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2517U - 器官保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器官保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32517U CN211532517U CN201922325104.0U CN201922325104U CN211532517U CN 211532517 U CN211532517 U CN 211532517U CN 201922325104 U CN201922325104 U CN 201922325104U CN 211532517 U CN211532517 U CN 2115325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gas
- assembly
- tank
-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082 organ preserva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4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0000010412 perf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10000001367 artery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2572 peristal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637 fluid replacement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nobelium Chemical compound [No] ORQBXQOJMQIA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766 physiolog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144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Di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882 di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Glucose Natural products OC[C@H]1OC(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0.000 description 2
- NPYPAHLBTDXSSS-UHFFFAOYSA-N Potass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K+] NPYPAHLBTDXSS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43 cell culture me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03 gluc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216 hear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4 potass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415 sod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1143 Hypo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FKNQFGJONOIPTF-UHFFFAOYSA-N Sodium cation Chemical compound [Na+] FKNQFGJONOIPT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38 cryo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618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PRLSGONYQIRFK-UHFFFAOYSA-N hydron Chemical compound [H+] GPRLSGONYQIR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85 liv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72 poisoning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07 pois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13 small intest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52 sple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054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99 vi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835 visce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器官保存装置,属于器官保存技术领域。所述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回收罐、补液组件、补气组件、气液混合组件、灌注组件、回流组件以及箱体;补液组件启动,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补气组件启动,以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灌注组件启动,以将中转罐内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的动脉;回流组件启动,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本申请解决了器官保存时间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本申请用于保存器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器官保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器官保存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涉及对器官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过程中,需使用到器官,且需使用一定的保存技术来保存器官。
如在进行器官移植过程中,在获取到供体器官后,需对供体器官进行保存,以保证供体器官的完整和健康。目前,通常使用低温保存技术或过冷保存技术来保存器官,这类技术通过降低器官温度以降低器官活性的方式来保存器官。
但是,使用这类技术保存器官时,会对器官造成冰晶损伤,长时间保存会造成器官功能损伤,不宜长时间保存器官,当前器官保存技术的保存时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器官保存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器官保存技术的保存时间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器官保存装置,所述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回收罐、补液组件、补气组件、气液混合组件、灌注组件、回流组件以及箱体;
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收罐用于放置器官,所述补液组件与所述中转罐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与所述补气组件、所述中转罐均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与所述灌注组件连通,所述灌注组件还与所述器官的动脉连通。
可选地,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中转液位监测组件,所述中转液位监测组件固定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营养液监测组件、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废液罐以及废液排出组件,
所述回收罐内固定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用于承载所述器官,所述营养液监测组件位于所述中转罐内,所述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固定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所述废液排出组件连通所述回收罐和所述废液罐。
可选地,所述营养气体包括氧气,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液气分析仪,所述液气分析仪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连通。
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外箱、内箱以及加热件,所述外箱包裹所述内箱,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之间,所述内箱内设置有水浴槽和测温元件,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放置在所述水浴槽内。
可选地,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输液管,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中转罐连通;
所述补液组件包括:第一蠕动泵、营养液源、第一抽液管以及补液管,所述第一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一抽液管连通所述营养液源,以及通过所述补液管连通所述中转罐;
所述补气组件包括:气泵、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三流量阀、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第三抽气管、进气管、补气管、氧气源以及二氧化碳源;所述气泵通过所述进气管和所述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流量阀以及所述第三流量阀均连通,以及通过所述补气管和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一抽气管连通外界空气,所述第二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二抽气管连通所述氧气源;所述第三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三抽气管连通所述二氧化碳源;
所述灌注组件包括:第二蠕动泵、第二抽液管以及灌注管,所述第二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二抽液管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连通,且所述第二蠕动泵通过所述灌注管与所述器官的动脉连通;
所述回流组件包括:第三蠕动泵、第三抽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第三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三抽液管与所述回收罐连通,并通过所述回液管与所述中转罐连通。
可选地,所述中转液位监测组件包括:中转高位监测元件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所述中转高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的中转高位处,所述中转低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的中转低位处。
可选地,所述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包括:回收高位监测元件和回收低位监测元件,所述回收高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的回收高位处,所述回收低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的回收低位处;
所述废液排出组件包括:第四蠕动泵、第四抽液管以及排液管,所述第四蠕动泵通过所述第四抽液管与所述回收罐连通,以及通过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废液罐连通。
可选地,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出液管,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通过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液气分析仪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三抽液管在所述回收罐的罐底与所述回收罐连通,所述回液管在所述中转罐的罐底与所述中转罐连通。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器官保存装置中,在补液组件可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补气组件可以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以便于灌注组件将中转罐中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后,在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生成混合营养液和营养气体的气液,并将该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器官可以进行生理活动;并且,灌注组件灌注器官一段时间后,营养液会从器官的静脉排出,在回收罐收集到器官排出的营养液后,回流组件可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使灌注组件可以持续的将中转罐中的营养液泵入气液混合组组件,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得器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生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保存器官的时间。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01、回收罐02、补液组件03、补气组件04、气液混合组件05、灌注组件06、回流组件07以及箱体08。其中,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均位于箱体08内,回收罐02用于放置器官09,补液组件03与中转罐01连通,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图1中暂未标出)与补气组件04、中转罐01均连通,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图1中暂未标出)与灌注组件06连通,灌注组件06还与器官09的动脉(图1中未示出)连通,回流组件07连通回收罐02和中转罐01。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器官保存装置中,在补液组件可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补气组件可以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以便于灌注组件将中转罐中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后,在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生成混合营养液和营养气体的气液,并将该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器官可以进行生理活动;并且,灌注组件灌注器官一段时间后,营养液会从器官的静脉排出,在回收罐收集到器官排出的营养液后,回流组件可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使灌注组件可以持续的将中转罐中的营养液泵入气液混合组组件,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得器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生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保存器官的时间。
可选地,器官保存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图1中未示出),该控制器可以控制补液组件03启动,以向中转罐01补给营养液;控制器还可以控制补气组件04启动,以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并控制灌注组件06启动,以将中转罐01内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并将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09的动脉;控制器还可以控制回流组件07启动,以将回收罐02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01。
需要说明的是,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和气液输出端连通,在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后,由于灌注组件与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连通,因此在灌注组件启动后,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会产生负压,使得中转罐中的营养液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输入端,以使营养液和营养气体在气液混合组件内混合(也即营养气体溶解到营养液中),并从气液混合组件的输出端输出,以便于灌注组件向器官的动脉灌注该混合后的气液。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器官保存装置还可以包括:液位监测组件10,液位监测组件10固定在中转罐01的侧壁。
可选地,控制器可以控制液位监测组件10监测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
控制器可以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低位S2后,再控制补气组件04和灌注组件06启动。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因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太低而导致灌注组件06无法将中转罐01内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
需要说明的是,灌注组件06的灌注速率小于补液组件03的补液速率。
控制器可以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S1时,控制补液组件03暂停。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在补液组件03向中转罐01内补液的过程中,中转罐01内的液体溢出。
控制器还可以在回流组件07运行的过程中,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S1或低于中转低位S2时,调节回流组件07将回收罐02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01的速率,以使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高位S1且高于中转低位S2。
示例地,在回流组件07运行的过程中,在中转罐01内液位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S1时,控制,控制器可以将回流组件07将回收罐02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01速率调低,以使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逐渐降低,直至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高位S1;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低位S2时,控制器可以将回流组件07将回收罐02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01的速率调高,使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逐渐升高,直至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高于中转低位S2。
这样一来,可以同时避免因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过高而溢出,以及可以避免因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过低而导致灌注组件06无法将中转罐01内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05,进一步提升了向气液混合组件05供给营养液的持续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灌注组件06灌注器官09的持续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保存器官的时长。
可选地,中转液位监测组件10可以包括中转高位监测元件101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102,其中,中转高位监测元件101贴附在中转罐01的侧壁的中转高位处,中转低位监测元件102贴附在中转罐01的侧壁的中转低位处。控制器可以控制中转高位监测元件101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102监测各自所在位置是否有液,在中转高位监测元件101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102均监测到各自所在位置有液时,说明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S1,在中转高位监测元件101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102均监测到各自所在位置无液时,说明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低位S2,在中转高位监测元件101监测到其所在位置无液且低位监测元件112监测到其所在位置有液时,说明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的液位位于中转高位S1和中转低位S2之间。
可选地,中转高位监测元件101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102均可以为外测液位开关(如以判断感应电容量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到达液位点为测量原理的电容式液位开关,或以判断回波信号强度大小来判断是否到达液位点位测量原理的超声波液位开关)。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器官保存装置还可以包括:营养液监测组件11、回收液位监测组件12、废液罐13以及废液排出组件14,其中,回收罐02内固定设置有网罩W1,该网罩W1用于承载器官09,营养液监测组件11位于中转罐01内,回收液位监测组件12固定在回收罐02的侧壁,废液排出组件14连通回收罐02和废液罐13。
可选地,控制器可以控制回收液位监测组件12监测回收罐02内液体的液位。
在回流组件07运行的过程中,在回收罐02内液体的液位到达回收高位S3时,控制器可以调节回流组件07将回收罐02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01的速率,直至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回收高位S3。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因回收罐02内液体液位过高而溢出。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根据回收罐02内液体调节回流组件07将回收罐02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01的速率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控制器根据中转罐01内液体调节回流组件07将回收罐02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01的速率的过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控制器还可以控制营养液监测组件11监测中转罐01内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的浓度,在中转罐01内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的浓度低于给定浓度时,控制回流组件07暂停,控制废液排出组件14启动,以将回收罐01内的液体排入废液罐1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转罐01内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的浓度低于给定浓度时,说明在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之间循环的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即将被器官09消耗殆尽,中转罐01内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待补充,为了便于后续向中转罐01内补充新的营养液,可以先将回收罐02中液体排入废液罐13。
控制器还可以在废液排出组件14运行的过程中,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低位S2且回收罐02内液体的液位低于回收低位S4时,控制废液排出组件14暂停。需要说明的是,在回收罐02的高度方向上,回收高位S3所在位置的高度和回收低位S4所在位置的高度均低于网罩W1所在位置的高度。
另外,在废液排出组件14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灌注组件06暂未停止运行,因此中转罐01内液体会被持续消耗,直至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降至低于中转低位S2,并且,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低位S2且回收罐02内液体的液位低于回收低位S4时,说明中转罐01内的液体和回收罐02内的液体基本被排干净,便于下一步向中转罐01内补充新的营养液。
控制器可以控制补液组件03启动,并且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S1时,控制补液组件03暂停,并控制回流组件07启动。
这样一来,可以在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之间循环的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即将被器官09消耗殆尽前,及时将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中大部分液体排出,并向中转罐01及时补充新的营养液,以便于向器官01持续的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保存器官09的时长。
可选地,回收液位监测组件12可以包括回收高位监测元件121和回收低位监测元件122,回收高位监测元件121贴附在回收罐02的侧壁的回收高位处,回收低位监测元件122贴附在回收罐02的侧壁的回收低位处。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控制回收高位监测元件121和回收低位监测元件122的监测回收高低位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上述控制器控制中转高位监测元件101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102的监测过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给定营养物质可以为葡萄糖,且给定浓度可以为浓度范围在3.9毫摩尔每升到6.1毫摩尔每升之间的任一浓度,如3.9毫摩尔每升、4.5毫摩尔每升或5毫摩尔每升等。或者,给定物质可以为钾离子,且给定浓度可以为浓度范围在3.5毫摩尔每升到5.5毫摩尔每升之间的任一浓度,如3.5毫摩尔每升、4.0毫摩尔每升或4.5毫摩尔每升等。或者,给定物质还可以为钠离子,且给定浓度可以为浓度范围在135毫摩尔每升到155毫摩尔每升之间的任一浓度,如135毫摩尔每升、140毫摩尔每升或145毫摩尔每升等。
可选地,营养液监测组件11可以包括:能够监测给定营养物质浓度的至少一种给定营养物质监测电极,该至少一种营养物质监测电极可以包括:葡萄糖监测电极、钾离子监测电极和钠离子监测电极等。
可选地,营养气体可以包括氧气。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液气分析仪15,液气分析仪15与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连通。
可选地,控制器还可以在补气组件04运行的过程中,控制补气组件04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氧气。
控制器还可以控制液气分析仪15监测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
在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超出给定氧分压范围时,调节补气组件04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氧气的速率或所补给的氧气的浓度,直至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氧分压恢复到给定氧分压范围内。
示例地,在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高于给定氧分压范围时,控制器可以将补气组件04向气液混合组件05补给氧气的速率调小或将所补给的氧气的浓度调小,以使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降低,直至该气液的氧分压恢复到给定氧分压范围内;在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低于给定氧分压范围时,控制器可以将补气组件04向气液混合组件05补给氧气的速率调大或将所补给的氧气的浓度调大,以使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提升,直至该气液的氧分压恢复到给定氧分压范围内。
这样一来,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始终可以保持在给定氧分压范围内或给定氧分压范围附近,避免了因灌注至器官09内的气液的氧分压过低而导致器官09缺氧或因灌注至器官09内的气液的氧分压过高而导致器官氧中毒,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保存器官的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溶解有氧气的液体的氧分压是指该液体中所溶解的氧气所产生的压力,氧分压能够反映液体运载氧气的能力,也即氧分压越高,液体运载氧气的能力越强,氧分压越低,液体运载氧气的能力越弱。
可选地,给定氧分压范围可以为300毫米汞到500毫米汞。需要说明的是,毫米汞柱为毫米水银柱,是指直接用水银柱高度的毫米数表示压强值的单位。
可选地,营养气体还可以包括二氧化碳。
请继续参考图4,在补气组件04运行的过程中,控制器可以该控制补气组件04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
控制器可以控制气液16分析以监测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酸碱度。
在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酸碱度超出给定酸碱度范围时,控制器可以调节补气组件04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的速率,直至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酸碱度恢复至给定酸碱度范围内为止。
示例地,在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酸碱度高于给定酸碱度范围时,控制器可以将补气组件04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的速率调高,以使溶解至营养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提升,从而使溶解有二氧化碳的营养液(也即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酸性逐渐增强,酸碱度逐渐降低,直至该气液的酸碱度恢复至给定酸碱度范围内。在溶解有二氧化碳的营养液的酸碱度低于给定酸碱度范围时,控制器可以将补给组件05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的速率调低,以使溶解至营养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而使溶解有二氧化碳的营养液(也即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碱性逐渐增强,酸碱度逐渐上升,直至该气液的酸碱度恢复至给定酸碱度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液的酸碱度指的是氢离子浓度指数(也即pH值),酸碱度越高,则碱性越强,酸性越弱,酸碱度越低,则酸性越强,碱性越弱。
需要说明的是,在灌注组件将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09的动脉的过程中,同时会将部分气液带入液气分析仪15内,以便于后续液气分析仪分析该气液的氧分压和酸碱度。
可选地,控制器在控制液气分析仪监测气液的氧分压和酸碱度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液气分析仪每隔给定时长分析一次该气液的氧分压和酸碱度。示例地,给定时长可以为时长范围在30分钟到40分钟内的任一时长,如30分钟、33分钟、35分钟或37分钟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箱体可以包括:外箱081、内箱082以及加热件083,该外箱081包裹内箱082,加热件083位于外箱081和内箱082之间,该内箱082内设置有水浴槽16和测温元件17,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均放置在水浴槽16内。
可选地,控制器可以控制测温元件17监测水浴槽16内的温度,在水浴槽16内的温度超出给定温度范围后,调节加热件083的发热功率,以使水浴槽16内的温度恢复至给定温度范围。
示例地,在测温元件17监测到水浴槽16内的温度高于给定温度范围时,控制器可以将加热件083的发热功率调低,使水浴槽16内的温度逐渐降低,直至水浴槽16内的温度恢复至给定温度范围;在测温元件17监测到水浴槽16内的温度低于给定温度范围时,控制器可以将加热件083的发热功率调高,使水浴槽16内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水浴槽16内的温度恢复至给定温度范围。
如此结构下,一方面,由于水浴槽16内为液体介质,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与液体介质接触,且由于液体介质的流动性较强,因此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的受热较为均匀,中转罐01和回收罐02内的温度变化过程较为均匀,灌注至器官09的液体的温度变化较为均匀,器官09的生理环境的稳定性较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器官09的保存时长;另一方面,由于箱体为双层箱体结构,且加热件位于内外箱体之间,温度不易散失,箱体的保温效果更好。
可选地,给定温度范围可以为36.5摄氏度到37.5摄氏度之间。
可选地,箱体可以包括多个加热件083,且该多个加热件083可以贴在内箱082的箱壁上。示例地,箱体可以包括三个加热件083,且该三个加热件083可以分别分布在内箱082的底部箱壁和两侧箱壁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器官保存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补液组件可以包括:第一蠕动泵031、营养液源032、第一抽液管033以及补液管034,其中,第一蠕动泵031通过第一抽液管033连通营养液源032,以及通过补液管034连通中转罐01。
可选地,控制器在控制补液组件向中转罐01中补充营养液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一蠕动泵031启动,以将营养液源032中的营养液泵入中转罐01中,且在中转罐01中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S1时,可以控制第一蠕动泵031暂停,以控制补液组件暂停。
可选地,营养液源032中的营养液可以为细胞培养基,如1640/DMEM培养基或DMEM培养基,需要说明的是,1640/DMEM培养基和DMEM培养基均为相关技术中有成熟应用的细胞培养基。
可选地,补气组件可以包括:气泵041、第一流量阀042、第二流量阀043、第三流量阀044、第一抽气管045、第二抽气管046、第三抽气管047、进气管048、补气管049、氧气源N1以及二氧化碳源N2。其中,气泵041通过进气管048和第一流量阀042、第二流量阀043以及第三流量阀053均连通,以及通过补气管058和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连通;第一流量阀042通过第一抽气管045连通氧气源N1,第二流量阀043通过第二抽气管046连通外界空气;第三流量阀044通过第三抽气管047连通二氧化碳源N2。
需要说明的是,氧气源N1中存储有高浓度氧气,该高浓度氧气的浓度远高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二氧化碳源N2中存储有高浓度二氧化碳,该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控制器在控制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氧气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一流量阀042和/或第二流量阀043打开,并控制气泵041将氧气源N1和/或外界空气中的氧气抽到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
另外,在控制器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流量阀042和/或第二流量阀043的流速来调节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氧气的速率。控制器可以调节第一流量阀042的流速与第二流量阀043的流速的流速差,以调节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所补给的氧气的浓度;示例地,控制器可以将第一流量阀042的流速调高,并将第二流量阀043的流速调低,以使得气泵041向气液混合组件05补给的氧气的浓度升高,另外,控制器还可以将第一流量阀042的流速调低,并将第二流量阀043的流速调高,以使得气泵041向气液混合组件05补给的氧气的浓度降低。
控制器在控制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三流量阀044打开,并控制气泵041将二氧化碳源X2中的二氧化碳抽到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另外,控制器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三流量阀044的流速来调节向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的速率。
可选地,器官保存装置还可以包括:输液管18,且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通过输液管18与中转罐01连通。
可选地,灌注组件可以包括:第二蠕动泵061、第二抽液管062以及灌注管063,其中,第二蠕动泵061通过第二抽液管062与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连通,且该第二蠕动泵061通过灌注管063与器官09的动脉连通。
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蠕动泵061将中转罐01内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入端,并将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液体灌注至器官09的动脉。
可选地,回流组件可以包括:第三蠕动泵071、第三抽液管072以及回液管073,其中,第三蠕动泵071可以通过第三抽液管072与回收罐02连通,并通过回液管073与中转罐01连通。
可选地,第三抽液管072在回收罐02的罐底与该回收罐02连通,回液管073在中转罐01的罐底与该中转罐01连通。
控制器在控制回流组件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三蠕动泵071将回收罐02中收集的液体泵入中转罐01中,另外,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S1或低于中转低位S2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三蠕动泵071将回收罐02中收集的液体泵入中转罐01的速率,以使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高位S1且高于中转低位S2,并且,在营养液监测组件11监测到中转罐01内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的浓度低于给定浓度时,可以控制第三蠕动泵071暂停。
可选地,废液排出组件可以包括:第四蠕动泵141、第四抽液管142以及排液管143,其中,第四蠕动泵141通过第四抽液管142与回收罐02连通,以及通过排液管143与废液罐13连通。
可选地,第四抽液管142在回收罐02的罐底与该回收罐02连通。
控制器在控制废液排出组件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控制第四蠕动泵141将回收罐02内的液体排入废液罐13,并且,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低位S2且回收罐02内液体的液位低于回收低位S4时,控制第四蠕动泵141暂停。
可选地,器官保存装置还可以包括:出液管19,且气液混合组件05的气液输出端可以通过出液管19与液气分析仪15连通。
可选地,器官保存装置还可以包括蜂鸣器(图6中未示出)。在灌注组件运行的过程中,在中转罐01内液体的液位高于中转高位S1或低于中转低位S2、在回收罐02内液体的液位高于回收高位S3或低于回收低位S4时、或者在水浴槽16内的温度超出给定温度范围时,控制器可以控制蜂鸣器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可选地,气液混合组件05可以为膜肺。需要说明的是,膜肺又称体外膜氧合,可以起到人工心肺的作用,且可以将氧气、二氧化碳等营养气体溶解至营养液中。
可选地,在中转罐01的高度方向上,中转高位S1到中转罐02罐口的距离,以及中转低位S2到输液管18的管口的距离均可以为第一给定距离,且中转高位S1的高度低于中转罐01的罐口,中转低位S2的高度高于输液管18的管口。可选地,第一给定距离可以为3毫米到10毫米之间的任一长度,如该第一给定距离可以为:3毫米、5毫米、7毫米、9毫米或10毫米。
可选地,在回收罐02的高度方向上,回收高位S3与网罩W1的距离,以及回收低位S4到第四抽液管142的距离均可以为第二给定距离,且回收低位S4的高度高于第四抽液管142的管口。可选地,第二给定距离可以为3毫米到10毫米之间的任一长度,如该第二给定距离可以为:3毫米、5毫米、7毫米、9毫米或10毫米。
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6中仅以器官保存装置中的各个组件均独立于箱体为例,可选地,各个组件还可以集成在箱体上,如补气组件、补液组件、灌注组件以及废液排出组件中的蠕动泵可以集成在箱体的内壁,而与该蠕动泵连通的管件可以伸入箱体内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器官09可以为人体中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心脏或小肠等内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器官保存装置的控制器可以通过信号连接线与需要其控制的各个部件(各个蠕动泵、各个流量阀、气泵、各个液位监测元件、各个加热件、测温元件、液气分析仪、营养液监测组件)连接并进行通信。或者,控制器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通信(如无线通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器官保存装置中,在补液组件可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补气组件可以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以便于灌注组件将中转罐中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后,在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生成混合营养液和营养气体的气液,并将该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器官可以进行生理活动;并且,灌注组件灌注器官一段时间后,营养液会从器官的静脉排出,在回收罐收集到器官排出的营养液后,回流组件可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使灌注组件可以持续的将中转罐中的营养液泵入气液混合组组件,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得器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生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保存器官的时间。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该器官保存方法可以用于上述任一器官保存装置中的控制器中,该器官保存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701、控制补液组件启动,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
步骤702、控制补气组件启动,以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
步骤703、控制灌注组件启动,以将中转罐内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的动脉。
步骤704、控制回流组件启动,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器官保存方法中,在控制补液组件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后,控制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以便于灌注组件将中转罐中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后,在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生成混合营养液和营养气体的气液,并将该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器官可以进行生理活动;并且,在控制灌注组件灌注器官一段时间后,营养液会从器官的静脉排出,在回收罐收集到器官排出的营养液后,控制器控制回流组件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使灌注组件可以持续的将中转罐中的营养液泵入气液混合组组件,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得器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生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保存器官的时间。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该器官保存方法可以用于上述包括有中转液位监测组件的器官保存装置中的控制器,该器官保存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控制补液组件启动,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
步骤802、控制中转液位监测组件监测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
步骤803、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低位后,控制补气组件和灌注组件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灌注组件的灌注速率小于补液组件的补液速率。
步骤804、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时,控制补液组件暂停。
步骤805、控制回流组件启动,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
步骤806、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或低于中转低位时,调节回流组件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的速率,直至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高位且高于中转低位。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器官保存方法的流程图,该器官保存方法可以用于上述包括有营养液监测组件、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废液罐以及废液排出组件,且回收罐内固定设置于网罩的器官保存装置中的控制器,该器官保存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控制补液组件启动,以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
步骤902、控制中转液位监测组件监测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
步骤903、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低位后,控制补气组件和灌注组件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灌注组件的灌注速率小于补液组件的补液速率。
步骤904、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时,控制补液组件暂停。
步骤905、控制回流组件启动,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
步骤906、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或低于中转低位时,调节回流组件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的速率,直至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高位且高于中转低位。
步骤907、控制回收液位监测组件监测回收罐内液体的液位。
步骤908、在回收罐内液体的液位到达回收高位时,调节回流组件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的速率,直至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低于回收高位。
步骤909、控制营养液监测组件监测中转罐内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的浓度。
步骤910、在中转罐内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的浓度低于给定浓度时,控制回流组件暂停,控制废液排出组件启动,以将回收罐内的液体排入废液罐。
步骤911、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低位且回收罐内液体的液位低于回收低位时,控制废液排出组件暂停。
需要说明的是,回收高位所在位置的高度和回收低位所在位置的高度均低于网罩所在位置的高度。
步骤912、控制补液组件启动,并且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时,控制补液组件暂停,并控制回流组件启动。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703、步骤803以及步骤903中的任一步骤中,器官保存装置中的控制器可以控制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氧气。
可选地,在上述任一器官保存方法中,控制器可以控制液气分析仪监测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在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超出给定氧分压范围时,调节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氧气的速率或所补给的氧气的浓度,直至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氧分压恢复至给定氧分压范围内。
可选地,在上述步骤703、步骤803以及步骤903中的任一步骤中,器官保存装置中的控制器可以控制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
可选地,在上述任一器官保存方法中,控制器可以控制液气分析仪监测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酸碱度;在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酸碱度超出给定酸碱度范围时,调节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的速率,直至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所输出的气液的酸碱度恢复至给定酸碱度范围内为止。
可选地,控制器在控制液气分析仪监测气液的氧分压和酸碱度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液气分析仪每隔给定时长分析一次该气液的氧分压和酸碱度。
可选地,在上述任一器官保存方法中,在器官保存装置包括有水浴槽、测温元件以及加热件时,该器官保存方法还可以包括:控制测温元件监测水浴槽内的温度,在水浴槽内的温度超出给定温度范围后,调节加热件的发热功率,以使水浴槽内的温度恢复至给定温度范围。
可选地,在器官保存装置中的补液组件包括第一蠕动泵、营养液源、第一抽液管以及补液管时,在上述步骤701、步骤801、步骤901以及步骤912中的任一步骤中,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蠕动泵启动,以将营养液源中的营养液泵入中;在上述步骤804或步骤904中,在中转罐中液体的液位到达中转高位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蠕动泵暂停。
可选地,在器官保存装置中的补气组件包括气泵、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三流量阀、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第三抽气管、进气管、补气管、氧气源以及二氧化碳源时,在上述步骤702、步骤803以及步骤903中的任一步骤中,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流量阀和/或第二流量阀打开,并控制气泵将外界空气和/或氧气源中的氧气抽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另外,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三流量阀打开,并控制气泵将二氧化碳源中的二氧化碳抽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另外,控制器可以通过调节第一流量阀的流速和/或第二流量阀的流速来调节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空气的速率,以及可以通过调节第三流量阀的流速来调节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二氧化碳的速率。
可选地,在器官保存装置中的灌注组件包括:第二蠕动泵、第二抽液管以及灌注管时,在上述步骤703、步骤803以及步骤903中的任一步骤中,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蠕动泵将中转罐内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
可选地,在器官保存装置中的回流组件包括第三蠕动泵、第三抽液管以及回液管时,在上述步骤704、步骤805以及步骤905中的任一步骤中,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三蠕动泵将回收罐中收集的液体泵入中转罐中。在上述步骤806或步骤908中,控制器可以通过调节第三蠕动泵将回收中收集的液体泵入中转的速率,以使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高位且高于中转低位。在上述步骤910中,在营养液监测组件监测到中转罐内液体中给定营养物质的浓度低于给定浓度时,控制第三蠕动泵暂停。
可选地,在器官保存装置中的废液排出组件包括第四蠕动泵、第四抽液管以及排液管时,在上述步骤910中,控制器可以控制第四蠕动泵将回收罐内的液体排入废液罐;在上述步骤911中,在中转罐内液体的液位低于中转低位且回收罐内液体的液位低于回收低位时,控制第四蠕动泵暂停。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器官保存方法中,在控制补液组件向中转罐补给营养液后,控制补气组件向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补给营养气体,以便于灌注组件将中转罐中的液体泵入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后,在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生成混合营养液和营养气体的气液,并将该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器官可以进行生理活动;并且,在控制灌注组件灌注器官一段时间后,营养液会从器官的静脉排出,在回收罐收集到器官排出的营养液后,控制器控制回流组件将回收罐内的液体回流至中转罐,使灌注组件可以持续的将中转罐中的营养液泵入气液混合组组件,并将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输出的气液灌注至器官,使得器官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生理活动,有利于提高保存器官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实施例能够与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相互参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步骤的先后顺序能够进行适当调整,步骤也能够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增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的方法,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实用新型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包括:中转罐、回收罐、补液组件、补气组件、气液混合组件、灌注组件、回流组件以及箱体;
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回收罐用于放置器官,所述补液组件与所述中转罐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与所述补气组件、所述中转罐均连通,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与所述灌注组件连通,所述灌注组件还与所述器官的动脉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中转液位监测组件,所述中转液位监测组件固定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营养液监测组件、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废液罐以及废液排出组件,
所述回收罐内固定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用于承载所述器官,所述营养液监测组件位于所述中转罐内,所述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固定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所述废液排出组件连通所述回收罐和所述废液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液气分析仪,所述液气分析仪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外箱、内箱以及加热件,所述外箱包裹所述内箱,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外箱和所述内箱之间,所述内箱内设置有水浴槽和测温元件,所述中转罐和所述回收罐均放置在所述水浴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输液管,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通过所述输液管与所述中转罐连通;
所述补液组件包括:第一蠕动泵、营养液源、第一抽液管以及补液管,所述第一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一抽液管连通所述营养液源,以及通过所述补液管连通所述中转罐;
所述补气组件包括:气泵、第一流量阀、第二流量阀、第三流量阀、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第三抽气管、进气管、补气管、氧气源以及二氧化碳源;所述气泵通过所述进气管和所述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流量阀以及所述第三流量阀均连通,以及通过所述补气管和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一抽气管连通外界空气,所述第二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二抽气管连通所述氧气源;所述第三流量阀通过所述第三抽气管连通所述二氧化碳源;
所述灌注组件包括:第二蠕动泵、第二抽液管以及灌注管,所述第二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二抽液管与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连通,且所述第二蠕动泵通过所述灌注管与所述器官的动脉连通;
所述回流组件包括:第三蠕动泵、第三抽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第三蠕动泵通过所述第三抽液管与所述回收罐连通,并通过所述回液管与所述中转罐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液位监测组件包括:中转高位监测元件和中转低位监测元件,所述中转高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的中转高位处,所述中转低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中转罐的侧壁的中转低位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液位监测组件包括:回收高位监测元件和回收低位监测元件,所述回收高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的回收高位处,所述回收低位监测元件贴附在所述回收罐的侧壁的回收低位处;
所述废液排出组件包括:第四蠕动泵、第四抽液管以及排液管,所述第四蠕动泵通过所述第四抽液管与所述回收罐连通,以及通过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废液罐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器官保存装置还包括:出液管,所述气液混合组件的气液输出端通过所述出液管与所述液气分析仪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官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抽液管在所述回收罐的罐底与所述回收罐连通,所述回液管在所述中转罐的罐底与所述中转罐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25104.0U CN211532517U (zh) | 2019-12-22 | 2019-12-22 | 器官保存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25104.0U CN211532517U (zh) | 2019-12-22 | 2019-12-22 | 器官保存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32517U true CN211532517U (zh) | 2020-09-22 |
Family
ID=72507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25104.0U Active CN211532517U (zh) | 2019-12-22 | 2019-12-22 | 器官保存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325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7262A (zh) * | 2019-12-22 | 2020-09-15 | 西安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器官保存装置和器官保存方法 |
-
2019
- 2019-12-22 CN CN201922325104.0U patent/CN2115325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57262A (zh) * | 2019-12-22 | 2020-09-15 | 西安定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器官保存装置和器官保存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794182B2 (en) | Hyperbaric oxygen organ preservation system (HOOPS) | |
US9089126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rgan support | |
CN205124849U (zh) | 一种离体肝脏常温或低温控温灌注装置 | |
CN109362710B (zh) | 肝脏灌注装置 | |
CN104705288B (zh) | 亚常温移植器官体外智能支持系统与方法 | |
JP2023049049A (ja) | 器官維持および輸送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ならびに方法 | |
CN105660604A (zh) | 一种离体肝脏灌流系统和离体肝脏灌流方法 | |
CN104186459A (zh) | 一种离体肾脏亚常温或低温保存装置 | |
EP2309845A2 (en) | Devic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a hepatic graft in normothermia | |
CN206603121U (zh) | 一种离体器官体外灌流保存装置 | |
CN106689119A (zh) | 一种离体器官体外灌流保存装置 | |
CN108157354A (zh) | 离体器官灌注修复系统 | |
CN211532517U (zh) | 器官保存装置 | |
CN110506734A (zh) | 离体器官灌注设备 | |
CN210610819U (zh) | 离体器官灌注设备 | |
CN111657262A (zh) | 器官保存装置和器官保存方法 | |
CN110463690A (zh) | 离体器官灌注装置 | |
CN214339668U (zh) | 一种智能化离体器官长期维护装置 | |
CN215531163U (zh) | 一种离体肝脏灌注活性维持装置 | |
WO2024001176A1 (zh) | 一种肝脏低温灌注保存装置和方法 | |
CN205357948U (zh) | 一种离体肝脏灌流系统 | |
CN211932279U (zh) | 一种用于器官机械灌注的装置 | |
CN212629676U (zh) | 供肝机械灌注系统 | |
CN211535828U (zh) | 器官支架制备装置 | |
EA038473B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фузионного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донорского орган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