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1413430U -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13430U
CN211413430U CN201922444818.3U CN201922444818U CN211413430U CN 211413430 U CN211413430 U CN 211413430U CN 201922444818 U CN201922444818 U CN 201922444818U CN 211413430 U CN211413430 U CN 211413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unting plate
necking
centre form
out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48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月刚
温从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grid (Zhe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ewgeru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ewgeru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ewgeru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48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13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13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13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包括外模组件和内模组件,外模组件由外模上安装板、外模下安装板以及外模模瓣构成,所述内模组件由内模上安装板、内模下安装板以及内模模瓣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用于桶体的缩颈作业,工作稳定快速,并可通过弹簧快速复位,可有效提高缩颈加工的工作效率,且无毛刺铁屑等废弃物产生,对桶体开口处的损伤极小,维护方便,经久耐用,适合大范围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背景技术
缩颈作业常用于管体、罐体、桶体等物品的开口加工。在进行桶体的缩颈作业时,常采用内外模具的旋转进给的方式进行缩颈,从而缩小桶体开口的直径,达到缩颈的效果。
此方法虽然能实现缩颈作业,但是缩颈效率极低,并且会产生铁屑,对桶体开口造成损伤,导致缩颈作业和产品质量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从而提出了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包括外模组件和内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组件由外模上安装板、外模下安装板以及外模模瓣构成,所述内模组件由内模上安装板、内模下安装板以及内模模瓣构成;
所述外模模瓣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外模上安装板和外模下安装板之间,多个外模模瓣呈周向均布,所述外模上安装板和外模下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杆固定相连,所述外模模瓣上设有第一滚轮轴承,所述第一滚轮轴承位于外模模瓣外端的凹槽内,并通过轴销与外模模瓣转动连接;
所述内模模瓣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内模上安装板和内模下安装板之间,多个内模模瓣呈周向均布,所述内模上安装板和内模下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杆固定相连,所述内模模瓣上设有第二滚轮轴承,所述第二滚轮轴承位于内模模瓣内端的凹槽内,并通过轴销与内模模瓣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模模瓣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外模模瓣的上端面垂直的第一复位拉杆,所述外模上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槽孔、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弹簧连接座,所述第一槽孔呈腰形,第一复位拉杆穿过第一槽孔,其上端伸出第一槽孔,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座固定设置于外模上安装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连接座和第一复位拉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模瓣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内模模瓣的上端面垂直的第二复位拉杆,所述内模下安装板上设有第二槽孔、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二弹簧连接座,所述第二槽孔呈腰形,第二复位拉杆穿过第二槽孔,其下端伸出第二槽孔,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座固定设置于内模下安装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簧连接座和第二复位拉杆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模组件外侧设有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呈圆环形,其所呈的圆环形的内侧为坡形的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一挤压面与第一滚轮轴承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组件中部设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呈圆柱形,其下端为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二挤压面呈球面,并与第二滚轮轴承对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分别由气缸控制,实现升降,从而实现分别对第一滚轮轴承和第二滚轮轴承的挤压,控制外模模瓣和内模模瓣分别向内收缩和向外扩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均为固定设置,所述外模组件和内模组件通过气缸整体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包括外模组件和内模组件,外模组件由外模上安装板、外模下安装板以及外模模瓣构成,所述内模组件由内模上安装板、内模下安装板以及内模模瓣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用于桶体的缩颈作业,工作稳定快速,并可通过弹簧快速复位,可有效提高缩颈加工的工作效率,且无毛刺铁屑等废弃物产生,对桶体开口处的损伤极小,维护方便,经久耐用,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截面图。
图2为外模组件俯视简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放大图。
图4为内模组件仰视简要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区域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包括外模组件1和内模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组件1由外模上安装板3、外模下安装板4以及外模模瓣5构成,所述内模组件2由内模上安装板6、内模下安装板7以及内模模瓣8构成;
所述外模模瓣5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外模上安装板3和外模下安装板4之间,多个外模模瓣5呈周向均布,所述外模上安装板3和外模下安装板4之间通过螺杆固定相连,所述外模模瓣5上设有第一滚轮轴承9,所述第一滚轮轴承9位于外模模瓣5外端的凹槽内,并通过轴销与外模模瓣5转动连接;
所述内模模瓣8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内模上安装板6和内模下安装板7之间,多个内模模瓣8呈周向均布,所述内模上安装板6和内模下安装板7之间通过螺杆固定相连,所述内模模瓣8上设有第二滚轮轴承10,所述第二滚轮轴承10位于内模模瓣8内端的凹槽内,并通过轴销与内模模瓣8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模模瓣5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外模模瓣5的上端面垂直的第一复位拉杆11,所述外模上安装板3上设有第一槽孔12、第一复位弹簧13和第一弹簧连接座14,所述第一槽孔12呈腰形,第一复位拉杆11穿过第一槽孔12,其上端伸出第一槽孔12,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座14固定设置于外模上安装板3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连接座14和第一复位拉杆11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模瓣8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内模模瓣8的上端面垂直的第二复位拉杆15,所述内模下安装板7上设有第二槽孔16、第二复位弹簧17和第二弹簧连接座18,所述第二槽孔16呈腰形,第二复位拉杆15穿过第二槽孔16,其下端伸出第二槽孔16,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座18固定设置于内模下安装板7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簧连接座18和第二复位拉杆15的端部连接;
本实施例的缩颈模具工作时,外模模瓣向内收缩,内模模瓣向外扩张,从而进行缩颈作业,并可通过弹簧复位,便于缩颈作业的快速进行;
其中,所述外模组件1外侧设有第一驱动块19,所述第一驱动块19呈圆环形,其所呈的圆环形的内侧为坡形的第一挤压面20,所述第一挤压面20与第一滚轮轴承9对应配合,所述内模组件2中部设有第二驱动块21,所述第二驱动块21呈圆柱形,其下端为第二挤压面22,所述第二挤压面22呈球面,并与第二滚轮轴承10对应配合;
第一挤压面挤压第一滚轮轴承,从而迫使外模模瓣向内收缩,第二挤压面挤压第二滚轮轴承,从而迫使内模模瓣向外扩张;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块19和第二驱动块21分别由气缸控制,实现升降,从而实现分别对第一滚轮轴承9和第二滚轮轴承10的挤压,控制外模模瓣5和内模模瓣8分别向内收缩和向外扩张;或者,所述第一驱动块19和第二驱动块21均为固定设置,所述外模组件1和内模组件2通过气缸整体升降;
可通过控制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上下运动的方式,使第一挤压面挤压第一滚轮轴承、第二挤压面挤压第二滚轮轴承;也可通过控制外模模瓣和内模模瓣整体升降的方式,使第一挤压面挤压第一滚轮轴承、第二挤压面挤压第二滚轮轴承,此时,待缩颈桶体需与外模模瓣和内模模瓣同步升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用于桶体的缩颈作业,工作稳定快速,并可通过弹簧快速复位,可有效提高缩颈加工的工作效率,且无毛刺铁屑等废弃物产生,对桶体开口处的损伤极小,维护方便,经久耐用,适合大范围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包括外模组件和内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组件由外模上安装板、外模下安装板以及外模模瓣构成,所述内模组件由内模上安装板、内模下安装板以及内模模瓣构成;
所述外模模瓣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外模上安装板和外模下安装板之间,多个外模模瓣呈周向均布,所述外模上安装板和外模下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杆固定相连,所述外模模瓣上设有第一滚轮轴承,所述第一滚轮轴承位于外模模瓣外端的凹槽内,并通过轴销与外模模瓣转动连接;
所述内模模瓣的数量为多个,设置于内模上安装板和内模下安装板之间,多个内模模瓣呈周向均布,所述内模上安装板和内模下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杆固定相连,所述内模模瓣上设有第二滚轮轴承,所述第二滚轮轴承位于内模模瓣内端的凹槽内,并通过轴销与内模模瓣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模瓣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外模模瓣的上端面垂直的第一复位拉杆,所述外模上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槽孔、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弹簧连接座,所述第一槽孔呈腰形,第一复位拉杆穿过第一槽孔,其上端伸出第一槽孔,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座固定设置于外模上安装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连接座和第一复位拉杆的端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模瓣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内模模瓣的上端面垂直的第二复位拉杆,所述内模下安装板上设有第二槽孔、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二弹簧连接座,所述第二槽孔呈腰形,第二复位拉杆穿过第二槽孔,其下端伸出第二槽孔,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座固定设置于内模下安装板的下端面上,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弹簧连接座和第二复位拉杆的端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组件外侧设有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呈圆环形,其所呈的圆环形的内侧为坡形的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一挤压面与第一滚轮轴承对应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组件中部设有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驱动块呈圆柱形,其下端为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二挤压面呈球面,并与第二滚轮轴承对应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分别由气缸控制,实现升降,从而实现分别对第一滚轮轴承和第二滚轮轴承的挤压,控制外模模瓣和内模模瓣分别向内收缩和向外扩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均为固定设置,所述外模组件和内模组件通过气缸整体升降。
CN201922444818.3U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Active CN211413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4818.3U CN21141343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4818.3U CN21141343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13430U true CN211413430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3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4818.3U Active CN211413430U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134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74782U (zh) 可同时挤压齿轮类零件内外齿的装置
CN101367098A (zh) 一种金属板件弯曲成型机
CN103978041A (zh) 一种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
CN109078994A (zh) 薄壁宽凸缘立筋筒形件轴向-径向分流挤压成形方法
CN201324778Y (zh) 一种金属板件弯曲成型机
CN110681750A (zh) 管端成型机的旋转外撑结构
CN104191906A (zh) 一体式型钢无焊缝车轮及其成型方法
CN106311784B (zh) 一种多功能立式金属挤压机
CN211413430U (zh) 一种立式缩颈机缩颈模具
CN106734207A (zh) 一种滚轧锻式锻件制造模具及方法
CN103447779A (zh) 驱动桥锥齿轮锻件锻造生产工艺及设备
CN207952347U (zh) 冲床双根模具总装
CN101704043A (zh) 液压折弯机
CN109926485B (zh) 一种数控旋压机床
CN208945082U (zh) 煤矿液压支架千斤顶扁缸底锻造模具
CN103920841A (zh) 大型水压机用轴类锻造成型用上、下弧砧工装及锻拔方法
CN217342936U (zh) 一种新型的法兰环规整机
CN111468653A (zh) 一种用于生产轴承环锻件的碾环工装
CN211191655U (zh) 管端成型机的内模结构
CN201338051Y (zh) 一种窄槽旋转体内孔胀形、整型模具
CN210387411U (zh) 端环冷摆辗模具
CN205966827U (zh) 周向拼接滑块式挤压模具
CN205007939U (zh) 一种配合4个压辊的压辊座
CN212551550U (zh) 一种双列圆锥轮毂外圈锻件的加工模具
CN113909324B (zh) 一种摆动挤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401, building 1, No. 11, Liangzhan Road, Renhe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ewgrid (Zhej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401, building 1, No. 11, Liangzhan Road, Renhe street,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ewgeru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