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装配式轨道板钢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装配式轨道板钢模。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铁路的大建设,高速铁路轨道板的需求量及质量得到提高,轨道板通常使用在轨道板钢模内浇筑而成,随着轨道板的需求量增大,对轨道板钢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专利公告号为CN2933805Y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先张法双向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板钢模型,它包括钢模型槽,设置在钢模型槽下部的钢模型框架梁,及分别设置在钢模型框架梁两端部的固定端梁和张拉端梁,固定端梁和张拉端梁的中部分别与钢模型框架梁的两端部固定连接,在钢模型框架梁横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横向固定端梁和横向张拉端梁,在钢模型框架梁纵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纵向固定端梁和纵向张拉端梁,张拉端梁的上部设置有预应力筋张拉装置,其下部通过施加过预应力的钢筋或钢绞线与固定端梁下部连接,固定端梁的上部设置有预应力筋固定装置。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轨道板浇筑成型后,需要将侧板进行拆卸,以此方便对成型的轨道板进行吊起,然而侧板较重,不易拆下侧板,提高了轨道板脱模的难度,从而轨道板的脱模效率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滑动侧模,从而方便吊装已成型的轨道板的一种便于脱模的装配式轨道板钢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脱模的装配式轨道板钢模,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侧固定有底模,所述底模的四周侧均滑动设置有侧模,所述底模呈方盒状且由水平的底板和四个竖直的侧板组成,四个所述侧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底板的下侧的四个边缘处,所述侧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滑动孔,四个所述侧模的下侧均固定有多个滑动杆,多个所述滑动杆分别滑动设置于多个所述滑动孔内,相邻所述侧模之间均设用于固定所述侧模滑动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轨道板时,滑动四个侧模使其分别抵接底模的四个竖直侧壁上,再通过固定件将侧模固定拼接在一起,从而侧模被限制滑动,此时底板和四个侧模形成了浇筑槽,通过在浇筑槽内浇灌混凝土即可制作轨道板,轨道板支撑成型后,解除固定件对侧模的固定限制作用,通过滑动四个侧模使四个侧模均远离底模滑动,从而使得侧模与成型的轨道板之间形成间隙,方便了将成型的轨道板从底模上取下,提高了轨道板的脱模效率,侧模相对于底模滑动时,滑动杆在滑动孔内滑动,此时滑动杆和滑动孔的孔壁的抵接作用对滑动杆的滑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以此滑动侧模时,侧模不易偏斜,且滑动孔的孔壁对滑动杆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推动侧模时,节省了对侧模的支撑力,方便了滑动侧模,以此方便了轨道板的脱模。
进一步设置为:多个所述滑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滑轮,所述滑动杆的下侧抵接在所述滑轮的上侧,且所述滑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轮的转动方向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侧模时,滑动杆在滑轮上滑动,从而滑动杆滑动的同时带动滑轮转动,以此方便了滑动杆的滑动,使得带动侧模的滑动更加省力,方便了滑动侧模,从而方便了轨道板的脱模。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杆背离所述侧模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滑动杆脱离所述滑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板限制了滑动杆滑动脱离滑动孔,从而侧模不易脱离底模,提高了滑动侧模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为:四个所述侧模分为两个长模和两个短模,两个所述长模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短模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当进行浇筑轨道板时,两个所述短模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所述长模正对的两侧,所述固定件为两个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两个所述螺纹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短模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两个所述螺纹杆均从所述长模的侧壁穿至所述短模的端部,所述两个所述螺纹杆均与所述短模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板浇筑时,四个侧模均滑动至抵接在底板的侧壁,同时短模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长模正对的一侧,从而侧模和底板之间形成开口朝上的浇筑槽,此时,通过将螺纹杆从长模的侧壁穿至短模的端部,并通过螺纹杆与短模的螺纹连接以此将长模和短模拼装固定起来,从而在混凝土浇筑时,侧模不易,提高了轨道板的浇筑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长模和所述短模沿其滑动方向开设有多个供钢筋穿设的植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四个侧模贴靠在底模的四侧而形成浇筑槽时,此时通过从植筋孔朝浇筑槽内穿设植筋,再朝底板上浇筑混凝土,以此方便了在混凝土内排布植筋的操作,提高了轨道板的浇筑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装配槽,所述底板上可拆安装有多个凸块和凹槽板,多个所述凸块和多个所述凹槽板均用于封堵所述装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的凸块和凹槽板进行封堵装配槽,从而底板上侧的形状被改变,以此方便改变底板上侧的形状,从而方便浇筑多种不同类型的轨道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下侧固定有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侧固定于底板的下侧固定,所述加强筋的端部均与侧板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底板的承重,从而底板不易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坍塌。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模的下侧设有多个振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板浇筑时,通过振动电机带动底模振动,从而底模上的混凝土浆被震动均匀,以此提高轨道板的浇筑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轨道板浇筑成型时,四个侧模分别抵接在底模的四个竖直侧壁上,并通过固定件限制了侧模的滑动,轨道板成型后,通过滑动四个侧模使其远离底模,从而轨道板和侧模之间产生间隙,方便了轨道板的脱模操作,其中侧模滑动时,滑动杆在滑动孔内滑动,且滑动孔的孔壁对滑动杆起到支撑作用,以此带动侧模滑动时较为省力,方便了侧模的滑动,以此方便了轨道板的脱模;
(2)通过将多个凸块和多个凹槽板以不同的组合安装在底板上,从而方便了浇筑多种不同的轨道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模和侧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支架;2、底模;3、侧模;4、底板;5、侧板;6、滑动孔;7、滑动杆;8、滑轮;9、限位板;10、长模;11、短模;12、螺纹杆;13、植筋孔;14、装配槽;15、凸块;16、凹槽板;17、加强筋;18、振动电机;19、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脱模的装配式轨道板钢模,包括支架,支架由四个支腿组成。支架上侧固定有底模,底模的四周侧均滑动设置有侧模,底模呈方盒状且由水平的底板和四个竖直的侧板组成,四个侧板分别固定在底板的下侧的四个边缘处,四个支腿分别固定在四个侧板下侧,且位于四个侧板的连接处。多个侧板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滑动孔,四个侧模均呈长方体状设置,四个侧模的下侧均固定有两个滑动杆,滑动杆均垂直于侧模设置,两个滑动杆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滑动孔内。相邻侧模之间均设用于固定侧模滑动的固定件。浇筑轨道板时,四个侧模分别滑动至抵接在底模的四侧,且通过固定件限制侧模的滑动,以此底模和四个侧模形成浇筑槽方便对轨道板进行浇筑;轨道板浇筑完成后,通过滑动侧模即可使侧模与轨道板之间形成间隙,方便了脱模。
参照图2和图4,四个侧板的内侧均固定有两组正对的安装板,两组安装板分别位于两个滑动孔处,且每组的两个安装板分别位于滑动孔的相对两侧。多个滑动孔内均转动安装有滑轮,滑轮转动安装在两个安装板之间。滑动杆的下侧抵接在滑轮的上侧,且滑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滑轮的转动方向垂直。滑动杆背离侧模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用于限制滑动杆脱离滑动孔,限位板的长度大于滑动孔的最大孔径。侧模滑动时,由于滑动杆在滑轮上滑动,滑轮被带动转动,从而使得滑动侧模的过程较为省力,方便了侧模的滑动,以此方便了轨道板的脱模过程。且限位板限制滑动杆脱离滑动孔,从而侧模不易脱离底模,提高了滑动侧模的安全性。
参照图1和图2,四个侧模分为两个长模和两个短模,两个长模沿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短模沿底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当进行浇筑轨道板时,两个短模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两个长模正对的两侧。固定件为两个螺纹杆,两个螺纹杆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两个螺纹杆的长度方向与短模的长度方向一致。两个螺纹杆均从长模的侧壁穿至短模的端部内,且两个螺纹杆均与短模螺纹连接。螺纹杆穿设在短模和长模之间,以此将短模和长模拼装固定在一起,使得浇筑过程中长模与短模不易滑动。
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四个侧模分别贴靠在底模的四侧,从而四个侧模和底模之间形成浇筑槽,在进行浇筑轨道板时,为了方便在浇筑槽内预设钢筋,长模和短模沿其滑动方向开设有多个供钢筋穿设的植筋孔。浇筑轨道板时,钢筋通过植筋桶穿设在浇筑槽内,且浇筑完成后,通过滑动侧模而使得钢筋与侧模脱离,方便了轨道板的脱模。
参照图2和图3,底板上开设有多个装配槽,底板上可拆安装有多个凸块和多个凹槽板,其中多个凸块可按需要选择多种不同尺寸的凸块,凹槽板的上侧朝下凹而形成凹槽。多个凸块和多个凹槽板均用于封堵装配槽。通过多个不同的凸块和凹槽板进行遮挡底板,从而底板上侧的形状被改变,以此方便浇筑多种不同形状的轨道板,节省了轨道板浇筑的成本。
参照图2和图3,其中凸块和凹槽板的下侧均设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固定孔,其中固定孔位于凸块或者凹槽板的边缘处设置,固定凸块和凹槽板时,通过在底板下侧穿设螺栓至固定孔内,即可完成凸块和凹槽板的固定。
参照图3,为了加强底板的承重能力,底板的下侧固定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的上侧固定于底板的下侧固定,加强筋的端部均与侧板固定。
参照图1和图3,底模的下侧设有四个振动电机,四个振动电机的分别固定在四个侧板的下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浇筑轨道板时滑动四个侧模使其分别抵接底模的四个竖直侧壁上,再通过在长模和短模之间穿设螺纹杆,以此限制侧模的滑动,四个侧模和底板形成的浇筑槽方便了浇筑轨道板;轨道板浇筑完成后,通过拆卸螺纹杆,此时滑动侧模使其远离底模,从而使得侧模与成型的轨道板之间形成间隙,方便了将成型的轨道板从底模上取下,提高了轨道板的脱模效率,侧模滑动时,滑动杆在滑轮上滑动,从而侧模滑动过程省力,方便了脱模过程。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