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9420U - 卡接限位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卡接限位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19420U CN211519420U CN201921818595.6U CN201921818595U CN211519420U CN 211519420 U CN211519420 U CN 211519420U CN 201921818595 U CN201921818595 U CN 201921818595U CN 211519420 U CN211519420 U CN 2115194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ing
- spacing
- limit
- groove
- bottom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卡接限位结构和车辆,该卡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具有第一外饰面,第二部件具有第二外饰面,所述卡接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一限位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第二限位本体,该第一限位本体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该第二限位本体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槽口朝向第二限位槽的槽口,第一限位槽的第一底壁交叉连接到第二限位槽的第二底壁,以同时使得第一限位本体卡接到第二限位槽内、第二限位本体卡接到第一限位槽内,来限制第一外饰面和第二外饰面的相对配合位置。本公开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能够实现两个单体部件之间的多向限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卡接限位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装配时,为保证各个单件之间的相对配合安装,往往需要设置限位结构,来实现各个单件之间的配合面差或配合间隙的要求。例如在车辆内饰系统中,内饰产品外饰面间的配合间隙以及配合面差等会影响人们对内饰整体的精致要求,而限位结构是规避内饰单件之间不良间隙、面差的有效途径。现有的限位结构通过在内饰单件上增加限位筋以支撑另一内饰单件,此种限位结构只能防止内饰单件间间隙变小,不能防止间隙变大,也即只能控制某一方向自由度,无法保证内饰单件之间的装配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接限位结构,该卡接限位结构能够实现两个单体部件之间的多向限位,同时保证两个单体部件之间的配合面差和配合间隙。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公开提供的卡接限位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卡接限位结构,所述卡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装饰面,所述第二部件具有第二装饰面,所述卡接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的第一限位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的第二限位本体,该第一限位本体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该第二限位本体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口,所述第一限位槽的第一底壁交叉连接到所述第二限位槽的第二底壁,以同时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本体卡接到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本体卡接到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来限制所述第一装饰面和所述第二装饰面的相对配合位置。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构造为U形,所述第一限位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底壁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壁,所述第二限位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底壁两侧的两个第二限位壁,所述第一限位本体限制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壁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本体限制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壁之间。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逐渐变小,且其中一侧所述限位壁远离所述第一底壁的端部构造为导向斜面。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底壁上凸出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底壁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抵接到所述第二底壁,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限位本体朝向接近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移动。
可选择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限位壁上凸出形成有第二限位凸起,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限位本体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底壁的方向移动。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构造为弹性凸起。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一限位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本体一体成型。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本体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槽和所述第一限位本体间隙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卡接限位结构。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均为汽车内饰。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卡接限位结构,第一限位本体上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本体上的第二限位槽之间相互交叉卡接以实现两个单体部件之间的多向限位,从而能够保证第一装饰面和第二装饰面之间的配合面差和配合间隙。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限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限位结构的一侧的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限位槽和第一限位本体的配合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限位结构的第一装饰面和第二装饰面之间的配合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限位结构的第一限位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部件);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限位结构的第二限位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二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部件; 11-第一装饰面;
12-第一限位本体; 121-第一限位槽;
122-第一底壁; 123-第一限位壁;
124-第一限位凸起; 125-第二限位凸起;
2-第二部件; 21-第二装饰面;
22-第二限位本体; 221-第二限位槽;
222-第二底壁; 223-第二限位壁;
224-限位部; 22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所提出的方位词X向、Y向、Z向具体指示方向请参考图1和图2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本公开所示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分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卡接限位结构,图1至图6示出了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3所示,卡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第一部件1具有第一装饰面11,第二部件2具有第二装饰面21,其中,在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配合时,第一装饰面11和第二装饰面21暴露在外侧。由此为保证第一装饰面11和第二装饰面21的配合度,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卡接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部件1上的第一限位本体12和设置在第二部件2上的第二限位本体22,该第一限位本体12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121,该第二限位本体22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221,第一限位槽121的槽口朝向第二限位槽221的槽口,第一限位槽121的第一底壁122交叉连接到第二限位槽221的第二底壁222,以同时使得第一限位本体12卡接到第二限位槽221内、第二限位本体22卡接到第一限位槽121内,来限制第一装饰面11和第二装饰面21的相对配合位置。
基于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221交叉配合,同时实现了两个方向的限位,具体可参考图2,第一限位本体12卡接到第二限位槽221,实现了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在Y向的相对位移的限制,从而能够保证第一装饰面11和第二装饰面21的配合间隙;而第二限位本体22卡接到第一限位槽121,又实现了对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在X向的相对位移的限制,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装饰面11和第二装饰面21的配合面差。
也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两个单体部件之间的多向限位,从而能够同时保证第一装饰面11和第二装饰面21之间的配合面差和配合间隙。
具体地,参考图5和图6所示,可以设计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221均为U形结构,第一限位槽121包括位于第一底壁122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壁123,第二限位槽221包括位于第二底壁222两侧的两个第二限位壁223,第一限位本体12限制在两个第二限位壁223之间,第二限位本体22限制在两个第一限位壁123之间。
其中,第一限位本体12和第二限位本体22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可选择地,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本体12和第一部件1共同构造为L形,第二限位本体22和第二部件2共同构造为Z形,且包括限位部224和与第一限位本体12同向延伸的连接部225,连接部225位于第一部件1和限位部224之间,限位部224形成有第二限位槽221,且与第一限位本体12相交设置,从而使得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槽221交叉配合连接。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5所示,为了方便安装,可以设计第一限位槽121的槽口朝向第一底壁122的方向逐渐变小,且其中一侧第一限位壁123远离第一底壁122的端部构造为导向斜面。这样,能够有利于第二限位本体22在第一限位槽121内的卡接,同时,导向斜面具有导引作用,进一步方便卡接。
除此之外,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3和图5所示,第一底壁122上凸出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24,第一底壁122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24抵接到第二底壁222,以用于限制第二限位本体22朝向接近第一底壁122的方向移动,也即实现限制第一限位本体12和第二限位本体22相对接近的移动。
并且第一底壁122和第二底壁222之间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124还能够减少第一底壁122和第二底壁22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解决面贴合所带来的两个限位部件之间状态(包括载荷、材料、边界条件和其它因素所引发的部件的某种状态)不稳定的问题。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可以将第一限位凸起124设置在第二限位槽221的第二底壁222上,以限制第一限位本体12朝向接近第二底壁222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4所示,其中一个第一限位壁123上凸出形成有第二限位凸起125,以用于限制第二限位本体22朝向远离第一底壁122的方向移动,也即限制了第一限位本体12和第二限位本体22相对远离的运动。
这样,第一限位本体12和第二限位本体22在如图1所示的Z向的自由度也完全被限制,使得二者既不能相向接近的移动,也不能相互远离彼此的移动,进一步确保第一装饰面11和第二装饰面21之间的配合面差和配合间隙。相应地,也可以将第二限位凸起125设置在第二限位本体22的其中一个限位壁上,从而限制其Z向的自由度。
可选择地,为了能够实现第二限位本体22能够顺利卡接到第一限位槽内,第二限位凸起125构造为弹性凸起,利用弹性凸起的变形顺利装配,又能够在装配后限制第二限位本体22朝向远离第一底壁122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即本公开提供的卡接限位结构,第一部件1和第一限位本体12一体成型,第二部件2和第二限位本体22一体成型,例如通过模具模制而成,以方便加工,从而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能够保证结构强度。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本体12和第一部件1以及第二限位本体22和第二部件2还可以采用熔接的形式连接,对此本公开不作限制。
根据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3所示,第一限位槽121和第二限位本体22间隙配合,第二限位槽221和第一限位本体12间隙配合,此处间隙配合为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而本公开所提供的对应的限位本体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间隙控制在0-0.1mm之间,从而保证配合面差,同时能够进一步方便第一限位本体12与第二限位槽221的配合安装,同理,也能够方便第二限位本体22和第一限位槽121之间的配合安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卡接限位结构,因此该车辆与上述卡接限位结构有同样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择地,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均为汽车内饰。具体地,可以是汽车仪表盘和车体,也可以是车窗和车体等车辆需要配合面差和配合间隙的内饰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卡接限位结构,所述卡接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所述第一部件(1)具有第一装饰面(11),所述第二部件(2)具有第二装饰面(2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上的第一限位本体(12)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上的第二限位本体(22),所述第一限位本体(12)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121),所述第二限位本体(22)上形成有第二限位槽(221),所述第一限位槽(121)的第一底壁(122)交叉连接到所述第二限位槽(221)的第二底壁(222),以同时使得所述第一限位本体(12)卡接到所述第二限位槽(221)内、所述第二限位本体(22)卡接到所述第一限位槽(121)内,来限制所述第一装饰面(11)和所述第二装饰面(21)的相对配合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1)均构造为U形,所述第一限位槽(12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底壁(122)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壁(123),所述第二限位槽(221)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底壁(222)两侧的两个第二限位壁(223),所述第一限位本体(12)限制在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壁(223)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本体(22)限制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壁(12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1)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底壁(122)的方向逐渐变小,且其中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壁(123)远离所述第一底壁(122)的端部构造为导向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122)上凸出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124),所述第一底壁(12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24)抵接到所述第二底壁(222),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限位本体(22)朝向接近所述第一底壁(122)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限位壁(123)上凸出形成有第二限位凸起(125),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限位本体(22)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底壁(122)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125)构造为弹性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一限位本体(1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部件(2)和所述第二限位本体(22)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21)和所述第二限位本体(22)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限位槽(221)和所述第一限位本体(12)间隙配合。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接限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均为汽车内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8595.6U CN21151942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卡接限位结构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18595.6U CN21151942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卡接限位结构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19420U true CN211519420U (zh) | 2020-09-18 |
Family
ID=72442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1859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519420U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卡接限位结构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19420U (zh) |
-
2019
- 2019-10-25 CN CN201921818595.6U patent/CN21151942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40846B2 (en) | Bracket and assembly structure for bracket | |
US8079632B2 (en) | D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6390841B1 (en) | Self-align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9894786B2 (en) | Sheet metal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controlling unit | |
EP3127751A1 (en) | Layered composite component | |
AU2022200722B2 (en) | Fitting structure | |
CN110869244A (zh) | 用于在车辆上固定传感器、尤其是雷达传感器的紧固装置,以及由紧固装置和传感器构成的系统 | |
CN211519420U (zh) | 卡接限位结构和车辆 | |
CN212529551U (zh) | 一种滑动装配结构以及一种保险杠总成 | |
US10638622B2 (en) | Assembly structure for bracket | |
JP2012040939A (ja) | 車両用内装材の連結構造 | |
CN214267333U (zh) | 车辆用开口部的密封结构 | |
US20180345545A1 (en) | Vehicle seat member and vehicle seat | |
JP2010180931A (ja) | 機材取付構造 | |
US11536417B2 (en) | Bracket and holding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KR0156294B1 (ko) | 차량용 도어의 유리 가이드 취부구조 | |
JP2011122686A (ja) | 発泡成形部材の取付構造 | |
CN115556680A (zh) | 连接件、装饰条总成及车辆 | |
JP6564632B2 (ja) | モールディング | |
US7140776B2 (en) | Slider for a holding track of a window lifter | |
EP1798113A2 (en) | Vehicle molding clip mounting structure | |
JP4911553B2 (ja) | 分割式カウルパネル | |
CN218750217U (zh) | 单边定位零件、车窗总成与车辆 | |
CN213167729U (zh) | 汽车的开关面板组件及汽车的仪表板总成 | |
JP7502970B2 (ja) | クリッ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