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5260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75260U CN211575260U CN201922238350.2U CN201922238350U CN211575260U CN 211575260 U CN211575260 U CN 211575260U CN 201922238350 U CN201922238350 U CN 201922238350U CN 211575260 U CN211575260 U CN 2115752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ection
- indoor unit
- air supply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风机,每个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每个所述风机设置于一个所述送风口处,以使气流经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并经由相应所述送风口流出所述壳体。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由于壳体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送风口,且具有两个风机,每个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可通过风机向壳体的两侧送风,改变了单一的进出风模式,两侧出风实现环抱式送风;两侧出风使得室内空气循环更好,减少室内温度冷热不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用电器。目前主流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包含一个贯流送风系统,顶部进风,下前部出风,进风侧设置有换热器,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送风方式单一,出风都集中在下前方向,在卧室中风向容易直冲用户的床造成体感的不舒适;而且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向空调左右两侧的送风十分有限,造成房间内冷热不均匀;只有一个进风方向,换热面积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空调室内机。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风机,每个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每个所述风机设置于一个所述送风口处,以使气流经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并经由相应所述送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导风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送风口处。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装置为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一个竖向边缘在相应所述送风口的后侧安装于所述壳体。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板向远离相应所述送风口的方向拱起。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沿着远离相应所述送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区段的曲率半径沿着远离相应所述送风口的方向逐渐变小;
所述第一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段的曲率半径沿着远离相应所述第一区段的方向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或所述第二区段为圆弧形。
可选地,每个所述导风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区段的第三区段;
所述第三区段的曲率半径沿着远离相应所述第二区段的方向逐渐变大,或所述第三区段为直线形;
所述第三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两个所述风机之间。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以使经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从相应所述送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由于壳体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送风口,且具有两个风机,每个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可通过风机向壳体的两侧送风,改变了单一的进出风模式,两侧出风实现环抱式送风;两侧出风使得室内空气循环更好,减少室内温度冷热不均。进一步地,壳体的前、上、下三个方向均可进风,三个方向均可设置换热器,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中导风板的特殊结构,且导风板可转动,更加便于环抱式送风,送风效果更好,还可将气流导流到目标位置处。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种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板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主视图,如图1所述,并参考图2至图4,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0,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20内的换热器60和送风装置。壳体20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送风口,壳体20的前表面、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进风口。送风装置包括两个风机30,每个风机30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每个风机30设置于一个送风口处,以使气流经由进风口进入壳体20,并经由相应送风口流出壳体20。换热器60设置于进风口处,以使经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与换热器60进行热交换后从相应送风口流出壳体20。当壳体20的前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进风口时,每个进风口处都具有换热器60,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由于壳体20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送风口,且具有两个风机30,每个风机30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可通过风机30向壳体20的两侧送风,改变了单一的进出风模式,两侧出风实现环抱式送风;两侧出风使得室内空气循环更好,减少室内温度冷热不均。进一步地,壳体20的前、上、下三个方向均可进风,三个方向均可设置换热器60,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壳体20的中部设置有隔板21,隔板21设置于两个风机30之间,以形成位于隔板21两侧的两个风道系统,可减少两个风机30间气流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导风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送风口处,以对流出相应送风口的气流进行引导、导流。例如,每个导风装置为导风板40;每个导风板40设置于壳体20的外侧;每个导风板40的一个竖向边缘在相应送风口的后侧安装于壳体20。为了提高导风效果,每个导风板40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20,可通过两个驱动电机50分别驱动两个导风板40转动。进一步地,壳体20可包括挂墙板22,导风板40可安装于挂墙板22上,以与挂墙板22合为一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导风装置也可为导风格栅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导风板40向远离相应送风口的方向拱起。例如,每个导风板4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段41和第二区段42,第一区段41和第二区段42沿着远离相应送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区段41的曲率半径沿着远离相应送风口的方向逐渐变小。第一区段41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大于第二区段42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
进一步地,第二区段42的曲率半径可沿着远离相应第一区段41的方向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也就是说,每个导风板4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的曲率半径可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区段42为圆弧形,也就是说,第二区段42的曲率半径相等。进一步地,第一区段41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可为第二区段42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的2倍至5倍,例如2.5、2.8、3、3.2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导风板4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包括连接于第二区段42的第三区段。第三区段的曲率半径沿着远离相应第二区段42的方向逐渐变大,或第三区段为直线形。第三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小于第二区段42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第三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可为第二区段42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的1/15至3/10。第二区段42的两个端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105°至140°;导风板4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的两个端点处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85°至95°。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送风口,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有进风口;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风机,每个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斜流风机,每个所述风机设置于一个所述送风口处,以使气流经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并经由相应所述送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导风装置,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送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导风装置为导风板;每个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每个所述导风板的一个竖向边缘在相应所述送风口的后侧安装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导风板向远离相应所述送风口的方向拱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导风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所述第二区段沿着远离相应所述送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区段的曲率半径沿着远离相应所述送风口的方向逐渐变小;
所述第一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段的曲率半径沿着远离相应所述第一区段的方向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或所述第二区段为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风板在水平面内的投影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区段的第三区段;
所述第三区段的曲率半径沿着远离相应所述第二区段的方向逐渐变大,或所述第三区段为直线形;
所述第三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区段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中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两个所述风机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以使经所述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从相应所述送风口流出所述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38350.2U CN211575260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38350.2U CN211575260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75260U true CN211575260U (zh) | 2020-09-25 |
Family
ID=72535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38350.2U Active CN211575260U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75260U (zh) |
-
2019
- 2019-12-13 CN CN201922238350.2U patent/CN2115752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98351B (zh) | 一种具有引流结构的壁挂式空调器 | |
CN108644905A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201129804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5423429A (zh) | 超薄空调壁挂室内机 | |
CN204693608U (zh) | 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 |
WO2018010340A1 (zh) |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5928102A (zh) | 一种辐射顶板与置换通风联合空调系统 | |
CN201110602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204478287U (zh) | 座吊式空调器 | |
CN211575260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9459076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7906613B (zh) |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68535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345545U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 |
CN206656428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108592219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3931186U (zh) | 送风组件、壁挂机和空调系统 | |
CN21182273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6347645U (zh) | 空调器 | |
CN203615483U (zh) | 一种高度可调立式多风机组合高效空气处理机组 | |
CN210128435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WO2017049465A1 (zh) | 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 | |
CN107490066B (zh) |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 |
CN205980043U (zh) | 下回侧送式多空间空调室内机 | |
CN103994496B (zh) | 一种高度可调立式多风机组合高效空气处理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