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348858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348858U CN211348858U CN201921956323.2U CN201921956323U CN211348858U CN 211348858 U CN211348858 U CN 211348858U CN 201921956323 U CN201921956323 U CN 201921956323U CN 211348858 U CN211348858 U CN 2113488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main body
- connecting member
- electronic device
- electron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用于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光线;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主体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与所述主体第二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反,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处于匹配所述光线方向的姿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能穿戴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的穿戴设备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设计也越来越复杂。为了简化穿戴设备的设计复杂度,穿戴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因此,目前穿戴设备通常采用固定形状的设计,在收纳时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用于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光线;
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主体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与所述主体第二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反,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处于匹配所述光线方向的姿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能穿戴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且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光学装置对应设置;
所述光线从所述主体的第一面出射;来自所述电子设备外的光线能透过所述主体并从所述第一面出射;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能转动至处于匹配所述第一面的姿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收纳状态;
其中,所述主体有第一电子元件,支撑件有第二电子元件,其中,转动过程能持续保持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电连接;或所述主体有电子元件,支撑件没有电子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具有第二连接装置的扩展部;
其中,连接的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扩展部能用于保持所述主体和穿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连接端,连接所述主体,具有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连接端,连接所述主体,具有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展部包括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具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匹配,所述第四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匹配,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端;
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的自由端的曲率与具有连接件一端的曲率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展部包括第五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具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匹配,所述第四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匹配,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在第五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件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处于匹配所述光线方向的姿态时,所述主体、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五支撑件围成容纳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展部包括第一扩展部或第二扩展部,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可更换的和所述支撑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展部是连接所述支撑部后,使得所述主体在所述穿戴状态下给穿戴者施加第一外力的扩展部;所述第二扩展部是连接所述支撑部后,使得所述主体在所述穿戴状态下给穿戴者施加第二外力的扩展部;
其中,所述第一外力大于所述第二外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展部是连接所述支撑部后,形成能以第一方式穿戴的扩展部;所述第二扩展部是连接所述支撑部后,形成能以第二方式穿戴的扩展部;
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多样于所述第二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连接部,代替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具有第二连接装置的扩展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电子设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用于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光线,也即,光学装置设置于主体,能够提高设备的集成度;同时,电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支撑部,通过主体和支撑部的转动连接,能够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折叠,便于收纳,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申请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收纳状态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穿戴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穿戴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主体;102、支撑部;103、光学装置;104、第一支撑件;105、第二支撑件;106、第一连接装置;107、第二连接装置;109、第一连接件;110、第二连接件;115、第三支撑件;116、第四支撑件;117、第三连接件;118、第四连接件;119第五支撑件;120、第一扩展部;121、第二扩展部;12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主体101和支撑部102;其中,
主体101具有光学装置103,光学装置103用于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光线。光学装置103包括透镜组,将显示装置产生的初始光线通过透镜组转换为让用户能够看到图像的对应光线。
支撑部102,与主体101连接。
其中,支撑部102包括:与主体101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件104和与主体第二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件105,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反,第一支撑件104和第二支撑件105能处于匹配所述光线方向的姿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能穿戴状态;其中,匹配光线方向的姿态,包括:与至少部分光线方向平行或近似平行,并和光线方向处于主体101的同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头戴电子设备(头盔或眼镜),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为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或混合现实(Mix Reality,MR)眼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1为眼镜的主机部分,通常佩戴于使用者的眼部,并通过使用者的鼻梁部位支撑,具有显示功能。对应地,支撑部102包括至少局部眼镜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件104和第二支撑件105,实现第一支撑件104和第二支撑件105与主体101的可转动连接,便于用户在收纳和使用状态之间切换,提高用户体验。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处于收纳状态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设置在主体101,且显示装置和光学装置103对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图像数据,生成初始光线,并将图像数据通过光学装置103形成对应的光线,以使用户能够看到对应显示图像。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集成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装置,例如:显示屏幕。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也可以包括非集成于电子设备的装置,显示装置;例如,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手机。
光线从主体101的第一面出射;来自电子设备外的光线能透过主体101并从主体101的第一面出射。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AR或MR,用户通过佩戴电子设备,能够通过主体101的第一面出射的光线获取外界的光线和光学装置103发出的光线。
第一支撑件104和第二支撑件105能处于匹配主体101的第一面的姿态,以使电子设备处于收纳状态,便于用户收纳;其中,匹配主体101的第一面的姿态,包括:与至少部分光线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并和光线方向处于主体101的同一侧。
其中,主体101有第一电子元件,支撑件102有第二电子元件,其中,转动过程能持续保持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的电连接;例如,在一些实施中,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空间利用率,将部分电子元件设置于主体101中,将部分电子元件设置于支撑件102中;还可以实现通过支撑件102中的电子元件对电子设备功能的进一步扩展,例如,在支撑件102上设置充电接口,通过充电接口将支撑件102中的电子元件与电源线连接,使用户在佩戴过程中接入电源线的重量从主体101处转移至支撑件102处,使佩戴的重量感觉更加均衡。
或所述主体有电子元件,支撑件没有电子元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全部的电子元件集成于主体101内,支撑件102仅提供支撑和/或连接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102具有第一连接装置106,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具有第二连接装置107的扩展部。其中,连接的支撑部102和扩展部能用于保持主体101和穿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可拆卸的连接扩展部,可以提高电子设备使用方式的灵活性,例如,将部分功能通过支撑部102和扩展部的连接实现,在无需该功能时,拆卸掉扩展部,即可减少收纳体积;通过扩展部的可拆卸链接,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扩展部之间进行更换,根据不同的佩戴需求选择更换对应佩戴模式的扩展部,增加佩戴模式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106包括第一连接件109和第二连接件110;
第一支撑件104具有连接端,连接主体101,具有自由端设置第一连接件109;
第二支撑件105具有连接端,连接主体101,具有自由端设置第二连接件110。
第一支撑件104和第二支撑件105包括至少局部眼镜腿,通过第一连接件109和/或第二连接件110,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功能扩展;例如,通过第一连接件109和/或第二连接件110与电池、音箱或数据线等零件连接,对应实现延长电子设备待机时间、更优质的声音外放或通过数据线连接外部设备进一步扩展电子设备功能等;通过更换可佩戴的零件,支持不同需求。
图3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展部包括第三支撑件115和第四支撑件116,第二连接装置107具有第三连接件117和第四连接件118,第三连接件117和第一连接件109匹配,第四连接件118和第二连接件110匹配,第三连接件117设置在第三支撑件115的一端,第四连接件118设置在第四支撑件116的一端。
图4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穿戴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三支撑件115和第四支撑件116的自由端的曲率与具有连接件一端的曲率不同;曲率表示曲线某点切线方向对弧长的转动率,即表示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例如,支撑件具有连接件的一端的曲率较小,支撑件的自由端的曲率较大,以使支撑件能够贴合人体的耳部轮廓,以增加穿戴状态下和穿戴者的接触,减少因接触面积过小而造成对穿戴者的局部压力大的问题。
图5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扩展部包括第五支撑件119,第二连接装置107具有第三连接件117和第四连接件118,第三连接件117和第一连接件109匹配,第四连接件118和第二连接件110匹配,第三连接件117设置在第五支撑件119的一端,第四连接件118设置在第五支撑件119的另一端;其中,第五支撑件119两端之间至少部分的形状与使用者脑后曲线相匹配,以使支撑件贴合使用者的脑部轮廓,进一步增加穿戴状态下和穿戴者的接触面积,均衡电子设备的重量对使用者产生的压力。
图6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穿戴状态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件104和第二支撑件105能处于匹配所述光线方向的姿态时,主体101、支撑部102和第五支撑件119围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在穿戴状态下能够与穿戴者的头部轮廓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扩展部包括第一扩展部120或第二扩展部121,第一扩展部120和第二扩展部121可更换的和支撑部10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扩展部120是连接支撑部102后,使得主体101在穿戴状态下给穿戴者施加第一外力的扩展部,其中,第一外力包括主体101在此穿戴状态下对穿戴者鼻梁部位的压力,此时,主体101的重力主要由穿戴者鼻梁部位支撑;如图6所示,第二扩展部121是连接支撑部102后,使得主体101在穿戴状态下给穿戴者施加第二外力的扩展部,其中,第二外力包括主体101在此穿戴状态下对穿戴者鼻梁部位的压力,此时,第二扩展部121与支撑部102连接形成头圈的佩戴方式,弹性或可收紧的第二扩展部121,对主体101施加拉力,使得主体101的重力方向的压力减小,分担了主体101对穿戴者鼻梁部位的压力;因此,其中,第一外力大于第二外力,穿戴者可以根据对鼻梁部位压力的承受需要在两种穿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提高佩戴的舒适度。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佩戴时长的佩戴需求,切换不同的扩展部;通过第一扩展部120与支撑部102连接,能够方便短时间佩戴,例如:在短途驾驶过程中临时使用、短时间观看短片或短时间体验游戏等;通过第二扩展部121与支撑部102连接,在长时间佩戴时提供更舒适的佩戴体验,例如:在长途驾驶过程中长时间使用、长时间观看电影或长时间沉浸式玩游戏等。根据使用场景来判断使用哪种佩戴方式,以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扩展部120是连接支撑部102后,形成能以第一方式穿戴的扩展部;如图6所示,第二扩展部120是连接所述支撑部102后,形成能以第二方式穿戴的扩展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多样于所述第二方式,第一方式穿戴状态是有开口的U型环状姿态,穿戴者可以有至少2个方向的佩戴方式,包括:让头部从开口进入,或者,从垂直于环状的方向进入;第二方式穿戴状态显然是闭合的环状姿态,穿戴者必须将头部从垂直环状的方向进入。
第一方式穿戴便于用户摘取或互换佩戴,较为灵活;第二方式则可以更加稳定地穿戴。
图7为本申请可选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体101和连接部122;其中,
连接部122,代替支撑部102与主体101连接。
其中,连接部122具有第一连接装置106,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具有第二连接装置107的扩展部。其中,连接的连接部122和扩展部能用于保持主体101和穿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22可以是至少局部眼镜腿,或连接部122可以是固定连接于主体101上的连接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22与主体101的连接是不能转动的,连接部122与扩展部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扩展部之间进行切换,根据不同的佩戴需求选择更换对应佩戴模式的扩展部,增加佩戴模式选择。
通过连接部122与扩展部的连接,在穿戴状态下,能够实现与本申请实施例中扩展部与支撑部102连接后在穿戴状态下同样的穿戴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光学装置,所述光学装置用于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光线;
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主体第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与所述主体第二端转动连接的第二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反,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能处于匹配所述光线方向的姿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能穿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且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光学装置对应设置;
所述光线从所述主体的第一面出射;来自所述电子设备外的光线能透过所述主体并从所述第一面出射;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能转动至处于匹配所述第一面的姿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收纳状态;
其中,所述主体有第一电子元件,支撑件有第二电子元件,其中,转动过程能持续保持所述第一电子元件和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电连接;或所述主体有电子元件,支撑件没有电子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具有第二连接装置的扩展部;
其中,连接的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扩展部能用于保持所述主体和穿戴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连接端,连接所述主体,具有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连接端,连接所述主体,具有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包括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具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匹配,所述第四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匹配,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一端;
所述第三支撑件和所述第四支撑件的自由端的曲率与具有连接件一端的曲率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包括第五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具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匹配,所述第四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匹配,所述第三连接件设置在第五支撑件的一端,所述第四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五支撑件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处于匹配所述光线方向的姿态时,所述主体、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第五支撑件围成容纳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部包括第一扩展部或第二扩展部,第一扩展部和第二扩展部可更换的和所述支撑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扩展部是连接所述支撑部后,使得所述主体在所述穿戴状态下给穿戴者施加第一外力的扩展部;所述第二扩展部是连接所述支撑部后,使得所述主体在所述穿戴状态下给穿戴者施加第二外力的扩展部;
其中,所述第一外力大于所述第二外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扩展部是连接所述支撑部后,形成能以第一方式穿戴的扩展部;所述第二扩展部是连接所述支撑部后,形成能以第二方式穿戴的扩展部;
其中,所述第一方式多样于所述第二方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连接部,代替所述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连接装置,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具有第二连接装置的扩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56323.2U CN211348858U (zh) | 2019-11-13 | 2019-11-13 | 一种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956323.2U CN211348858U (zh) | 2019-11-13 | 2019-11-13 | 一种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348858U true CN211348858U (zh) | 2020-08-25 |
Family
ID=72134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956323.2U Active CN211348858U (zh) | 2019-11-13 | 2019-11-13 | 一种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348858U (zh) |
-
2019
- 2019-11-13 CN CN201921956323.2U patent/CN2113488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25031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4169781B (zh) | 具有输入和输出结构的可佩戴设备 | |
US9316836B2 (en) | Wearable device with input and output structures | |
US10191289B2 (en) | Modular accessories for head-mountable device | |
CN104160320A (zh) | 具有输入和输出结构的可佩戴设备组合件 | |
KR20160026557A (ko) |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TW201346333A (zh) | 具有輸入與輸出結構的可戴式裝置 | |
WO2019001575A1 (zh) | 可穿戴显示器 | |
CN205594232U (zh) | 虚拟现实眼镜 | |
CN206638890U (zh) | 头戴增强现实智能眼镜 | |
CN112051895A (zh) | 穿戴式固态计算机 | |
CN106842565A (zh) | 一种分离式可穿戴智能视觉增强设备 | |
CN211348858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05183175B (zh) | 穿戴式通讯设备 | |
KR101678642B1 (ko) | 스마트 안경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손목시계 | |
CN207611201U (zh) | 一种vr头戴设备壳体 | |
CN207336929U (zh) | 可穿戴显示器 | |
KR101678645B1 (ko) | 스마트 안경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손목시계 | |
CN215953974U (zh) | 一种可折叠式的混合现实眼镜 | |
CN212207852U (zh) | 一种头戴式音频设备 | |
CN210222365U (zh) | 一种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全景眼镜 | |
CN108333759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3341575A (zh) | 一种可折叠式的混合现实眼镜 | |
CN210605244U (zh) | 一种具有绕曲oled柔性屏的眼镜 | |
CN216285995U (zh) | 一种双目ar无线眼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