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442584U - 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2584U
CN211442584U CN202020039493.0U CN202020039493U CN211442584U CN 211442584 U CN211442584 U CN 211442584U CN 202020039493 U CN202020039493 U CN 202020039493U CN 211442584 U CN211442584 U CN 211442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connecting plate
pad
filling layer
motorcy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394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Fei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Fei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Fei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Fei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394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2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2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25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海绵坐垫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远离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远离填充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包覆垫,所述包覆垫的左右两侧与壳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靠近左侧的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坐垫右侧设置的受力环及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再配合中央区域的中心垫,在车体受到颠簸时,坐垫在受压凹陷后,第二弹簧会向中央倾斜,此时受到的回弹力都是朝向中央方向,将座位上的人托住,不会向四周滑走,从而起到更优秀的回弹效果,优化乘坐者的乘坐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海绵坐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背景技术
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摩托车仍然是我国一些中小型城市或农村居民的一种重要出行工具,在摩托车的使用品控上,多数摩托车厂家为了应对崎岖不平的道路带来的颠簸,给摩托车上设置了许多减震的设置。
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摩托车后座往往会受到更大的颠簸感,而当前的大多数摩托车坐垫则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其后座的减震效果较差,给坐在后座的人带来了不太良好的乘坐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具备分区域回弹,后座会弹力大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摩托车海绵坐垫后座减震性能略有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远离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远离填充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包覆垫,所述包覆垫的左右两侧与壳体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靠近左侧的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所述填充层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弹簧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第一弹簧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过渡层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层靠近右侧的底面镶嵌有受力环,所述受力环由丁基橡胶制成且中央为空心,所述受力环的顶面向中央倾斜且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受力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沿固定连接有连接布,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若干第二连接板之间由连接布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与过渡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层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弹簧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壳体靠近右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中心垫且第二弹簧呈环状分布在中心垫的四周,所述中心垫远离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板的底面,通过在坐垫右侧设置的受力环及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再配合中央区域的中心垫,在车体受到颠簸时,坐垫在受压凹陷后,第二弹簧会向中央倾斜,此时受到的回弹力都是朝向中央方向,将座位上的人托住,不会向四周滑走,从而起到更优秀的回弹效果,优化乘坐者的乘坐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边沿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绳,所述固定绳远离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填充层中开通有与固定绳相适配的通孔,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置,可以将两个弹簧组分别固定且连接为一个整体,固定绳可以将其固定在壳体的表面并保障每个弹簧不会因受力不均匀而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中所述包覆垫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为大小一致的圆球状突起且表面粗糙,所述凸块均匀分布于包覆垫的上表面,通过设置表面粗糙的凸块可以增大坐垫表面的摩擦力,让乘坐者不易滑动,影响骑车。
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中所述包覆垫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侧垫,所述侧垫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大小一致的圆形通孔,通过包覆垫两侧开设的侧垫,配合其表面开通的通孔,可以在海绵坐垫在向下压缩时,海绵中的气体从通孔中排出,以保障坐垫不被太大的气体压力撑坏内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中所述填充层为发泡海绵制成,所述过渡层为定型海绵制成,所述包覆垫为人造皮革制成,过渡层和填充层各自起到的回弹作用不同,所以填充层使用松软的发泡海绵,过渡层使用较硬的定型海绵,分别配合坐垫中的结构进行回弹。
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中所述填充层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弹簧相适配的凹槽,且此处凹槽的底面形状为圆弧形,设置凹槽可以让坐垫在受压后有向下凹陷的空间,保护内部零件不受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坐垫右侧设置的受力环及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再配合中央区域的中心垫,在车体受到颠簸时,坐垫在受压凹陷后,第二弹簧会向中央倾斜,此时受到的回弹力都是朝向中央方向,将座位上的人托住,不会向四周滑走,从而起到更优秀的回弹效果,优化乘坐者的乘坐体验。
2、本实用新型通过包覆垫两侧开设的侧垫,配合其表面开通的通孔,可以在海绵坐垫在向下压缩时,海绵中的气体从通孔中排出,以保障坐垫不被太大的气体压力撑坏内部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设置,可以将两个弹簧组分别固定且连接为一个整体,固定绳可以将其固定在壳体表面并保障每个弹簧不会因受力不均匀而偏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俯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填充层;3、过渡层;4、包覆垫;5、侧垫;6、第一连接板;7、第一弹簧;8、第二连接板;9、第二弹簧;10、固定绳;11、凸块;12、连接布;13、中心垫;14、受力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填充层2,填充层2远离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渡层3,过渡层3远离填充层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包覆垫4,包覆垫4的左右两侧与壳体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壳体1靠近左侧的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7,填充层2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弹簧7相适配的通孔,第一弹簧7远离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第一连接板6的上表面与过渡层3固定连接,填充层2靠近右侧的底面镶嵌有受力环14,受力环14由丁基橡胶制成且中央为空心,受力环14的顶面向中央倾斜且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远离受力环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的边沿固定连接有连接布12,第二连接板8的顶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若干第二连接板8之间由连接布12相互连接,第二连接板8的上表面与过渡层3的表面固定连接,填充层2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弹簧9相适配的通孔,壳体1靠近右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中心垫13且第二弹簧9呈环状分布在中心垫13的四周,中心垫13远离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板8的底面,通过在坐垫右侧设置的受力环14及其上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9,再配合中央区域的中心垫13,在车体受到颠簸时,坐垫在受压凹陷后,第二弹簧9会向中央倾斜,此时受到的回弹力都是朝向中央方向,将座位上的人托住,不会向四周滑走,从而起到更优秀的回弹效果,优化乘坐者的乘坐体验。
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的边沿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绳10,固定绳10远离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上表面,填充层2中开通有与固定绳10相适配的通孔,通过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的设置8,可以将两个弹簧组分别固定且连接为一个整体,固定绳10可以将其固定在壳体1的表面并保障每个弹簧不会因受力不均匀而偏移。
包覆垫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11,凸块11为大小一致的圆球状突起且表面粗糙,凸块11均匀分布于包覆垫4的上表面,通过设置表面粗糙的凸块11可以增大坐垫表面的摩擦力,让乘坐者不易滑动,影响骑车。
包覆垫4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侧垫5,侧垫5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大小一致的圆形通孔,通过包覆垫4两侧开设的侧垫5,配合其表面开通的通孔,可以在海绵坐垫在向下压缩时,海绵中的气体从通孔中排出,以保障坐垫不被太大的气体压力撑坏内部结构。
填充层2为发泡海绵制成,过渡层3为定型海绵制成,包覆垫4为人造皮革制成,过渡层2和填充层3各自起到的回弹作用不同,所以填充层3使用松软的发泡海绵,过渡层2使用较硬的定型海绵,分别配合坐垫中的结构进行回弹。
填充层2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弹簧9相适配的凹槽,且此处凹槽的底面形状为圆弧形,设置凹槽可以让坐垫在受压后有向下凹陷的空间,保护内部零件不受损。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乘坐者坐在坐垫左侧即车的前座时,压力会通过第一连接板6收集并用第一弹簧7回弹,包覆垫4表面的凸块11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乘坐者坐在坐垫右侧即车的后座时,第二连接板8会收集压力,四周的第二弹簧9会受力向中央倾斜,所受的压力会通过其下的受力环14和第二弹簧9向中央回弹,配合中央的中心垫13,以及过渡层3和填充层2的不同材质海绵,就可以达到更良好的回弹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填充层(2),所述填充层(2)远离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渡层(3),所述过渡层(3)远离填充层(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包覆垫(4),所述包覆垫(4)的左右两侧与壳体(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靠近左侧的顶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7),所述填充层(2)的左侧开设有与第一弹簧(7)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第一弹簧(7)远离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上表面与过渡层(3)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层(2)靠近右侧的底面镶嵌有受力环(14),所述受力环(14)由丁基橡胶制成且中央为空心,所述受力环(14)的顶面向中央倾斜且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弹簧(9),所述第二弹簧(9)远离受力环(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边沿固定连接有连接布(12),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顶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且若干第二连接板(8)之间由连接布(12)相互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上表面与过渡层(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填充层(2)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弹簧(9)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壳体(1)靠近右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中心垫(13)且第二弹簧(9)呈环状分布在中心垫(13)的四周,所述中心垫(13)远离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板(8)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的边沿均匀设置有若干固定绳(10),所述固定绳(10)远离第一连接板(6)和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上表面,所述填充层(2)中开通有与固定绳(10)相适配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垫(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为大小一致的圆球状突起且表面粗糙,所述凸块(11)均匀分布于包覆垫(4)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垫(4)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连接有侧垫(5),所述侧垫(5)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大小一致的圆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2)为发泡海绵制成,所述过渡层(3)为定型海绵制成,所述包覆垫(4)为人造皮革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2)的右侧开设有与第二弹簧(9)相适配的凹槽,且此处凹槽的底面形状为圆弧形。
CN202020039493.0U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42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9493.0U CN211442584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9493.0U CN211442584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2584U true CN211442584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5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3949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442584U (zh) 2020-01-09 2020-01-09 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2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57908B (en) Improved bicycle seat
TW201410527A (zh) 自行車座墊結構改良
CN207942954U (zh) 用于汽车座椅的减震材料集成结构
CN101279624A (zh) 具中央悬置装置的自行车座垫
CN211107067U (zh) 一种履带拖拉机的减震座椅
CN211442584U (zh) 一种回弹效果好的摩托车海绵坐垫
CN108784108A (zh) 一种防滑沙发
US6425230B2 (en) Stirrup
CN209493189U (zh) 一种改进式电梯缓冲器
CN202147608U (zh) 一种自动调节坐架
CN100402364C (zh) 自行车座垫
CN212500034U (zh) 一种汽车座椅支撑结构
CN208216878U (zh) 一种自行车车座
CN209873550U (zh) 一种桥梁避震基座
CN106274335A (zh) 一种汽车减震系统
CN207889881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坐垫装置
CN207311013U (zh) 一种轻量型摆臂
CN221023166U (zh) 一种特种车用底盘气囊减震结构
CN211943315U (zh) 一种铁道车辆用减震装置
CN213491749U (zh) 一种体育训练用的缓冲垫组件
CN207225138U (zh) 一种赛车用座椅
CN217695795U (zh)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沙发
CN220076204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
CN206824672U (zh) 数控车床用的活动式尾座
CN205737087U (zh) 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