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64223U - 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64223U CN211364223U CN201922103563.4U CN201922103563U CN211364223U CN 211364223 U CN211364223 U CN 211364223U CN 201922103563 U CN201922103563 U CN 201922103563U CN 211364223 U CN211364223 U CN 2113642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nshade
- sunshade screen
- side wall
- connecting rod
- stay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通过所述收纳机构连接所述遮阳帘机构,所述遮阳帘机构由遮阳帘和连接杆组成,所述遮阳帘一端与所述收纳机构连接,所述遮阳帘另一端固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壁顶部固接所述连接机构,通过卷轴、拉线缠绕头、拉线滑轮、卷轴拉线和弹簧形成的收纳机构,方便对遮阳帘进行收纳,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
背景技术
汽车遮阳帘主要安装在车窗夹板位置,主要功能为实现遮阳,避免乘客或是物品受到阳光的暴晒,另外可以提升私密性,保护乘客隐私。因此,安装汽车遮阳帘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加的便捷、舒适,美观,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
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车辆侧窗用的遮阳帘一般都是直接采用上下两根滑杆配合遮阳布使用,每次需要遮阳时,都要手动滑动遮阳布将窗户挡住,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而且遮阳布收拢时只能靠在一边,无法收纳,影响车辆内部美观度,同时现有的汽车遮阳帘遮阳效果并不明显,连接较为繁琐,操作不便,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汽车遮阳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能够解决现有的遮阳帘一般都是直接采用上下两根滑杆配合遮阳布使用,每次需要遮阳时,都要手动滑动遮阳布将窗户挡住,使用起来非常不便,而且遮阳布收拢时只能靠在一边,无法收纳,影响车辆内部美观度,同时现有的汽车遮阳帘遮阳效果并不明显,连接较为繁琐,操作不便,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其包括:安装底座、遮阳帘机构、连接机构和收纳机构,所述安装底座外侧壁底部粘接有粘性胶层,所述安装底座通过所述收纳机构连接所述遮阳帘机构,所述遮阳帘机构由遮阳帘和连接杆组成,所述遮阳帘一端与所述收纳机构连接,所述遮阳帘另一端固接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壁顶部固接所述连接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遮阳帘由内层、中间夹层、隔热层和防紫外线层组成,所述内层作为连接基层,所述中间夹层粘接于所述内层外侧壁,所述中间夹层外侧壁包覆所述隔热层,所述防紫外线层粘接于所述隔热层外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座、卡扣、卡槽和固定座,所述连接座固接于所述连接杆外侧壁顶部,所述连接座外侧壁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所述卡扣,所述卡槽上对应两个所述卡扣位置开设两个所述卡槽,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配合与所述连接座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纳机构包括卷轴、拉线缠绕头、拉线滑轮、卷轴拉线和弹簧,所述安装底座内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卷轴,所述卷轴一端与所述拉线缠绕头固接,所述卷轴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内侧壁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内,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所述卷轴拉线,所述卷轴拉线通过所述拉线滑轮张紧后缠绕于所述拉线缠绕头上,且所述拉线滑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座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底座外侧壁顶部还固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上开设有与所述遮阳帘配合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连接杆带动遮阳帘随着侧窗一起上升,从而带动卷轴转动,即卷轴带动拉线缠绕头转动,拉线缠绕头通过卷轴拉线和拉线滑轮将弹簧拉伸,当车辆侧窗下降时,遮阳帘随着汽车侧窗一起下降,此时弹簧收缩,通过卷轴拉线和拉线滑轮带动拉线缠绕头转动,拉线缠绕头带动卷轴转动,将遮阳帘卷到卷轴上,收入安装底座内,使用方便,便于收纳,并且连接座与固定座可分开使用,从而使得遮阳帘具有两种使用方式,连接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B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通过卷轴、拉线缠绕头、拉线滑轮、卷轴拉线和弹簧形成的收纳机构,方便对遮阳帘进行收纳,操作简单,请参阅图1,包括,安装底座100、遮阳帘机构200、连接机构300和收纳机构400。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安装底座100为PVC材料制成的连接座,安装底座100用于设置收纳机构400,安装底座100外侧壁底部粘接有粘性胶层110,粘性胶层110用于连接车窗槽边沿与安装底座100;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4,遮阳帘机构200具有遮阳帘210和连接杆220,具体的,遮阳帘210一端与卷轴410连接,遮阳帘210另一端卡接有连接杆220,连接杆220用于连接连接座310,且连接杆220上开设有螺纹槽(图中未标识),遮阳帘210由内层230、中间夹层240、隔热层250和防紫外线层260组成,内层230作为连接基层,中间夹层240粘接于内层230外侧壁,中间夹层240作为连接座连接隔热层250与内层230,中间夹层240外侧壁包覆隔热层250,防紫外线层260粘接于隔热层250外侧壁;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连接机构300具有连接座310、卡扣320、卡槽330和固定座340,具体的,连接座310上开设有两个与螺纹槽对应的螺纹孔(图中未标识),通过螺纹孔与外部紧固螺钉配合将连接座310螺接于连接杆220外侧壁顶部中央位置,连接座310外侧壁顶部左右两侧均螺接有卡扣320,卡扣320用于与卡槽330配合连接固定座340及连接座310,卡槽330上对应两个卡扣320位置开设两个卡槽330,固定座340上设有与车侧窗顶部相配合的连接卡钩(图中未标识);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收纳机构400具有卷轴410、拉线缠绕头420、拉线滑轮430、卷轴拉线440和弹簧450,具体的,安装底座100内侧壁活动连接卷轴410,卷轴410一端与拉线缠绕头420焊接,卷轴410另一端与安装底座100内侧壁右侧转动连接,弹簧450一端螺接于安装底座100内侧壁右侧顶部,弹簧450另一端连接卷轴拉线440,卷轴拉线440通过拉线滑轮430张紧后缠绕于拉线缠绕头420上,且拉线滑轮430通过连杆(图中未标识)转动连接于安装底座100内侧壁顶部左侧,安装底座100外侧壁顶部还螺接有限位架460,限位架460上开设有与遮阳帘210配合的凹槽(图中未标识),且凹槽直径小于连接杆220;
实施例一:该实用新型在随车辆侧窗同步上升与下降时,首先通过粘性胶层110将安装底座100沿车窗槽边粘紧固定,然后通过卡扣320卡接于车辆侧窗顶部,通过连接杆220带动遮阳帘210随着侧窗一起上升,带动卷轴410转动,卷轴410带动拉线缠绕头420转动,拉线缠绕头420通过卷轴拉线440和拉线滑轮430将弹簧450拉伸,当车辆侧窗下降时,遮阳帘210随着汽车侧窗一起下降,此时弹簧450收缩,通过卷轴拉线440和拉线滑轮430带动拉线缠绕头420转动,拉线缠绕头420带动卷轴410转动,将遮阳帘210卷到卷轴210上,收入安装底座100内,使用方便,便于收纳。
实施例二:该实用新型不随车辆侧窗同步上升与下降,首先通过粘性胶层110将安装底座100沿车窗槽边粘紧固定,然后将固定座340对应车窗位置连接于车窗边框顶部,手动拉升卡扣320与连接杆220,从而带动遮阳帘210上升带动卷轴410转动,将收卷的遮阳帘210释放,然后通过卡扣320与卡槽330配合连接固定座340及连接座310,使得遮阳帘210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5)
1.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00)、遮阳帘机构(200)、连接机构(300)和收纳机构(400),所述安装底座(100)外侧壁底部粘接有粘性胶层(110),所述安装底座(100)通过所述收纳机构(400)连接所述遮阳帘机构(200),所述遮阳帘机构(200)由遮阳帘(210)和连接杆(220)组成,所述遮阳帘(210)一端与所述收纳机构(400)连接,所述遮阳帘(210)另一端固接所述连接杆(220),所述连接杆(220)外侧壁顶部固接所述连接机构(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帘(210)由内层(230)、中间夹层(240)、隔热层(250)和防紫外线层(260)组成,所述内层(230)作为连接基层,所述中间夹层(240)粘接于所述内层(230)外侧壁,所述中间夹层(240)外侧壁包覆所述隔热层(250),所述防紫外线层(260)粘接于所述隔热层(250)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00)包括连接座(310)、卡扣(320)、卡槽(330)和固定座(340),所述连接座(310)固接于所述连接杆(220)外侧壁顶部,所述连接座(310)外侧壁顶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所述卡扣(320),所述卡槽(330)上对应两个所述卡扣(320)位置开设两个所述卡槽(330),所述固定座(340)通过所述卡扣(320)和所述卡槽(330)配合与所述连接座(310)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机构(400)包括卷轴(410)、拉线缠绕头(420)、拉线滑轮(430)、卷轴拉线(440)和弹簧(450),所述安装底座(100)内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卷轴(410),所述卷轴(410)一端与所述拉线缠绕头(420)固接,所述卷轴(410)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100)内侧壁右侧转动连接,所述弹簧(450)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底座(100)内,所述弹簧(450)另一端连接所述卷轴拉线(440),所述卷轴拉线(440)通过所述拉线滑轮(430)张紧后缠绕于所述拉线缠绕头(420)上,且所述拉线滑轮(430)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底座(100)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00)外侧壁顶部还固接有限位架(460),所述限位架(460)上开设有与所述遮阳帘(210)配合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杆(2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03563.4U CN211364223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03563.4U CN211364223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64223U true CN211364223U (zh) | 2020-08-28 |
Family
ID=72166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03563.4U Active CN211364223U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64223U (zh)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22103563.4U patent/CN2113642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05370A (en) | Window shade and vehicle window combination | |
US20140060757A1 (en) | Tapered canopy for roll-up awning | |
CN211364223U (zh) | 一种汽车升降遮阳帘 | |
KR101568300B1 (ko) | 차량 차양용 롤 블라인드의 고정장치 | |
US20210283995A1 (en) | Vehicle windshield roller shade | |
CN211335534U (zh) | 一种内置卷轴弹簧拉绳可升降汽车窗遮阳帘 | |
CN212499822U (zh) | 一种汽车遮阳帘 | |
CN115366628A (zh) | 一种可自动升降的汽车遮阳帘 | |
CN211195792U (zh) | 一种汽车后窗立柱遮阳帘结构 | |
US20090242151A1 (en) | Whole-covered sunshade assembly | |
CN216331365U (zh) | 一种手动式遮阳帘及包括其的汽车 | |
CN222004913U (zh) | 遮阳帘总成和车辆 | |
CN207725201U (zh) | 遮光帘布装置 | |
CN222663152U (zh) | 一种天幕天窗弹性安装机构 | |
CN200968170Y (zh) | 伸缩式方便遮阳帘 | |
CN217863649U (zh) | 遮阳帘总成及汽车 | |
CN214189252U (zh) | 一种百叶窗式遮阳装置 | |
CN220353785U (zh) | 自动卷帘机构及应用其的智能电动车 | |
CN215761419U (zh) | 一种内置卷帘的玻璃窗 | |
CN222223877U (zh) | 一种汽车电动天窗窗帘 | |
CN218085028U (zh) | 一种可自动升降的汽车遮阳帘 | |
CN211684596U (zh) | 一种汽车前后风挡伸缩式遮阳帘装置 | |
CN21319941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遮阳板 | |
CN101147649A (zh) | 伸缩式方便遮阳帘 | |
CN219360798U (zh) | 一种可用于投影的汽车遮阳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8 Address after: No.65 Changjia village, Changlu Town, Fuyang Ci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ang Yanna Address before: Room 45, group 1, Tiancun, Xiaonan village, louta Town,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ou Jinl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