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547527U -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7527U
CN211547527U CN202020044665.3U CN202020044665U CN211547527U CN 211547527 U CN211547527 U CN 211547527U CN 202020044665 U CN202020044665 U CN 202020044665U CN 211547527 U CN211547527 U CN 211547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d
flood control
control guardrail
guardrail
sp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446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念潘
念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uam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uam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uam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446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7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7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752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应用于防洪堤上,防洪堤包括防洪堤本体,防洪堤本体安装有防洪护栏,防洪护栏的外侧安装有应急机构,应急机构包括上浮件,上浮件沿防洪护栏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上浮件的竖截面为倒T型,上浮件包括第一浮板和阻拦板,阻拦板的下端与第一浮板垂直固定连接连接,防洪护栏沿长度方向安装有连杆,一个上浮件对应一个连杆,连杆的长度方向与防洪护栏的长度方向平行,阻拦板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贯穿有第一滑槽,连杆贯穿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阻拦板靠近防洪护栏的一侧设置有抵接板,防洪护栏的上端设置有与抵接板抵接的限位板。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升高防洪堤高度的优点,从而增加防洪的准备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背景技术
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流泛滥而建的堤坝。防洪堤在几百年前就已出现。防洪堤呈长条形,有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
现有的防洪堤如公开号为CN104831684A的专利所述,包括防洪堤本体,防洪堤本体靠近水面的一侧铺设加固墙体,加固墙体由围墙砖和条石夯实形成,或者是有混凝土材料直接敷设而成。近些年暴雨天气频繁和异常降雨偏多,短时间降雨量过高会导致城市河流水位急速上涨,当河流水位漫过防洪堤后,会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这种情况,防洪防汛的传统做法是用沙袋来堆高防洪堤,但暴雨的突袭和洪水的突涨往往导致寻找沙袋等防汛物品的准备时间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具有自动升高防洪堤高度的优点,从而增加防洪的准备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应用于防洪堤上,防洪堤包括防洪堤本体,防洪堤本体上方设置有人行走道,人行走道外侧安装有防洪护栏,防洪护栏的外侧安装有用于防洪的应急机构,应急机构包括用于加高防洪护栏高度的上浮件,上浮件沿防洪护栏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上浮件的竖截面为倒T型,上浮件包括水平的第一浮板和竖向的阻拦板,阻拦板的下端与第一浮板垂直固定连接连接,第一浮板靠近防洪护栏的下端,阻拦板的上端靠近防洪护栏的上端,防洪护栏沿长度方向安装有连杆,一个上浮件对应一个连杆,连杆的长度方向与防洪护栏的长度方向平行,阻拦板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贯穿有第一滑槽,连杆贯穿第一滑槽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阻拦板的上端部分延伸出防洪护栏,阻拦板靠近防洪护栏的一侧设置有抵接板,防洪护栏的上端设置有与抵接板抵接的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洪水的高度到达防洪护栏的下端后,第一浮板与洪水接触,从而通过水的浮力向上浮,第一浮板上浮时,阻拦板也跟着上浮,使阻拦板的上端延伸出防洪护栏,当第一滑槽的上端与连杆抵接时,上浮件不再上浮,此时抵接板和限位板抵接,使阻拦板与防洪护栏之间的间隙被消除,洪水不易从阻拦板和防洪护栏之间的间隙进入,由于防洪护栏较长,所以上浮件沿长条护栏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使上浮件之间的存在微小间隙,洪水能从间隙进入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在没有洪水的情况下,第一浮板靠近防洪护栏的下端,阻拦板的上端靠近防洪护栏的上端。发洪水时,洪水还未没过上浮件时,大量洪水被挡在阻拦板外侧,通过水的浮力使上浮件自动上浮,加高了防洪护栏的防洪高度,为防洪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准备时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阻拦板靠近防洪护栏的一侧开设有两条并行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互连通,防洪护栏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一个上浮件有两个固定杆,两固定杆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二滑槽与连杆固定连接,抵接板开设供固定杆穿过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通过第二滑槽与连杆连接,从而使连杆通过固定杆安装在防洪护栏上,通过通槽,使抵接板能够穿过固定杆与限位板抵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防洪护栏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固定杆贯穿的穿孔,固定杆远离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并且螺纹连接有两螺母,两螺母分别与防洪护栏的内外侧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通过两螺母分别与与防洪护栏的内外侧抵接,从而方便固定杆安装在防洪护栏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洪护栏的外侧下方还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竖截面为凹形,第一浮板位于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没有洪水的情况下,上浮件不会上升,此时第一浮板位于限位槽内,从而对上浮件起限位作用,使上浮件更好地固定安装在防洪护栏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孔,使洪水能从通孔更快地进入限位槽内与第一浮板接触,使第一浮板更好地进行上浮。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竖杆,竖杆的上下两端贯穿出通孔并且连接有第二浮板,第二浮板的面积大于通孔的面积,通孔内设置有用于限定竖杆上下滑动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浮板向上浮的浮力,使第一浮板上浮的浮力更大,从而使第一浮板更好地向上浮并且延伸出防洪护栏外。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环和两根定位杆,定位环的外侧与两根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杆的另一端与通孔固定连接,定位环位于通孔的中部位置并且与竖杆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杆与定位环滑动连接,使竖杆只能上下移动,从而使第二浮板在上浮的过程中能够竖直向上的上浮。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竖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第二浮板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竖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方便竖杆和第二浮板安装在限位槽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洪水对上浮件的浮力,使上浮件自动不断上升延伸出防洪护栏外,从而增高了防洪护栏的防洪高度,给防洪的准备时间增加了更多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凸显上浮件结构安装在防洪护栏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凸显固定杆与穿孔的爆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凸显抵接板和通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抵接板与限位板抵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凸显定位环和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竖杆和第二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防洪堤本体;2、人行走道;3、防洪护栏;31、穿孔;4、上浮件;41、第一浮板;42、阻拦板;421、第一滑槽;422、第二滑槽;5、连杆;6、固定杆;7、螺母;8、抵接板;81、通槽;9、限位板;10、限位槽;11、通孔;12、竖杆;13、第二浮板;131、螺纹孔;14、定位环;15、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应用于防洪堤上。防洪堤包括防洪堤本体1,防洪堤本体1上方设置有人行走道2,人行走道2的外侧设置有防洪护栏3。防洪堤护栏的外侧安装有用于防洪的应急机构,应急机构包括用于加高防洪护栏3高度的上浮件4。
参照图2,上浮件4包括水平的第一浮板41和竖向的阻拦板42,阻拦板42的下端与第一浮板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浮件4的竖截面为倒T型。在没有洪水的情况下,第一浮板41靠近防洪护栏3的下端,阻拦板42的上端靠近防洪护栏3的上端。阻拦板42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421,防洪护栏3的外侧沿长度方向安装有连杆5,连杆5贯穿第一滑槽421与第一滑槽421滑动连接,连杆5的长度方向与防洪护栏3的长度方向相同。
参照图3,阻拦板42靠近防洪护栏3的一侧开设有两条并行的第二滑槽422,第二滑槽422与第一滑槽421相互连通。防洪护栏3的侧壁上贯穿有穿孔31,穿孔31贯穿有固定杆6,固定杆6的一端穿过第二滑槽422与连杆5(参照图2)固定连接,固定杆6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一根固定杆6上螺纹连接有两螺母7。上浮件4安装在防洪护栏3外侧时,先将连杆5穿过第一滑槽421,再将两固定杆6的一端分别与连杆5焊接在一起,再将固定杆6的另一端先旋入一个螺母7后,将固定杆6的另一端穿过穿孔31,旋入另一个螺母7,一根固定杆6的两个螺母7分别与防洪护栏3的内外两侧抵接,从而将连杆5固定安装在防洪护栏3上。
参照图4和图5,阻拦板42靠近防洪护栏3的一侧设置有抵接板8,抵接板8开设有有两个通槽81,防洪护栏3的上端设置有与抵接板8抵接的限位板9。当上浮件4上浮至第一滑槽421的下端与连杆5抵接时,通槽81穿过固定杆6使抵接板8与限位板9的下表面抵接。从而使限位板9对洪水有一定的拦截作用,使洪水不易从阻拦板42和防洪护栏3的间隙中流入。
参照图5,防洪护栏3的外侧下方还设置有用于限定上浮件4位置的限位槽10,限位槽10的竖截面为凹形。当上浮件4正常安装在防洪护栏3上不起应急作用时,第一浮板41位于限位槽10内。
参照图5和图6,限位槽10的槽底内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内贯穿有竖杆12以及用于限定竖杆12上下滑动的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定位环14和两根定位杆15,定位环14的外侧与两根定位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杆15的另一端与通孔11固定连接,定位环14位于通孔11的中部位置并且与竖杆12滑动连接。竖杆12的两端贯穿出通孔11并其均连接有具有浮力的第二浮板13,第二浮板13的横截面接大于通孔11的横截面积。
参照图7,竖杆12与第二浮板13可拆卸连接,竖杆12的两端设置有螺纹,第二浮板13的中部位置开设有螺纹孔131,竖杆12与螺纹孔131螺纹连接,从而方便竖杆12穿过通孔11与第二浮板13固定连接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槽10安装在防洪护栏3上前,先将竖杆12和第二浮板13安装在限位槽10内后,再将限位槽10的一侧壁与防洪护栏3固定连接。由于防洪护栏3的长度较长,所以上浮件4沿防洪护栏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上浮件4之间留有微小间隙,从而避免上浮件4之间的摩擦力。洪水从间隙中进入的洪水量很小,上浮件4加高了防护护栏的高度,阻挡了大量的洪水,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防洪的准备时间。上浮件4的重量较轻,上浮件4的材质优选为塑料。
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当洪水的高度到达防洪护栏3的高度时,洪水通过第二浮板13,使第二浮板13对第一浮板41有向上的推力,使第一浮板41离开限位槽10并且部分延伸出防洪护栏3。随着水位的继续升高,竖杆12下端的第二浮板13与限位槽10的下表面抵接,第一浮板41继续随着洪水上浮至第一滑槽421的上端与连杆5抵接,此时抵接板8与限位板9抵接。当洪水超过防洪护栏3后,大量的洪水被阻拦板42阻拦,一定时间上延长了可供防洪救援的准备时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应用于防洪堤上,防洪堤包括防洪堤本体(1),防洪堤本体(1)上方设置有人行走道(2),人行走道(2)外侧安装有防洪护栏(3),其特征在于:防洪护栏(3)的外侧安装有用于防洪的应急机构,应急机构包括用于加高防洪护栏(3)高度的上浮件(4),上浮件(4)沿防洪护栏(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上浮件(4)的竖截面为倒T型,上浮件(4)包括水平的第一浮板(41)和竖向的阻拦板(42),阻拦板(42)的下端与第一浮板(41)垂直固定连接连接,第一浮板(41)靠近防洪护栏(3)的下端,阻拦板(42)的上端靠近防洪护栏(3)的上端,防洪护栏(3)沿长度方向安装有连杆(5),一个上浮件(4)对应一个连杆(5),连杆(5)的长度方向与防洪护栏(3)的长度方向平行,阻拦板(42)的侧壁沿竖直方向贯穿有第一滑槽(421),连杆(5)贯穿第一滑槽(421)与第一滑槽(421)滑动连接,阻拦板(42)的上端部分延伸出防洪护栏(3),阻拦板(42)靠近防洪护栏(3)的一侧设置有抵接板(8),防洪护栏(3)的上端设置有与抵接板(8)抵接的限位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阻拦板(42)靠近防洪护栏(3)的一侧开设有两条并行的第二滑槽(422),第二滑槽(42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槽(42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滑槽(422)与第一滑槽(421)相互连通,防洪护栏(3)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6),一个上浮件(4)有两个固定杆(6),两固定杆(6)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二滑槽(422)与连杆(5)固定连接,抵接板(8)开设供固定杆(6)穿过的通槽(8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洪护栏(3)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供固定杆(6)贯穿的穿孔(31),固定杆(6)远离连杆(5)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并且螺纹连接有两螺母(7),两螺母(7)分别与防洪护栏(3)的内外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护栏(3)的外侧下方还设置有限位槽(10),限位槽(10)的竖截面为凹形,第一浮板(41)位于限位槽(1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0)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内滑动连接有竖杆(12),竖杆(12)的上下两端贯穿出通孔(11)并且连接有第二浮板(13),第二浮板(13)的面积大于通孔(11)的面积,通孔(11)内设置有用于限定竖杆(12)上下滑动的定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环(14)和两根定位杆(15),定位环(14)的外侧与两根定位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定位杆(15)的另一端与通孔(11)固定连接,定位环(14)位于通孔(11)的中部位置并且与竖杆(12)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2)的两端设置有螺纹,第二浮板(13)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131),竖杆(12)与螺纹孔(131)螺纹连接。
CN202020044665.3U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547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4665.3U CN211547527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4665.3U CN211547527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7527U true CN211547527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0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4466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547527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7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87453A (zh) * 2024-04-17 2024-05-28 广东水科院勘测设计院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止水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87453A (zh) * 2024-04-17 2024-05-28 广东水科院勘测设计院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止水堤
CN118087453B (zh) * 2024-04-17 2024-06-28 广东水科院勘测设计院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止水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83992B1 (ko) 최소한 두개의 홍수 방류 구조물을 가지는 댐에서의 이상 홍수량을 방류하기 위한 여수로
US4367978A (en) Device for preventing beach erosion
KR0158879B1 (ko) 댐과 보와 유사한 구조물을 위한 범람여수로
CN108914886B (zh) 一种泥石流分级消能的排导设备
LARINIER Fish passage through culverts, rock weirs and estuarine obstructions
KR102625100B1 (ko) 통수기능이 향상된 계단식 토석 차단구조물
CN112878276A (zh) 堰塞湖引流槽网链护坡防护结构及方法
CN211547527U (zh) 一种防洪堤的应急装置
US5224794A (en) Permeable breakwater
US5011328A (en) Permeable breakwater
US20050111916A1 (en) Spilway with improved dissipation efficiency
US10400407B2 (en) Modular wave-break and bulkhead system
JP6166370B2 (ja) 防波壁機能を有する組立式高さ可変型遮断構造物
CN210712745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挡水坡
CN100359102C (zh) 透水留土墙体及其用途
CN210341824U (zh) 一种闸下消能防冲设施加固结构
RU165292U1 (ru) Селепроводящий канал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21655178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高效耐久防洪堤
CN111236167B (zh) 水利工程泄洪防渗堤坝
RU2011736C1 (ru) Размываемая грунтовая плотина резервного водосброса
EP0823512A2 (en) Beach nourish work on shore using bed for wave dissipation having lattice frame and con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106930A (zh) 一种之字型阶梯坝及其施工方法
CN111996984A (zh) 兼具行洪、防洪的防汛装置及深潭浅滩构建方法
RU2076915C1 (ru) Селективное водозабор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CN221545542U (zh) 一种趸船式船闸导靠航建筑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603

Address after: No. 554 Nanpu North Road, Pucheng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353499

Patentee after: Fujian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50400, G02, 2nd Floor, Building 6, Oriental Daming City, East Side of Army Hospital, Tancheng Town, Pingtan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jian Huam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