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3090U - 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23090U CN211423090U CN201921729164.2U CN201921729164U CN211423090U CN 211423090 U CN211423090 U CN 211423090U CN 201921729164 U CN201921729164 U CN 201921729164U CN 211423090 U CN211423090 U CN 2114230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abutting
- rod
- rod body
-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固定装置,该套筒内部纵向贯设有穿孔,并于套筒表面的环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再于套筒底部设有供定位于第一板体上的固定部,而该固定元件的杆头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且杆头底部设有穿入于穿孔内的杆体,而杆体底部设有供锁定于第二板体上的定位体,再于套筒上套设有扳动件的基部,并于基部内部设有供套筒置入的通孔,且基部纵向二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及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而基部一侧面延伸有扳动体,当扳动件扳转时,可带动固定元件朝不同轴向撑开位移,以解除锁定状态,进而加快拆装速度,且因扳转与解锁方向为呈不同轴向,所以可减少单一轴向所需的操作空间,如此提升组装作业速度及组装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尤指扳转扳动件时,即可带动固定元件朝不同轴向位移,以快速解除锁定状态,进而可加快拆装速度,且因扳转与解锁方向为呈不同轴向,所以可减少操作空间,如此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提升组装作业速度及便利性的效用。
背景技术
一般的面板(板对板)进行组合时,系利用具备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即可将螺钉、套环固定于第一面板上,并旋动于旋钮使螺钉锁入于第二面板中形成预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将螺钉锁紧后,使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且可运用在电信局机柜、工业电脑、工作母机等利用复数装置、机构所组构成的设备上作板对板连接的使用。
再者,请参阅图8、图9所示,是现有的侧视剖面图及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套帽A中为嵌入有具螺帽A11的螺杆A1,并于螺杆A1上套接有弹性体B,即可将套帽A及弹性体B组装于连结座C上,同时使套帽A下方处的内勾A2嵌扣于连结座C顶端的凸缘C1处,如此可将套帽A、弹性体B及连结座C组构而成一定位装置D,再将定位装置D于连结座C底端的嵌扣C2嵌入固定于定位板体E中后,便可利用手工具将套帽A中的螺杆A1锁入于固定板体E1中,以此达到锁固定位板体E与固定板体E1的目的,且于使用者将固定板体E1卸下后,定位装置D仍可利用连结座C固定于定位板体E中而不会造成遗失。
然而,现今电信局机柜、工业电脑、工作母机等设备使用率日渐普及的情况下,此种利用螺杆A1将定位板体E与固定板体E1锁接固定方式,便容易受到操作空间与使用场所的限制,让使用者在拆装作业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及人力,而不利于快速拆装,且该套帽A中的螺杆A1也需要利用手工具才可锁入于固定板体E1中,若是使用者疏忽没有携带适配的手工具时将严重影响到整体拆装作业,不仅相当的耗时与不便,也会造成工时的成本提高,而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始设计出此种固定装置的发明专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固定元件及扳动件,其中:
该套筒内部沿纵向贯设有穿孔,并于套筒表面凸设有环体,且环体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再于套筒底部设有供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上的固定部;
该固定元件包括杆头及杆体,其中该杆头底部设有穿入于穿孔内的杆体,而杆体底部设有供锁定于预设第二板体上的定位体;
该扳动件具有套设于套筒上的基部,并于基部内部纵向贯设有供套筒置入的通孔,且基部纵向一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再于基部一侧面延伸有扳动体,当固定元件的定位体于预设第二板体上呈锁定状态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结合于套筒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而当扳动件横向扳动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与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形成错位,以将固定元件的杆头朝远离套筒方向撑开,进而使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的穿孔一侧形成有缩小孔径且呈椭圆状的开口,而该固定元件的杆体上设有呈椭圆状且位于开口中的限位块。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抵持部顶面朝内设有凹陷状的第一抵持槽,而该第一推抵部位于基部下方表面凸设有半圆状且供结合或错位于第一抵持槽上的第一推抵块。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抵持槽内壁面形成有曲线状的第一导引面。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杆体的定位体上方处凸设有外径较大的限位环,而该杆体上套设有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二端形成有供弹性撑抵于套筒内壁面与限位环顶面的抵持端,而当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时,该弹性元件呈挤压状态。
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固定元件及扳动件,其中:
该套筒内部沿纵向贯设有穿孔,并于套筒底部设有供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上的固定部;
该固定元件包括杆头及杆体,其中该杆头周缘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且杆头底部设有穿入于穿孔内的杆体,而杆体底部设有供锁定于预设第二板体上的定位体;
该扳动件具有套设于套筒上的基部,并于基部内部纵向贯设有供套筒置入的通孔,且基部纵向一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再于基部一侧面延伸有扳动体,当固定元件的定位体于预设第二板体上呈锁定状态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分别结合于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而当扳动件横向扳动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与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形成错位,以将固定元件的杆头朝远离套筒方向撑开,进而使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套筒的穿孔一侧形成有缩小孔径且呈椭圆状的开口,而该固定元件的杆体上设有呈椭圆状且位于开口中的限位块。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二抵持部底面朝内设有凹陷状的第二抵持槽,而该第二推抵部位于基部上方表面凸设有半圆状且供结合或错位于第二抵持槽上的第二推抵块。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二抵持槽内壁面形成有曲线状的第二导引面。
所述的固定装置,其中:该杆体的定位体上方处凸设有外径较大的限位环,而该杆体上套设有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二端形成有供弹性撑抵于套筒内壁面与限位环顶面的抵持端,而当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时,该弹性元件呈挤压状态。
当扳动件横向扳动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及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为与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及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形成错位,以将固定元件的杆头朝远离套筒方向撑开,进而使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其因扳动件扳转时,可带动固定元件朝不同轴向位移,以快速解除锁定状态,进而可加快拆装速度,且因扳转与解锁方向为呈不同轴向,所以可减少单一轴向所需的操作空间,如此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提升组装作业速度及便利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乃在于该扳动件扳回时,其固定元件上的弹性元件即会产生弹性复位而推抵于杆体的限位环,进而带动固定元件回复成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毋须自行将固定元件推回成锁定状态,进而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扳转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扳转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扳转后的立体外观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8是现有的侧视剖面图。
图9是现有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
附图标记说明:1-套筒;11-穿孔;111-开口;12-环体;13-第一抵持部;131-第一抵持槽;1311-第一导引面;14-固定部;141-沟槽;2-固定元件;21-杆头;210-对接孔;211-第二抵持部;2111-第二抵持槽;2112-第二导引面;22-杆体;221-定位体;222-结合部;223-限位块;224-限位环;23-弹性元件;231-抵持端;3-扳动件;30-通孔;31-基部;32-第一推抵部;321-第一推抵块;33-第二推抵部;331-第二推抵块;34-扳动体;4-第一板体;41-第一孔洞;5-第二板体;51-第二孔洞;A-套帽;A1-螺杆;A11-螺帽;A2-内勾;B-弹性体;C-连结座;C1-凸缘;C2-嵌扣;D-定位装置;E-定位板体;E1-固定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套筒1、固定元件2及扳动件3,其中:
该套筒1内部为纵向贯设有穿孔11,并于穿孔11一侧形成有缩小孔径且呈椭圆状的开口111,且套筒1表面凸设有环体12,再于环体12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13,而第一抵持部13顶面朝内设有凹陷状的第一抵持槽131,且第一抵持槽131内壁面形成有曲线状的第一导引面1311,再于套筒1底部设有固定部14,而固定部14表面上凹设有环状的沟槽141。
该固定元件2为包括杆头21、杆体22及弹性元件23,其中该杆头21周缘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211,且该第二抵持部211底面朝内设有凹陷状的第二抵持槽2111,并于第二抵持槽2111内壁面形成有曲线状的第二导引面2112,再于杆头21中央处穿设有对接孔210,而该杆体22底部设有定位体221,并于杆体22顶部设有铆接固定于对接孔210内呈压花状的结合部222,且结合部222下方设有呈椭圆状的限位块223,再于限位块223与定位体221之间凸设有外径较大的限位环224,又于杆体22上套设有弹性元件23,且弹性元件23二端形成有抵持端231。
该扳动件3为具有一基部31,并于基部31内部纵向贯设有通孔30,且基部31纵向二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32及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33,而第一推抵部32及第二推抵部33位于基部31下方及上方表面分别凸设有半圆状的第一推抵块321及第二推抵块331,再于基部31一侧面延伸有扳动体34。
当本实用新型于实际组装时,可先将固定元件2的弹性元件23套设于固定元件2的杆体22上,以使弹性元件23一侧的抵持端231弹性撑抵于杆体22的限位环224表面上,并将套有弹性元件23的杆体22由下往上穿入于套筒1的穿孔11中,进而使杆体22的结合部222穿出穿孔11的开口111外,且杆体22的限位块223为位于穿孔11的开口111中呈一限位,此时,该弹性元件23另一侧的抵持端231便会弹性撑抵于穿孔11顶面处,再将扳动件3的基部31套设于套筒1上,如此使套筒1位于扳动件3的通孔30内,便可再将固定元件2的杆头21组装于杆体22的结合部222上,以使杆体22的结合部222铆接固定于杆头21的对接孔210中呈一定位,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再请参阅图4、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快速定位装置为可应用于电信局机柜、电脑伺服器、工作机台或其它具机板组、抽屉、键盘架等所组装构成的设备上,且该第一板体4较佳实施可为基架、前侧板与上盖板等机板组,而第二板体5则可为机板组、抽屉或键盘架等板体。
上述套筒1的固定部14较佳为利用铆接的方式来结合于第一板体4的第一孔洞41中,以使第一孔洞41内壁面与固定部14的沟槽141相互铆接呈一定位,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通过表面粘着技术(SMT)、熔接、卡榫结合或其它可将套筒1固定于第一板体4上的结合方式,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形式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的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元件2为呈锁定状态时,该固定元件2杆体22的定位体221为延伸至套筒1的穿孔11外,且插入于第二板体5的第二孔洞51呈一限位,此时,该扳动件3的第一推抵部32及第二推抵部33为可分别通过半圆状的第一推抵块321及第二推抵块331来卡入于套筒1第一抵持部13的第一抵持槽131及杆头21第二抵持部211的第二抵持槽2111中。
而当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锁动作时,使用者为可将手指捏持于扳动件3的扳动体34上,并以横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扳转扳动件3,以使扳动件3的基部31于套筒1表面上旋动位移,同时,该第一推抵部32的半圆状第一推抵块321及第二推抵部33的半圆状第二推抵块331即会推抵于第一抵持槽131及第二抵持槽2111内壁面,其因穿孔11的开口111及杆体22的限位块223都呈椭圆状,所以固定元件2不会随着扳动件3扳转而旋动,以使第一推抵块321及第二推抵块331可沿着第一抵持槽131中曲线状的第一导引面1311及第二抵持槽2111中曲线状的第二导引面2112导引滑移,以脱离第一抵持槽131及第二抵持槽2111的限制,此时,该第一推抵块321及第二推抵块331便会推抵于套筒1顶面及固定元件2的杆头21底面,进而将固定元件2的杆头21朝远离套筒1方向撑开,以带动固定元件2的杆体22向外位移,如此使杆体22的定位体221脱离于第二板体5的第二孔洞51,从而使第二板体5不受到固定元件2锁定限位,然而,该固定元件2向外位移的过程中,其杆体22的限位环224即会挤压弹性元件23呈一压缩状态。
而当本实用新型欲进行锁定动作时,为可先将扳动件3扳回,以使第一推抵块321及第二推抵块331对正于第一抵持槽131及第二抵持槽2111处,同时,该弹性元件23即会产生弹性回复,以凭借弹性元件23的抵持端231来推抵于杆体22的限位环224,进而带动杆体22的定位体221插入于第二板体5的第二孔洞51呈一限位,如此完成本实用新型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为具有下列的优点:
(一)该扳动件3扳转时,即可带动固定元件2朝不同轴向位移(即扳动件3横向扳转,而固定元件2纵向位移),以快速解除锁定状态,进而可加快拆装速度,且因扳转与解锁方向为呈不同轴向,所以可减少单一轴向所需的操作空间,如此方便使用者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提升组装作业速度及便利性的效用。
(二)该扳动件3扳回时,其固定元件2上的弹性元件23即会产生弹性复位而推抵于杆体22的限位环224,进而带动固定元件2回复成锁定状态,以供使用者毋须自行将固定元件2推回成锁定状态,进而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固定元件及扳动件,其中:
该套筒内部沿纵向贯设有穿孔,并于套筒表面凸设有环体,且环体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再于套筒底部设有供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上的固定部;
该固定元件包括杆头及杆体,其中该杆头底部设有穿入于穿孔内的杆体,而杆体底部设有供锁定于预设第二板体上的定位体;
该扳动件具有套设于套筒上的基部,并于基部内部纵向贯设有供套筒置入的通孔,且基部纵向一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再于基部一侧面延伸有扳动体,当固定元件的定位体于预设第二板体上呈锁定状态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结合于套筒的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而当扳动件横向扳动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一推抵部与至少一个第一抵持部形成错位,以将固定元件的杆头朝远离套筒方向撑开,进而使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穿孔一侧形成有缩小孔径且呈椭圆状的开口,而该固定元件的杆体上设有呈椭圆状且位于开口中的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持部顶面朝内设有凹陷状的第一抵持槽,而该第一推抵部位于基部下方表面凸设有半圆状且供结合或错位于第一抵持槽上的第一推抵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持槽内壁面形成有曲线状的第一导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杆体的定位体上方处凸设有外径较大的限位环,而该杆体上套设有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二端形成有供弹性撑抵于套筒内壁面与限位环顶面的抵持端,而当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时,该弹性元件呈挤压状态。
6.一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固定元件及扳动件,其中:
该套筒内部沿纵向贯设有穿孔,并于套筒底部设有供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上的固定部;
该固定元件包括杆头及杆体,其中该杆头周缘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且杆头底部设有穿入于穿孔内的杆体,而杆体底部设有供锁定于预设第二板体上的定位体;
该扳动件具有套设于套筒上的基部,并于基部内部纵向贯设有供套筒置入的通孔,且基部纵向一侧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再于基部一侧面延伸有扳动体,当固定元件的定位体于预设第二板体上呈锁定状态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分别结合于固定元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而当扳动件横向扳动时,该扳动件的至少一个第二推抵部与至少一个第二抵持部形成错位,以将固定元件的杆头朝远离套筒方向撑开,进而使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穿孔一侧形成有缩小孔径且呈椭圆状的开口,而该固定元件的杆体上设有呈椭圆状且位于开口中的限位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抵持部底面朝内设有凹陷状的第二抵持槽,而该第二推抵部位于基部上方表面凸设有半圆状且供结合或错位于第二抵持槽上的第二推抵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抵持槽内壁面形成有曲线状的第二导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杆体的定位体上方处凸设有外径较大的限位环,而该杆体上套设有弹性元件,且弹性元件二端形成有供弹性撑抵于套筒内壁面与限位环顶面的抵持端,而当杆体的定位体未锁定于第二板体上时,该弹性元件呈挤压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29164.2U CN211423090U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29164.2U CN211423090U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23090U true CN211423090U (zh) | 2020-09-04 |
Family
ID=72274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29164.2U Active CN211423090U (zh) | 2019-10-15 | 2019-10-15 | 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2309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4519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 |
CN114630542A (zh) * | 2020-12-14 | 2022-06-14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固定组件及板对板固定装置 |
-
2019
- 2019-10-15 CN CN201921729164.2U patent/CN2114230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64519A (zh) * | 2019-10-15 | 2021-04-16 |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固定装置 |
CN114630542A (zh) * | 2020-12-14 | 2022-06-14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固定组件及板对板固定装置 |
CN114630542B (zh) * | 2020-12-14 | 2023-10-13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固定组件及板对板固定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23090U (zh) | 固定装置 | |
TWI637113B (zh) | Offset fixing device | |
TWI576519B (zh) | Fixtures | |
CN203796688U (zh) | 固定装置 | |
TWI463077B (zh) | Plate - to - board fast positioning device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 |
CN104606895A (zh) | 一种娱乐机器人卡扣连接件 | |
CN107842540B (zh) | 固定装置及其固定组件 | |
CN201167438Y (zh) | 定位装置 | |
CN103016474B (zh) | 扳动快拆装置 | |
CN102052376B (zh) | 固定螺栓 | |
CN205918720U (zh) | 固定装置 | |
CN112211885A (zh) | 定位结构 | |
CN207560581U (zh) | 助拉结构 | |
CN202065290U (zh) | 快速组接模块 | |
TWM529775U (zh) | 固定裝置 | |
TWI727434B (zh) | 固定裝置 | |
TWI746397B (zh) | 固定裝置 | |
CN206352609U (zh) | 固定装置 | |
CN216554840U (zh) | 定位装置及其驱动机构 | |
TWM459965U (zh) | 具有脫離結構之扭力扳手 | |
US7848086B1 (en) | Power supply fixing device | |
CN210087753U (zh) | 固定装置 | |
CN203627447U (zh) | 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 | |
TWM539207U (zh) | 把手結構 | |
CN206708155U (zh) | 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