此外,在一些狭小空间中,需要盲插时,对该种连接器的防呆功能也提出了要求。
所以,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必要设计连接可靠,插拔方便,兼具防呆功能的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壳体呈n型扣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构成收容插头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上沿插拔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条孔,两个所述条孔之间形成弹片,所述弹片向内折合形成角状凸块,所述角状凸块的拔出端角度大于所述角状凸块的插入端角度,所述壳体的上壁于插入端设置有防呆缺口,所述防呆缺口的两侧还设置有内折钩。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和所述防呆缺口对应的防呆块,所述插头的两侧设置有和所述内折钩对应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上端面和所述内折钩的底端相抵,所述引导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和所述角状凸块对应的卡槽。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的尾端设置有胶块,所述胶块中朝内设置有第一端子,所述插头的端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一端子匹配的第二端子。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壳体的侧壁下方设置有焊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弹片的两端与壳体连成一体,其弹性足,耐插拔,使用寿命更长。并且,由于角状凸块的拔出端角度大于角状凸块的插入端角度,使其插入简单,连接更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壳体仰视图。
以上附图中,1、壳体;2、条孔;3、弹片;4、角状凸块;5、防呆缺口;6、内折钩;7、胶块;8、第一端子;9、防呆块;10、引导部;11、卡槽;12、第二端子;13、焊脚;14、插入端角度;15、拔出端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3。须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中板端连接器的壳体结构。插座由壳体1和电路板(图中未画出)构成,壳体1为一体结构,呈n型,在壳体1两侧侧壁下方设置有焊脚13,通过焊脚13扣设并焊接于电路板上,从而构成收容插头的收容腔体。在壳体1的两侧侧壁上沿插拔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条孔2,两个条孔2之间形成弹片3,弹片3向内折合形成角状凸块4,角状凸块4的拔出端角度15大于角状凸块4的插入端角度14(图3)。插入端角度14较缓,以确保插头插入顺利;拔出端角度15较陡,以保证连接效果,防止脱落。
此外,壳体1的上壁于插入端还设置有防呆缺口5,在防呆缺口5的两侧设置有内折钩6。
壳体1的尾端设置有胶块7,在胶块7中朝内设置有第一端子8。
如图2所示,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中的线端插头结构。该插头为一体结构,在插头的端部设置有和第一端子8对应的第二端子12。在插头的两侧设置有引导部10,引导部10的上端面高度低于插头上端面的高度形成引导槽,引导槽和内折钩6对应,起到引导作用及防止反插的作用。在引导部10的侧壁上设置有和角状凸块4对应的卡槽11,以便插头插入扣接。
在插头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和防呆缺口5对应的防呆块9,起到防呆防止反插的作用。
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弹片3的两端与壳体1相连,保证了弹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在弹片3上设置的角状凸块4,其拔出端角度大于角状凸块的插入端角度,方便插接的同时保障了连接效果。
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中,弹片的两端与壳体连成一体,其弹性足,耐插拔,使用寿命更长。并且,由于角状凸块的拔出端角度大于角状凸块的插入端角度,使其插入简单,连接更稳固。防呆功能的加入亦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狭小空间进行盲插操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和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4)
1.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壳体呈n型扣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构成收容插头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侧壁上沿插拔方向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条孔,两个所述条孔之间形成弹片,所述弹片向内折合形成角状凸块,所述角状凸块的拔出端角度大于所述角状凸块的插入端角度,所述壳体的上壁于插入端设置有防呆缺口,所述防呆缺口的两侧还设置有内折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和所述防呆缺口对应的防呆块,所述插头的两侧设置有和所述内折钩对应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上端面和所述内折钩的底端相抵,所述引导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和所述角状凸块对应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尾端设置有胶块,所述胶块中朝内设置有第一端子,所述插头的端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一端子匹配的第二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下方设置有焊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54181.8U CN211605503U (zh) | 2020-05-09 | 2020-05-09 |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54181.8U CN211605503U (zh) | 2020-05-09 | 2020-05-09 |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05503U true CN211605503U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84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5418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05503U (zh) | 2020-05-09 | 2020-05-09 |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05503U (zh) |
-
2020
- 2020-05-09 CN CN202020754181.8U patent/CN2116055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98674U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3491442U (zh) | 一种双向插入的usb插座 | |
CN211605503U (zh) |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板端结构 | |
CN209948225U (zh) | 具有防呆功能的连接器结构 | |
CN216488628U (zh) | 一种大电流充电插座 | |
CN218005410U (zh) |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5579373U (zh) | 电脑风扇连接器的结构 | |
CN204441607U (zh) |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1562777U (zh) | 带有锁扣机构的电连接器 | |
CN212968187U (zh) | 可稳固插装于电路板的usb连接器 | |
CN211295577U (zh) | 一种连接稳定的扣合式插头插座 | |
CN205882239U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与连接器组件 | |
CN103904486A (zh) |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3339326U (zh) | 一种电路板专用电插接件 | |
CN214313630U (zh) | 一种提高端子保持力的连接器结构 | |
CN203553494U (zh) | 扣合式电连接器组合 | |
CN212848954U (zh) | 一种扁平信号连接器 | |
CN222088934U (zh) | 一种高可靠连接器 | |
CN213816601U (zh) | 可斜插拔的连接器 | |
CN220324797U (zh) | 结构改进的io模组 | |
CN220857084U (zh) | 稳定连接的电连接器 | |
CN21758956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20086563U (zh) | 一种连接可靠的电连接器 | |
CN221530324U (zh) | 一种能防止脱落的连接器插针 | |
CN217691759U (zh) | 一种小间距板端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